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维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CT检查联合应用对腮腺肿瘤的实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腮腺肿瘤住院患者,分别进行超声及CT检查,并将超声诊断、CT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超声、CT对113例腮腺肿块定性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及CT检查对腮腺肿瘤的诊断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二在腮腺肿块定性诊断的准确性方面无明显差别。超声与CT联合诊断具有显著优势,但超声对早期腮腺肿瘤诊断具有筛查作用,CT对腮腺肿瘤尤其恶性肿瘤的周围骨组织的浸润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腮腺肿瘤 X线计算机 超声 彩色多普勒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初次无偿献血的心理状态并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一般血站300例首次献血进行本次医学探究,并随机将献血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献血进行心理状况评估,比较两组献血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对比分析两组献血的SAS得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献血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满意度为89.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数初次无偿献血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在护理过程中进行针对性干预,能有效消除献血的不良心理情绪,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提高了献血的护理满意率,并愿意再次参加无偿献血。

  • 标签: 初次无偿献血 心理状态 护理干预 固定献血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献血人群流失原因,为构建稳定的单采血小板献血队伍提供参考。方法调查118名单采血小板献血的献血情况,对其中80名流失献血以问卷形式进行电话回访,分析其年龄层次、性别及流失原因。结果单采血小板献血流失人员中男性65名,女性15名,男性多于女性(P<0.05);20~29岁流失18名(22.50%),30~39岁流失36名(45.00%),40~55岁流失26名(32.5%),随着年龄增加,流失人员比例有所增大;工作繁忙(45.00%)、因毕业或务工离开本市(16.25%)、身体素质变差(10.00%)是排名前三的流失原因。结论单采血小板献血流失与性别、年龄层、工作性质及献血的身体原因有关。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献血 流失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受血Rh血型鉴定的情况及其重要性。方法对我站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2326条取血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加以分类整理。结果2326条取血记录当中Rh阳性血型2315条,Rh阴性血型11条,Rh阴性血型的检出率为0.48%。结论Rh阴性血型在Rh血型系统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输血前受血进行常规的Rh血型鉴定,可以预防溶血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用血的安全性。

  • 标签: 受血 R 血型鉴定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宾阳县居民被动物致伤的现状及特征,以便采取措施减少动物伤人的危害,防止狂犬病的发生。方法对2011年到宾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医学门诊就诊的1608例动物致伤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608例动物致伤者中,男性暴露多于女性,男性占59.14%,女性占40.86%;0~9岁占41.06%;各年龄组均有暴露,最大年龄90岁,最小年龄3个月,以0~9岁组为最多占29.10%;1-12月份均有发生,7-10月份最多,占总数的41.79%;暴露以Ⅲ级为主,占63.42%;伤人动物以犬为主,占总数的71.70%。致伤后71.84%在24小时内就诊,均接种狂犬疫苗。结论动物致伤人群以犬伤为主10岁以儿童是动物伤害的重点人群,下肢是受伤的主要部位。

  • 标签: 动物致伤 分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了临床护理管理中护理不良事件不及时上报的现状。护理管理针对现状采取有效的对策,从管理理念的更新、安全文化的建设、保护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方面,妥善处理护理不良事件,建立良好的报告系统,保障病人的安全。

  • 标签: 护理管理者 妥善处理 护理不良事件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海岛地区高血压与非高血压中医体质特点。方法2018年1—6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海岛地区常住居民进行调查,最后筛选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6例以及健康对照组200例。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对研究对象中医体质进行调查,比较高血压组与对照组体质分布。结果156例高血压病患者中,阴虚质37例,痰湿质32例,气虚质27例,平和质23例,气郁质17例,阳虚质9例,湿热质6例,血瘀质3例,特禀质2例。其中阴虚质占23.7%,痰湿质占20.5%,气虚质占17.3%,是主要的三类体质。健康对照组以气虚质比例最高,占22.5%,其次为气郁质,湿热质、特禀质、血瘀质。高血压组阴虚质、痰湿质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湿热质、血瘀质、特禀质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虚质、平和质、气郁质、阳虚质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岛地区高血压病患者与非高血压这中医体质特点存在显著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掌握高血压病易感体质,对预防、诊断、辨证论治均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海岛地区 高血压 非高血压 中医体质
  • 简介:摘要通过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干预,消除了受术的不良情绪进而配合手术,使手术顺利进行并取得多方的满意。

