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科室分布与耐药特点,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治疗提供抗菌药物选择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12月住院患者分离非重复肺炎克雷伯菌,采用VITEK2-Compact60自动分析仪与纸片扩散法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其标本类型、科室分布及常用22种抗菌药物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获取非重复分离肺炎克雷伯菌753株,痰液标本检出最多,308株,占40.9%;其次尿液137株,占18.2%;分离自年龄〉60岁患者菌株307株,占40.8%;检出率高科室前2位是ICU呼吸内科,分别为126株(16.7%)103株(13.7%);同期以呼吸系统感染收治入院者144例,分离得肺炎克雷伯菌103株,该菌感染率71.5%。肺炎克雷伯菌株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和头孢呋辛耐药率分别为66.3%、60.8%59.4%,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4%与2.0%;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410株(54.4%),耐碳青霉烯类菌株29株(3.9%);多重耐药(MDR)菌株492株(65.3%)。结论该院肺炎克雷伯菌耐药严重,其主要分离自痰液、尿液标本,ESBL阳性菌株与MDR菌株检出率均较高,医院需加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者目标性监测,控制MDR肺炎克雷伯菌在医院内流行。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 简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威胁人类健康主要疾病之一,美国每年有300万~560万人发病,在英国CAP也是急症入院最常见疾病之一.CAP住院患者病死率可高达14%,在护理院ICU中CAP患者病死率可高达40%,已成为第6位致死性疾病,为感染性疾病死亡首位原因[1].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原学 诊治 耐药性
  • 简介:目的研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血流感染病原微生物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来全部血液培养患者临床资料。住院患者,将符合血流感染诊断标准及明确诊断是感染病原菌计入结果,进行分析(不包括同一患者重复菌株)。结果3年共检出血流感染病原菌800株。其中社区获得性感染病原菌199株,来自其他医疗机构病原菌23株。3年住院血流感染患者总计542例,血流感染年发生率平均为32.8/1万住院患者。共检出医院获得感染病原菌578株,占全部菌株72.3%。血流感染菌株医院感染菌株中革兰阳性菌分别占40.3%43.4%,革兰阴性菌分别占54.8%50.3%,真菌(包括念珠菌属隐球菌属)分别占4.3%5.7%,厌氧菌分别占0.6%0.5%。全部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占28.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占18.6%,肺炎克雷伯菌占9.8%,金葡菌占8.1%,肠球菌属细菌占7.4%,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为4.1%2.9%。全部送检标本中有129份为污染菌,污染率为1.4%。复数菌感染36例,占全部感染4.7%。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菌中,普通病房感染病原菌株362株,占医院感染菌株62.6%,ICU感染菌株216株,占医院感染菌株37.4%,其中呼吸ICU55株,外科ICU83株,新生儿ICU50株,急症ICU27株。普通病房感染最多是大肠埃希菌,呼吸ICU急症ICU感染最多是CNS,外科ICU感染最多是鲍曼不动杆菌,新生儿ICU感染最多是肺炎克雷伯菌。结论该院近3年住院患者血流感染年发生率平均为32.8/1万。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普通病房及不同专科Icu主要病原菌菌种有所不同。

  • 标签: 血流感染 菌群分布 多微生物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目的分析武汉同济医院近11年临床分离病原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分析该院1999年1月2009年12月细菌耐药监测资料,根据CLSI2009年判读标准判定耐约性。结果11年内共分离31861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5.2%,革兰阳性球菌占34.1%。大肠埃希菌所占比率连续11年最高。2003年之后,不动杆菌属比率明显增加,2009年已占第2位。多重耐药细菌比率逐年增加。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NSSP)比率由4.9%增长为30.0%,耐甲氧阳林金葡菌(MRSA)比率在50.6%~64.4%。11年共分离到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耐药肠球菌24株。肠杆菌科细菌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由29.6%增长为78.3%,克雷伯菌属由35.9%增长至51.1%,首次分离到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耐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鲍曼不动什菌增长迅速(14.0%~72.7%),耐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占20.9%~34.1%。结论临床分离菌菌种不断发生变化,鲍曼不动杆菌小断增多。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多重耐药细菌逐年增加。

