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6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后腹腔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76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行后腹腔肾上腺肿瘤切除手术36例,开放性肾上腺肿瘤手术40例.两组在年龄、病种及肿瘤大小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优缺点、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中、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后腹腔组在手术时间,中平均出血量、胸膜损伤,术后皮肤感觉异常、平均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优于开放组.结论后腹腔肾上腺肿瘤切除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等优点,是治疗肾上腺肿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开放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疗效比较
  • 简介: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腹腔胃癌根治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32例腹腔胃癌根治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程序,检索相关文献结合临床经验制订护理方案,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术后出血1例,皮下气肿1例,无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吻合口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循证护理有利于腹腔胃癌根治患者减轻术前焦虑,减少术后不适和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胃肿瘤 胃癌根治术 腹腔镜 围手术期 循证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子宫颈癌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腹腔保留盆腔神经丛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治疗组(LNSRH组)和腹腔广泛子宫切除治疗组(LRH组),每组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50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两组患者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LNSRH组患者的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术后排便时间均少于LRH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根治性子宫切除治疗早期宫颈癌安全可行,相对腹腔广泛子宫切除能明显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腹腔镜 宫颈癌 保留盆腔神经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经后腹腔行肾上腺肿瘤切除的临床疗效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行后腹腔肾上腺部分或全切除的184例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手术输血情况、术后引流管留置天数、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评价该微创手术在肾上腺肿瘤治疗中的效果。结果184例手术有181例成功在后腹腔实施,3例中转为开腹手术。手术时间58~205min,平均82min;中出血量10~500ml,平均65ml;引流管留置时间1~10d,平均3.8d;术后住院天数4~11d,平均6.6d。中、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后腹腔下行肾上腺肿瘤切除具有野清晰、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势,可作为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首选式。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肾上腺手术 后腹腔镜
  •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辅助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170例接受直肠癌根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式分为腔组(n=78)、传统开腹组(n=92)。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肿瘤根治程度、术后近期及远期疗效等。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肿瘤距肛缘距离、肿瘤大小、TNM和Dukes分期无显著性差异。腔组手术时间(157.4±58.1)分钟,开腹组(145.3±44.2)分钟(P<0.05)。腔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半流时间、尿管拔除时间、总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均P<0.05)。腹腔组手术平均清扫淋巴结(16.7±6.5)枚,开腹组(14.2±5.4)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标本安全切缘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腹腔组患者满意度及术后疼痛指数均显著优于开腹组(P<0.05)。腔组与开腹组的术后2年肿瘤复发率(9.0%vs.10.9%)及生存率(75.6%vs.7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辅助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患者的预后相当,但腹腔辅助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直肠癌 手术方式 开腹手术 腹腔镜辅助手术 手术疗效
  • 简介:目的:对比结直肠癌分别行腹腔结直肠癌根治与开腹手术所取得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金湖县人民医院及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以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治疗,观察组以腹腔结直肠癌根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远期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9%,对照组为29.3%,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1、3与5年生存率分别为94.8%、86.2%、77.6%,对照组为72.4%、65.5%、55.1%,两组间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腹腔结直肠癌根治与开腹手术相比较,手术时间较短,中出血量较少,可缩短住院时间,在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术后并发症较少,且术后的生存率较高,在临床上可优先选择腹腔结直肠癌根治

  • 标签: 腹腔镜 结直肠癌根治术 开腹手术 远期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与开腹右半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mesocolicexcision,CME)疗效的差异。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126例右半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手术66例,开腹手术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根治性及近期疗效。结果腹腔组在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开腹组(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及清扫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右半结肠癌CME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似的肿瘤根治程度,其近期疗效优于开腹CME手术。

  • 标签: 结肠癌 腹腔镜 右半结肠切除术 全结肠系膜切除术
  • 简介:研究表明结肠炎相关性不典型增生发展为结直肠癌的风险较高,通过获取病理组织以监测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氏病患者以期及早检测出不典型增生者。但目前由于不典型增生的差异较大且病理科医生对于不典型增生的分级标准缺乏统一共识,因此不典型增生的诊断较为困难。结肠炎相关性不典型增生可表现为不典型增生相关性损害或混乱,不易和散发性腺瘤相鉴别。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不典型增生 病理学诊断 相关性 内镜 克罗恩氏病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fpercutaneousendoscopiclumber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umberdisc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采取经皮椎板间隙入路椎间孔髓核摘除治疗的42例IJ5,s,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估临床疗效。其中,男29例,女13例;平均年龄39.2(21—55)岁;平均病程9.3(5—16)个月。42例均为单倾II,突出或旁中央型,突出21例,脱出15例,游离脱垂6例。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8.7(50~100)min;平均出血量10.8(5~20)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3.5(2—7)天;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8.4(5~13)个月。出院时VAS评分为(3.0±0.6)分,与术前(7.2±1.1)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熨(P〈0.001),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12.0±0.8)分,又有进一步改善(P〈0.001)。末次随访时ODI评分为(17.6±4.4)分,较术前(64.8±5.5)分有明显改善(P〈0.001)。中s。神经根挫伤导致躅跖屈肌力下降2例,经保守治疗后恢复正常或症状好转;硬膜囊撕裂1例,但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1例术后复发再次行翻修。结论经皮椎板间隙入路椎间孔髓核摘除创伤小,操作安全、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满意,尤其对于髂嵴较高的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独特的优势。

