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侵袭牙周炎患者应用牙周基础治疗的同时采用正畸治疗,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5月 -2019年 6月本院收治的 42例侵袭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 21例。实验组采用牙周基础治疗和牙周基础治疗,参照组采用牙周基础治疗,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临床指标情况。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 9.52%)低于参照组( 52.38%)( P<0.05),实验组 PLI、 BI、 GI水平均低于参照组( P<0.05)。结论:侵袭牙周炎患者应用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牙周临床指标。

  • 标签: 牙周基础治疗 正畸治疗 侵袭性牙周炎
  • 简介:有关垂体腺瘤侵袭的研究很多,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揭示垂体腺瘤侵袭的一个重要方面。癌基因、抑癌基因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相关。通过对肿瘤相关基因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垂体腺瘤侵袭的产生机制,为临床治疗垂体腺瘤提供帮助。

  • 标签: 垂体腺瘤 侵袭性 基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血液病合并侵袭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抽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血液病患儿60例,其中真菌感染患儿28例(观察组),无真菌感染患儿32例(对照组)。采用自制调查量表获取两组患儿相关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侵袭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原发疾病未缓解、使用广谱抗生素≥7 d、粒细胞缺乏时间≥7 d、低蛋白血症者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疾病未缓解、使用广谱抗生素≥7 d、使用糖皮质激素≥5 d、粒细胞缺乏时间≥7 d是血液病合并侵袭真菌感染独立危险因素(OR=2.265、2.363、3.384、5.003,P=0.021、0.024、0.001、0.001)。结论原发疾病未缓解、使用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时间过长、粒细胞缺乏时间过长是血液病合并侵袭真菌感染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粒细胞缺乏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煨袭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征,为其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38例IFI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38例患儿中,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89%);感染前均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且使用过多种抗生素,其中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率高达95%;47%患儿曾全身激素治疗;所有患儿均有侵人性操作史,其中47%患儿接受过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治疗;所有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真菌培养共检出致病真菌56株,以白色念珠菌为主(41%),其次为曲霉菌(25%)和毛霉菌(20%);所有患儿及时予以高效抗真菌药物治疗,治愈15例,好转16例,有效率为8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结论呼吸道为最常见IFI感染部位;白色念珠菌为主要病原;多数患儿有严重基础疾病、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史和侵入操作史;早期诊断、及时使用高效抗真菌药物可改善预后。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侵袭性真菌感染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在侵袭牙周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06例侵袭牙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与治疗前对比发现,治疗后患者PLI、SBI、PD等牙周指标和TNF-α、IL-6等炎症因子指标均明显下降。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在治疗侵袭牙周炎中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侵袭性牙周炎 牙周基础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侵袭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为其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PICU2013年8月—2016年8月44例IFI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44例患儿中,重症肺炎28例(63.6%),先天性心脏病7例(15.9%),脓毒症并脓毒性休克6例(13.6%),外科术后患儿3例(6.8%)等,42例(95.5%)使用多种广谱抗生素,38例(86.4%)患儿曾使用全身激素。40例(90.9%)患儿接受过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治疗,11例(25%)有深静脉穿刺病史,40例(90.9%)患儿有胃管、导尿管,32例(72.7%)有低蛋白血症。临床症状有发热(占84.1%)、气促(占95.5%),肺部细湿罗音(占95.5%),胸片表现无特异性。真菌培养检出真菌33株(75%),所有患儿均接受抗真菌药物治疗,有效率为68.2%。结论PICU侵袭真菌感染患儿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伴多种高危因素,病原以念珠菌为主,早期诊断、尽早使用高效抗真菌药物可改善预后。

  • 标签: 儿童 重症监护病房 侵袭性真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真菌抗原检测在侵袭真菌感染 (IF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11月 ~2019年 7月收治的 90例侵袭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选取者的患者血清分别检测 (1-3)-β-D葡聚糖和半乳甘露聚糖水平,对真菌抗原检测在侵袭真菌感染中的诊断结果展开分析探讨。结果 90例患者中 G试验阳性 43例,阴性 47例,阳性率为 47.8%; G试验与 GM试验并联检测的敏感度为 92.5%,高于 G试验 (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串联检测特异度为 95.5%,高于 GM试验 (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真菌抗原检测诊断侵袭真菌感染,可以提高试验结果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降低假阳性率和假阴。

