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6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对照组32例,研究组口服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口服阿普唑仑治疗,观察6w。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w、2w、4w、6w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与焦虑自评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w末,研究组显效率61.76%,有效率85.29%;对照组分别为56.25%,81.25%。汉密顿焦虑量表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两组治疗1w末起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或0.01),并随治疗时间的延续均呈持续性下降;同期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副反应量表评分研究组自主神经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474,P〈0.05)。结论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疗效肯定,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 标签: 广泛性焦虑症 西酞普兰 阿普唑仑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基因沉默技术,由于其高度特异性、高效性以及稳定性等特点,RNA干扰技术在肿瘤基因治疗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靶向性基因治疗是肿瘤生物治疗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以RNA干扰技术在靶向性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RNA干扰 靶向性基因治疗 DF3
  • 简介:目的应用混合样本策略的蛋白质组学方法在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中寻找与疾病相关的蛋白质。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08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以及健康受试者血清蛋白样本各8例,混合样本后用不同的CyDye荧光染料标记后进行胶内双向差异凝胶电泳,并对获得的图谱进行分析及对差异蛋白质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和生物学信息分析。应用DeCyderV6.0软件中的胶内差异分析及生物学差异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成功建立炎症性肠病和健康受试者的胶内荧光差异染色双向凝胶图谱,发现了炎症性肠病患者中存在56个表达异常蛋白质点,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筛选后共鉴定出30个点有意义,包括结合珠蛋白、补体B因子、载脂蛋白A-Ⅱ、K—ras基因等。结论采取混合样本策略、双向差异凝胶电泳、MALDI—TOF—MS技术路线的蛋白质组学方法能很好显示炎症性肠病患者与健康受试者血清蛋白质表达差异,所鉴定的蛋白质可为研究炎症性肠病的生物学行为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物。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蛋白质组学 血清
  • 简介:目的探讨吲哒帕胺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6例老年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两组均晨口服吲哒帕胺治疗,治疗组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6w。于治疗前及治疗6w末依据疗效判定标准评定两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6w末,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5.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吲哒帕胺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期高血压病较单用吲哒帕胺治疗效果更显著,且安全性更高,依从性更好。

  • 标签: 高血压 老年期 厄贝沙坦 吲哒帕胺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带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修饰后的小鼠羊水干细胞(nlouseamnioticfluidstemcells,mAFSs)是否仍保持成骨分化潜能。方法体外原代培养小鼠羊水干细胞,并进行成脂成骨诱导分化,鉴定多向分化潜能;体外构建并扩增重组杆状病毒(Baculovirus—CMV—GFP,By—GFP);By—GFP体外转导小鼠羊水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转导效率;经Bv—GFP基因修饰后的小鼠羊水干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分化。结果小鼠羊水干细胞体外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3代后的细胞呈现较均一的梭形、漩涡状生长,且小鼠羊水干细胞体外具有成脂成骨分化潜能。体外成功构建重组杆状病毒,经Sf9细胞扩增后,极度稀释法测定其滴度可达10^9v.g/ml;Bv—GFP体外可较有效转导小鼠羊水干细胞,其转导效率为52.85%,且经Bv—GFP基因修饰后的小鼠羊水干细胞仍保持成骨分化潜能。结论小鼠羊水来源干细胞是一种理想的干细胞,杆状病毒是一种新型病毒基因载体,体外能较有效转导小鼠羊水干细胞且不改变其成骨分化潜能。经重组杆状病毒基因修饰的羊水干细胞会为今后的骨组织工程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模式。

