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多层螺旋CT表现。材料和方法本组男12例,女8例,均为脑外伤病人,年龄2个月~六十岁,平均30岁,其中<15岁11例,15~50岁5例,>50岁4例。总结了20例外伤性脑梗死的多层螺旋CT特点。结果2例梗死发生在额叶,1例发生在颞叶,3例发生在枕叶,均为较大面积梗死及脑软化灶,14例梗死发生在基底节-内囊区。结论多层螺旋CT对外伤性脑梗死具有准确的诊断率,成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外伤性脑梗死 多层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CT征象,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用SiemensEmotionl6螺旋CT机检查3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增强扫描及三雄重建。结果32例均显示真假两腔及撕裂的内膜(100%);26例可见内膜破口(81.3%),32例均可见到鸟嘴征(100%);87.5%(28/32)的假腔直径大于真腔;12例主动脉外壁钙,21例可见血栓形成;6例合并胸腔积液;9例有分支受累及;2倒合并心包积液。对主动脉夹层真假腔,内膜片,破口和腔内血栓的显示方面,MPR的显示率分别为100%、100%、83.9%及100%;VR的显示分别为100%、100%、32.2%及0%;MIP的显示率分别为67.7%、12.9%、6.4%及54.8%;CPR的显示率分别为100%、100%、74.2%及100%。综合各种后处理技术后主动脉夹层真假腔、内膜片,破口和腔内血栓的显示率为100%、100%、87.1及100%。结论MSCTA扫描速度快,能显示主动脉的整体形态,准确判断真假腔,测量病变累及范围,了解主动脉分支受累情况,发现主动脉周围的病变,可作为主动脉夹层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 标签: 主动脉 夹层 多排螺旋CT 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壶腹癌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壶腹癌的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并结合曲面重组图象分析扩张的肝胆管及胰管的形态改变,结果20例均发现肿瘤,并均有不同程度的胆道低位梗阻,动态增强扫描呈轻一中度强化要,20例均能清晰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7例有“双征管”。结论壶腹部肿块是诊断壶腹癌的CT直接征象,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与曲面重组技术对壶腹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并对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壶腹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肺栓塞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39例疑似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应用螺旋CT,观察其应用效果。结果本组39例患者,共显示1453支动脉,病变累及154支,其中肺亚段动脉8支、左及右肺动脉10支、肺叶动脉38支、肺段动脉98支,栓塞率10.60%。结论在临床诊断肺栓塞过程中应用螺旋CT,其优点为无创、准确与便捷,保证了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标签: 螺旋CT 肺栓塞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在疾病影像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诊断价值。方法对97例患者先进行16排螺旋CT平扫检查,然后进行增强扫描,再将两者进行影像学对比、分析和观察、研究。本组进行平扫加增强扫描的病例中,头颈部9例、胸部10例、上腹部54例、下腹部10例、肺动脉6例、下肢深静脉8例。结果采用增强扫描技术后,对各类疾病的诊断依据更加充分、可靠,大大地提高影像学诊断信心。本组病例诊断结果汇总如下1、头颈部疾病①垂体瘤2例。②脑膜瘤1例。③腮腺混合瘤1例;2、胸部疾病①肺癌4例。②炎性假瘤3例。③肺结核1例。④肺栓塞1例;3、肝脏疾病①肝囊肿15例。②肝血管瘤9例。③肝癌2例。④肝转移性肿瘤2例。⑤肝脓肿1例;4、肾脏疾病①肾囊肿16例。②肾癌5例。③肾结石2例。④肾错构瘤1例。⑤肾结核1例;5、胆囊疾病①胆结石6例。②胆囊炎2例。③胆囊癌1例。④胆管癌1例;6、胰腺疾病①胰腺癌3例。②胰腺囊肿1例;7、脾脏疾病①脾撕裂伤1例。②脾大1例;8、消化道疾病①胃癌2例。②十二指肠壶腹癌1例。③结肠癌1例;9、盆腔疾病①前列腺癌3例。②前列腺肥大2例。③膀胱癌1例;10、下肢血管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结论在平扫的基础上再进行增强扫描,在显示病变的形态、数量、边缘、范围、结构特征等方面更加明显、更加清晰,对疾病的性质判断(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能提供更加科学和可靠的影像学资料,进而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正确的指导信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尿路造影(CTU)技术诊断膀胱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CTU检查和经手术病理确诊膀胱癌的CTU影像特点,病例均采用5mm层厚和层间距行腹盆部CT增强扫描,获得原始图像,原始图像经1.25mm层厚和50%的重叠处理后利用系统自带图像工作站进行重建处理。结果58例CTU检出率100%,确诊成功率93.1%,多层螺旋CTU能够清晰显示膀胱癌的大小、形态、范围和与其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螺旋CT扫描结果与术中所见一致。结论64排螺旋CTU具有扫描速度快、侵袭性小、憋气时间短的特点,同时可多方位、立体、多平面地显示膀胱肿物,特别适用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筛选。

