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磷酸西格列汀+二甲双胍这一用药方案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期间收治12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将其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用药二甲双胍,后者用药磷酸西格列汀+二甲双胍,将两组患者最终所收获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包括血糖水平的控制情况与用药过程中所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更好,包括FPG、2hPG、HbA1C等指标均显著下降,并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所发生的不良反应更少,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磷酸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这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能够帮助其更好地对血糖进行控制,并且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因此该用药方案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磷酸西格列汀 血糖水平 初发糖尿病 二甲双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高血 糖素样 肽-1受 体激 动剂(GLP-1)对2型糖 尿病患者血脂代 谢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收治的80例2型糖 尿病纳入研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0例,给予二甲双胍片+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40例,应用二甲双胍片+利拉鲁肽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脂代谢水平展开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胰高血 糖素样 肽-1受 体激 动剂 初发2型糖尿病 血脂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胰岛素强化治疗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者进行研究,共72例,平均分成参照组、研究组,每组各36例。参照组应用口服降糖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者在治疗以后,餐前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HOMA-IR与HOMA-β均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地特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

  • 标签: 胰岛素强化治疗 初发2型糖尿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探析法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采取甘精胰岛素与那格列奈强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样本为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抽选的76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均等分为38例对照组(甘精胰岛素单一治疗)、38例实验组(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对比指标:①血糖水平。②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血糖水平:治疗前两组患者指标数值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指标数值经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两组患者指标数值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采取甘精胰岛素与那格列奈强化治疗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且联合用药不会增加低血糖的发生风险,整体用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性。

  • 标签: 甘精胰岛素 那格列奈 2型糖尿病 临床疗效
  • 简介:不知不觉已经工作4年多的时间了,在这4年工作中我学到了临床技能,积累了临床经验,更重要的是学习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医生.4年时间仿佛一晃就过去了,可是第一次走进医院、第一次开医嘱、第一次值班等等还都历历在目.

  • 标签: 医生 临床技能 心路历程 医患关系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太原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例新诊断的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强化治疗,转换为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序贯治疗,最终停用降糖药物达到临床缓解的诊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患者为中年男性,腹型肥胖,主因“多尿、口干、多饮40余天,加重2 d”,入院后完善相关化验检查,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发病起始血糖水平明显升高,考虑糖毒性期,早期予皮下胰岛素泵强化降糖,逐步减量胰岛素,序贯调整为司美格鲁肽注射液0.5 mg(从0.25 mg加量至0.5 mg),1次/周,早期联合长效胰岛素每晚1次,之后单药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治疗,血糖控制平稳后,逐步减量药物剂量至停用。停用降糖药物达3个月,患者血糖仍然维持在目标范围,提示达到2型糖尿病缓解。司美格鲁肽减重效果显著,同时具有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

  • 标签: 肥胖症 糖尿病,2型 糖尿病缓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3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糖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5.7±1.5)mmol/L、(8.6±1.8)mmol/L、(6.4±1.1)%;对照组分别为(6.4±1.6)mmol/L、(10.6±2.3)mmol/L、(6.9±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二甲双胍 西格列汀 初发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饮食连续护理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8年3月-2019年6月80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饮食连续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糖监测情况、体质量BMI指数、2型糖尿病饮食遵医率。结果:实验组血糖监测情况、体质量BMI指数低于对照组,2型糖尿病饮食遵医率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联合饮食连续护理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饮食遵医率和有效控制血糖,降低体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饮食连续护理 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 临床护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选取年限均在2012年8月要2014年10月袁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袁每组各有56例患者遥其中一组患者单用那格列奈进行治疗,称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进行强化治疗,为对照组,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AUCg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Lc)以及胰岛素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糖尿病疗效好。

  • 标签: 甘精胰岛素 那格列奈 初发 2 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在2型糖尿病中的疗效,为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收治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n=256),进行随机分组治疗。对照组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格列齐特治疗,观察组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期间血糖指标变化情况、血糖达标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组间血糖指标水平以及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对比,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缩短了血糖达标时间、效果安全可靠。

