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馥感啉口服液治疗儿童反复呼吸感染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对血清Ig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反复呼吸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馥感啉口服液口服。比较两组的疗效,并观察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呼吸感染复发次数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中IgA、IgG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IgM水平则无差异(P>0.05)。结论馥感啉口服液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治疗儿童反复呼吸感染有明显疗效。

  • 标签: 馥感啉口服液 反复呼吸道感染 免疫球蛋白
  • 简介:小儿呼吸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近年来病毒感染比例呈上升趋势。本院于1997年10~11月在门诊用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小儿上呼吸感染48例。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本文观察对象均为上呼吸感染患儿,发病时间48小时之内,无并发症。均符合上呼吸感染诊断标准。随机分成治疗组48例,男26例,女22例;1~5岁40例,6~14岁8例;轻症29例,重症19例。对

  • 标签: 上呼吸道感染 双黄连口服液 疗效观察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小儿呼吸道感染 特异性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喹诺酮类药物用于呼吸感染的效果进行分析,进而对左氧氟沙星的价值展开研讨。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主体为50例本院在过去一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下呼吸感染患儿临床诊疗中联合检测血PCT(降钙素原)、CRP(C反应蛋白)、WBC(白细胞计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在收治的115例下呼吸感染患儿作为观察对象,设为研究组,另在同一时间阶段抽选115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设为对照组,采集其静脉血并测定其PCT、CRP、WBC水平。结果:研究组PCT、CRP、WBC检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CPT CRP WBC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莫西沙星在老年下呼吸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0年2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老年下呼吸感染患者中选取74例,盲选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分别采用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经不同方案治疗后,研究组好转36例,好转率为97.30%。对照组好转28例,好转率为75.68%。研究组好转率更高(P

  • 标签: 老年下呼吸道感染 莫西沙星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外科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呼吸护理的临床体会。方法:择2020.1-2022.1在我院进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70例,依据电脑盲选法分为对照组(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和实验组(围手术期呼吸护理),35例/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胸外科手术 围手术期 呼吸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以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临床的实施效果为主要目的,分析将其应用在急性上呼吸感染的孤残儿童护理中,其效果价值体现。方法:本次选取2020年10月到2021年10月在本医务室进行治疗的30例急性上呼吸感染孤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分组法将参与本次研究的患儿平均分为两组,常规组、研究组,每组成员15例。常规组实施基础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消退情况,交叉感染发生率、病情复发率,以及治疗依从性,并对最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作为本次临床研究最后判定依据。结果:研究组临床结果显优,在实施综合护理后其症状消退明显、交叉感染发生随之减少、预后病情复发率降低,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在指标上显现优势存在对比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实施于急性上呼吸感染孤残患儿的护理工作中,其有显著成效,不仅明显消退临床症状,减少疗程时间,同时交叉感染发生情况,以及复发率大幅度降低,并且改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儿尽早康复,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孤残儿童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肺结核合并下呼吸感染患者的排痰护理。方法 择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肺结核合并下呼吸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加用排疾护理),各30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患者满意度评分更高,住院时间更短(P<0.05)。结论 对老年肺结核合并下呼吸感染患者进行排痰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病情,提高满意度,加快肺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时间。

  • 标签: 老年肺结核 下呼吸道感染 排痰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急性上呼吸感染护理,运用舒适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通过对我院在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进行就诊的急性上呼吸感染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性将其分为传统护理组与舒适护理组。其中给予传统护理组患者运用传统护理干预的护理方式,给予舒适护理组患者运用舒适护理干预的护理方式,于患者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总满意度、护理总有效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指标的比较上,舒适护理组各指标数据均明显优于传统护理组(P<0.05)。结论 针对急性上呼吸感染护理,舒适护理干预效果确切,且患者的总满意度以及护理总有效率水平均明显提升,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性较好,因此能够有效地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满意度,舒适护理,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上呼吸感染治疗中应用头孢菌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4月——2023年5月儿科收诊的上呼吸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选定共计80例,依照随机分组法分出常规组40例、实验组40例。常规组予以头孢克洛治疗,实验组予以头孢克肟治疗,为观察两种头孢菌素给药差异,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临床检查指标。结果:以患儿治疗有效率对比,实验组高于常规组(P<0.05)。以临床检查指标对比,实验组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头孢菌素治疗小儿上呼吸感染中,头孢克肟的给药效果明显更好,可有效控制炎症反应,促进病情改善,建议应用。

  • 标签: 小儿 上呼吸道感染 头孢克洛 头孢克肟 效果
  • 简介:目的探究三伏贴在小儿反复呼吸感染当中的实际干预效果,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本次实验主要是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医院接收的68名患儿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将这些患儿平均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名患儿。对照组患儿实行常规性的治疗方式,实验组患儿采用“三伏贴”进行治疗。实验结束后对比两组患儿的实际效果,分析“三伏贴”治疗的实际效果,对比两组患儿家属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但是改善的情况是不相同的,实验组患儿的实际治疗效果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采用“三伏贴”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在治疗之后,患儿呼吸的感染次数明显的降低,实际的治疗效果极好。患儿家属对两种治疗方式的满意程度是不相同的,实验组患儿家属对治疗方式的满意程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采用“三伏贴”治疗患儿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的效果,并且可以有效的降低患儿感染的次数,患儿家属对其的满意程度更高,所以说这种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治疗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三伏贴 反复呼吸道感染 小儿 随机对照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国产头孢呋辛针/片序贯治疗下呼吸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下呼吸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国产头孢呋辛针/片组45例(A组)和西力欣针/片组45例(B组).两组均先以针剂1.5g静脉注射,每日2次,维持3天,继以片剂0.5g口服,每日2次,维持6天~8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细菌学改变、不良反应和抗菌药物费用.结果:A、B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95.85%,痊愈率分别为57.77%和55.5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1.97%和91.6%,无显著性差异(P>0.05),人均抗生素费用A、B组分别为(383.60±12.30)元和(740.24±16.14)元,差异非常明显.结论:国产头孢呋辛针/片序贯治疗下呼吸感染安全、有效、治疗费用低,可取代同类进口药物.

