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4 个结果
  • 简介:临潭回族教育的历史与现状马延义,丁志胜临潭古称洮州,地处甘肃省西南部,是甘南州历史最悠久的县份之一,汉、回、藏各族群众长期共同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自古以来,此地西控诸蓄,东毗中原,北蔽河民更为秦陇藩篱,西北边陲重镇之一。是内地通往川、青、藏的交通...

  • 标签: 回族教育 临潭县 回族学生 西道堂 民族教育 学校
  • 简介:1983年9月,内蒙清水河喇嘛湾镇贾浪沟村邬福财在修路时,于拐子上古城内挖到十件青铜兵器,送交内蒙社会科学院考古队,继而转交我站。为此,我们曾先后两次对该古城做了全面的调查,现简介如下。一、城址古城位于喇嘛湾镇拐子上村东侧山梁的西坡上,依山临水,黄河在此由北南流,东

  • 标签: 清水河县 青铜兵器 依山 灰陶 相邦 秦惠文君
  • 简介:<正>1983年6月,沁阳崇义乡金塚村电工,在挖电线杆拉线坑时发现一窖藏铜钱。沁阳文管会闻讯后,即派人前往调查,并将这批铜钱运回沁阳博物馆内收藏。据调查,该窖位于金塚村东北约百米处。窖口距地表约0.6米,平面近圆形,径约1、深1米。窖底铺5厘米厚的黄沙。窖内铜钱已锈结成块,总重量约300余公斤。该窖内的铜钱上迄西汉,晚至金代,包括两汉、新莽、隋唐、五代、两宋、辽金等十多个朝代的170多种钱币。现分述于下。一、两汉钱币“半两”钱:10枚。可分为八铢半两和四铢半两。八铢半两共2枚。其中一枚径2.6厘米(图一,1)。为汉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所铸。四铢半两共8枚。形制不一,重量不等,径在2.3—2.5厘米之间。书体

  • 标签: 窖藏 铜钱 元宝 开元通宝 沁阳 钱币
  • 简介:五台发现宋代陶棺忻州地区文管处1994年3月,我们在五台县城关镇蒲草沟村清理了一座古墓。墓室已毁,从残迹分析,该墓为六角形砖室墓,坐北向南,方向165°,内壁抹白灰,顶部墨绘有简单的天象图,正中绘莲瓣。墓内随葬有两件白瓷残碟和开元通宝、周元通宝、大...

  • 标签: 五台县 忻州地区 宋金时期 铺首衔环 开元通宝 穿铠甲
  • 简介:洱源江尾镇漏邑村原来的小学校里,在北耳房的西山墙内侧,嵌有一《乡规碑》。碑为石质,阴刻,字迹工整。全碑分上下两块,每块长720厘米,宽460厘米.各列乡规五条,总计700多字,《乡规碑》的全文如下:

  • 标签: 洱源县 漏邑村 中国 云南 《乡规碑》 文化传统
  • 简介:程村位于峨嵋岭南,涑水河西岸,隶属山西临猗庙上乡,在县城西22公里处。据初步调查,它是一处面积逾万平方米的墓地。在村西有一当地群众使用的取土场,约5000平方米,俗称“土塘”。1987年夏,当地群众在土塘取土时发现了墓葬。同年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省运城行署文化局即组成联合考古队,对程村墓地进行了发掘。发掘工作延续了二年,共发掘土塘及其周围东周时期的墓葬52座、车马坑8座,共出土铜器、

  • 标签: 发掘简报 程村 车马坑 峨嵋岭 发掘工作 庙上乡
  • 简介:安龙布依族苗族自治已于今年十月成立《县志》编辑委员会。编委会由赵良相、王邦长、韦永业、刘书明、申启天、曹昌国、王作民、乐光芳、李兴乾、房健、孙秉钧、刘昌厚等十二人组成。刘书明任编委会主任,刘昌厚任编委会副主任。中共安龙县委对安龙《县志》的编写工作,极为重视,已向各级党组织发出通知,要求和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提供资

  • 标签: 编辑委员会 编委会副主任 苗族自治县 编写工作 秉钧 安龙县
  • 简介:<正>青山在枝江问安公社境内,与当阳半月交界,位于沮漳河的西岸,南距长江约30华里,东与江陵县马山隔河相望,西临马半公路,是一处岗陵与湖泊相间地带。青山古墓群,为湖北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进一步搞清楚此一古墓群的分布情况、宜昌地区博物馆派杨华、胡德容、李斌会同枝江文化馆黄道华组成调查小组,从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一日至三月十五日进行了实地调查。这次调查的步骤是由北向南,即先从袁码头、竹园、革新等大队起至新建大队为止。

  • 标签: 宜昌地区 调查简报 墓群 沮漳河 省博物馆 湖北省
  • 简介:1995年10月,哲盟通辽市喜伯艾力苏木仓粮窖村东南约4公里处沙丘中发现两座墓葬,墓内分别出土一件铜镜和一件白釉荷叶口瓷碗。铜镜:葵式,背素面、黄铜质,镜背中心纽残,有空洞,镜面由于腐蚀至生锈,不见光泽,镜背边缘处用利器刻有“渤海县官”字款(如图)...