  • 标签: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 初发2型糖尿病 低血糖 血糖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格列汀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利格列汀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及胰岛功能。结果治疗后患者的FPG、2hPG、HbAlc水平及HOMA-IR、HOMA-β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控制效果较好,胰岛功能优于治疗前。结论利格列汀能够有效控制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胰岛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Ⅱ型糖尿病 利格列汀 血糖 胰岛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理机制。方法:依据入院时间顺序将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开展用药治疗干预,观察组联用磷酸西格列汀及二甲双胍开展用药治疗干预。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血糖指标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各血糖指标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空腹血糖(5.39±0.97 mmol/L)、餐后2h血糖(8.31±1.03 mmol/L)及糖化血红蛋白(5.01±0.93 %)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较为显著,可有效控制机体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磷酸西格列汀 二甲双胍 初发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MM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0例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长春瑞滨、吡柔比星、地塞米松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化疗后M蛋白、β-2微球蛋白、血清肌酐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白细胞下降、血小板降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消化道副作用、乏力、感染、周围神经毒性、心脏毒性等方面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理想,优于VAD化疗方案,且安全性高,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初发,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地塞米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孚来迪、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将2011年6月~2012年6月诊治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单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组联合使用孚来迪及二甲双胍,观察随访3个月,监测FPG、2hPG、HbA1c。结果2组患者治疗3月后无低血糖不良反应发生,FPG、2hPG、HbA1c较治疗前有降低(P<0.05),其中治疗组较对照组HbA1c水平下降情况更为明显。(P<0.05)。结论孚来迪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有较优秀的协同作用,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

  • 标签: 孚来迪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双C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160例住院接受双C治疗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按入院顺序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80)和对照组(n=80),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结果:观察组患者双C治疗知识掌握率、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护理质量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对胰岛素泵联合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强化治疗(双C治疗)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有积极的影响,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双C治疗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作为一种靶向大分子药物,其在原中枢系统淋巴瘤(primarycentralnervoussystemlymphoma,PCNSL)的治疗中作用并不明确,本文通过Meta分析来评价利妥昔单抗治疗PCNSL的有效性。方法通过检索数据库查找文献,利用RevManManager软件对含或不含利妥昔单抗治疗方案的疾病缓解情况和生存结局进行分析。结果含RTX组较不含RTX组的完全缓解率(CR)、2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及总体生存率(OS)、5年PFS及OS均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妥昔单抗能提高PCNSL的疾病缓解率,改善此类患者的生存预后。

  • 标签: 利妥昔单抗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随机抽取的5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将两组患者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 标签: 沙格列汀 二甲双胍 初发老年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互联网+医疗护理服务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管理中的应用,旨在探索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新方法。方法:选择内分泌科出院的266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130例,观察组1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微信群交流、电话及门诊随访等。观察组采用“互联网+医疗护理服务模式”联合家庭病床模式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出院时、6个月、12个月血糖控制、自我管理行为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自我管理行为及生存质量得分组间与时间存在交互效应(P<0.05),简单效应分析显示,观察组干预6个月、12个月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及生存质量得分低于对照组,自我管理行为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联网+医疗护理服务模式”联合家庭病床模式可提高居家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降低血糖水平,改善其生存质量。

  • 标签: 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管理 互联网+医疗护理服务模式 应用
  • 简介:【摘 要】目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采用贝利尤单抗疗法进行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探讨分析。方法:于我院就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选取68例,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贝利尤单抗疗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治疗后各项免疫指标水平差异进行比较。结果: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较小(P﹥0.05),但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和治疗后各项免疫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贝利尤单抗疗法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中不仅安全性较高,且能够促进患者各项免疫治疗的改善,有助于患者的病情控制,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贝利尤单抗疗法 初发 系统性红斑狼疮 安全性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