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诱发的不良反应及原因。方法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1335张处方中选择200张抗菌药物处方,对其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诱发的不良反应类型及原因。结果本次1335张处方中包含抗菌药物处方200张,占15.0%,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处方占10.0%,因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诱发不良反应的占8.0%。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诱发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包括长期连续用药、药物适应症与处方诊断不符以及使用无指证、超范围等。结论我院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不足,必须要不断强化抗菌药物使用监管,尽可能减少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提高抗菌药物的应用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合理应用 不良反应 解决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岳阳市2012—2017年医疗临床合理用血情况调查。方法对岳阳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2000例输血病历当中,有374份为不合格病历,其中184份为红细胞,有106份为血浆,有71份为搭配血。从整体上来看,临床不合理输血呈现降低趋势,搭配全血和红细胞不合理应用情况显著减少,但血浆不合理应用情况还比较突出。不合理用血科室主要是产科和普外科。结论需要不断规范医疗临床用血管理,全面保障医疗临床合理用血,从根本上节约血液资源,防范输血风险,全面提升临床输血技术和输服务水平,对促进医疗机构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岳阳市 医疗机构 临床合理用血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对不合理用药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门诊/住院患者120例对照组(未实施药学干预)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门诊/住院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采取药学干预)。对比对照组、观察组用药患者不合理用药具体占比情况以及患者用药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药品使用量不合理、使用方法不合理、重复用药、专项治疗药品不足以及患者病情用药不合理占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合理用药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药师干预,提高了患者的合理用药,保证了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 标签: 临床药师 不合理用药 药学服务 用药情况 满意度
  • 简介:摘要:本文以肠内营养在胃肠外科手术后的早期应用及合理护理为主题展开论述,首先对胃肠疾病以及胃肠外科手术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针对具体的肠内营养供应及护理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

  • 标签: 肠内营养 胃肠外科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观察针灸结合理筋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灸结合理筋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结果5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经治疗后32例治愈、好转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结论针灸结合理筋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针灸 理筋手法 肱骨外上髁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度诊治的56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定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选取我院在2016年度诊治的56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定为观察组,采用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82.14%,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4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 黄芪建中汤 西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合理用药的问题一直是临床工作当中高度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小儿的呼吸道感染治疗当中,不合理的用药可能会造成病原体产生耐药性甚至引发新的药源性感染。本次研究通过分组实验的方法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之后的咳嗽症状的治疗方案进行讨论,为探究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开展了本次研究。方法采用分组研究的方法进行本次实验,分组的主要目的是区分不同的用药方案,以便对不同用药之后产生的治疗效果作比较。分组采用平均分配的原则,主要目的是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将两组患儿的用药之后的症状改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不同的用药治疗方案治疗咳嗽,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05,同时,实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明显较少,p<0.05。结论小儿肺咳颗粒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之后的咳嗽更加具有合理,一方面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避免了药物使用不当出现感染的问题。另一方面,合理地用药可以给患儿家长减轻经济负担的同时,还可以减少患儿用药后出现的不适反应,增加舒适度,对症处理的效果更加满意。

  • 标签: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咳嗽 合理用药 不良反应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和合理应用,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到2018年2月期间临床应用阿托伐他汀引起不良反应的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不良反应受损部位及其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联合用药情况、原发疾病与用药剂量等数据,最后根据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结果34例患者中,男性22例,占比64.7%;女性12例,占比35.3%,男性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布中,<60岁7例,占比20.6%;60~70岁10例,占比29.4%;71~80岁8例,占比23.5%;>80岁9例,占比26.5%;各年龄段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受损部位包括消化系统(35.3%)、骨骼肌肉系统(20.6%)、心脑血管系统(14.7%)、中枢神经系统(11.8%)、皮肤(11.8%)、泌尿系统(5.9%)。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中,用药当天占比17.6%,用药后3d内占比32.4%,用药后1周内占比20.6%,用药后1个月内占比17.6%,用药1个月后占比11.8%,提示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主要为用药后3d内。联合用药情况中,单一用药占比44.1%,二联用药占比8.8%,三联用药占比14.7%,四联用药占比5.9%,四联以上用药占比26.5%。原发疾病包括高胆固醇/高脂血症、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合并内分泌系统疾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与内分泌系统疾病、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合并消化系统疾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最多,占比44.1%。阿托伐他汀的用药剂量中,10mg/d5例,20mg/d27例,40mg/d2例,以20mg/d为主,占比79.4%。结论阿托伐他汀临床用药的不良反应现象时有发生,应严格遵循用药规则,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 标签: 临床 阿托伐他汀 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甲状腺全切除术的价值与合理选择分析。方法选取辽宁清原中医院2016年9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62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全切组。对照组行甲状腺侧腺叶全切除+峡部切除术,全切组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结果全切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3.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54.8%),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2.9%)与全切组并发症发生率(9.7%)无明显差异(P>0.05);全切组患者6个月生存率(87.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4.5%),差异显著(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和治疗有效率,但不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癌 甲状腺全切除术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有效性以及手术时机的合理选择。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手术时机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每组患者40例,观察组手术治疗前的等待时间小于14d,而对照组手术前的等待时间大于等于14d,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解剖复位率和髋关节功能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时机选择与手术入路会对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效果产生严重影响,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需尽量缩短手术治疗前等待时间,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复杂髋臼骨折 手术时机 合理选择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初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在重症肺炎者的治疗及预后效果。方法对2015年5月~2016年11月间收治的56例重症肺炎者临床资料加以回顾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合理应用初始抗菌药物分为合理应用组(研究组)和不合理应用组(对照组)各28例,分析初始细菌培养与耐药情况,并比较两组机械通气与ICU住院时间、总治疗费用及病死率等。结果研究组抗菌药物的使用、机械通气、ICU住院等用时皆比对照组短(P<0.05);总治疗费用研究组比对照组少(P<0.05);病死率两组比较不明显(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缩短病程,改善预后,减少治疗费用,具有较大的有利影响。

