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2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缺失牙修复后的功能和舒适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对过长牙直接影响缺失牙的修复空间,此类问题的处理需要多学科综合设计和实施。文章展示了1例过长磨牙影响对牙种植修复的病例治疗过程,包括从病情分析、多学科参与治疗设计、具体实施步骤到修复后的效果回顾,为多学科综合处理修复磨牙区缺失牙提供经验。

  • 标签: 磨牙 正畸压低 多学科治疗 种植修复
  • 简介:多数有关牙槽嵴牵引的病例报告报道了上、下颌骨垂直牵引,也有少数报告报道了牙槽嵴水平和斜向牵引。本文报道l例次全上颌牙槽嵴萎缩向前方牵引10mm,同时垂直向牵引5mm,随后植入9个种植体。此患者为55岁的健康女性,患者主诉全部上颌牙齿松动,除了左侧上颌第二磨牙,上颌11颗牙患有进行性边缘性牙周炎,无法保留而拔除。拔牙后3个月,远离上颌窦在双侧上颌第二前磨牙间行水平截骨术,在其远中行垂直截骨术。确认牙槽骨完全移动后,用小型钛钉固定牵引器,并用树脂水门汀粘附在硬腭上。l周后,上颌牙槽嵴开始向前下方牵引,每日2次,每次0.25mm,连续牵引25日结束。牵引完成后行CT检查显示上颌牙槽嵴处于种植的最佳位置。4个月后植入9个种植体。所有种植体具有良好的初期稳定性并形成骨结合。但是。2个前牙种植体因戴过渡性可摘局部义齿而松动被拔除。种植体植入后16个月无严重边缘性骨吸收。说明垂直、水平和斜向牙槽嵴牵引可广泛应用于增高萎缩的牙槽嵴。

  • 标签: 前下方牵引种植术 次全上颌牙槽嵴萎缩 牙槽嵴牵引 种植体植入
  • 简介:目的应用种植体对局部无牙患者进行修复治疗正日益增多。但是,将种植体置于下颌骨的后部区域常常受到限制。本项长达10年的纵向随访研究的目的是对位于下颌骨后部的短种植体支持式固定局义齿(FPD)进行评价,并且对种植体支持的FPDs和牙-种植体支持的FPDs进行比较。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包括23名尚有剩余下颌前牙的患者,每位患者接受单侧FPDs修复。一侧FPD由2枚种植体支持,另一侧FPD则由一枚种植体和一颗天然牙支持,这样可进行个体内比较。每一颌骨上两种类型的FPDs分布是随机的。研究项目包括种植成功率、边缘骨变化和机械并发症。结果牙-种植体连接方式在10年中没有表现出对整体成功率有任何不良的影响,也没有发现短种植体有不满意之处。结论本实验提示由一颗天然牙和一枚种植体共同支持的修复结构,可推荐作为一种在下颌骨后部可预测的和可靠的治疗选择。

  • 标签: 牙-种植体支持 种植体支持 固定局部义齿
  • 简介:颌面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需要能提供足够组织量的游离皮瓣。背阔肌皮瓣可达20cm×15cm,适用于这类大面积缺损的修复。本文报告1例外伤导致的颅面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病例,颅骨、颧骨、颧弓、硬脑膜暴露,既往有烟雾病病史,曾发生颅内出血,引起神经功能损害及左侧肢体功能障碍,行双侧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该患者面临再次及反复出血的威胁。应用游离背阔肌皮瓣成功修复了颅面部缺损,并避免了颅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软组织缺损 游离背阔肌皮瓣 烟雾病 修复重建
  • 简介:目的:上颌第一磨牙最常见的根管解剖形态是四根管。然而.其他的根管数目也有报道。本文旨在报道两例存在5个根管的上颌第一磨牙的牙髓再治疗病例。材料和方法:明确诊断后制定并实施根管再治疗计划。运用牙科手术显微镜能更好地了解髓腔的解剖形态,特别是沿着发育线和沟寻找可能遗漏的根管。结果:本文报道的两个病例都曾经历失败的根管治疗。这两颗牙齿都存在5个根管的解剖结构.先前治疗时均未发现MB2和DB2.近中根和远中根都表现为VertucciII型根管结构。影像学复查提示患牙根尖周病变愈合。结论:虽然MB2和DB2同时出现的情况并不常见.但这种可能性仍然存在。无法明确牙齿正确的解剖结构并定位根管可导致根管治疗的失败。本文病例中遗漏根管的发现是根管再治疗成功的原因之一。