  • 标签: 杆状病毒 羊水细胞 基因修饰 成骨分化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永生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s,HUVEC)构建血管瘤疾病模型的可行性。方法永生化HUVEC与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分别在普通的DMEM培养液(含10%FBS)中贴壁培养至完全融合后,胰酶消化为单细胞悬液;细胞计数后按不同细胞组合分组,与Matrigel混合后分别注射至裸鼠皮下,移植后1周及5周取材,HE染色观察血管生成情况。结果1周后HE所见:空白组与单纯注射BMSC组均无管样结构形成:单纯注射HUVEC组和注射混合细胞组均有管样结构形成。5周后HE所见:空白组被吸收;单纯注射BMSC组可见大量的脂肪组织;注射单纯HUVEC组以及混合组可见血管样结构存在。结论HUVEC在裸鼠皮下注射具有形成血管的能力,有望构建增生期血管瘤模型。

  • 标签: 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瘤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弧形切割吻合器在直肠癌切除后肠道重建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外科2004年3月至2006年11月间66例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6例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8/66),手术死亡率为0。随访至2007年3月,所有患者均无局部复发。其中使用弧形切割闭合器者35例,未使用者31例,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瘘前者发生率11.4%,后者仅3.2%,但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术中使用弧形切割吻合器需注意操作技巧。

  • 标签: 直肠肿瘤 吻合器 弧形切割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EB病毒,H.pyloficagA基因、vacA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三者关系。方法以病理活检确诊的胃癌病人为实验组(46例),癌前病变(包括肠化生、萎缩性胃炎、非典型增生等)病人对照组(43例),胃镜下取胃癌组织,采用PCR体外扩增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及癌前病变组织中EBV—DNA,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阳性病人做PCR体外扩增,并用PCR法进行H.pyloricagA和vacA基因检测,进行基因分型。结果(1)对照组2例,阳性率为4.6%(2/43);实验组10例,阳性率为21.7%(10/46)。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VaGC(EBVassociatedgastriccarcinoma,EBVaGC)和EBVnGC(EBVnegativegastriccareinoma,EBVnGC)在年龄、病理类型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性别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EBV阳性率高于女性(P〈0.05)。(2)等级统计分析表明,EBV感染与慢性胃炎→萎缩→肠化生→高中低分化胃癌演变过程中呈正相关(r=0.25465,P=0.0160)。(3)实验组H.pylori感染率60.9%(28/46),对照组Hpylori感染率37.2%(16/43),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肠化生、胃癌各组织中H.pylofi与cagA和vacA表达均呈正相关(P〈0.01)。(5)H.pylori、H.pyloricagA、vacA阳性和阴性在性别、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病理类型方面H.pylori、cagA、vacA阳性和阴性有统计学差异(P〈0.01)。(6)相关性分析表明EBV感染与H.pyloricagA呈正相关(P=0.0287,r=0.23199),与H.pylorivacA无相关性(P=0.8094,r=0.02595)。结论(1)EBV感粢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EBVaGC好发于男性。EBV感染与慢性胃炎→萎缩→肠化生→胃癌演变过程中呈正相关。但EBV感染与胃癌病人年龄、病理类型、无

  • 标签: EB病毒 幽门螺杆菌 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 空泡细胞毒素基因A 胃癌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测心房颤动患者二尖瓣对合面积及对合指数的可行性.方法对15例心房颤动患者均行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用Qlab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分析.选取舒张早期及收缩末期两个时相,分别手动标记瓣环及瓣叶.计算对合面积和对合指数公式分别为:舒张早期二尖瓣面积-收缩末期二尖瓣面积;[(舒张早期二尖瓣面积-收缩末期二尖瓣面积)/舒张早期二尖瓣面积]×100%.结果所有15例患者均能成功得到二尖瓣对合面积并可以计算出对合指数这一参数.对合面积范围从119.8~514.5mm2,平均(293.4±114.0)mm2;对合指数范围16%~42%,平均(23.0±7.0)%.结论通过Q-lab软件得到二尖瓣对合指数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 标签: 二尖瓣 经食管超声心动描记术 三维超声心动描记术 对合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研究组口服奎硫平治疗,对照组口服利培酮治疗,观察8w。于治疗前及治疗1w、2w、4w、8w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w末,研究组显效率为83.3%、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分别为86.7%、93.3%,两组总体疗效相当(P〉0.05)。两组治疗第1w末起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不良反应程度均较轻微,但研究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尤其是锥体外系反应及体重增加等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直立性低血压和心电图改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显著且相当,不良反应均轻微,但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 标签: 老年精神分裂症 奎硫平 利培酮 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副反应量表 安全性
  • 简介:为了评估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在畸形。肾中的疗效,从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共46例畸形肾患者(52个。肾单位)行PCNL术。46例患者中,35例患者肾有融合异常(31例蹄铁形。肾患者和4例交叉融合异位),7例肾旋转不良,4例异位骨盆肾。4例异位骨盆肾患者均行腹腔镜辅助的PCNL术。46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1.5岁(16~52岁)。男女性别比例为1.55,左右肾比例为1.3,并且6名患者伴有双侧。肾结石(均为蹄铁形肾)。结石平均大小为2.4cm(1—5cm)。此外,8例患者(5例蹄形肾,2例异位骨盆肾和1例旋转不良肾)都有体外冲击波碎石病史。

