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夹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住院并行动脉瘤夹术的69例患者护理资料;Hunt-Hess分级Ⅰ-Ⅱ级动脉瘤56例,Ⅲ级9例,Ⅳ级4例。结果经治疗及护理,本组69例患者中,59例恢复良好,6例轻残,2例重残,两例死亡,1例术后继发出血,再次手术后痊愈,6例发生脑血管痉挛,经治疗痊愈。结论做好颅内动脉夹术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挽救患者生命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夹闭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瘤夹手术中尼莫地平注射液冲洗的对治疗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36例动脉瘤夹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手术夹动脉瘤后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10分之一稀释液反复冲洗术腔。结果治疗组术后脑血管痉挛缓解程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结论术中用尼莫地平注射液冲洗的治疗组术后脑血管痉挛缓解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减少了术后病残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A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角型青光眼36例(36眼),B组小梁切除术治疗角型青光眼22眼。对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视野、房角形态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术后随访3~6月,A组36眼中32眼视力较前有明显提高。36眼前房深度均加深,术前前房深度(1.7±0.354)mm,术后前房深度(3.0±0.243)mm。术后眼压明显降低,术前眼压18.35~39.25mmHg,术后眼压(13.52±3.24)mmHg。房角镜检查术后1月和3月随访房角均开放,未发现房角再粘连。术后6月复查视野无缩小。B组22眼术前眼压24.65~51.65mmHg,术后眼压(13.22±2.14)mmHg,术后发生浅前房4例,均为浅II度,脉络膜脱离1例,术后6月复查2例发生白内障,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可有效治疗角型青光眼患者。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 房角粘连分离术 小梁切除术 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国产封堵器经皮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PDA)的疗效,评价国产封堵器治疗PDA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4月-2013年3月我院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PDA患儿42例的疗效、并发症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42例均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无重要并发症发生。结论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PDA安全可靠,疗效优良,是治疗PDA的理想方法。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随访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急性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64例急性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利用普通护理方法,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就两组患者护理实施前后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术后并发症、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护理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低于对照组P<8.82。护理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在急性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价值高,可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窝沟釉质成形封闭术(EST)与窝沟杯刷清洗封闭术(CST)三年后封闭剂的保存情况。方法89名7~8岁,平均7.5岁儿童,采用半口对照法,分别在左右两侧第一恒磨牙采用不同的窝沟封闭术。术后随访3年,记录封闭剂的保留情况。结果EST组与CST组的封闭剂全部保存率在术后半年和一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两年两组封闭剂完整保存率分别为91.76%和82.35%,术后三年的则分别为91.18%,和79.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长期临床效果看,EST的封闭剂保存率高于CST。

  • 标签: 窝沟釉质成形封闭术 窝沟杯刷清洗封闭术 封闭剂临床保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0F胸管行胸腔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对本院行胸腔式引流的18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病例根据胸管管径不同分成10F管组92例及26F管组90例,分析比较两组肺复张时间、引流时间、治愈率、胸管堵塞率及并发症。结果10F管组及26F管组平均肺复张时间、平均引流时间比较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10F胸管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且操作简便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腔闭式引流 10F胸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式引流术对于枪伤致血气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对于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枪伤致血气胸患者进行胸腔式引流术,其中对照组有34例患者,采用传统胸腔式引流法,观察组有34例患者,采用微创胸腔式引流,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34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1%;对照组34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3.5%,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创胸腔式引流术对于枪伤致血气胸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其操作方便,患者易于接受,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胸腔闭式引流 血气胸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式引流术用于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2015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70例胸腔积液病人为对象,依据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将这些病人列为实验组(39例)、参照组(31例),参照组采用传统的胸腔穿刺术予以治疗,实验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式引流术予以治疗,评比两组病人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式引流术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胸腔积液 中心静脉导管 胸腔闭式引流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吸引在气胸胸腔式引流切口皮下气肿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7例气胸患者留置胸腔式引流后出出现大量皮下气肿患者,加用持续低负压吸引式引流,实施针对护理。结果7例气胸引流切口皮下气肿气全部消退,均恢复良好,顺利治愈出院。结论气胸患者胸腔式引流后切口周围引起大量皮下气肿,加用持续低负压吸引式引流及加强护理,加快胸腔式引流切口周围的皮下气肿消退,减轻患者痛苦,治疗效果好。

  • 标签: 持续负压吸引 胸腔闭式引流 皮下气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其进行治疗。结果患者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后,其前房角开放程度、眼压和视力情况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角型青光眼患者,在其治疗过程中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闭角型青光眼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泪小点扩张联合泪道置管治疗泪小点狭窄及膜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门诊确诊为泪小点狭窄及膜的患者19例(29眼),所有患者均行泪小点扩张联合泪道置管治疗,术后3月拔除泪道置管。结果拔管后随访1~6月,溢泪症状消除,泪小点开口正常者26眼(占89.66%),溢泪症状缓解,泪小点开口正常者3眼(占10.34%),总有效率100%。结论泪小点扩张联合泪道置管是治疗泪小点狭窄及膜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泪小点狭窄 泪小点膜闭 泪小点扩张 泪道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35例(43只眼)合并有白内障的角型青光眼患者实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房角、UBM的变化,随访3~15个月。结果43只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41只眼眼压控制在21mmHg以内,2只眼眼压偏高需联合降眼压药物治疗,眼压得以控制。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是治疗大多数合并有白内障的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一种好方法。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房角分离术 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MPP)痰热肺证采用清肺抗支汤治疗的疗效。方法将68例MPP痰热肺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使用阿奇霉素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清肺抗支汤治疗,治疗2周。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82.3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肺抗支汤具有止咳化痰、宣肺清热的功效,提高MPP患儿免疫力,疗效安全可靠。

  • 标签: MPP 痰热闭肺证 清肺抗支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角型青光眼初步疗效。方法本实验选择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角型青光眼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组患者40例;A组患者选择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B组患者选择青-白结合手术治疗,C组患者选择单纯白内障手术治疗;比较3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3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眼压控制效果良好,患者术后眼压低于术前;C组患者术后前房深度与术后改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术后前房深度深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术后观察房角宽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原发性角型青光眼治疗时要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后视力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中要根据患者适应症选择手术方式。

  • 标签: 青光眼 闭角型 小梁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在急性角类型青光眼围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110例急性角类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分成两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而观察组予围手术期系统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眼压高于观察组;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的意义(P<0.05);且观察组并发症9.09%,比对照组27.27%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对围术期急性角类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并发症比较低。

  • 标签: 护理干预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围术期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型青光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于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对106例(126眼)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分析,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实验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改善明显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患者的视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角型青光眼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而且并发症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小梁切除手术并进行术后随访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所有60例患者的小梁切除手术均很成功,手术过程中没有脉络膜爆发性出血且所有患者手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对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小梁切除手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中医综合疗法在临床治疗小儿肺炎患者的效果,为今后指导小儿肺炎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6月间接收的120名小儿肺炎病人,并且按照数字随机分组平均地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对照组中实施常规西医治疗方法,而在治疗组中则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中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中患儿临床肺炎体征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中病人,且P<0.05,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肺炎患儿进行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能够有效地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为今后临床指导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小儿肺炎 肺炎喘嗽 风热闭肺证 中医综合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