  • 标签: 解剖 磨牙 髓腔 根管预备 根管治疗
  • 简介:该病例报告介绍了一种通过制作一个最终的工作模型.来同时修复治疗位于同一牙弓的种植体和天然牙的方法。牙体预备后,先取一次印模用于制作电成型基底冠。在下一次复诊时试戴基底冠,采用单相印模同时翻取种植体印模帽和基底冠,用于灌制最终的工作模型。这个程序将治疗过程分成不同的步骤.从而形成一个更快捷、更少挑战性的工作流程。

  • 标签: 工作模型 病例报告 种植体 天然牙 牙预备体 复制
  • 简介:目前,多种临床技术应用于牙槽骨缺损的重建,为后期修复创造条件.多数学者建议采用自体骨重建牙槽骨,并保持适量软组织覆盖[1].最常用的骨增量技术包括onlay骨块移植术[2-3]、骨引导再生术[4-6]和“三明治”植骨术[7]等.这些技术均需进行损伤较大的手术,且技术敏感性较高.因此,探索一种手术创伤小、技术敏感性低且效果肯定的牙槽骨重建手术,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报道了1例应用自体骨块移植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fibrin,PRF)即刻修复上颌种植体唇侧骨板缺损的病例,并对自体骨重建牙槽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美学区 即刻种植 骨增量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 简介:目的:了解云南省昆明市老年人(≥60岁)牙体、牙列缺损情况及牙列修复状况,为云南省以后开展老年人口腔健康促进和防治工作提供信息参考。方法:采用分阶段定点抽样的方法,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口腔检查方法和标准,对老年人进行口腔健康调查。结果:共调查了1653位老年人,男女人数分别为799人(48.3%)和854人(51.7%)。牙列缺损率为90.1%,牙列缺失率5.6%,平均失牙颗数为10颗,余留牙≥20颗人数占比70.9%。牙列缺损修复率为36.4%,牙列缺失修复率为29.3%,两种情况的修复率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昆明市老年人牙列缺损、牙列缺失情况严重,但修复率较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昆明市老年人的口腔问题不容乐观。

  • 标签: 老年人 口腔健康 牙列缺损 牙列缺失 修复
  • 简介:骨结合种植体可为冠、修复体、义齿基牙和可摘义龄提供可靠的修复支持。近年来种植体的广泛应用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并发症,最近报告了一种发生于骨结合种植体根尖周围区的病变,为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本文的系列病例报告对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和治疗进行了描述,这些患病种植体所替代的牙齿都曾有牙髓治疗和根尖手术失败的病史。

  • 标签: 牙髓治疗 根尖手术 失败部位 治疗 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
  • 简介:重度牙周炎患者伴有上前牙扇形移位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难题。临床中,医生需运用多学科的知识综合考虑如何恢复健康、重建功能及改善美观,并结合实际情况和患者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针对新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文章通过1例应用多学科手段治疗的重度牙周炎合并上前牙前突复杂病例,讨论美学区牙齿拔与留、缺失牙修复、龈乳头重建等临床问题,期望为前牙美学区域的多学科治疗提供经验。

  • 标签: 前牙缺失 多学科治疗 病理性牙移位 龈乳头缺陷
  • 简介:目的了解辽宁省35-74岁人群恒牙冠龋及牙龈疾病状况,为辽宁省口腔健康保健工作及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抽取辽宁省35-44岁、55-64岁、65-74岁常住居民共计431人,按照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中临床牙列检查方法和标准,使用CPI探针检查全口恒牙冠龋及牙龈情况,计算恒牙冠龋患病率、龋均、牙龈出血率、牙石检出率,并比较存在的差异等。结果辽宁省35-44岁、55-64岁、65-74岁人群恒牙冠龋患病率分别为72.7%、76.4%、76.4%,其中仅35-44岁年龄组城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龋均分别为3.36、3.40、3.90,各年龄组城市均低于农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龈出血检出率分别为77.6%、78.5%、68.1%,牙石检出率分别为91.6%、93.1%、88.2%,下颌前牙是牙石分布最为集中部位。结论辽宁省中老年人群恒牙冠龋患病率、牙龈出血率及牙石检出率均较高,基础预防及治疗手段欠缺,有待进一步完善。

