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肠道管理结合直肠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纳入的人数共有86例,均为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随机将患者分为43例对照组(采用肠道管理护理干预)、43例观察组(采用肠道管理结合直肠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营养状况更优,差异显著(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采取肠道管理结合直肠功能训练能取得良好效果,其具有的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肠道管理 直肠功能训练 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比较聚氨酯鼻饲管与硅胶鼻饲管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鼻饲中一次置管成功率及舒适度情况。方法将80例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与对照组38例,实验组患者给予聚氨酯鼻饲管插管鼻饲,对照组患者给予硅胶鼻饲管插管鼻饲。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及舒适度。结果实验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0.5%,对照组为60.5%,两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置管所需时间为(12.2±2.3)min,对照组为(15.6±2.5)min,两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插管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聚氨酯鼻饲管较硅胶鼻饲管更适用于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其置管一次成功率高、置管时间短、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聚氨酯鼻饲管 硅胶鼻饲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接受多感官刺激后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负性情绪方面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双色球法进行1-60连续编号,奇数号分为对照组,偶数号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从视听觉、嗅觉、触觉方面进行多感官刺激,共干预8周。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脑卒中 多感官刺激 MMSE评分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策略在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 PFD)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 2017年 3月至 2018年 5月至我院就诊的阴道分娩 PFD产妇 13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 65例)及对照组( 6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策略指导下护理,对两组患者盆底肌肌力优良率、盆腔器官脱垂( POP)、盆腔疼痛与压力性尿失禁( SUI)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记录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 POP及 SUI发生率( 7.69%、 3.08%)均较对照组( 16.92%、 12.31%)低,盆底肌肌力优良率( 83.08%)、护理满意度( 92.31 % )均较对照组( 46.15%、 80.00%)高( P均 <0.05)。结论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策略对阴道分娩产妇 PFD的护理效果较好,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盆底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 阴道分娩 产后盆底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方法:择取 40例孕产妇,将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 20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 20例)实施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从盆腔肌纤维改善评分来看,护理前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护理后研究组Ⅰ类肌纤维改善评分、Ⅱ类肌纤维改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来看,研究组压力性尿失禁、子宫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孕产妇实施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可以使肌纤维得到有效改善,避免盆底功能障碍现象的发生,对孕产妇产后恢复有利。

  • 标签: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 防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策略在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PFD)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至我院就诊的阴道分娩PFD产妇13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65例)及对照组(6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策略指导下护理,对两组患者盆底肌肌力优良率、盆腔器官脱垂(POP)、盆腔疼痛与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记录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POP及SUI发生率(7.69%、3.08%)均较对照组(16.92%、12.31%)低,盆底肌肌力优良率(83.08%)、护理满意度(92.31%)均较对照组(46.15%、80.00%)高(P均<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策略对阴道分娩产妇PFD的护理效果较好,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盆底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 阴道分娩 产后盆底 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队列研究文献,应用RevMan5.3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10篇文献中2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纳入40个危险因素。经Meta分析,合并效应量具有统计学意义的RR值(95%CI)分别为女性1.21(1.16,1.25)、受教育程度0.81(0.77,0.85)、低血糖1.34(1.26,1.42)、脑血管疾病史1.46(1.08,1.99)、卒中史2.23(1.51,3.28)、肾病1.45(1.39,1.52)、视网膜病变1.35(1.21,1.51)、神经病变1.14(1.06,1.23)、降糖药物的使用1.10(1.04,1.16)、胰岛素的使用1.43(1.33,1.54)、抑郁1.38(1.32,1.45)。结论女性、低血糖、脑血管疾病史、卒中史、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降糖药物使用、胰岛素使用、抑郁是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是认知障碍的保护因素,而年龄、种族、糖尿病足、糖化血红蛋白、高血脂、高血压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在本研究中显示无统计学意义,有待开展大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予以验证。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患者认知功能低下和营养缺失以及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及阿尔茨海默病以及正常人群各数名,互相作为对照组,并制定符合实验意义的营养状态测量表以及进行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分析比较。结果:阿尔茨海默患者和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有很严重的营养缺乏症状,而且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叶酸以及维生素B12水平相对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水平更低,但是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叶酸以及维生素B12水平异常的人数又和正常人群差不多。结论:患者认知低下的原因和叶酸以及维生素B12水平关系不大,和营养状态关系较大。