  • 标签: 椎间盘移位 腰椎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椎间盘退行性变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内窥镜
  • 简介:目的评价Gasket-Seal技术在颅底肿瘤手术颅底重建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在中外文文献数据库中检索2007年10月至2016年10月已发表的关于应用Gasket-Seal技术进行颅底肿瘤手术颅底重建的病例对照研究.利用ReviewManager(5.3版)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按文献入选标准共纳入5篇病例对照研究,共210例颅底肿瘤手术患者纳入荟萃研究.荟萃分析表明,与非GS组相比,GS组患者术后远期脑脊液漏发生率低(OR=0.32,95%CI=0.11~0.89,P=0.03),术后脑膜炎发生率低(OR=0.10,95%CI=0.01~0.67,P=0.02).根据GS组是否联合NSF进行亚组分析,结果表明两亚组术后远期脑脊液漏发生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在GS组中,采用人工骨组与采用同种骨(包括自体骨和异体骨)组病例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结论应用Gasket-Seal技术能安全有效地完成颅底肿瘤手术中的颅底重建.相较其他颅底重建方法,术后脑脊液漏及脑膜炎的发生率更低.

  • 标签: Gasket-Seal技术 内镜手术 颅底重建 高流量脑脊液漏 荟萃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双Endobutton(带绊纽扣钢板)固定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对18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6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行切开复位双Endobutton固定。术后参照Karlsson评价标准,根据患者疼痛程度、肩部活动度、肌力及肩锁关节x线片表现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4例均获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2.3个月。根据评价标准,优20例,良3例,差1例。结论双Endobutton固定创伤小,固定稳定可靠,重建了喙锁韧带,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术后无明显不适感,可早期功能锻炼且无需2次手术,是目前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理想选择。

  • 标签: 肩锁关节 脱位 锁骨 骨折 内固定器 韧带
  • 简介:目的分析对比关节盂唇修复与盂唇清理治疗髋臼盂唇撕裂的疗效。方法检索1960年1月至2015年9月,PubMed、SpringerLink、EMBASE、theCochraneLibrary、Medline、ScienceDirect、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关节盂唇修复与清理治疗髋臼盂唇撕裂疗效对比的相关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病例数合计为437例,所有5篇文献报道无论使用何种评分标准,术后结果均较术前有明显提升,3篇文献报道盂唇修复组术后疗效明显高于盂唇清理组,2篇文献结果显示盂唇清理组与盂唇修复组术后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MHHS评分盂唇修复组高于盂唇清理组,术后NAH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01);两组手术失败率和再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P=0.15);术后疗效优良率盂唇修复组高于盂唇清理组(P=0.007)。结论关节盂唇修复与盂唇清理治疗髋臼撞击症相关的盂唇撕裂,术后疗效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MHHS评分和术后疗效优良率关节盂唇修复优于盂唇清理;手术失败率和NAHS评分两种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股骨髋臼撞击症 关节镜 修复外科手术 矫形外科手术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辅助远端胃癌根治中、术后早期并发症及其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3例行腹腔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探讨其处理.结果中并发症14例,包括中出血5例,皮下气肿3例,高碳酸血症2例,横结肠系膜损伤4例;中转开腹2例,中转率为3.17%,1例为中血管损伤引起出血,1例为严重高碳酸血症;余均在腹腔下成功处理.术后早期并发症11例,包括术后腹腔内出血2例,戳孔感染2例,戳孔血肿1例,十二指肠残端瘘2例,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1例,吻合口出血1例,淋巴漏1例.结论了解腹腔辅助远端胃癌根治并发症的原因和种类是减少中和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胃癌 腹腔镜 胃癌根治术 并发症
  • 简介:背景与目的: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是当今垂体瘤手术治疗的发展方向。本研究探讨应用神经技术和神经导航技术在单鼻孔手术切除蝶窦发育不良型垂体腺瘤的意义与价值。方法:在神经导航引导经单鼻孔微创手术治疗垂体瘤19例,其中泌乳素腺瘤13例,生长激素腺瘤1例,无功能腺瘤5例。结果:神经和神经导航全切肿瘤14例,近全切4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13例内分泌化验恢复正常,其中15例术前有视力损害者,术后13例较术前好转,2例无变化;1例出现一过性脑脊液漏。19例随访3-11个月,未发现复发。无鼻中隔穿孔、萎缩性鼻炎等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引导经单鼻孔手术切除蝶窦发育不良型垂体腺瘤具有深部照明好.鼻腔结构损伤小、操作简捷、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神经导航技术的应用可以避免蝶窦多房分隔的干扰.快速确定鞍底位置、判定肿瘤切除的程度与范围、减少手术对肿瘤周围神经血管结构的副损伤,二者结合能提高手术全切率,减少复发.是蝶窦发育不良型垂体腺瘤微创外科治疗的理想手段。