  • 标签: 初始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 重症肺炎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急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行颅内压监测及脱水剂的合理应用效果。方法抽选60例因急重症颅脑外伤、于2015年05月-2017年12月间入住本院的患者,对其行颅内压监测,分析监测结果;而后对患者合理使用脱水剂治疗,30例选二联(甘露醇、呋塞米)治疗,30例选三联(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塞米)治疗,对降颅内压效果展开分析。结果入选的60例病例颅内压均保持在15-79mmHg左右;三联疗法降颅压有效率83.33%,较二联的33.33%更高,(P<0.05)。结论对急重症颅脑外伤展开颅内压监测,可熟知内压波动情况,指导合理使用脱水剂,可明显降低颅内压,效果确切。

  • 标签: 颅脑外伤 颅内压监测 脱水剂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当前临床上麻醉师合理应用麻醉性镇痛药的基本作用进行相关研究。方法以本院从2015年2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患者186例纳入研究的对象,对于所有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物的使用状况进行相关性研究调查。从而更好的指导麻醉性镇痛药物对于患者所产生的作用。而且调查统计所有的入选患者的药物使用方式进行研究分析与统计。结果作为麻醉师在临床上合理的应用麻醉性镇痛药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患者的疼痛感,而且针对麻醉性镇痛药物的用药量进行相关性研究。结论通过麻醉性镇痛药物的合理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麻醉药物的使用概率,对于提升药物的安全性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麻醉性镇痛药 麻醉师 合理应用 镇痛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科口服药不合理情况及解决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0例消化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口服药不合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院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情况显示,2015年发生13例,2016年发生10例,2017年发生7例。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包括用药不合理、药量过大、重复用药及联合用药后药物副作用增加。结论消化内科口服药不合理使用情况比较常见,这直接关系患者生命健康,为此必须采取合理的方法以提高口服药不合理应用情况,提高消化内科疾病治疗安全性。

  • 标签: 消化内科 口服药 不合理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我院2017年1月至12月的门诊处方点评结果及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各科室的3298张处方作为点评对象,统计不合理处方的类型和比例,并对比不合理处方与合理处方的用药种数、抗菌药比例、处方金额、注射剂比例等基本用药情况。结果选取的3298张处方中合理处方3071张,比例为93.1%,不合理处方227张,比例为6.9%。227张不合理处方中不规范处方109张,不适宜处方83张,超常处方35张,不规范处方的比例相比其他类型不合理处方的比例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理处方的平均用药种数、金额、注射剂和抗菌药物比例等相比不合理处方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处方点评能及时发现临床中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因此成为督促临床医生规范用药的一种有效手段。

  • 标签: 处方点评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类药物使用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分析临床合理用药的必要性。方法将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1384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抗生素使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原因,2017年初制定并实施抗生素合理用药措施,再选择一年内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患者1149例作为研究组,观察合理用药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1%,明显低于对照组6.21%;药完全以从率为85.81%,明显优于对照组58.7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制定抗生素合理使用措施相较于常规用药能够更为有效的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用药依从性,可推广使用。

  • 标签: 抗生素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必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对喹诺酮类药物采用药学干预联合系统化处方评估方式的合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共564张喹诺酮类药物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10月-2017年4月245张喹诺酮类药物处方为干预前,2017年4月-2017年10月319张喹诺酮类药物处方为干预后,比较干预前后喹诺酮类药物处方不合理使用状况。结果干预前共93.47%处方存在问题,干预后共69.28%处方存在问题;经过干预后不合理处方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喹诺酮类药物采用药学干预联合系统化处方评估方式能够有效地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喹诺酮类 药学干预 系统化处方评估 临床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