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按《医院消毒供应室规范》要求将中医拔罐器具集中到消毒供应室进行规范清洗以保证其安全使用。通过对中医拔罐器具采取种不同清洗消毒方法,比较组火罐清洗消效果。方法选取针灸科治疗使用后的玻璃火罐20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0只。对照组采用由消毒供应室集中用碱性多酶清洗液浸泡清洗+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的处理方式,实验组采取消毒供应室用全自动清洗消毒器集中清洗消毒的处理方式。比较组火罐清洗消毒后的蛋白残留;对采用以上种清洗消毒方法后外观目测加放大镜检查火罐的清洗质量及对组的劳动率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合格率为80.00%(80/100)低于实验组的100.00%(100/100),差异显著(P<0.01);采用种清洗消毒方法后目测加放大镜检查,对照组清洗消毒的火罐外观不清亮、有水迹,合格率为78.00%(78/100)。实验组采用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消毒的火罐大多外观清亮、无水迹,合格率99%(99/10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清洗消毒用时(38.60±1.95)min少于对照组的(223.2±8.76)min(P<0.001)。结论将中医火罐器具由消毒供应室集中回收、进行全自动清洗消毒器的清洗、发放管理,可有效提高火罐的清洗质量,为诊疗使用安全与方便提供保障。

  • 标签: 火罐 集中 清洗 消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中心静脉导管(CVC)种固定方法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2013年在ICU行CVC置管后缝合固定的12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14年在ICU行CVC置管后行无缝线固定的12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比较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导管脱管率和平均导管留置时间。结果研究组CRBSI发生率、导管脱出率均低于观察组,而平均导管留置时间高于观察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线固定可以减少中心静脉导管CRBSI和导管脱管的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无缝线固定 缝合固定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种外固定方法的疗效。方法将180例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90例,对照组90例。对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优45例,好转39例,有效率93%。对照组优39例,好转30例,有效率7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 标签: 外固定 colles骨折 小夹板 中立位石膏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小儿高热惊厥使用水合氯醛与苯巴比妥的镇静效果比较。方法将86例需要镇静的婴幼儿随机分为水合氯醛组43例和苯巴比妥组43例,分别给予水合氯醛灌肠和苯巴比妥肌肉注射,分析镇静效果。结果水合氯醛组镇静效果明显优于苯巴比妥组(X2=5.94,P<0.05)。结论采取水合氯醛灌肠镇静效果明显、操作快、入睡快、苏醒快,是目前临床上较理想的镇静药。

  • 标签: 水合氯醛 苯巴比妥 高热 惊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和顺产种方式下胎儿窒息复苏抢救的效果。方法对种分娩方式下共118例胎儿窒息患儿采用新发复苏抢救,并分析组胎儿的重度窒息率、窒息率、病死率以及出生1min后和5min后的评分结果及预后评估情况。结果剖宫产组轻度窒息69例,重度窒息12例;顺产组轻度窒息24例,重度窒息13例,组比较差异显著。复苏后组效果比复苏前显著,预后质量均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剖宫产出现了更高的胎儿窒息率,组胎儿的复苏效果均为100%,表明采用新发复苏措施,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重度窒息率、窒息率及病死率等,新法复苏措施能提高胎儿的复苏质量。

  • 标签: 剖宫产 顺产 胎儿窒息 复苏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交流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经验。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例25例,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13例对照组病人进行药物治疗,12例观察组病人进行物理治疗,观察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治愈率为100%;观察组治疗治愈率为75%。组病人的治愈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效果优于物理治疗且治疗周期短,但由于本病病情均较轻,临床上物理治疗更为广泛。

  • 标签: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纤维树脂桩核与金属铸造桩核在前牙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前牙保存性修复的患者随机分成组,分别采取纤维树脂桩核与金属铸造桩核种不同材料恢复前牙外形,进行烤瓷牙冠修复。结果经6—24个月随访,纤维树脂桩核组46例随访,一个桩核松动脱落﹑一个冠核折断﹑一个冠边缘密合性差。临床修复成功率为93.48%,金属铸造桩核组44例获随访,一个牙根折裂﹑一个牙龈变色﹑一个冠边缘密合性差﹑临床修复成功率达93.18%。结论纤维树脂桩核具有美观方便,易操作的特点,金属铸造桩核在强度﹑边缘适合性及固位方面更占优势。医生在前牙修复中应结合患牙本身的条件.选择适应征来确定桩核设计类型,并注意正确临床操作,种桩核冠都可以取得满意修复效果。

  • 标签: 纤维桩 树脂核 金属铸造桩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在冠心病行为护理中种模式的作用特点和效果。方法挑选出我们医院2017年5月到2018年3月临床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共计80例,随机将其等份地分为生物医学护理模式组和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组,将传统生物医学护理模式施用于40例的冠心病患者,将现代医学护理模式施用于另外的40例病患,一段时间后,比较组生活质量等指标和满意度等相关指标等指标差异,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躯体功能的生活质量方面来说,现代医学组与生物医学组比有更为可观的效果,差异在统计学上显著(P<0.001)。就满意率方面来说,者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代医学护理模式在冠心病治疗的应用中存在明显的观察价值,可以增强护士职业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患者信心,此护理方式适合在全院各科室推广。