  • 标签: 膀胱癌 多层螺旋CT 尿路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螺旋CT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到2013年收治的3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研究螺旋CT的诊断价值。结果在以上30例患者中,15例的肿瘤来自于间叶组织,8例来自神经组织,6例为生殖细胞源性肿瘤,还有1例是淋巴瘤,恶性肿瘤的有20例。在手术以及病理验证的基础上,螺旋CT的定位准确率可以达到90%,定性分析准确率则为70%。结论对于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诊断,螺旋CT能够很好的定性与定位判断各类肿瘤,应当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螺旋CT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肺栓塞的12例患者采取螺旋CT增强扫描。结果主肺动脉栓塞者2例,右肺动脉栓塞者4例,左肺动脉栓塞者3例,叶或段肺动脉栓塞者3例。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肺栓塞诊断中,不仅特异性及敏感性高,而且无创、安全、快速、简便,是直观可靠的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螺旋CT增强扫描 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患者临床诊断期间的价值。方法:将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我院就诊的周围型肺癌患者148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X线检查,观察组给予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案,在临床使用期间可以有效降低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误诊风险,为患者临床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提供依据,对促进患者康复也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周围型肺癌 多层螺旋CT X线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螺旋CT影像诊断,对急性胸部创伤患者产生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检查的120例急性胸部损伤的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参照组,每组均包含60例,给予不同的诊断方式,并对比诊断的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相比较于参照组患者来说,诊出率要更高,p值

  • 标签: 急性胸部损伤 螺旋CT 影像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在小肾癌中的影像学表现,了解其在小肾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肾癌的CT影像学特征并分析其病理基础。结果20例小肾癌中平扫呈略低密度14例,等密度3例,略高密度3例,点状钙化3例。增强扫描皮质期显著强化17例,轻度强化3例,实质期强化明显减弱19,与肾实质密度一致1例,结论小肾癌的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表现为“快进快出”的强化特点,具有定性的诊断意义,螺旋CT在小肾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小肾癌 螺旋CT 多期增强扫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幽门螺旋菌感染的治疗联合用药效果。方法将确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按照接诊治疗的顺序,经过筛选随机分组1---组5,每组病人各30例,5组病人在治疗前都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等体格检查,以排除有器质性疾病或对试验有影响的因素,对于接受治疗的病人都采用基础治疗处方(一种质子泵抑制剂潘托拉唑40mg,一日一次晨服,胶体铋200mg,一日三次餐前1小时服用)治疗组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组2克拉霉素组3左氧氟沙星组4四环素组5阿莫西林,每组都用甲硝唑800mg分两次早晚餐后联用。5组病人均连续治疗2周作一小结,再进行14碳呼气试验检查幽门螺旋菌是否转为阴性,以观察治疗效果,并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了解有否药物对人体的损害。结果五组病人治疗结束后,病人的临床症状都有所好转或症状消失,但14碳呼气试验结果只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组和左氧氟沙星组全部转为阴性,其余3组部分转阴性。结论经过统计处理分析,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组和左氧氟沙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四环素组和阿莫西林组及克拉霉素组,各组经过统计学处理p<0.05,说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组和左氧氟沙星组较其3组有显著性差别。

  • 标签: 幽门螺旋菌 四环素 阿莫西林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甲硝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的二维(薄层重建、MPR)及三维(VR)等图像后处理方法对颌面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6例患者行颌面部CT平扫后进行薄层重建及MPR、VR重建。结果156例患者共统计209处骨折部位,鼻部骨折99处,占47.4%,眼眶及鼻窦骨折62处,占29.7%,下颌骨及颧骨骨折为48处,占22.9%。结论多层螺旋CT二维重建技术虽然完全可以满足疾病影像诊断的要求,但在临床实际应用时三维重建技术更能指导临床医生的手术途径。

  • 标签: 多层螺旋CT二维重建技术 三维重建技术 颌面部损伤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细菌密度与不同程度慢性胃炎的关系,得出结论Hp感染的细菌密度与慢性胃炎有密切关系。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 慢性胃炎 相关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结核的CT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06年1月~2011年3月30例行CT检查诊断为肾结核临床资料齐全的病例,均行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肾结核依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及相应的病理变化而出现不同的CT表现,“梅花瓣”样及钙化是肾结核的特征性表现,肾积水、肾功能丧失、自截肾是肾结核的晚期表现;增强后肾功能减退方面及肾周改变,多排螺旋CT更有优势。结论多排螺旋CT检查是诊断肾结核良好的影像学方法,多排螺旋CT检查及图像后处理可观察肾实质及肾盂、肾盏内的病灶,对肾结核的典型表现如“花瓣征”、钙化、不匀称性肾积水及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壁的增厚明显优于其他检查方法,同时可明确患肾功能、肾周围情况以及是否合并其他脏器结核,为临床提供更加直观和丰富的材料。

  • 标签: 多排螺旋 CT 结核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测量中老年患者的骨质密度及临床价值,方法对男女各100例年龄在55~75岁健康体检者进行腰椎椎体扫描,采用飞利浦内置软件进行T12~L5椎体、肌肉、脂肪的CT值测定得出骨密度测量数值,结果骨质密度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该测量方法简单、安全、准确性较高,检测结果对临床的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16层螺旋CT 骨质疏松 骨密度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对于囊性肾细胞癌诊断价值,提高对囊性肾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分析我院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囊性肾细胞癌,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5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9岁,均为单侧,4例占据部分肾脏,1例累及全肾,并侵及输尿管;其中1例合并输尿上段结石;增强扫描表现为全肾或部分肾脏囊实性病变或囊壁不规则增厚,CT增强检查囊壁及实性成分均示不同程度强化,囊内液体成分无强化。结论囊性肾细胞癌在螺旋CT有较为特征性表现,CT增强扫描对囊性肾细胞癌的定性诊断及术前评估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