  • 标签: 护理干预 不良情绪 顺利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单采血小板献血进行满意度调查,根据结果,改进服务方法和策略,更好地做好献血保留工作。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2月,电话对6900名单采血小板献血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单采血小板献血满意度达87.9%(6065/6900),回访中835名单采血小板献血有不满意经历,对献血环境与服务态度不满意比例较高,其次是穿刺技术、献血不良反应、纪念品和献血告知。不良反应和穿刺技术对献血再次献血意愿影响较大。结论做好单采血小板献血全程服务,能有效保留献血,是提高固定献血人群扩大无偿献血队伍的重要方法。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满意度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献血感染梅毒病例进行电话问卷访问成功率的研究,调查拒绝电话访问的主要原因及如何避免电话失访,为采集有效数据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方法对292名梅毒阳性献血及576名梅毒阴性献血进行电话问卷访问。应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电话回访失访率有关的因素,并对拒绝回访的主要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献血的婚姻状况、职业、居住地和文化程度与电话访问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6、0.000、0.044和0.030;对单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的婚姻、职业、文化程度和居住地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婚姻,职业和文化程度对电话回访的结果具有显著的影响。结论在对感染梅毒的献血进行电话回访时,在选择回访对象时应多注重其婚姻状况、职业和文化程度等因素。

  • 标签: 梅毒问卷 电话访问 失访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本地区65岁以上老年健康体检血脂血糖水平状况进行了解,采取预防性控制措施。方法收集我院400例健康体检血脂血糖体检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通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本地区65岁以上老年健康体检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GLU(血糖水平)等进行分析。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本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的血脂血糖普遍偏高;男性出现血糖血脂异常的概率大于女性;血糖血脂异常与体检年龄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65岁以上老年健康体检的血糖血脂普遍偏高,导致糖尿病、冠心病多发,需要进一步加强预防控制。

  • 标签: 老年健康体检 血脂血糖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指导在帕金森(PD)病人家庭照顾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收集我科室出院的帕金森病人共62例进行分析。并随机把他们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护理指导,对照组则未进行护理指导。对比两组病人的紧张焦虑程度、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结果实验组病人在实施老年帕金森康复护理措施后其紧张焦虑程度、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均大大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对于PD病人在家庭照顾中采取护理指导可以显著提高帕金森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增加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 标签: 帕金森 护理指导 家庭照顾
  • 简介:摘要随着医院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对信息系统的依赖将越来越大,信息系统的局部或全局的瘫痪,不仅对医院的正常业务造成严重的影响,也对医院的形象和服务质量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本人主要以管理的角度探讨如何对医院信息网络安全进行设计及规划,提出了对医院信息网络安全的管理及防范措施。

  • 标签: 医院信息化 医院网络 内外网融合 网络安全 VLAN划分 网络分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如何招募并保留无偿捐献机采成分献血。方法通过调查分析我市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血库招募无偿捐献机采成分献血失败及其未能成功保留献血的原因,再改进招募及保留方法后对比在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献成分血人数及捐献保留比例。结果在改进对献血的招募及保留方法后,不管是献血的招募人数还是捐献的保留比例均有明显提升。结论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地普及机采成分献血知识;并不断优化献血环境,提高采血人员的服务态度及业务能力,并对捐献进行不定期的回访,可有效提高无偿捐献机采成分献血的招募成功率和捐献的保留比例。

  • 标签: 无偿捐献 机采成分 献血招募 献血保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包虫合并HIV感染外科手术治疗的体会。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2016年收住的5例HIV合并肝包虫患者,5例患者分别进行肝包虫内囊摘除术、肝包虫外囊次全切除术、肝包虫外囊次部分切除术、肝左叶切除术,术后进行常规抗感染及相应的支持治疗,观察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共有3例患者出现感染,其中1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出现残腔感染,1例出现肺部感染,没有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准备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特殊处理HIV/AIDS患者的术中措施和术后措施,对患者采取适当的护理、营养支持、抗感染、抗病毒等措施,可以防止出现并发症。如果医务人员出现HIV/AIDS职业暴露,则需要及时采取针对性的规范的有效的处理措施,防止出现感染。

  • 标签: 肝包虫 合并 HIV感染 外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