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介入治疗在肝血管肿瘤中临床应用方法与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抽取我院在2009年12月到2013年12月收治肝血管肿瘤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介入治疗,即:经皮股动脉穿刺+肝固有动脉造影,之后在肿瘤供血靶动脉送入导管超选择,并给予患者明胶海绵+平阳霉素碘化油混合乳剂,方式为静脉灌注,最后实施动脉栓塞治疗,手术之后1-6个月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对肿瘤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并总结并发症。结果在40例患者当中,实施介入治疗为50人次,患者肿瘤一般做1次,患者肿瘤较大实施2次介入治疗,其中实施2次栓塞治疗有11例患者,占27.5%。对患者在第一次手术之后进行1-6个月随访,并做CT检查,其中19例显效,肝血管肿瘤缩小〉50%,显著减轻了疼痛以及上腹部不适,中断了肿瘤血供,缩小了瘤体。17例有效,肿瘤缩小在25%以上,显著减轻了上腹部不适。有4例无效,肿瘤缩小在25%以下。达到了90%总有效率。结论在治疗肝血管肿瘤上,明胶海绵动脉栓塞+平阳霉素碘化油混合乳剂介入治疗方式能够起到显著效果,安全无毒副作用,有着重要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肝血管肿瘤 介入治疗 明胶海绵动脉栓塞 平阳霉素碘化油混合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脏动脉瘤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年7月~2016年7月诊治11例VAA患者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41~72岁,平均48±16岁。瘤体位于脾动脉7例,肾动脉1例,肠系膜上动脉1例,肝动脉1例,腹腔动脉1例。6例患者行动脉瘤体栓塞术+载瘤动脉栓塞术;2例行覆膜支架植入术;2例联合行动脉瘤体栓塞术+支架植入术;1例行多层裸支架植入术。结果手术成功率达100%,术后随访1~44个月(平均21.6个月),未见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动脉瘤复发;无治疗相关严重并发症或死亡;脾动脉瘤栓塞患者有5例出现不同程度发热、脾区疼痛等脾梗塞症状;肠系膜动脉瘤患者术后未见明显肠道缺血症状。结论经血管腔内治疗内脏动脉瘤是安全有效

  • 标签: 内脏动脉瘤 栓塞 覆膜支架 多层裸支架
  • 简介:目的探讨和分析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绞痛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肾绞痛患者行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联合手术治疗。结果对照组经保守治疗后出现疼痛反复发作、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观察组有11例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39例患者行输尿管镜手术治疗,11例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患者有9例结石排净,2例碎石后有轻微疼痛,经输尿管镜手术治疗后疼痛消除;39例行输尿管镜手术患者,有32例患者取石碎石后经引流成功,4例输尿管水肿、狭窄导致输尿管镜无法通过,采用输尿管导管向外引流,2例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1例引流后1周再次复查,经输尿管检查联合碎石术,结石排净,观察组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在治疗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选择治疗方法,输尿管镜手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具有十分显著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安全性、可靠性较高,同时减少患者痛苦,术后患者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肾绞痛 输尿管镜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经腋静脉途径行人工心脏起搏治疗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需要心脏起搏治疗患者116例,将患者按照年龄和性别匹配后均分为腋静脉组(n=58)和锁骨下静脉组(n=58),由同一术者完成人工心脏起搏置入操作,记录以下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包括血管穿刺时间、血管穿刺成功率、电极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和局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腋静脉途径和经锁骨下静脉途径血管穿刺成功率[94.8%vs.96.6%,P〉0.05]、血管穿刺时间[(61±57)svs.(59±32)s,P〉0.05]、电极操作时间[(148±56)svs.(162±87)s,P〉0.05)]、X线曝光时间[(183±120)svs.(205±115)s,P〉0.05]并发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腋静脉途径置入起搏电极安全可行,不增加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腋静脉 锁骨下静脉 人工起搏器 成功率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干细胞移植是近年来医学领域研究热点,随着来源于胚胎和成体干细胞分离成功、纯化、培养、传代、建立细胞系体外定向诱导分化等技术成熟,为脑梗死患者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现就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干细胞移植 脑梗死 环孢素 免疫抑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目的在绝经早期应用激素替代(HT)治疗过程中,通过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变化,探讨其对心血管影响,预测冠心病危险性。方法对34例绝经早期妇女采用激素替代治疗一年,比较用药前后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结果HT治疗1年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hsCRP均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早期接受激素替代治疗可以预防血脂紊乱,减少冠心病发生。

  • 标签: 激素替代 绝经早期 超敏C反应蛋白 血脂 冠心病
  • 简介:由各种肾脏疾病引起高血压统称肾性高血压,包括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如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肾脏内分泌性高血压(如肾素瘤所致),其中肾实质性高血压最常见,占各种原因所致高血压5%~10%,在继发性高血压中占第一位.

  • 标签: 高血压 肾性 抗高血压药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 简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是各种心脏血管疾病心功能失代偿临床综合征,其患病率正在世界范围内增长。心脏重构是CHF发生和发展基本机制。神经内分泌一细胞因子系统长期激活.促进心脏重构,加重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恶化.后者又进一步激活神经内分泌一细胞因子等,形成恶性循环。

  • 标签: 心力衰竭 充血性 慢性 治疗 利尿药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冠状动脉痉挛(coronaryarteryspasm,CAS)是临床许多缺血性心脏病共同病理基础之一,不但是变异型心绞痛重要病理生理机制,还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甚至心脏性猝死。因此,CAS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但长期以来CAS临床诊断和治疗均未得到足够重视.主要原因是:①临床医师对CAS危害性认识不够:②CAS临床诊断多依赖于创伤性冠状动脉造影和在此为基础痉挛激发试验,早期麦角碱激发试验相对风险较高,不宜广泛开展。近年来.随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深入研究,CAS重要性日渐被重视。现就目前CAS临床诊断与治疗进行简单介绍。