  • 标签: 神经内镜 神经导航 蝶窦发育不良 垂体腺瘤 外科治疗
  • 简介:腰椎管狭窄症(lumbarspinalstenosis,LSS)包括发育性椎管狭窄和继发性椎管狭窄,继发性椎管狭窄原因包括退变性椎管狭窄、椎管内骨化所导致的狭窄、肿瘤性狭窄和外伤性狭窄等。

  • 标签: 腰椎 椎管狭窄 骨化 异位性 内窥镜
  • 简介:目的总结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肝癌切除围手术期康复护理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实施腹腔肝癌切除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遵循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对患者实施规范化加速康复护理,包括术前宣教及心理护理,术前评估和准备,缩短禁食水的时间,使用微创手术,减少或尽量不使用鼻胃管减压,减少引流管放置,术后早期进食、早期活动,运用多模式镇痛充分地术后镇痛,观察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结果手术包括左半肝切除6例,右半肝切除6例,左外叶切除20例,左外叶联合左尾叶切除2例,其他肝段或联合肝段切除14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6例,均经保守治疗后康复出院。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0±2.3)天,平均住院费用(43795.6±9483.2)元。结论腹腔肝癌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加速康复护理是手术成功和获得良好疗效的保障。

  • 标签: 肝细胞癌 腹腔镜肝切除 护理 围手术期 加速康复
  •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辅助与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手术的淋巴结清扫及肿瘤安全切缘,评估腹腔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手术的肿瘤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普通外科疾病诊疗中心363例腹腔远端胃癌D2根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412例开腹胃癌D2根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和肿瘤安全切缘距离以及围手术期资料.结果腹腔组与开放组在患者年龄、性别、BMI以及肿瘤T分期比例无统计学差异.腹腔手术组淋巴结清扫数目(23.5±8.4)枚,开腹手术组为(24.7±9.3)枚;腹腔手术组肿瘤近切缘距离(6.95±1.92)cm,远切缘距离(4.89±1.80)cm;开腹手术组肿瘤近切缘距离(7.28±2.01)cm,远切缘距离(4.05±1.77)cm;腹腔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肿瘤远近端切缘距离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组、开腹组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腹腔和开腹手术组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10.6±35.2)ml和(420.5±112.2)ml,腹腔手术组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和开腹手术组术后平均住院日为(9.5±2.6)d和(11.5±2.9)d,腹腔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胃癌D2根治治疗进展期胃癌能够达到与开放手术相同的肿瘤根治效果,安全可行,同时具有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 标签: 胃癌 D2淋巴结清扫术 腹腔镜 肿瘤安全性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3D腹腔与2D腹腔在乙状结肠癌根治中应用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科接受3D腹腔乙状结肠癌根治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期选取接受2D腹腔手术的25例乙状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3D腹腔组对比2D腹腔组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中出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3D腹腔对比2D腹腔下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手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中出血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 标签: 乙状结肠 肿瘤 3D腹腔镜 2D腹腔镜 根治术
  • 简介: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hipreplacement,HR)与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固定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femoralfracture,IFF)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IFF患者,平均年龄(71.26±5.27)岁。按照入院顺序分为HR组和PFNA组,每组50例,观察和记录两组手术、下床、住院、负重锻炼时间和切口长度(其中PFNA组为主钉切口长度)、中出血量、并发症等,随访12个月,评估术后6、12个月髋关节功能:(1)并发症:皮下血肿、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褥疮等;(2)髋关节功能: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评估,Cronbach’α信度系数为0.885,效度系数为0.848,采用人工计分法,共9个条目合计100分,得分越高表示髋关节功能恢复越良好。结果PFNA组下床、住院、负重锻炼时间高于HR组,PFNA组切口长度、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H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H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HR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HR组和PFNA组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1)。结论HR有利于老年IFF患者早期活动和髋关节功能恢复,PFNA固定有利于减少患者手术创伤和并发症,但两种式均具有良好的远期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应按临床需求选择。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折固定术 髋骨折 老年人 功能恢复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冷循环射频消融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治疗小肝癌合并严重门脉高压症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采用腹腔冷循环射频消融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及脾切除治疗小肝癌合并有门静脉高压症消化道出血12例患者,同期行腹腔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及脾切除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消化道出血2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手术均在腹腔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3~36个月,两组有3例消化道再出血,保守治疗痊愈;1例肝肿瘤消融不完全,CT引导再次消融治疗,无肝癌复发。结论腹腔冷循环射频消融对肝功能损伤小,具有微创的优点,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是治疗小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消化道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肝癌 冷循环射频消融 腹腔镜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门脉高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