  • 标签: 恒牙冠龋 牙石检出率 牙龈出血率
  • 简介:随着生活水平及治疗技术的提高,上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成为越来越多患者的选择。唇侧软硬组织轮廓欠丰满是前牙区种植治疗后临床常见的美学缺陷,解决此类缺陷往往需要通过多学科及数种手术方式联合治疗。文章中展示的病例在控制牙周炎症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治疗设计、手术导板确定植入位点、适当的三维植入方向,结合引导骨再生、结缔组织移植和个性化牙龈诱导成形技术,完成了上前牙的种植美学修复,取得了较好的功能和美学效果,且在修复后3年维持健康稳定的效果。本病例为临床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经验。

  • 标签: 引导骨再生 结缔组织移植 牙种植 前牙美学
  • 简介:2011年5月27~28日,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与宾夕法尼亚大学牙学院联合学术报告会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隆重召开。本次会议围绕“系统性疾病与口腔健康的关系”这一主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高水平学术报告,另外还开展了临床示教、专家讨论等形式的交流。来自部分兄弟院校同仁及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师生300余人一同聆听了两所学院教授的精彩报告。专家们严谨的科研思路、缜密的思维方式和前瞻的研究理念,令与会者开拓视野,获益匪浅。

  • 标签: 宾夕法尼亚大学 口腔医学院 学术报告会 北京大学 牙学院 专家讨论
  • 简介:在61例病例中,61个连续种植体在上颌前牙或牙前磨牙拔除后即刻植入。运用基于旋转全厚瓣(RPF)或旋转断层腭侧瓣(DSPF)的三个外科方法之一,使用或不使用隔离膜使初期软组织关闭。所有病例均使用牛的无机矿化移植骨。种植体植入的同时测量颊侧牙槽嵴顶与种植体的距离;在二期手术时再侧一次。所有种植体呈现良好的临床稳定性。各组颊侧牙槽骨板的获得具有统计学意义(RPF=2mm,RSPF=1.6mm,带膜的RSPF=3.7mm)(P<0.01)。协方差分析显示了术前测量值的协变有意义,然而,这在组间无意义。

  • 标签: 即刻种植 裂开缺陷 软组织关闭 术式
  • 简介:本文报告了一例上颌左侧侧切牙颈部侧穿并伴有根尖病变的病例。根管侧穿的患牙由于其复杂的缺损情况,为治疗带来技术上的困难。此病例选择了牙髓手术治疗,对根尖和根侧的病变进行搔刮,根尖切除后倒预备,使用银汞合金对根尖倒充填及对侧穿位点进行最终的充填。随访10年后该患牙临床无症状,X线检查牙槽骨逐渐愈合。

  • 标签: 根管 银汞合金 牙髓 长期疗效 手术治疗 根尖周炎
  • 简介:本文提出一种治疗牙体磨损的全面而保守的方法.该方法以微创复合修复术为基础治疗前牙和后牙的龋病。依据组织缺失的严重程度和现存后牙修复体大小.有三种相关的治疗方法可供选择。实际上后牙的状况可引导临床医师做出最合适的修复选择。在组织缺失有限和充填体较小的情况下.只须考虑直接修复的方法。对于组织缺失中等和现存的修复体大小中等的病例.建议使用直接和间接复合修复体联合修复。而对于大量组织缺失和修复体较大的病例.通常选择间接修复的方法。通过粘结修复术,主要包括建立直接复合体.可重建以前牙为导向的修复体和正确的笑线;在组织破坏更严重、颊侧形态丧失或牙体变色的情况下.可使用贴面或全冠进行修复。本文的主旨在于.通过使用不破坏牙体硬组织的粘结修复术,从而阻止组织的破坏以及恢复牙齿的正常牙体生物力学性能、功能和美观。