  • 标签: 渤海国 通辽市 临潢府 渤海人 地理志 辽代
  • 简介:一九八二年文物普查时,我们对林岗坝古窑址进行了认真的调查,采集了一批标本。最近我们为了进一步了解林岗坝古窑的堆积内涵,又进行了一次复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林岗坝古窑座落在会昌县城南两公里的林岗坝村,东面离湘江仅三十余米。流经县城东门外与瑞金流来的绵江汇合向西流入赣江,水上交通四通八达。西边二十余米处是会昌南面的通城大道。水陆交通甚为方便。

  • 标签: 古窑址 文物普查 底径 圈足 会昌县 东门外
  • 简介:<正>1986年8月6日,我们在荥阳高村寺砖瓦窑场发现了一处商代遗址,并采集了一些陶片。现将这次调查情况简报于后。一、遗址概况高村寺商代文化遗址位于荥阳县城北15公里的高村寺村南约0.5公里,枯河(古旃然河)北岸,峨嵋岭的南侧(图一)。遗址西北约8公里是《荥阳县志大事记》所记载的隞山(今已塌入黄河),东5公里是南城商代遗址。在遗址的东北部有一条被水

  • 标签: 采集 文化遗址 荥阳县 口径 绳纹 大口尊
  • 简介:杨厂沟遗址位于凉城县城关北约7.5公里的杨厂沟村北山坡之上。该遗址是文化馆发现的。1988年10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系在此共同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小规模清理。共发现房址三座,灰坑两个。现简要报道如下。该处为一居住遗址。不见地层堆积,房址和灰坑即在很薄的表土之下。三间房址随

  • 标签: 凉城县 内蒙古文物 灰坑 考古系 地层堆积 夹砂陶
  • 简介:<正>近年来,赤峰市林西在文物普查中,收集到一批珍贵瓷器,其中有两件金元时期的铁锈花瓷罐,纹饰繁缛,造型优美,为铁锈花瓷器的上品,现介绍如下.1.白釉铁锈花缠枝牡丹纹罐出土于十二吐乡小城子村。罐高19.4、口径17、底径10.5、最大腹径25.3厘米。罐体矮扁,圆唇,广肩,曲腹,腹部上鼓下收,平底;釉色白中泛黄,内外挂

  • 标签: 铁锈花 瓷器 金元时期 出土 赤峰市 普查
  • 简介:一九八六年八月八日,高平永录乡铺上村张胜保同志在村东南砖瓦窑取土时发现青铜戟一件。九月上旬,晋城市文物普查队在该县普查时得知这一情况,动员其捐献给高平文博馆。戟为戈、矛分铸,保存甚好(图一);戈内一面刻有铭文十七字,极为珍贵(图二)。

  • 标签: 高平县 砖瓦窑 铺上村 长平之战 文物普查 张胜
  • 简介:编辑同志:读罢贵刊1988年第三期赵光贤先生所撰《汉字在历史上的作用及其将来》一文,深受启迪,但觉其中一段文字尚可商槯。赵文第五段说到古今语音之不同时,只有'现在南方人的语言还保留着一些古人的读音,如现在的闽南语是中原人在受北方民族压迫,南迁到闽南时带去的语言。这语言在中原地区早已不存在,唯一留下来的是河南固始的一块地方。这地方的人当时没有南迁,也很封闭,因而将这语音保留下来,好像汉语史上的一个'活化石'。

  • 标签: 中原人 汉语史 时带 赵文 陈元光 行军总管
  • 简介:1957年第10期《文物参考资料》刊出王翁儒《一块无人辨认的石碑》,全文如下:“这个石碑拓片是天津王襄老先生在四川得来的。据他讲,碑是清末盐亭出土。当地称为蛮碑,后遭兵灾而石断,随着丢失了数十年,到一九二九年才又发现。其文字不易辨识,下半漫灭。

  • 标签: 盐亭县 古石碑 铭文 中国 文物考古 粘连字符
  • 简介:小塘土沟村位于赤峰市宁城三座店乡政府所在地西约4公里,东距辽中京城约30公里。1987年9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配合平双公路基本建设发掘三座店遗址时,经民工报告得知小塘土沟村的山梁上因雨水冲刷暴露出四座古墓葬。9月7日至16日对这四座古墓葬进行了清理发掘(编号为M2、M4)。M1、M2位于小塘土沟村北约500米的山梁上,M2南距M1约10米。M3、M4位

  • 标签: 土沟村 古墓葬 内蒙古文物 乡政府所在地 公路基本建设 小塘
  • 简介:1991年6月,在平泉七沟镇圣佛庙村出土了一件青铜戈,保存基本完好。戈峰呈弧线三角形,较锐。援中起脊,阑侧三穿,长方内中有一穿,援上刃高于内上缘。戈体通长20.8厘米;援长13.6厘米,宽3厘米;内长7.1厘米,宽3.4厘米,厚0.3厘米;胡长7.1厘米,厚0.2厘米。戈体表面光滑。

  • 标签: 七沟镇 青铜戈 戈峰 方内 上缘 出土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