  • 标签: 真菌抗原检测 侵袭性真菌感染 (1-3)-β-D葡聚糖 半乳甘露聚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侵袭牙周炎采用米诺环素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来源于本院收治侵袭牙周炎患者共计40例,按照双盲法原则,纳入到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20例,对照组采用甲硝唑治疗方式,研究组采用米诺环素药物治疗方式,组间比对两组干预价值。结果:干预后,两组比对临床指标,分别为牙周袋深度、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以及附着丧失变化,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数据提示P

  • 标签: 米诺环素 侵袭性牙周炎 效果
  • 简介:摘 要:侵袭牙周炎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中高发的疾病,会导致患者产生牙槽骨吸收严重,诱发恒牙早失。现阶段,侵袭牙周炎治疗一般手术治疗及传统治疗,注重早期进行感染情况控制,其中的Er:YAG激光为对于软组织作用的必要手段,其中可对于深部组织进行清理,并为患者及时实现伤口感染控制,使其组织尽早愈合,实现侵袭牙周炎治疗新选择,本文对于侵袭牙周炎治疗Er:YAG激光的应用现状进行阐述。

  • 标签: 侵袭性牙周炎 ErYAG激光 感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科与ICU侵袭肺部真菌感染进行临床分析。方法:与2023年2月-2024年2月随机抽取呼吸科50例侵袭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及ICU50例侵袭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分析,根据科室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分别命名为呼吸科组和ICU组。对两组患者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并分析菌株分布情况,对患者的高危因素进行探讨。结果:光滑假丝酵母菌、白念珠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是主要菌株分布情况;肺结核和重症肺炎是呼吸科患者的主要疾病;呼吸衰竭和重症肺炎则是ICU患者的主要疾病。高危因素发生率统计发现呼吸科低于ICU,治愈率统计发现呼吸科高于ICU,存在显著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呼吸科患者真菌感染率相比ICU患者发生率较高,而呼吸科患者的预后效果高于ICU,需要临床中加强重视,并采取相关方法进行控制。

  • 标签: ICU 呼吸科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非侵袭真菌鼻窦炎的治疗中使用功能壁咚内窥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期间选择在我院接受非侵袭真菌鼻窦炎的患者共计80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研究开始于2019年9月,结束于2020年9月,为了分析功能鼻窦你内窥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本研究采用对比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保守治疗,观察组则使用功能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使用不同方法后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记录相关数据,主要包括: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VAS评分等数据,同时将两组记录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0%)相对于对照组(85.0%)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VAS评分相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侵袭真菌鼻窦炎的治疗中使用功能壁咚内窥镜手术治疗,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还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非侵袭真菌鼻窦炎采取鼻内镜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所收治的非侵袭真菌鼻窦炎患者资料50例,50例患者全部接受鼻内镜治疗,总结患者治疗之前以及治疗之后的VAS评分以及鼻内镜LundKenedy评分情况、手术效果以及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患者治疗之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之前,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治疗之后的LundKenedy评分显著低于治疗之前,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50例患者治愈率为96.0%,所有患者没有出现鼻泪管阻塞并发症以及脑脊液鼻漏现象,同时腔内没有产生脓状分泌物以及真菌团块,此外患者的头痛、鼻塞以及脓涕等临床症状全部消除。结论针对非侵袭真菌鼻窦炎采取鼻内镜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有效减少手术之后并发症的出现,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 鼻内镜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真菌鼻窦炎的临床研究。方法从本院中抽取出来自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的68例非侵袭真菌鼻窦炎患者作为本次的试验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手术单纯鼻内镜手术,治疗组患者则给予鼻内镜手术之后,再加入鼻腔冲洗液,之后开始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具体疗效。结果经过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出现流鼻涕、鼻塞、面颊疼痛和头痛等各种症状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VAS疼痛评分改善程度要大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真菌类鼻窦炎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配合鼻腔冲洗液治疗,疗效会更加显著,症状会得到进一步改善。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非侵袭性 真菌性鼻窦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真菌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37例非侵袭真菌鼻窦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7例患者中36例一次治愈,1例上颌窦炎于术后3个月复发,经再次手术后治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1年,鼻内镜下窦腔黏膜均为上皮化,窦口开放良好,无黏性分泌物。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真菌鼻窦炎能彻底清除病灶,保持鼻腔正常的生理功能,便于术后定期复查及术腔清理,是治疗非侵袭真菌鼻窦炎的理想方法。

  • 标签: 鼻内镜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