  • 标签: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高龄老人 营养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救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1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记录对照组的基本信息及临床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颅脑损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另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救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08例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根据对照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分析情况,制定护理策略并予以实施,并详细记录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护理效果,对比两组对象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对急性颅脑损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发现年龄>60岁以下患者、病情状况(EPQ评分,GCS评分,血清蛋白,炎症指标)、损伤程度、额叶损伤、颅内血肿、颅内感染、护理质量、低氧血症均是影响急性颅脑损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因素(P<0.05)。制定护理策略予以实施后发现,观察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且跟多种因素关联。在临床护理管理中,根据危险因素分层制定有效护理策略,对预防和降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认知功能障碍 危险因素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方法:选取 2016年 3月至 2017年 3月期间在我院救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 11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记录对照组的基本信息及临床信息,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颅脑损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另选取 2017年 4月至 2018年 4月期间在我院救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 108例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根据对照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分析情况,制定护理策略并予以实施,并详细记录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护理效果,对比两组对象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对急性颅脑损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多因素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最终发现年龄> 60岁以下患者、病情状况( EPQ评分 ,GCS评分 ,血清蛋白 ,炎症指标)、损伤程度、额叶损伤、颅内血肿、颅内感染、护理质量、低氧血症均是影响急性颅脑损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因素( P<0.05)。制定护理策略予以实施后发现,观察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且跟多种因素关联。在临床护理管理中,根据危险因素分层制定有效护理策略,对预防和降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急性颅脑损伤 认知功能障碍 危险因素 护理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集中分析在老年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对其家属强化健康教育和训练的具体作用。方法:研究时间从2018.04至2020.04,124例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均来自于我院接收的老年脑卒中患者中,选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强化组和普通组,前后组各有62例,对强化组患者的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训练强化,普通组实施常规健康指导,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实施一个月后,强化组吞咽功能对比普通组更优,且强化组患者的SWAL-QOL以及营养状况指标明显优于普通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强化家属的健康教育和训练,有利于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及机体营养水平。

  • 标签: 强化健康教育和训练 吞咽功能老年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在神经功能障碍患者中探讨多学科协作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功能障碍患者80例均分到多学科协作康复护理的研究组和传统康复护理的参照组,统计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护理后康复满意度,较高的小组为研究组,优势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采用多学科协作康复护理模式进行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能够促进其康复效果提高,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多学科协作 康复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抑郁症是临床上发病较高的精神障碍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长期处于严重的意志消沉状态,对于生活以及工作带来较多不利影响。国内外学者对抑郁症的研究显示,抑郁症状能显著损伤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本文通过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具体表现开展讨论,并针对老年抑郁症认知功能损害的护理干预方式进行阐述。

  • 标签: 老年 抑郁症患者 认知功能障碍 研究现状 护理干预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益生菌联合穴位按摩治疗重症脑卒中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6例重症脑卒中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益生菌联合穴位按摩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临床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排便难度、便质评分、间隔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重症脑卒中 益生菌 穴位按摩 胃肠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干预性护理应用在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患者康复训练治疗期间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分析干预性护理对进行盆底康复训练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将本院2020年5月至2022年7月期间入院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电脑随机分组,两组患者分别应用不同护理措施,即常规护理和干预性护理,比较护理结果。结果:经比较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效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患者治疗期间采取干预性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护理结果,促进其盆底功能的恢复。

  • 标签: 盆底康复训练 盆底功能障碍 干预性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预防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DF)中实施盆底康复锻炼的作用。方法:试验对象共80例,均为产后42d产妇,均在2021.01~2022.10内,试验前按排号均分为2组(40例/组),分别对应甲组(单号)和乙组(双号)。甲组接受生活方式及盆底筛查等干预,乙组在甲组干预上加强盆底康复锻炼。对比PDF发生率及满意率。结果:试验后对PDF发生率及总满意率予以对照处理,结论中乙组各项数值均优于甲组(P<0.05)。结论:在预防产后女性PDF中实施盆底康复锻炼的作用优良,可减少PDF发生率,且多数产妇满意,可借鉴研究。

  • 标签: 产后 女性 盆底康复锻炼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IOE技术与鼻饲从置管方法、并发症、营养支持、满意度等多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IOE管饲,对照组给予持续经鼻至胃管饲进食。两组患者均比较治疗10天内的吞咽功能、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营养支持评价以及治疗前后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IOE组)患者,吞咽功能(14.68±3.506 )吸入性肺炎( 8.55±2.89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IOE技术  鼻饲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疾病的临床上采取不同的诊疗方案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10例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疾病患者,同时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55例(热脉动治疗)与联合组55例(热脉动联合优化脉冲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干眼症状评分两项数据。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干眼症状评分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随着疗程的进展,联合组的干眼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同时其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升(p<0.05)。结论 在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疾病的临床上,为了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其临床症状,需给予热脉动联合优化脉冲光治疗,并将其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热脉动治疗 优化脉冲光治疗 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