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引导式教育对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5年7月-2017年3月期间住院治疗的68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发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以此为基础,研究组则给予引导式教育,分析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DQ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情程度不同的患儿(轻度、中度、重度)DQ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式护理有助于提高患儿智力水平,且病情越轻,其临床疗效越显著,值得使用。

  • 标签: 精神发育迟滞 引导式教育 效果
  • 简介:摘要收集近年来中医药文献,对温胆汤的组方,配伍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温胆汤的作用机理主要是祛燥化痰、清热除烦,治痰热内扰所致诸多病症。尤其在精神类疾病临床应用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现代药理研究亦有力的证明了温胆汤的确切疗效。

  • 标签: 温胆汤 精神疾病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精神科实施护理不良事件无惩罚上报制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017年精神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16年在精神科使用常规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2017年使用无惩罚上报制度,将2016年所选取的资料作为对照组,2017年选取的资料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事件上报率、以及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对比分析两组的资料后发现,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并且观察组同对照组相比不良事件的上报率以及及时上报情况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的管理当中使用无惩罚上报制度,能够为之有效的增加精神科的护理质量以及安全管理水平,最终使护理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

  • 标签: 无惩罚上报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 管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患者采用动态脑电图进行诊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60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研究,且所有患者为我院在2015男12月到2016年12月之间收治的,采用随机数字抽取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的例数是30例。采用常规脑电图检查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诊断,采用动态脑电图检查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诊断,比较两组诊断效果的差异。结果对照组的异常率为50%,显著低于观察组的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脑电图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诊断的诊断效果更加满意,有助于为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依据和保障,适合在日后的临床有关诊断中作为参考和借鉴。

  • 标签: 癫痫 精神障碍 动态脑电图 诊断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社区护理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符合CCMD-Ⅱ-R诊断的精神分裂症痊愈出院患者188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4例,分别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结果:两组于随访1a后的BPR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GA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精神分裂症/护理 社区保健护理 复发
  • 简介:摘要精神分裂症由于治疗周期长,其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反复发作,容易导致患者社会功能缺陷以及精神衰退,因此在精神分裂症治疗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对于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接近些年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一系列护理模式。因此本文对近些年来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提供参考。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康复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58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对患者平均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奥氮平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利培酮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PANSS评分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上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0.34%vs31.03%,P<0.05)。结论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均有较好效果,二者皆有着较高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但比较而言,奥氮平治疗本病有着更高的安全性,其可进一步减低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患者治疗安全性,推荐使用。

  • 标签: 奥氮平 利培酮 癫痫 精神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癫痫部分性发作误诊为精神疾病32例的原因以及其他相关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因癫痫部分性发作于我院就诊误诊为精神疾病的32例患者。对32例患者于我院就诊治疗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明确患者的误诊情况以及原因。结果根据研究结果显示,32例癫痫部分性发作误诊为精神疾病的患者中,其中12例患者为单纯部分性发作,20例患者为复杂部分性发作。32例患者中,多为复杂癫痫部分性发作被误诊精神疾病,主要原因是因为复杂部分性发作时的形式复杂多样化,并且具有部分精神疾病的临床特征。结论癫痫部分性发作患者误诊为精神疾病多为复杂部分性发作,主要原因是因为复杂部分性发作时的形式复杂多样化,并且具有部分精神疾病的临床特征,因此临床应加强对癫痫部分性发作的诊断能力,减少误诊与漏诊情况。

  • 标签: 癫痫部分性发作 误诊 精神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精神病患者136例,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配为两组,一组为研究者,一组为常规组,两组均包含68例患者。两组患者一律先进行传统常规护理,研究者患者在传统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干预措施。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AS、SDS评分状况,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对医护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再将将统计分析的两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根据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AS、SDS评分状况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但是研究者患者治疗后的SAS、SDS评分状况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并且研究者患者整体护理依从率显以及护理满意率著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在精神病的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并且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以及对医院护理服务工作的支持,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语言沟通 精神病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治疗技术在精神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8例男性精神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临床治疗技术,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技术。结果干预组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内主动配合患者的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发病率和治疗后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的心理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提高了自身对于疾病的关注程度,且大部分患者均积极配合了本次治疗(P<0.05)。结论心理治疗技术在精神科的临床护理中发挥出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应当在日后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中广泛应用并推广。

  • 标签: 心理治疗 精神科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责任制助产护理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进展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52例足月分娩初产妇,按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每组2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责任制助产护理,对比两组分娩方式及产程情况。结果观察组72h内引产成功24例(92.31%),转剖宫产2例(7.69%),对照组引产成功20例(76.92%),转剖宫产6例(23.08%),两组引产成功率、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第一产程及总产程比较,差异明显(P<0.05),而第二、三产程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针对初产妇,通过开展责任制助产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产程,提高产科服务质量。

  • 标签: 责任制助产护理 初产妇 分娩方式 产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程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联合导乐陪伴分娩对分娩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4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全程责任制助产,观察组在全程责任制助产基础上实施导乐陪伴,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会阴侧切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程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上实施导乐陪伴分娩效果显著,可予以推广。

  • 标签: 全程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 导乐陪伴分娩 分娩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方法就国内外首发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新进展进行论述。结果就本次的研究结果发现,在关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上,其发生率、性质特点、发生机制以及治疗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结论尽管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国内外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但是仍然在很大程度上缺乏统一、系统的评价方法以及研究治疗,对患者康复治疗产生一定影响。

  • 标签: 首发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状 研究进展 治疗方式
  • 简介:摘要抗抑郁药物临床应用日趋频繁,同时带来了很多不良反应。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较为复杂,有的为一过性,有的逐渐加重,有的与原有疾病症状相似。在临床应用时,正确认识不同作用机制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是抗抑郁治疗的关键之一。现针对目前常用的抗抑郁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总结,以期能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标签: 抗抑郁药物 不良反应 中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阿立哌唑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展开深入研究。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43%,其中治愈23例,治愈率为41.07%、显效19例,显效率为33.93%/有效12例,有效率为21.43%、无效2例,无效率为3.57%;在治疗期间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出现,但是经过处理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出现明显改善,甚至消失;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精神病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进行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后的PANSS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应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神分裂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使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所接收的精神分裂患者80例为本次的主要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成两组,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主要分成实验1组和实验2组,每组各40人。实验1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实验2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在护理的过程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在使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后,实验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要显著低于实验1组的患者,实验2组患者的满意度等较高(P<0.05)具有临床价值。结论将优质护理干预应用到精神分裂患者的护理中,不仅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还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医院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老年精神病患者资料150例开展对比分析,根据护理方案的差异对所选患者进行分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优质护理,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入院时以及出院之后1周的生活质量,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研究组患者出院之后1周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老年精神病患者,在其护理工作中开展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与患者家属的负担,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给予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老年精神病 优质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精神科患者入院宣教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精神科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入院宣教护理,研究组采用常规入院宣教联合开展品管圈活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研究组患者的SCL-90评分(89.5±6.3)分、健康知识知晓评分(48.0±3.5)分与对照组(89.2±6.4)分、(48.2±3.6)分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CL-90评分(53.4±4.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76.6±5.2)分,研究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评分(75.6±4.3)分、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95.6%)明显高于对照组(54.2±3.1)分、(8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精神科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进行入院宣教护理,不仅能有效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精神科患者 入院宣教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护理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74例精神分裂症忠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运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与护理干预后,其改善率、忠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率分别为75.68%、85.14%。结论在精神分裂症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过程中,运用护理干预对其精神改善程度有明显提升。

  • 标签: 无抽搐电休克 精神分裂症 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