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接收治疗的112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实验中设置良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120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三种糖类抗原(CA153、CA199、CA125)、甲胎蛋白及癌胚抗原水平,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AFP、CEA及CA199分别在肝癌、大肠癌及胰腺癌中表达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主要对肝癌敏感,检出率是84.2%;CEA主要对大肠癌与胃癌敏感,检出率分别是60%与28%。另外,食管癌中也有11.1%的检出率;CA199主要对胰腺癌敏感,检出率是80%。五种肿瘤标志物在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肝癌及胰腺癌中的联合检出率分别是16.7%、44%、70%、89.5%及90%。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检测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能够有效的提高肿瘤的早期检出率。对诊断及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血清肿瘤标志物 消化系统肿瘤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联合检测五项白带生化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到我院进行白带生化标志物检测的患者24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联合检测五项白带生化标志物检测。结果本次研究240例患者,全部检测结果均正常共86例(35.83%),检测结果显示异常154例(64.17%),其中单纯pH值上升、单纯LE增多42例(17.5%),确诊为阴道炎112例(46.67%),差异明显(P<0.05)。结论联合检测五项白带生化标志物是阴道炎辅助诊断的可靠手段,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白带生化标志物 阴道炎 pH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HE4、CA125和PDGF-BB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检测评价与临床分期中的治疗效果的应用。方法收选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卵巢包块的100例均已经接受过手术等相关治疗的卵巢肿瘤患者,这些患者中,未绝经10例、患良性肿瘤22例及30例健康女性进行;绝经组恶性卵巢肿瘤30例,良性卵巢肿瘤38例以及50例健康女性进行比较。在同一时期选择通过体检合格的健康的80例女与观察组进行对比分析,将接受治疗的患者分组为治疗组,将通过体检合格的女性分为对照组,借助免疫学发光法和其他的检测的方法检测绝经组与未绝经组患者的血清HE4、CA125和PDGF-BB三种含量,并且比较分析三者在恶性卵巢中与良性卵巢肿瘤中的诊断和临床分期中个具体应用价值。结果未绝经与绝经患恶性卵巢肿瘤患者的HE4、CA125和PDGF-BB血清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女性的数值。结论在临床中患者血清HE4、CA125和PDGF-BB检测观察肿瘤标志物变化的情况,对掌握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与预后的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血清 肿瘤标志物检测 卵巢肿瘤诊断
  • 简介:近年,一些肿瘤标志物已被证实与胃肠道恶性肿瘤转移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本文着重介绍经典的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20(cytokeratin20,CK20)、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抑制剂、生存素(survivin)等肿瘤标志物的结构、功能及其基因表达监测在恶性肿瘤转移和复发方面的应用进展。

  • 标签: 癌胚抗原 细胞角蛋白 生存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五种肿瘤标志物血清水平的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确诊肺癌35例为观察组,确诊为肺部良性疾病患者35例为良性对照组,另外选取35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用化学发光的方法测定三组患者的五种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和细胞角蛋白19断片(CYFRA21-1)的血清水平。比较三组的CEA、CA125、NSE、SCC和CYFRA21-1的血清水平,分析五种肿瘤标志物血清水平的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的CEA、CA125、NSE、SCC和CYFRA21-1的血清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五种肿瘤标志物血清水平的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均高于各标志物单独检测的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五种肿瘤标志物血清水平的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敏感度高,临床价值高,可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

  • 标签: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25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 细胞角蛋白19断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肿瘤标志物CA153、CA125检验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近三年收治的肺癌患者46例以及同期我院收治的50例良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比较这两类人员CA153以及CA125的变化情况。结果癌症患者肿瘤标志物CA153以及CA125检测水平异常率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人群,且P值小于0.05,差异显著。结论通过对患者血清CA153以及CA125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提高肺癌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CA153 CA125 肺癌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讨论肿瘤标志物联合MRI影像诊断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9月收治的子宫颈癌患者中抽取92例,按照入院号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使用MRI影像对96例患者进行诊断,观察组使用肿瘤标志物联合MRI影像进行对96例患者诊断,经过诊断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联合MRI影像诊断宫颈癌患者的诊断率较高,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及时有效地参考方案,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子宫颈癌 肿瘤标志物 MRI影像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是导致我国人群发生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而HBV标志物阳性是诊断乙肝肝硬化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分析139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自然病程中的病毒标志物特点及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与HBVDNA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 标签: 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毒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新型标志物HAb18G/CD14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的关系。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胃癌样本552例,构建组织芯片,并以100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组HAb18G/CD147的抗原表达和定位,并追踪随访胃癌组患者12~72个月。结果:HAb18G/CD147抗原定位于细胞膜,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63%比55%)。肿瘤组织中HAb18G/CD147的高表达与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Lauren组织学分型、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生长部位、肿瘤分化程度、有无脉管浸润及远处转移间无相关性(P〉0.05)。HAb18G/CD147阳性表达与患者术后近期生存率显著相关(P=0.023)。结论:HAb18G/CD147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的发展、侵袭性行为及预后均相关,可作为临床评估胃癌生物学行为不良的一项分子标志