  • 标签: 牙体磨损 病例报告 基础治疗 临床医师 修复术 保守
  • 简介:本研究的目的是对负荷超过1年的Ankylos种植体周围组织反应和骨一钛界面进行组织学和组织形态学分析。从Chieti-Pescara大学口腔医学院的种植中心检索Ankylos种植体负荷超过1年回收的人群档案。一共检索到4颗种植体:其中1颗是负荷3年后回收(Friadentplus种植体表面).2颖为35年后回收(Friadentplus种植体表面),还有1颗是10年后回收(DeepProfile种植体表面)。所有种植体都曾载荷,其中2颗为即刻负荷。种植体1颗因折裂而回收,1颗因上部结构折裂而回收,其余2颗因伴有或不伴有炎症的骨吸收而回收。负荷3年和35年后回收的种植体周围为含极少细小骨髓腔的致密骨;而负荷10年后回收的种植体周围为松质骨。3种有效螺纹状的骨一种植体接触百分比分别是:负荷10年后回收的为35%;负荷3年后回收的为99%.负荷35年后回收的为100%。在骨一种植体界面上未见不良反应,从微观结构层面上看,种植体周围骨一种植体接触率高。数据显示这些种植体在长期的功能状态下持续不问断进行骨改建有维持骨结合的潜能。

  • 标签: 骨组织反应 牙种植体 体负荷 组织形态 组织学 周围
  • 简介:目的:此前瞻性随机配对对照试验旨在评价根据平台转移概念设计的新的内倾性平台转移型种植修复体边缘骨水平和软组织的改建情况.并与外六角形种植体比较。材料和方法:传统外六角形种植体(对照组)和内倾性平台种植体(试验组)的种植体几何外形相同.长度都是13mm.按标准方法植入40例患者的上颌后牙区。修复负重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后由2名独立检测者测量放射影像学骨水平。在基台连接时及18个月后测量颊侧软组织高度。结果:负重18个月后.40例受试患者的所有80颗种植体均有临床骨结合。放射影像学评价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种植体平均骨丧失分别为05mm±01mm(范围0.3~0.7mm)及16mm±0.3mm(范围11~22mm)。与试验组种植体减少约06mm的软组织高度比较,对照组平均显著减少24mm。结论:18个月后.采用传统外六角型种植修复治疗方案者比平台转移型种植修复者骨丧失显著。另外,与平台转移种植体比较.外六角形种植体颊侧软组织高度明显减少。

  • 标签: 骨吸收 牙科种植体 随访研究 种植体连接 种植体平台 平台转移
  • 简介:本文展示的是一例双侧下颌后牙区局部牙齿缺失.伴重度下颌骨水平吸收和中度垂直吸收的病例.采取了一种新的牙槽嵴劈开术后快速正畸的技术。牙槽嵴劈开术是使用超声骨刀在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区扩宽牙槽嵴,为牙齿移动开辟通路。术后立即开始固定正畸,将第一前磨牙远中移动、第二磨牙近中移动至术区。在刃状牙槽嵴顶进行牙齿移动通常较为困难.通过手术则可以促进并加快牙齿的移动。不仅如此.将邻近缺牙隙的牙齿移动到术区,一方面原有的骨缺损区可以被移入牙齿伴随的牙槽骨充填弥补.同时新开辟的第一前磨牙近中的间隙区也有足够的新生骨量进行种植体的植入,种植体植入后,患者很快进行了永久性修复。

  • 标签: 牙槽嵴顶 正畸治疗 病例报告 种植体 术后 外科
  • 简介:牙内陷是胚胎发育期间的牙发育畸形.其临床表现可分为多种类型。本文报道的是一个关于11类牙内陷伴广泛根尖周病变的患牙成功治疗的病例。方法:使用锥形束CT(CBCT)三维成像以确定牙内陷的形态并辅助制定治疗方案。采用牙髓治疗联合外科方法治疗以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在本病例中,利用CBCT明确根管内部的形态及牙根外部形态的不规则性确保了治疗的成功。为期2年的随访结果显示患牙根尖周病变完全愈合。

  • 标签: 锥形束CT(CBCT) 牙中牙 牙内陷 根管外科 牙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