  • 标签: 冠状动脉痉挛 诊断 治疗
  • 简介:一种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新药即将推出。《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线预发版报道了一种新治疗1型糖尿病药物。这种药物叫做GAD—alum。在一个小型研究中,研究者观察了70名患1型糖尿病青少年(1型糖尿病主要见于儿童、青少年和30岁以前成人),发现GAD—alum(谷胺酸脱羧酶白蛋白)可保护分泌胰岛素胰岛细胞。

  • 标签: 1型糖尿病 治疗 新药 分泌胰岛素 胰岛细胞 GAD
  • 简介:长期以来,主动脉疾病一直被认为是外科治疗适应证。1993年以前以人造血管为基础大血管外科治疗一直占主导地位,人们一直努力发明一种创伤小治疗方法,以替代主动脉置换手术。这种方法是将一条覆盖有人造血管记忆合金或不锈钢丝编织支架,通过切开股动脉送到大动脉内,形成一条不漏血管道。现在这种治疗方法已经逐渐成熟,输送导管变得越来越细小,可以通过经皮穿刺植入覆膜支架。过去均需要全身麻醉,现在局部麻醉已能解决某些不甚复杂治疗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主动脉夹层 人造血管 覆膜支架
  • 简介:目的探讨主支支架加边支预埋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临床疗效手术安全性.方法以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收治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支支架加边支预埋球囊术进行治疗.依据研究组患者基线资料特点,选取行单导丝边支保护60例边支病变患者为对照组.术后,对比评价两组患者介入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1年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TIMImyocardialperfusion,TMP)血流分级等.结果术后,研究组和对照组介入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8.84%和85.71%,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6%和11.1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期间,研究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98%(6/86)vs.31.75%(20/63)P<0.05];TIMI血流分级、TMP血流分级以及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右心室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支支架加边支预埋球囊可提高冠状动脉分支病变患者介入治疗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血运重建效果良好,具有较好远期疗效.

  • 标签: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支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 简介: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中沙利度胺治疗效果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4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选用全反式维甲酸和达那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添加沙利度胺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3个月和6月治疗有效率分别达到65%和75%,而采用全反式维甲酸和达那唑治疗,没有添加沙利度胺治疗对照组患者3个月和6个月治疗有效率分别为35%和4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沙利度胺具有较强抗肿瘤作用机制,能够明显改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沙利度胺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作用机制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替罗非班预防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后急性、亚急性支架血栓疗效,以及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住院2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人治疗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常规基础上予替罗非班负荷量,后维持量24h;对照组100例,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常规基础上,术后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3d。观察两组支架血栓出血并发症。结果治疗组冠状动脉病变中B2、C型病变分别为63例、37例,对照组为70例、3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植入支架数量植入支架总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1±1.3)枚vs.(2.9±1.2)枚,P〉0.05;(32.4±13.8)mmvs(33.2±12.7)mm,P〉0.05]。治疗组急性支架血栓形成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了意义[2%(2/100)vs7%(7/100),x2=45.82,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12/100)vs.9%(9/100),x2=5.18,P〉O.05]。结论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PCI治疗后使用替罗非班是安全,且降低了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发生率。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替罗非班 血栓形成
  • 简介:目的评价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ofmicrocirculatoryresistance,IMR)对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预测价值并分析IMR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N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错过时间窗(〉12h以上)15d以上仍有症状患者84例,择期行PCI治疗后,对其IMR进行测定。以IMR=25U为界值将入组患者分为:微循环正常组(n=38),微循环异常组(n=46),比较两组PCI治疗治疗后3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并对可能影响IMR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微循环异常组中糖尿病患者比例、侧支循环不良患者比例、高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脑钠肽、肌酐浓度明显高于微循环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敏C反应蛋白是影响冠状动脉微循环危险因素(OR=2.365,95%CI:1.852~6.025)。微循环正常组PCI治疗后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增加,微循环异常组PCI治疗后3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治疗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MR能够可靠地预测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择期行PCI治疗后左心室功能恢复情况,高敏C反应蛋白可以预测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是否有微循环功能障碍。

  • 标签: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微循环指数 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通过B超检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brachialflowmediateddilatation,FMD),观察单纯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高血压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对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是否有叠加作用哪种病变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更为严重;了解临床上常用"标准化药物"治疗有无改善内皮功能作用。方法纳入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佛山市顺德区新容奇医院门诊住院患者163例,分为正常组:未服用药物治疗;单纯高血压组:单药治疗半年,给予缬沙坦80mg/d;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联合药物治疗半年,予拜阿司匹林0.1g/d、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d、缬沙坦80mg/d、阿托伐他汀20mg/晚治疗。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半年测定肱动脉FMD,比较单纯高血压组与高血压并冠心病组单药治疗与联合药物治疗后FMD变化。结果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服药后FMD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FMD变化幅度方面,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患者服药后FMD变化幅度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患者服药后FMD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比单纯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损伤更为严重;单纯高血压患者经单药治疗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经联合药物治疗后均能使内皮功能改善,提高肱动脉FMD。

  • 标签: 高血压 冠状动脉疾病 药物治疗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 简介:标题急性心肌梗死后应用triflusal和阿司匹林随机对照试验作者Cruz-FernandezJM,Lopez-BescosL,Garcia-DoradoD,etal参考文献EurHeartJ,2000,21:457~465疾病急性心肌梗死。研究目的评价一种血小板环氧化酶抑制剂——triflusal在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血管事件方面的疗效和耐受

  • 标签: TRIFLUSAL 治疗 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