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中美两国政府宏观调控的决策机制不同2008年9月20日,在雷曼兄弟申请破产及众多金融机构陷入流动性困境之际,布什政府迅速向国会提交了一份总额为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助议案,以阻止危机的进一步恶化。

  • 标签: 政府宏观调控 金融危机 中美 2008年 决策机制 金融机构
  • 简介:宏观调控主要是总量和短期调控。然而,在转轨过程中,长期增长至关重要,结构性问题突出,制度变迁持续不断,因此,转轨新时期的宏观调控理论和政策应处理好短期调控和长期增长、总量调控和结构调整、政策和体制改革的关系,使宏观稳定、经济增长和市场化改革保持协调一致。

  • 标签: 转轨时期 宏观调控
  • 简介:由广西经济学会、广西市场经济学会共同组织召开的'广西加强宏观调控、积极扩大内需'理论研讨会于1999年7月20日至7月21日在北海市举行。来自广西社会科学院、自治区党校、广西大学等单位的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共提交论文33篇。现将会议讨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 标签:
  • 简介:当前广播影视业出现的娱乐化、同质化、庸俗化等问题,究其实质,政府在宏观调控上乏力是其中重要原因。从西方经济学原理和我国当前的文化实践来看,加强宏观调控势在必行。由广播影视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揭示其后宏观调控的局限性,正视其宏观调控所处的体制基础及运行环境,认清广播影视业宏观调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提出综合运用多种调控手段,构建和完善广播影视业宏观调控体系。

  • 标签: 广播影视业 宏观调控 综合手段 体系
  • 简介:货币政策在我国也叫金融政策,它是指中央银行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在金融信贷方面所采取的方针、政策和各项调节措施的总和,是国家管理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最基本的政策,也是国家金融工作方针的具体化。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中,政府运用计划指导、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来规范、制约和影响各类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促进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确保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地运行。就经济手段而言,我国现阶段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表现以货币政策为主。

  • 标签: 货币政策 经济手段 宏观调控政策 我国现阶段 国民经济 总量平衡
  • 简介:宏观调控法是规范政府宏观调控相机抉择行为的法律。宏观调控法的立法目的是通过规范和保障政府的相机抉择行为以实现促进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了达成这一目标,维护政府信誉是关键,只有守信政府发出的宏观调控信号才会被公众采信,进而产生政府所希望的预期,从而作出政府所希望的反应,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宏观调控法的重要使命之一就在于通过各种制度安排,保证、约束政府信守承诺,或者在政府不得不违背承诺时要求政府承担民众的信赖利益损失,以此强化政府信誉,保证宏观调控目的的实现。

  • 标签: 宏观调控法 相机抉择 时间一致性 政府信誉 信赖利益
  • 简介:宏观调控权法律控制的方式包括,通过法律确认社会主体经济权利、通过法律保障社会民众经济权力,以及通过法律将宏观调控权力予以分解。其中,"通过法律将宏观调控权力予以分解,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共同作用,实现对于宏观调控权的法律控制",是宏观调控权法律控制的主要方式。要使宏观调控权法律控制主要方式得以实现,有必要在通过法律将宏观调控权力分解为三种"基本宏观调控权力"——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然后分别对这三种"基本宏观调控权力"的设定、行使以及违法责任追究予以法律控制,从而具体实现对这三种"基本宏观调控权力"——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法律控制。

  • 标签: 经济法 宏观调控权 控制 方式
  • 简介:尽管绩效评估在我国各级政府中逐渐成为日常性管理制度,但无论实践界还是理论界都还在利用西方20多年前的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通过客观德尔菲法对Web-of-Science数据库中2003-2014年间的317篇政府绩效评估文献进行"硬聚类",发现国外近十年政府绩效评估的新规律在于:努力对政府的具体部门进行"体检"式绩效评估,诊断每项具体工作的实际绩效状况;利用"体检结果"促进政府问责进程;对政府绩效"病症"寻找"致病"诱因,试图将高绩效政府当作带动整个社会发展的"政策杠杆"来推动国家走出发展低迷;在大数据时代中将信息当作提升政府绩效的"非物质文化"因素,同时认为信息本身就意味着绩效。

