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细胞代谢'专题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几乎每年的高考中都会涉及。学生在解相应的题目时,经常会陷入命题人设置的陷阱中。现将这一专题中常见误区归纳如下。一、关于'酶'的几个误区1.误认为酶的本质就是蛋白质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由此可引伸出合成酶的原料为氨基酸或者核糖核苷酸,合成酶的场所为核糖体(线粒体、时绿体)或者细胞核。

  • 标签: 代谢误区 细胞代谢 误区辨析
  • 简介: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质里还有一个大的液泡,液泡的表面是液泡膜:从整个细胞来看,我们还可以把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叫做原生质层。

  • 标签: 植物细胞 细胞质 原生质层 细胞膜 细胞核 成熟
  • 简介:细胞凋亡是不同于细胞坏死的生理性死亡方式,对生物机体的正常发育及自身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细胞凋亡的失控可以引起生物体平衡失调,导致各种相关疾病的发生。细胞凋亡的过程非常复杂,caspase家族对细胞的调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

  • 标签: CASPASE 细胞凋亡 激活 疾病
  • 简介:地球上有很多种元素,但用于构成生命的元素并不多,主要是碳、氢、氮、氧、磷、硫、钙,其含量约占细胞总量的99.35%,而在这99.35%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就占了96%,它们是构成各种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成分。除上述7种元素以外,构成生命的其他元素含量很少。

  • 标签: “细胞的化学组成” 初中 科学课 备课参考
  • 简介:他是我们班的文体委员——李世昭。虽然他个头不高,长相一般,却是我们班赫赫有名的“全能王”。悄悄告诉你一个小秘密,他之所以这么厉害,是因为他手握三大重要细胞

  • 标签: 小学 作文 语文教学 《细胞放映室》 杨逸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卵巢扭转的价值。方法对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卵巢扭转,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分析。结果12例卵巢扭转声像图特征卵巢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等方面均与正常卵巢有明显区别,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患侧卵巢不能探及血流信号。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卵巢扭转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卵巢扭转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卵巢上皮性良、恶性肿瘤二维声像图的差异性,评价各指标在鉴别卵巢上皮性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1例72个卵巢上皮性肿瘤进行经腹或(和)经阴道超声二维观察,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从病灶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包膜完整性、分房多少、有无乳头及腹腔积液七个方面对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良恶性进行分析,除大小及分房多少外,其余项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超声可以显示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声像图特点并有助于判断良恶性,病灶形态、内部回声、包膜完整性、有无乳头及腹腔积液等五方面对判定意义更大。

  • 标签: 超声检查,卵巢上皮性肿瘤,病理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化疗患者卵巢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对我院20例青少年期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及术后化疗,根据患者在化疗期间是否联合使用GnRHa分为2组,对比其化疗期间月经情况、停经时间、复潮情况及化疗术后5个月性激素变化。〖HTH〗结果在化疗过程中,单一化疗组10例患者先后有4例出现停经,而联合用药组10例患者在首次PEB化疗及联合使用GNRHa后,均出现停经现象;但化疗结束后联合化疗组患者恢复月经时间比单一化疗组快,且持续停经时间短。术后5个月单一化疗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发现LH、FSH的明显升高和E2水平的降低,与联合用药组差异明显。结论GnRHa对化疗患者卵巢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恶性生殖细胞肿瘤 化疗GnRHa 卵巢功能 性激素 停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对子宫肌瘤和卵巢肌瘤的诊断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手术后的结果与CT结果相比较,研究CT对子宫肌瘤与卵巢肌瘤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学检查显示23例患者为子宫肌瘤疾病,37例患者为卵巢肿瘤,其中卵巢肿瘤患者的卵巢静脉和动脉显示率明显高于子宫肌瘤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子宫动脉显示率情况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T检查子宫肌瘤疾病和卵巢肿瘤,可以更加清楚的显示肿瘤的供血情况,对两种疾病的鉴别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子宫肌瘤 卵巢肌瘤 CT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卵巢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方法选出卵巢黏液性肿瘤患者40例,对其各项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良性肿瘤、交界性肿瘤以及恶性肿瘤分别为28例,10例和2例。肿瘤系囊性常为多房,内部是胶冻形状的粘稠物质和淡黄色的粘稠液体。其中,28例良性患者表面都较为光滑、壁薄;10例交界性者表面基本呈现出光滑状态,伴有乳头状多处增生的区域,2例恶性患者表面多房。良性肿瘤患者肿瘤表面都较为光滑、且其壁较薄;交界性患者表面基本呈现出光滑状态,且部分区域伴有多处乳头状的增生;恶性患者的肿瘤表面多房。结论在黏液性肿瘤中,多为良性肿瘤,而交界性的肿瘤则比较少见。所以当表现为交界性肿瘤时,我们需多点取材,从而防止患者早期发生润滑现象。

