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2 个结果
  • 简介: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谋求中日友好始终是两国关系的主流,双方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领域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但在中日关系中仍存在着一些消极因素,如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以及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对中日关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 标签: 中日关系 两国关系 台湾问题 中日邦交正常化 历史问题 外交
  • 简介:虽然中国经历了长时期的发展,而日本经济走过了很长一段低增长期,但当前中日两国经济实力地位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日本经济仍占据优势。本文通过分析中日两国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增长条件与增长趋势,认为大约在2015年左右,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日本。

  • 标签: 中日关系 中国经济 日本经济 实力地位
  • 简介:2006年11月,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提议建立中日自由贸易区,中方回应愿就此展开政府间研讨。本文在介绍有关中日FTA动议基础上,通过分析这一进程给中日两国乃至东亚地区带来的传统与非传统收益,说明启动中日FTA进程的必要性,并结合阻碍谈判的主要因素分析其前景及中国应采取的策略。

  • 标签: 中日关系 自由贸易区(FTA) 东亚地区经济合作
  • 简介:自1980年福州市与日本长崎市缔结为我省第一对国际友好城市以来,双方在经贸、文教、环保、旅游等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可喜成果。

  • 标签: 中国 日本 福州市 长崎市 经济合作 地方交流
  • 简介:亚洲各国加速调整本国经济结构,努力扩大区域内经贸合作,使亚洲经济迅速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中日经济关系作为亚洲经济合作关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已日趋成熟。随着中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中日经济合作的前景将更为宽广。

  • 标签: 亚洲国家 经济形势 中国 日本 经济关系 经济结构
  • 简介:日本公害纠纷的行政处理机制在解决该国的公害纠纷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多样的处理途径,严格的程序要求,我国现行公害纠纷行政处理机制较为不健全,我国可借鉴日本在此方面的先进经验,可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标签: 公害纠纷 行政处理机制 比较 启示
  • 简介:本文紧紧围绕'变革'和'权力'这两个核心概念所揭示的要点,运用宏观、中观、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对近代中日变法维新的成败原因做出动态分析.全文以变革为主线,以权力为焦点,通过比较内部条件之不同、个人和组织的权力资源掌握程度之不同以及权力获取和运行效用之不同,将有关因素归结为动力与内部相关条件、主体与组织化程度以及集权与强制力三个分析层次.各层次间既相互独立,各自构成一个分析视角,同时,三者之间又具有密切的逻辑关系,形成全方位的分析框架.

  • 标签: 近代 政治学 中国 日本 权力体制 权力资源
  • 简介: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建立后,对推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活动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起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的公务员考录制度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现象日益突出,影响到我国公务员队伍建设的进行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推行。文章对中日公务员考录制度进行了详尽的比较,借鉴日本的有益经验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提出了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 标签: 公务员 考录制度 比较 建议
  • 简介:纽约大学政治系的熊玢教授在中日关系研究和国际法研究领域均享有国际学术声誉。他的新作《中日争议及美国的介入:历史和国际法分析》不仅是一部详细介绍中日钓鱼岛主权争端的历史渊源、国际法理辨析的力作,而且从中国崛起引发的国际秩序变化的角度,阐述了美国介入中日钓鱼岛争议对未来中日关系、中美关系产生的影响。详细探究中日钓鱼岛争端中的“美国因素”是本书的一个学术亮点。

  • 标签: 钓鱼岛问题 美国因素 常态化 国际法理 学术声誉 中日关系
  • 简介:日本1970年《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止法》确立了以污染物风险预防、污染区域指定、污染区域监视、污染调查责任为内容的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法律体系。近几年来,农民权益保障问题被政府和学界高度重视,但是我国在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方面还没有专门的立法,《环境保护法》以及1995年《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法》等虽然有所涉及,但在治理主体、治理方式和具体标准等方面没有具体的规定,完善相关立法迫在眉睫。

  • 标签: 农用地 土壤污染 农民权益 环境法
  • 简介:中日复交30年来,尽管两国之间存在着各种问题与摩擦,但"友好和平"与"和平共处"始终是贯穿中日关系的主线.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发展的今天,中日经济合作关系的扩展和深化对东亚经济合作与发展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

  • 标签: 中日关系 和平共处 主线 深化 一体化
  • 简介:一、中日亚洲形势与和平问题座谈会简况1986年春,日本参议员、日中友好协会会长宇都宫德马向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张香山提议,两个组织就亚洲形势与和平问题举行座谈会,当即获得积极回应。双方决定座谈会轮流在北京和东京举行。第一次座谈会1986年11月在日本东京召开。宇都宫德马先生是日方前几次会议的召集人,

  • 标签: 和平问题 亚洲形势 座谈会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日本东京 参议员
  • 简介:出席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与日本笹川和平财团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日东海安全对话”第二轮会议的专家,围绕“海上执法机构的定位及执法活动”、“执法机构与军队的关系”、“日本西南方向防卫力量强化”和“充实海空联络机制的思路”等主题进行了坦诚对话。与会专家认为,虽然两国短期内仍有难以克服的分歧与矛盾,但在维护海上安全与构建和平、稳定、繁荣的地区秩序方面仍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与合作空间,而今后也应持续开展此类国际法领域的中日交流,以增进理解、保持沟通,拓展共识,并研划更多可供两国政府参考的合作建议。

  • 标签: 中日东海安全对话 海上执法机构 东海安全稳定 国际法
  • 简介:我国的企业法律制度主要是遵循各类企业的非凡法、公司法和民法通则等规定,我国的企业形态主要有下列9种摘要,日本的企业就有如下8种不同形态摘要

  • 标签: 中国 企业法律 国企业
  • 简介: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东北亚地区正在经历历史性的大转变,涉及力量对比、关系结构与地区秩序,其首要使命是消除战争根源,创建长久和平的规则与机制。《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是中日关系的一座里程碑,它开启了中日关系的新的里程,同时它又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有着密切的关联。基于地缘的、历史的、战略的关系维度的中日关系,需要重新定位和设计未来。在中日关系重回正轨的背景下,新一轮中日经济合作值得期待。中日要努力增进长期缺失的互信,切实改善国民感情。在中美关系矛盾凸显的情况下,中日能够从大局认知出发,推动对话、协商,推进开放与合作,这对双边关系和地区,及至世界都是福音。

  • 标签: 百年大变局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中日关系 大局共识
  • 简介:整个90年代,中日关系起伏动荡,摇摆不定,处于一种没有航向的漂流状态。期间经过了邦交正常化20周年(1972-1992)的洗礼,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1945-1995)及日本围绕“不战决议”的风波,日美关系重新调整定向(1996年)与“新防卫合作指针”出台(1998年)的冲击。在10年内,两国学者或形形色色的“第二渠道”频频开会,出谋划策,努力探索并推动双边关系的发展,然而始终未能使这对亚洲地区重要的双边关系摆脱“漂流”,驶入面向新世纪的正确航道。

  • 标签: 中日关系 双边关系 邦交正常化 日美关系 风波 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