  • 标签: 临床分离菌 耐药性 鲍曼不动杆菌
  • 简介:目的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疑似非淋球菌尿道炎泌尿生殖道标本130份,分析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状况,帮助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高疗效。方法130份标本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及药敏试验试剂盒(比色法)(MycoplasmaIST2)进行支原体检测、计数及药敏试验。结果在130份标本中,检出支原体共59份,检出率为45.4%。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uu联合Mh阳性率分别为42.3%(55份)、1.5%(2份)1.4%(2份)。uu对抗菌药物敏感率分别为多西环素(100)、四环索(98.2%)、交沙霉素(89.1%)、克拉霉素(87.3%)等。耐药率最高是环丙沙星(73.4%),其次是氧氟沙星(47.3%)。结论在支原体导致非淋球菌尿道炎中,主要由uu引起(93.2%,s5/S9);临床治疗推荐使用多西环素、四环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

  • 标签: 泌尿生殖道 支原体 非淋球菌性尿道炎 药敏试验
  • 简介:患者男,59岁,电工。因'反复发热2个月余,咳嗽1个月'入院。患者在2008年9月受凉后出现发热,以午后低热为主,晚上最高体温达39℃,次日晨可自行退热,伴大汗,无畏寒、寒战、腹痛、腹泻、尿频尿急、咳嗽咳痰等伴随症状,3d后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WBC3.8×109/L,N0.80,

  • 标签: 持续性发热 脾结核 上呼吸道感染 午后低热 高体温 尿频尿急
  • 简介:目的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检测产KPC-2、NDM-1、VIM-2、IMP-1与IMP-4型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水解厄他培南能力。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产碳青霉烯酶表型筛选,用PCR扩增方法检测其碳青霉烯酶基因,并经测序确认。应用MALDI-TOFMS进行厄他培南水解预试验以确定最适厄他培南浓度及孵育时间,随后采用预试验中最适条件,应用MALDI-TOFMS检测CRE水解厄他培南能力。结果108株CRE中,有102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其中90株产KPC-2、4株产NDM-1、3株产VIM-2、2株产IMP-1、2株产IMP-4、1株同时产KPC-2IMP-4型碳青霉烯酶,且在2h内均能水解厄他培南;另外6株CRE改良Hodge试验阴性,未检测出上述碳青霉烯酶基因,且不水解厄他培南。结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用MALDI-TOFMS能够快速准确检测CRE水解厄他培南能力,筛查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为临床早期合理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提供依据。

  • 标签: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产碳青霉烯酶 肠杆菌科细菌 厄他培南 水解能力
  • 作者: 阳娅琴
  • 学科: 医药卫生 > 治疗学
  • 创建时间:2022-10-21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21期
  • 机构:重庆西南铝医院,重庆400050
  • 简介:重症肺部感染属于呼吸系统疾病,病情危急,据统计,重症肺部感染发病率正在逐年提升,如果无法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则会病变为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甚至是多个器官逐渐衰竭等,直到患者死亡。目前,临床中,一般会通过抗生素对症支持方法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但是临床疗效不佳。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属于新型治疗手段,通过抗生素降阶梯疗法进行治疗,能够提升临床疗效,保证治疗安全性。

  • 标签: 降阶梯治疗;重症肺部感染
  • 简介:目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不同年度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整合子基因盒检测,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其与细菌耐药性相关性。方法应用PCR2006--2008年临床分离42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整合子检测,阳性PCR产物采用HinfI内切酶作限制片段多态性(RFLP)分析进行整合子分类,并整合子阳性株进行耐药基因盒扩增与测序。结果42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116株(27.6%)检出I类整合子,未检出Ⅱ、Ⅲ类整合子。2006年及2008年整合子阳性菌株可变区基因盒扩增得到7种不同基因盒图谱,片段大小在710~2526bp,基因盒为介导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aadB、aadA族介导甲氧苄啶耐药dfrA1dhfrXVB。结论该院铜绿假单胞菌中整合子检出率随年度呈上升趋势,携带基因盒与其耐药表型有相关性。

  • 标签: 整合子 基因盒 铜绿假单胞菌 多重耐药
  • 简介:近30年来,克雷伯菌属已逐渐成为亚洲地区细菌性肝脓肿主要病原体.近年研究发现引起肝脓肿是-种高毒力/高黏液表型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hypermucoviscousK.pneumoniae,hvKP),可引起侵袭综合征,包括眼内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坏死性筋膜炎等,引起前列腺脓肿少有报道.而前列腺脓肿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本文报道1例肺炎克雷伯菌引起肝脓肿并发肺脓肿、前列腺脓肿病例,以提高临床医师该病认识.

