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人类乳头瘤状病毒(HPV)持续感染者与一过性感染者细胞免疫状态的差异。方法:采用基因扩增技术及导流杂交技术检测局部脱落细胞的HPV,将HPV阳性者分为HPV持续感染组和一过性感染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三组受检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水平。结果:经筛查,入组HPV感染者143例,其中持续感染者36例,一过性感染者107例。持续感染组HPV混合感染率为52.78%,明显高于一过性感染组的1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6.93,P〈0.01)。HPV感染组外周血Treg细胞比值水平为(7.72±2.0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5.28±1.21)%;HPV持续感染组的外周血Treg细胞比值水平为(8.84±1.98)%,明显高于一过性感染组的(7.28±1.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83、3.91,P值均〈0.05)。结论:在HPV持续感染者中混合感染率更高;HPV感染者外周血Treg细胞数量较健康人增加,表明HPV感染者细胞免疫受抑制;持续感染者较一过性感染者外周血Treg细胞数量增加更明显,其细胞免疫受抑制的程度更显著。

  • 标签: HPV持续感染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 细胞免疫
  • 简介: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是一种罕见的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其皮肤表现为组织病理学特征类似小叶性脂膜炎样改变。肿瘤性T淋巴细胞在皮下小叶中形成环绕个别脂肪细胞的花环样结构,即所谓的脂肪细胞“花环”,被认为是这种皮肤淋巴瘤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本研究回顾了45例原发性或继发性皮肤B和T细胞淋巴瘤患者以及1例累及皮下组织的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活检标本,以研究脂肪细胞花环犤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n=16;蕈样肉芽肿,肿瘤期:n=3;侵袭性嗜表皮性CD8T细胞淋巴瘤:n=2;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n=4;结节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n=4;皮肤中等大多形性T细胞淋巴瘤,NOS:n=5;CD4/CD56血液肿瘤(原始NK细胞淋巴瘤):n=7;继发性皮肤大B细胞淋巴瘤:n=3;继发性皮肤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n=1;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特殊皮肤表现:n=1犦。作者证实由肿瘤细胞环绕脂肪细胞的花环不仅出现在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而且也出现于几种伴有皮肤损害的不同恶性淋巴瘤疾病中。伴有显著皮下组织受累的病例精确分类可以获得临床病理与表型特征的精确相关性。脂肪细胞花环不应被考虑为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的特...

  • 标签: 局限于皮下组织 淋巴瘤组织 淋巴细胞环绕
  • 简介: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市赵炳南皮肤病医疗研究中心拟于2009年10月中下旬联合举办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六次学术年会暨赵炳南学术思想研讨会及赵炳南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欢迎各位同道积极投稿并参会,稿件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至99skin@163.com。详情请登陆北京中医医院网站:http://www.bjzhongyi.com联系人:张广中、陶毅,联系电话:010-52176857,15901132668。

  • 标签: 中医药学会皮肤科 中华中医药学会 分会学术年会
  • 简介:背景:t(14;18)(q32;q21)累及IGH和MALT1已在皮肤MALT淋巴瘤和1例原发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被描述。但是,IGH/MALT1转位在这些类型皮肤淋巴瘤的发生率还不清楚。方法:作者用MALT1和IGH分裂探针对16例皮肤MALT1淋巴瘤和16例原发皮肤DLBCL患者的石蜡切片进行分裂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以评价IGH/MALT1转位的频率,筛选其他有关IGH和MALT1位点的潜在转位。结果:16例皮肤MALT1淋巴瘤和16例原发皮肤DLBCL患者中,均未检测到累及MALT1的转位。能够进行IGH转位分析的12例MALT淋巴瘤患者均为阴性。相反,能够进行IGH转位分析的13例(31%)例原发皮肤DLBCL患者中有4例阳性。之后的FISH分析显示其中1例为IGH/BCL2转位,1例为CMYC/IGH转位,而剩余2例的转位配对目前还未发现。结论:该研究显示累及MALT1的转位,包括IGH/MALT1在皮肤MALT淋巴瘤和原发皮肤DLBCL中不常见。其他累及IGH的转位也不参与至少大多数皮肤MALT淋巴瘤的发病。相反,原发皮肤DLBCL在少数病例中可有几种IGH转位中的一种。

  • 标签: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MALT淋巴瘤 皮肤淋巴瘤 MALT1 IGH t(14
  • 简介: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inicalLaboratoryandStardardsInstitute,CLSI,原名NCCLS)于2003年出版了关于产孢丝状真菌的液体培养基稀释法(微量法与多量法)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案M38一A…,规范了不包含皮肤癣菌在内的丝状真菌的药敏试验条件,如接种量、孵育周期、孵育温度、培养基配方和MIC判定标准等。

  • 标签: 产孢丝状真菌 药敏试验 方案
  • 简介:【愿景·意义】"万人乐提拉"首次把互联网与医疗美容机构紧密结合起来,融合了医美专家、医美机构、医美设备厂商、医美互联网APP平台、国内权威媒体、互联网公司以及投融资机构数百家,旨在打造中国安全医美环境,医美互联网健康生态圈,规范医疗美容行业发展,改变中国医疗美容行业良莠不齐的整体形象,让中国求美者美的安心、舒心、放心。

  • 标签: 投融资机构 医疗美容 人乐 求美者 提拉 整形美容
  • 简介:目的:了解外来建筑工地民工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前后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变化情况,探索有效的干预模式。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采用系列宣传干预、持续同伴教育等综合干预模式,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分析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认知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农民工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56.2%,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艾滋病的知识知晓率为51.8%。干预后,农民工对艾滋病多项知识的知晓率有显著提高(P〈0.05),其中对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艾滋病的知识知晓率提高到63.8%(P〈0.01)。结论:建筑工地民工艾滋病知识较缺乏,针对该人群特点实施同伴教育为主的综合干预可提高农民工对艾滋病的认知度,减少危险性行为的发生。

  • 标签: 艾滋病 建筑工人 知识知晓 干预
  • 简介:在地铁建筑工人中暴发可疑的接触性皮炎被疑系一种新的以双酚A/F为基质的环氧树脂系(ERS)所致。建筑工人在向混凝土墙壁中插入铁栏时应用了ERSs。本研究旨在明确ERS的成分(如果有)是否可导致接触性皮炎。对22例接触过ERS的建筑工人中的20例进行斑贴试验,7例对组分A发生反应的患者中的5例接受该组分的不同亚成分的斑贴试验。有9例患者(9/22,40.9%)出现可疑接触性皮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这9例中有7例对组分A发生阳性反应,而11例无症状个体对组分A均未发生反应,所有个体对组分B均为阴性反应。5例接受进一步斑贴试验的个体中,全部对间一苯二甲基二氨发生反应,4例对1,6-己二醇二环氧甘油醚发生反应,3例对F型双酚及0.25%凡士林三羟甲基丙烷三甘油醚的环氧树脂发生反应,仅有1例对A型双酚的环氧树脂发生反应。ERSs引发的接触性变态反应可能涉及硬化剂、稀释剂及树脂,应对其所有成分进行斑贴试验。

  • 标签: 接触性皮炎 变态反应 环氧树脂 活性稀释剂 建筑工人 双酚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