  • 标签: 经皮肾镜取石术 肾结石 单中心研究 畸形 体外冲击波碎石 肾旋转不良
  • 简介: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创伤,发病率高f发达国家的SCI发病率为28.3~45人/百万人,年,我国发病率6.7人,百万人/年)、致残率高、治疗费用高(15.2~41.7万美元/人,第一年),且多发生于16~40岁的青壮年,给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脊髓损伤导致损伤平面以下神经功能破坏性的丧失,严重地影响了身体的各个系统,是骨科领域致残率,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 标签: 脊髓损伤 组织工程支架 周围神经 脱细胞 神经系统创伤 修复
  • 简介:目的研究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比较分析4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经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后疼痛强度、生活质量等变化。疼痛强度采用数字分级法(MRS)评定。结果40例患者治疗前NRS评分(9.13±0.65)分,治疗后NRS评分(3.00±0.36)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疼痛消失31例,显效6例,有效3例,有效率达100%。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结论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及安全的药物之一。

  • 标签: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评价采用微创前置钢板固定技术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对挠神经、肌皮神经和肱二头肌功能的影响。方法2004年5月至2007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经上臂前侧远离骨折部位的小切口微创钢板固定技术(MIPO)置入4.5mm窄动力加压钢板治疗20例肱骨干中、下段闭合性骨折患者。观察术后桡神经功能、肌皮神经功能、前后位肱骨干力线、骨折愈合时间和最后一次随访时肱二头肌肌力。结果4例患者术后出现前臂外侧皮神经支配区麻木,无医源性桡神经麻痹患者。肱骨干前后位X线片示骨折远、近端0°成角7例,2例内翻成角达11°,内翻成角2°、3°、4°、5°、6°、7°和10°各1例。外翻成角3°,4°、6°和7°各1例。19例患者得到平均10.4个月(8~32个月)随访,骨折均获得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3.4周(4~32周)。全部患者肱二头肌肌力均为5级。结论采用前置钢板微创固定技术治疗肱骨中、下骨折不会损伤桡神经和肱二头肌,但可能会干扰前臂外侧皮神经的功能。