  • 标签: 生物医学护理 现代医学护理 冠心病 行为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采用锁骨钩钢板与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2009年共收治肩锁关节脱位患者37例,20例采用锁骨钩钢板固定,同时修复或重建韧带;17例患者采用透视下复位肩锁关节交叉克氏针固定,术后予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治疗。经随访(6-24月)评估疗效,结果依据Karlsson标准评定疗效,种手术治疗方法优良率均为100%。结论采用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固定可靠,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术后功能康复快。交叉克氏针的机械稳定性稍差,但结合术后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治疗,亦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 标签: 肩锁关节脱位 内固定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经鼻气管插管种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0例经鼻气管插管患者分别采用传统法和改良法2种固定方法,对气管导管脱出率、皮肤黏膜损伤率及患者舒适度进行分析比较,为患者寻求一种更有效的预防气管插管移位及皮肤黏膜损伤的固定方法。结果改良法导管脱出率、皮肤黏膜损伤率明显降低,观察组病人舒适度高于对照组,且胶布粘贴处皮肤过敏减少、面部不留有污垢;2组有显著性差异(前1项P<0.05,后2项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法应用3M弹力胶布(型号2733-50)固定气管插管牢靠安全,不易脱出,皮肤黏膜损伤情况减少,舒适、美观、防过敏、不留污垢、并可明显减少患者不适感。

  • 标签: 气管插管 3M弹力胶布 固定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重度稳定期COPD联合吸入舒利迭和思力华疗效。方法对我科就诊的86例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分组,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数据进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吸入舒利迭和思力华治疗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效果优于单用舒利迭,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舒利迭 思力华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与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4年1月于我院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65例,归为腹腔镜组,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65例,归为阴式手术组。比较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并术后随访1~2年,追踪患者复发情况。结果与腹腔镜组相比,阴式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中剔除肌瘤数目更多(P均<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阴式子宫肌瘤切除术 腹腔镜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种PICC穿刺部位对患者活动度的影响。方法评估血管后,将80例PICC患者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分为组,采用肘上2横指处穿40例为A组,采用肘关节上3~4横指处穿刺40例为B组。观察比较不同置管部位对患者活动度的影响。结果组PICC置管部位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高于A组。结论上臂PICC置入部位应尽量选择肘关节上3~4横指处,以提高患者的活动度。

  • 标签: PICC 穿刺部位 活动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薇荞线皮内缝合与丝线垂直褥式缝合腹部横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2010年收治的98例腹部横切口妇科、产科手术,切口缝合采用薇荞线间断缝合皮下脂肪层,连续皮内缝合皮肤作为对照组。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89例腹部横切口妇科、产科手术,切口缝合采用丝线垂直褥式缝合皮肤及皮下脂肪3针作为研究组,对比观察组缝合法切口愈合状况。结果丝线垂直褥式缝合在腹部横切口妇科、产科手术中使用,切口甲级愈合率高,术后患者不适感明显减少,值得临床运用。

  • 标签: 丝线 垂直褥式缝合 腹部横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治疗方案在锁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将42例锁骨骨折患者进行综合检查后将其分为钢板固定治疗组、克氏针固定治疗组。其中重建钢板固定治疗组患者26例,克氏针固定治疗组为16例。术后对患者进行6~12个月的随访,平均为9个月。比较重建钢板固定治疗和克氏针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治疗,采用钢板固定治疗患者中优良率75%;克氏针组优良率100%。结论钢板固定治疗在锁骨骨折治疗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 标签: 锁骨 手术 克氏针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院收治的390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乙肝对半”指标。方法我院于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就诊的乙型肝炎病人中进行“乙肝对半”五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90例乙型肝炎患者中,都显示有不同指标阳性,其中HBsAg阳性率最高,为94.9%(370/390),其次抗-HBc阳性率为79.5%(310/390);其中3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结论“乙肝对半”是乙型肝炎治疗依据的重要指标,检验工作者要本着严谨负责的态度,尽量使检测结果能反映出体内的真实情况,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服务。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病毒 乙肝两对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前路病灶淸除植骨融合后路经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及中、远期并发症,评价这种手术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根据不同手术方式随机抽选50例,以25例为1组,分为A、B组,A组采用经侧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加卧床1~2月进行治疗,B组采用侧前路病灶淸除植骨融合加后路经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疗效及中、远期并发症。结果组手术出血量、手术切口感染、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卧床时间及卧床相关并发症、内固定失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前路病灶淸除植骨融合加后路钉棒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一种较好术式1-3,具有以下优势1.内固定物不在病灶,减少了感染及植骨不愈合的可能,大大降低了复发的可能性,2.后路固定更符合脊柱生物力学,三柱固定即刻稳定可靠,并可加压促进植骨接触,提高植骨融合率,3.可尽早下床活动、减少卧床相关并发症,4.可更好的矫正后凸畸形及阻止后凸畸形,同时也具备了前路手术的优点。

  • 标签: 胸椎 腰椎 结核 手术 固定 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股沟疝种不同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46例,同期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60例。结果无张力疝修补术46例,全部痊愈,平均手术时间36min,切口疼痛均可耐受,无腹股沟区紧缩感。术后3例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缓解。所有患者获随访1-3年,无复发。传统疝修补术60例,平均手术时间38min,术后切口疼痛需注止痛剂者24例,多数有腹股沟区紧缩感,并发症16例经对症处理后缓解。42例获随访1-3年,6例复发均为腹股沟斜疝。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手术操作简便、时间短、损伤小、临床疗效好、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股沟疝 传统疝修补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 疝环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