  • 标签: 头孢呋辛 序贯治疗 下呼吸道感染
  • 简介:目的:了解近十年小儿下呼吸致病菌变化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对4958例小儿下呼吸感染痰标本进行培养并做药敏试验。结果:4958例标本栓出致病菌176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229株(69.5%),革兰阳性菌505株(28.1%),真菌35株(1.97%),主要致病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醋酸钙不动杆菌,肺炎链球菌。耐药率最高的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为氨苄西林(97.5%),大肠埃希菌为氨苄西林(80.8%),铜绿假单胞菌为头孢唑啉(86%),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青霉素G(94.6)、氨苄西林(94.6%)。结论:小儿下呼吸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不同的细菌对常用的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率,临床上应及时检测,合理用药。

  • 标签: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 耐药性 痰培养
  • 简介:目的:比较阿奇霉素与红霉素对呼吸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12月期间门诊收治的呼吸感染患者86例,依照门诊单双号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乳糖酸红霉素粉针剂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5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为83.72%(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为11.63%(P〈0.05)。结论:阿奇霉素用于治疗呼吸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红霉素,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 标签: 阿奇霉素 乳糖酸红霉素 呼吸道感染
  • 简介:目的:评价加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下呼吸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128例下呼吸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n=62)先以加替沙星针0.2g,iv.gtt,bid,3天,后改用加替沙星胶囊0.2g,po,bid,7天;对照组(n=66)以加替沙星针0.2g,iv.gtt,bid,10天。结果:两组试验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94.1%,治愈率分别为74.19%和75.76%,无显著性差异(P〉0.05),序贯疗法每例可节省666.2元。结论:加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下呼吸感染具有与加替星注射液相似的临床疗效。比单用加替沙星更具成本效果,是治疗下呼吸感染的可靠治疗方案。

  • 标签: 加替沙星 下呼吸道感染 序贯疗法 细菌感染
  • 简介:目的对头孢噻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唑肟3种用药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将113例下呼吸感染的患者按用药情况分为3组,头孢噻肟组:头孢噻肟钠2.0g加入250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头孢哌酮舒巴坦组:头孢哌酮舒巴坦钠2.0g加入250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头孢唑肟组:头孢唑肟钠2.0g加入250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均为2次/d,疗程均为7~14d,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头孢噻肟组有效30例(83.33%),头孢哌酮舒巴坦组有效33例(84.62%),头孢唑肟组有效32例(84.21%);3组药物细菌清除分别为头孢噻肟组为29株(90.63%),头孢哌酮舒巴坦组33株(94.29%),头孢唑肟组31株(91.18%);3组细菌敏感率分别为头孢噻肟组78.22%,头孢哌酮舒巴坦组84.16%,头孢噻肟组80.20%。3种头孢菌素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和敏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头孢菌素成本分别为头孢噻肟组190.08元、头孢哌酮舒巴坦组898.04元和头孢唑肟组1827.32元,3组成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本一效果比为头孢噻肟组2.28、头孢哌酮舒巴坦组10.61和头孢唑肟组21.70。结论临床治疗下呼吸感染时,头孢噻肟是一个较为有效、经济、合理的选择。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头孢菌素 成本-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抗病毒治疗的时机,为制定SARS抗病毒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回顾研究,使用SPSS软件分析我院SARS患者的住院病历特点及转归,分析不同时间开始抗病毒治疗对T细胞亚群以及预后的影响,以初步探讨SARS抗病毒治疗的时机.结果本文研究发现,随着抗病毒治疗开始时间的延迟,T细胞亚群的下降程度明显增加,病死率逐渐上升;发病3d内开始抗病毒治疗治愈率可达100%,而在发病第4~7天时才开始抗病毒治疗的病死率已超过文献报道(6.5%)水平.结论发病3d内开始抗病毒治疗效果比较好.

  • 标签: 抗病毒药物 药物治疗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 2种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在成人下呼吸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5 月我院收治的 78例下呼吸感染的患者的临床治疗,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 39 例患者接受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方案,作为对照组, 39 例患者接受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方案,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炎症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 89.74 %,对照组为 61.54 %,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WBC、淋巴细胞绝对值和体温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 头孢派酮钠舒巴坦钠可有效提高呼吸感染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炎症状态效果显著,且临床应用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左氧氟沙星 头孢派酮钠舒巴坦钠
  • 简介:目的探究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小儿上呼吸感染的疗效。方法以我院所接收的患儿为例,患儿均存在急性上呼吸感染问题。患儿的选择时间为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研究共选取患儿120例,根据家属意愿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分别给予其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和利巴韦林治疗,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患儿和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83.33%,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更好,其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0.05。实验组患儿的服药不良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儿的服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实验组较低,对其数据差异进行比较,统计学结果为P<0.05,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在急性小儿上呼吸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热毒宁注射液 急性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