  • 标签: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目的制备氯氮平-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研究影响其质量的因素水平。方法用界面聚合法制备氯氮平-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单因素初选及正交设计分析影响其质量的因素;比色法测定氯氮平的包封率、载药量。结果影响氯氮平-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质量的因素有:氯氮平用量、表面活性剂浓度、反应溶液pH值、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单体用量、搅拌时间、搅拌速度。结论氯氮平用量、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单体用量、介质的pH值、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是影响氯氮平-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质量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氯氮平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 影响因素 正交设计
  • 简介: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治疗成人膝关节内翻畸形并发单间室退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00年6月至2008年6月间,对11例(男7例,女4例,平均39岁)存在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退行性改变伴内翻畸形患者进行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术治疗。术前膝内翻畸形4°。-18°,平均10.5°;不伴有其他关节间室病变;6例伴有内、外侧副韧带或交叉韧带断裂,行韧带重建手术后二期进行截骨矫形术。术前膝关节症状以内侧间室疼痛为主。8例行闭合型楔形截骨术,3例行开放型楔形截骨术,手术前后测量患者关节活动度的大小,并对患者进行Lysholm评分,术前平均41.5分。术后对患者进行主观满意度调查。结果术后随访平均22.5个月。无神经血管损伤,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出现,截骨处均获得骨性愈合,矫正角度5°-17.5°。X线检查下肢力线维持在术后水平,关节间室均未发现明显退变进展。手术总体效果优良率为90.9%,术后Lysholm评分平均72.5分(t=-26.65,P〈0.01),内翻角度术后为1.05°(t=4.49,P〈0.01)。结论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术可有效用于中青年膝关节内翻畸形伴单间室退行性改变患者。

  • 标签: 畸形 截骨术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2008年对176例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commonbileductexploration,LCBDE),与同期192例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OpencholedocholithotomyTtubedrainageOCHTD)。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手术病人均治愈出院。在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后胆瘘,腹腔脓肿及结石清除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然而,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腹痛次数,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伤口感染以及术后肠梗阻,LCBDE组明显优于OCHTD组(P〈0.05)。结论LCBDE术式微创,临床效果好,能取代大部分开腹胆总管探查术。

  • 标签: 腹腔镜 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 简介: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缓解抗抑郁剂治疗初期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研究组给予抗抑郁剂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用抗抑郁剂治疗,观察6w。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w、2w、3w、4w、5w、6w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各周末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并随着治疗时间的延续均呈持续性下降;治疗各周末研究组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或0.01)。研究组治疗第1w、2w、3w末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4w末起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能有效缓解抗抑郁剂治疗初期所致的不良反应,显著提高治疗依从性。

  • 标签: 抑郁症 银杏叶提取物 抗抑郁剂 不良反应 汉密顿抑郁量表 汉密顿焦虑量表
  • 简介:目的探讨齐拉西酮治疗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研究组口服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口服利培酮治疗,观察8w。于治疗前及治疗2w、4w、6w、8w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第8w末采用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w末,研究组有效率86.7%,对照组为90%,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第2w末起各时段,简明精神病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同期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多为轻、中度,研究组体质量增加、静坐不能、月经紊乱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齐拉西酮治疗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不引起月经紊乱和体质量增加,更适合于儿童少年女性以及身体肥胖患者。

  • 标签: 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 齐拉西酮 利培酮 简明精神病量表 副反应量表
  • 简介: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技术在髋臼周围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及临床效果。方法应用CT数据及快速成型技术,模拟髋臼周围肿瘤切除术,设计手术切除范围,确定截骨面,模拟修复重建,制造病变髋臼精确模型和个体化假体后,进行手术治疗。2003年6月到2007年6月,共有8位患者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了髋臼肿瘤切除重建术,其中男3例,女5例,骨巨细胞瘤4例,脊索瘤1例,软骨肉瘤2例,骨肉瘤1例。根据Enneking骨盆肿瘤分区:Ⅱ区3例,同时累及Ⅱ区和Ⅲ区5例。随访时间为2—6年。结果手术中病变切除彻底,假体安装顺利,术中平均出血5700ml。术后有2例(25%)患者复发,其中骨肉瘤1例,术后18个月死于双肺转移;软骨肉瘤1例,术后13个月局部复发,术后17个月死亡;1例术后2年时出现螺钉松动,并发股动脉损伤,行动脉修复术后,患者可持拐行走,其余5例患者假体无松动。肢体功能评分参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Harris评分标准,60~69分1例,70~79分5例,80~90分2例。结论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参与髋臼周围肿瘤的模拟切除重建,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和精确的假体重建,临床效果优良,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髋臼 恶性肿瘤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