  • 标签: 侵袭综合征 肺炎克雷伯菌 前列腺脓肿
  • 简介: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诊断肠结核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3例肠结核患者、20例克罗恩病20例结肠息肉患者,分别行结核菌素皮试(TST)T-SPOT.TB检测。结果13例肠结核、20例克罗恩病20例结肠息肉患者中,TST阳性分别为7例、3例3例,T-SPOT.TB阳性分别为12例、5例4例;TST检测活动性肠结核灵敏度53.8%(7/13),特异度85.0%(34/40)。TSTTSPOT.TB方法用于检测肠结核灵敏度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SPOT.TB方法可以作为肠结核诊断一个有效辅助手段。

  • 标签: 酶联免疫斑点法 结核菌素皮试 克罗恩病 肠结核 结肠息肉
  • 简介: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产CTX—M型ESBLs肠杆菌科细菌成为社区尿路感染重要病因,而门诊经验性治疗中存在病原菌氟喹诺酮类药物、复方磺胺甲Ⅱ恶唑、口服头孢菌素类、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耐药问题。本研究通过考察不同抗菌药产ESBLs菌株抗菌作用以期为门诊尿路感染患者提供有效抗菌药物选择。

  • 标签: 产ESBLs菌株 CTX-M型 肠杆菌科细菌 门诊病例 尿路感染 肠外给药
  • 简介:寨卡病毒可通过母婴传播,虽然在流产胎儿标本中发现寨卡病毒RNA,但寨卡病毒与流产关系尚不明确。新生儿小头畸形已被证实与孕妇寨卡病毒感染有关,在此次巴西寨卡病毒暴发流行期间,小头畸形新生儿出生率明显上升。但是,与寨卡病毒感染确定相关小头畸形发生率尚不清楚。

  • 标签: 暴发流行期间 病毒感染 寨卡 妊娠妇女 指南 小头畸形
  • 简介:目的:探讨饮食护理+运动疗法在痛风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0例痛风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饮食护理联合运动疗法。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血尿酸水平和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护理+运动疗法在痛风治疗中应用效果理想,可以辅助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尿酸指标,缓解疼痛症状,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应用。

  • 标签: 饮食护理+运动疗法;痛风;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中国成人万古霉素每日2g给药方案,能否达到10--20mg/L目标血药浓度。方法回顾性分析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收治使用万古霉素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122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给药剂量、年龄、性别、体重、合并用药等与血药谷浓度相关性。结果按说明书给药患者中,62.1%血药谷浓度低于目标血药谷浓度。年龄是患者用药后血药浓度是否能够达到目标值独立危险因素,对于符合说明书剂量给药患者,年龄〈60岁者中70.0%低于目标血药浓度;年龄≥60岁者中,62.5%达到或高于目标血药浓度。结论临床医师药师需审慎地评估患者给药剂量,尤其应该考虑年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万古霉素 给药剂量 血药谷浓度
  • 简介:临床上很难预料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个体是否会发生耳毒性,但一般血药浓度长时间稳定于治疗浓度区间者发生率较高。然而线粒体1555A→G基因突变可以作为标记,预测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发生:存在该突变患者,几乎100%在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后会发生严重听力障碍,且首次用药后即可出现。该突变呈母系遗传,

  • 标签: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耳毒性 相关基因 基因突变 治疗浓度 血药浓度
  • 简介:寨卡病毒感染诊断可采用分子血清学试验。实时反转录PCR(rRT-PCR)方法快速且特异性高,因此更为适用。但是大多数患者发病1周后血清中检测不到寨卡病毒RNA。最近有报道称,先前方法改进后可以在发病后至少2周患者尿液中检测到寨卡病毒RNA。

  • 标签: 病毒检测 寨卡 临时指南 尿液 病毒RNA 美国
  • 简介:目的探讨无基础疾病肺真菌病临床表现,为其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8月确诊为无基础疾病肺真菌病16例患者临床、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16例确诊患者主要是肺曲霉病(9例)肺念珠菌病(3例),分别占56.3%18.7%,均无全身性疾病即原发病变基础。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咯血、呼吸困难;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双肺多发斑片影、结节影或弥漫病变,容易误诊为肺结核或肺炎。16例患者中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确诊2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12例,手术切除标本确诊2例。结论无基础疾病患者肺真菌病以曲霉病肺念珠菌病为主,临床表现影像改变无特异性,容易误诊为肺结核或肺炎,需及时行肺穿刺活检或支气管镜检查明确诊断。

  • 标签: 真菌病 免疫功能 病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