  • 标签: 胃癌 HAB18G/CD147 肿瘤标志物 组织芯片
  • 简介:摘要目的对介入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动脉栓塞治疗在中心型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变化中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经介入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动脉栓塞治疗的中心型肺癌患者,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患者的病例资料及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变化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0例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平均为(9.12±0.87)月,总生存期为(16.24±2.17)月,且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及癌胚抗原、糖类抗原等肿瘤标志物指标水平均出现岷县的降低变化,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动脉栓塞治疗在中心型肺癌患者中应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及癌胚抗原、糖类抗原等肿瘤标志物指标水平,延长患者总生存期。

  • 标签: 介入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 动脉栓塞治疗 肿瘤标志物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肿瘤标志物联合MRI影像诊断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9月收治的子宫颈癌患者中抽取92例,按照入院号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使用MRI影像对96例患者进行诊断,观察组使用肿瘤标志物联合MRI影像进行对96例患者诊断,经过诊断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联合MRI影像诊断宫颈癌患者的诊断率较高,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及时有效地参考方案,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子宫颈癌 肿瘤标志物 MRI影像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与恶性肿瘤相关因子联合检测在胃肠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0年1月—2013年3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胃肠道良性病以及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患者13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恶性肿瘤组(78例)和良性病组(56例),对恶性肿瘤组和良性病组的CEA、CA153、CA125、TSGF进行检测以及观察联合检测和单项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恶性肿瘤中的胃癌、结直肠癌、十二指肠癌的患者肿瘤标志物CEA、CA153、CA125均显著高于良性病组;恶性肿瘤中的胃癌、结直肠癌、十二指肠癌的患者恶性肿瘤因子TSGF均显著高于良性病组(P<0.05);联合检测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显著高于肿瘤标志物或恶性肿瘤因子的单项检测中,但特异性略低(P<0.05),CEA、CA125、CA153以及TSGF的单项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显著低于联合检测(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以及恶性肿瘤相关因子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胃肠道恶性肿瘤的诊断率以及敏感性。

  • 标签: 胃肠道恶性肿瘤 肿瘤标志物 恶性肿瘤因子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自身的维生素D与骨转换标志物产生转变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85例2型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的资料,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及维生素D、骨转换标志物间的关联性实施监测,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逐步下降,胶原C端交联物(CTX)与骨转换标志物骨钙素(OC)也逐步降低,而维生素D极度不足组患者,其OC小于维生素D充分组患者,P<0.05,维生素D极度不足组患者,其股骨颈与腰椎髋部骨密度(BMD)小于维生素D充分组患者,P<0.05。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自身的维生素D大多过少,且与尿白蛋白间具备负向的关联性。骨转换标志物与25(OH)D、尿白蛋白间具备相应的关联性。

  • 标签: 维生素D 2型糖尿病肾病 骨转换标志物
  • 简介:目的:研究肝癌细胞系SMMC7721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探讨细小病毒H-1非结构蛋白NS-1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以及其对肝癌细胞中具有干细胞特性群体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将肝癌细胞按细胞表面标志CD133、CD44进行分离,分为CD133+CD44+、CD133+CD44-、CD133-CD44+、CD133-CD44-4个群体,采用脂质体法将细小病毒H-1非结构蛋白NS-1质粒转染入人肝癌细胞SMMC7721,采用G418筛选稳定转染的细胞克隆,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转染细胞NS-1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SMMC7721转染前后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CD133、CD90、CD44的表达和细胞生长周期,检测细胞群体的变化。以裸鼠成瘤实验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评价具肿瘤干细胞性质的肝癌细胞表面标志物以及细小病毒H-1非结构蛋白NS-1转染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肝癌SMMC7721细胞分成CD133+CD44+、CD133+CD44-、CD133-CD44+、CD133-CD44-4组亚群的细胞存在着异质性,4组亚群细胞中均有少数肿瘤干细胞样细胞能在软琼脂上形成克隆,其中CD133+CD44+、CD133+CD44-亚群克隆形成率分别为3.5%和1.8%,CD133-CD44+、CD133-CD44-亚群克隆形成率为0.7%和0.5%。转染细小病毒H-1非结构蛋白NS-1后,4组亚群细胞克隆的形成率都显著下降。裸鼠成瘤实验提示,CD133+表型的细胞成瘤能力强于CD133-表型细胞,CD133-CD44+亚群细胞成瘤能力最弱。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转染NS-1后,CD133+群体细胞被明显抑制,由31.9%下降至6.3%,而CD90+和CD44+的表达未出现改变;转染NS-1后细胞S期百分率明显下降。结论:肝癌细胞表型为CD133+CD44+和CD133+CD44-亚群中富含肝癌干细胞,转染细小病毒H-1非结构蛋白基因NS-1的部分亚群SMMC7721细胞生长被抑制,提示其对肝癌细胞株中具有干细胞特性的CD133+群体有一定的抑制效应。

  • 标签: 肝肿瘤 干细胞标志物 细小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DNA的EGFR突变率和患者基线特征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选择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28例发生EGFR突变。对突变患者和未突变患者的基线资料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特点进行收集和对比。结果EGFR突变患者中,女性占比明显更高,同时CA153和CEA呈现出明显高表达,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CA153和CEA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EGFR突变的主要标志物,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外周血游离DNA EGFR突变 血清肿瘤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敏C反应蛋白、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伴2型糖尿病患者中所起作用及其间的相关性。方法155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伴2型糖尿病组,三组均检测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伴2型糖尿病组患者的甘油三酯、超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水平明显超过其他两组患者(P<0.01)。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的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两组患者(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伴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单纯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2型糖尿病 炎性标志物 纤溶因子水平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