  • 标签: 政府绩效评估 客观德尔菲法 体检式评估 绩效信息 问责
  • 简介:本文在对宏观调控决策行为接近司法的范围初步界定的基础上,以我国宏观调控决策行为接近司法为中心探讨以下三个问题:宏观调控决策行为接近司法的理论根源;宏观调控决策行为接近司法的制度障碍;我国宏观调控决策行为接近司法的法律路径设计。

  • 标签: 宏观调控决策行为诉讼 理论依据 制度障碍 法律路径
  • 简介:市场管理法与宏观调控法作为经济法的两个核心构成要素,是经济关系法制化的典型代表,在市场经济运行的不同层面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市场管理法主要存在与作用于微观自治领域,而宏观调控法主要立足于、作用于政府的宏观调控活动,但两者是密切相关的.文章从市场竞争和宏观调控两个方面,论述了反垄断法在我国经济法中的地位.

  • 标签: 市场管理法 宏观调控法 反垄断法
  • 简介:今年以来,全市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全面推进我市“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目标的实施,全市国民经济运行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平稳、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上半年经济运行主要呈现六个特点:

  • 标签: 宏观调控政策 上半年 国民经济运行 “三步走”战略 科学发展观 部门
  • 简介:<正>中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了在未来10年甚至更长的时期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目前需要对近年来我国宏观调控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进一步完善的方略。一、宏观调控应当有一个科学、统一、稳定的分析框架现在人人都在谈宏观调控。但是,不同的研究者、不同的部门在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概念并不统一。例如,现在大家都在说投资率和投资增长率过高。若就投资领域自身来看,大家所列举的问题确实

  • 标签: 经济稳定增长 投资增长率 储蓄率 收入分配 资本市场 市场交易
  • 简介: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的关键一年。宏观调控是一项长期任务,调控的方向、重点和力度应根据经济运行情况而有所改变。北京市政协委员林志远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主持了国家发改委《改进宏观经济调控方式》的课题研究,应本刊之约,林志远委员对2005年我国加强宏观调控的重点任务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宏观经济调控 加强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 重点任务 经济增长 国际竞争力
  • 简介:房地产泡沫是当前中国经济系统健康发展的最大隐患。诸多征兆表明,中国处在地产泡沫破裂的高风险期,且可能引发严重系统性危机,需要以理性的勇气应对。房地产泡沫并不是中国系统病的根源,而是中国经济系统"高烧病"的表现。治理中国系统"高烧病",需要借鉴中医智慧,进行宏观调控战略目标的转型:从激励战略转向降温战略,把治疗经济发展中的急躁浮夸风纳入改革的首要目标;走出速度误区,从以速度保就业转向以结构调整增就业;防止"带病的城镇化";探索遏制房地产泡沫再度发生的新房地产模式等战略举措。

  • 标签: 房地产泡沫 系统危机 宏观调控 战略转型
  • 简介:《消费论》揭示了人类在本能的向自然索取消费物质和创造消费物质过程的总和,创造了三大消费牵动经济圆周螺旋发展规律(如下图),创造了市场经济的自由规律,创造了国家干预经济规律,创造了社会文明进步和人类自身文明进步。

  • 标签: 消费经济 主导经济 国家干预 市场调控 社会文明进步 宏观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十年代中期开展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以来,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我国农村的贫困问题明显缓解,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但是,到1995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仍有6500万人,约占世界贫困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国定贫困县仍有592个.如果到本世纪末不能基本消除贫困现象,就会影响全国小康目标的实现,影响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要振兴贫困县的经济,离不开贫困县的宏观调控.

  • 标签: 贫困县 国家宏观经济调控 宏观经济政策 贫困地区 农村贫困人口 社会主义现代化
  • 简介:199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政府实行了以治理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的宏观词控,到1996年初步达到预期目标,以1997年经济的“软着陆”为标志,中国经济已进入了一个持续“高增长低通胀”.物价总水平相对稳定的时期。物价总水平从1994年的两位数峰值回落。从宏观上看.归结于坚持不懈地实行“适度从紧”的政策,而且随着缺短经济在大多数领域的结束、过剩经济时期的到来.减轻了通胀压力.为物价回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 标签: 通胀 物价总水平 宏观经济调控 “软着陆” 实行 过剩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