  • 标签: 卵巢,黏液性肿瘤,临床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孢丙烯联合通窍鼻炎颗粒治疗急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106例急性鼻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头孢丙烯给予治疗,观察组采用头孢丙烯联合通窍鼻炎颗粒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头孢丙烯联合通窍鼻炎颗粒治疗急性鼻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头孢丙烯 通窍鼻炎颗粒 急性鼻炎
  • 简介:摘要:在当前阶段,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科技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因此,人们对于实际的生存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对于大气颗粒物监测也越来越重视。在对大气的颗粒物进行实际监测的过程中,现阶段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就是PMT技术,其不但广泛应用于环境检测领域之中,还广泛应用于气象探测领域之中,而且在对PMT技术进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其自身的准确性非常高,还具备经济性的特点,所以,对PMT技术在大气颗粒物监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PMT技术 大气颗粒物 监测
  • 简介:针对市面上同名不同厂生产的银翘解毒颗粒,以处方中主药金银花的主要成分绿原酸为检测标准,利用金银花在330nm处具有最大的吸光度的特点,用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了不同厂家产品中绿原酸的含量,并以此评价各厂银翘解毒颗粒的质量。

  • 标签: 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绿原酸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堆石料颗粒破碎与流变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不同围压不同应力水平下的大型三轴流变试验,试验后测算各粒组的颗粒含量,根据三维分形理论计算相应的分形维数,作为破碎指标对流变破碎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轴向流变和剪切流变时间曲线均可用幂函数表示,最终流变量与围压的关系均可用指数函数表示,相应的衰减指数与应力水平关系不大。分形维数与应力水平呈线性关系,随着围压的增大,颗粒破碎加剧,分形维数也随之增长;最终流变量与分形维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 标签: 堆石料 三轴流变 颗粒破碎 分形维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脉颗粒(辽宁金丹药业有限公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气虚(阳虚)血瘀,水饮内停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脉颗粒,连续治疗六周,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中医症候疗效及心功能。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服通脉颗粒,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安全有效且未出现不良反应。

  • 标签: 心功能衰竭 充血性中医药疗法 通脉颗粒
  • 简介:摘要研究目的对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研究方法通过高效液相法考察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均一度,对粘合剂、混合时间、粉碎目数都进行充分的研究,得到最佳的工艺为水为粘合剂,制软材的混合时间为5分钟,80目为原辅料粉碎目数。结论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均一度较好。

  • 标签: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 制备工艺 研究
  • 简介:由风力扬起的粉尘是由不同粒径所组成的颗粒群,能否用数值方法再现出不同粒径的颗粒群的运动轨迹是预测含尘质量分数的前提和关键。从研究粉尘粒子在空间中的受力情况及在这些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通过研究粉尘在紊流气流中的扩散规律,得出粉尘颗粒的运动轨迹,为最后达到粉尘控制奠定基础。

  • 标签: 积聚 颗粒群 颗粒流 粗粉尘 细粉尘 亚微粉尘
  • 简介:基于三维颗粒流程序PFC3D,对北江大堤石角段存在争议的堤基管涌问题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在对实际管涌的堤基环境进行概化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维堤基的颗粒流模型,通过流固耦合分析,实现了堤基管涌发展以及颗粒流失全过程的模拟。对基岩不透水和透水2种情况分别建模,分析比较了不同的基岩透水边界条件下管涌演化的机理,通过FISH语言编程得到了不同基岩条件下颗粒流失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基岩透水条件的存在,会加速管涌的演化,并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破坏险情。砂土层细颗粒的迅速移出,会引起较大颗粒的流失,在覆盖层下发生接触冲刷,对堤基的稳定性构成威胁,且基岩的透水作用对砂土层的影响比卵砾石层更为突出。颗粒流模拟的结果反映了管涌演化的宏观现象和颗粒流失的细观规律,取得现场试验难以测量的颗粒流失规律,证明了颗粒流方法应用于管涌模拟的适用性,为进一步采用颗粒流方法研究管涌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对管涌的抢险加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堤基管涌 演化 颗粒流模拟 P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