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产科优质护理对促进自然分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9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产科优质护理,分析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85.10%(40/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57%(29/47),P

  • 标签: 自然分娩率 产科优质护理 围生期心理问题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妇选择自然分娩或无痛分娩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为自然分娩,观察组应用无痛分娩。结果:第1、第2、第3产程时间观察组较同期对照组缩短P<0.05;产妇产后2h出血量、泌乳始动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减少/缩短,新生儿Apgar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P<0.05;观察组的宫缩疼痛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采用无痛分娩能够有效降低宫缩疼痛感、加快产程进展、减少产后出血量,并促进产后泌乳始动,且有利于改善新生儿的健康状况。

  • 标签: 自然分娩 无痛分娩 产妇 产程 价值
  • 简介:摘要:在推动产妇自然分娩的有效助产方式中,应用气囊仿生助产已经相对广泛,而且具有良好的优势,既将产妇产程缩短,又将产妇承受的痛苦降低,而且减少分娩后母婴并发症问题。当前研究气囊仿生助产的内容不断增加,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安全可靠的助产方式,在自然分娩中气囊仿生助产的应用对母婴结局有积极的影响,本文对于自然分娩气囊仿生助产的应用情况展开分析。

  • 标签: 自然分娩 气囊仿生助产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无痛分娩以及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近一年时间在华东某院妇产科进行足月阴道分娩的60例初产妇作为实验对象,并根据分娩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其中实验组产妇30例,通过椎管内无痛分娩技术进行分娩干预;其余30例产妇纳入参照组中,进行自然分娩。最终对比两组产妇的各阶段产程时间、产后两小时出血量、产后泌乳功能情况以及疼痛评分。结果 根据本次实验结果表示,实验组与参照组产妇在各阶段产程用时并无明显的差异,但实验组产妇在产后两小时出血、产后泌乳功能以及疼痛评分等多个方面显著优于参照组产妇。结论 针对初产妇来说应该优先选择无痛分娩,不仅可以降低产后两小时的出血量,改善产后泌乳功能,还可以有效地降低产中产后的疼痛感受,两组临床效果差异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无痛分娩 自然分娩 产程时间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分娩是人类繁衍的基本生理现象,专业化的接生是近代医学的事。目前,我国的剖宫产率呈现为逐年增长的趋势,据数据资料统计,个别地区的剖宫产率已经高达80%。与自然分娩相比、剖宫产术后的贫血、慢性腹痛、腹腔感染风险更高,分娩后产妇身体恢复慢。自然分娩则更有利于产妇身体的恢复,术后并发症发生可能性小。为此,在无特殊情况的条件下,孕妇最好选择自然娩。因此,医院采取有效的产科护理模式,提高自然分娩率。

  • 标签: 自然分娩 产时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产科护理对自然分娩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1月住院的78名孕妇,采用随机化的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的产科护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自然产出率总体上高于对照组。结论:从提高产妇自然生产的观点来看,优质的产科护理具有更好的护理作用,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 标签: 产科 优质护理 促进 自然分娩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陪护对降低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0月~2014年12月收入我院产房的14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助产士全程陪护。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产后24小时内的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全程陪护可以降低自然分娩患者的产后出血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探讨和实施。

  • 标签: 全程陪护 常规分娩护理 自然分娩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探讨护理程序在自然灾害急救中的应用;随着自然灾害近几年发生的比较大型,为了提高灾害事故处理的效率,达到迅速、准确、科学处理灾害事故的目的,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和存活率,现将护理程序在自然灾害中的应用与大家共同探讨。

  • 标签: 护理程序 灾害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然流产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抽取628对自然流产夫妇的1ml肝素抗凝外周静脉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常规G显带,计算机软件进行核型分析,计数30个核型,异常核型者计数加倍,分析5个核型。结果628对自然流产夫妇中,检出染色体异常86例,异常检出率6.8%(86/1256),其中平衡易位28例(罗伯逊易位4例),9号臂间倒位15例,Y倒位2例,1号和16号次缢痕增加20例,XXX综合征2例,特纳综合征嵌合体1例,小Y6例,随体增加7例,13号和15号短臂增加5例。在86例染色体异常中,男性异常者40例,女性异常者46例,无一对夫妇同时存在染色体异常。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自然流产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对于有自然流产史的夫妇,都应进行双方染色体检查,有组于病因的分析和诊断,并为生育指导提供重要的依据。

  • 标签: 自然流产 染色体异常 核型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气囊仿生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自然分娩中临床效果的优越性。方法将我院自然分娩患者共计608例,随机分为应用气囊仿生联合硬膜外麻醉镇痛组、单纯应用气囊仿生组、单纯应用硬膜外麻醉组、传统助产分娩组4组,通过对比4组患者的产程时间、疼痛评分、产程中缩宫素使用率、新生儿窒息率、会阴裂伤率、侧切产率、剖宫产率以及产后出血量等指标情况,反映各组的临床应用效果差异。结果气囊仿生联合硬膜外麻醉镇痛组与单纯应用硬膜外麻醉组及传统助产分娩组相比可以缩短产程(P<0.05),疼痛评分低(P<0.05),会阴完整性好,侧切率低,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少(P<0.05),在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临产母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产科医疗安全质量等诸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 标签: 气囊仿生,硬膜外麻醉,自然分娩,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胚胎停止发育与孕早期自然流产均属不良妊娠结局,患者由于妊娠的失败,心理上产生了失落感和错败感,情绪变得忧郁、焦虑、紧张、伤心、哭泣,或者情绪激动;这时就需要我们护理者给予患者精神和心理上的支持和关怀,用科学的方法认识疾病,帮助她们走出困境。多年来,通过我们护理人员的护理干预,效果明显;患者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疾病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建立了正确面对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手术治疗,有利于疾病症状得到及时控制与恢复。

  • 标签: 早期胚胎发育停止 自然流产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了解淮南地区宫川棘口吸虫自然疫源地情况。方法调查淮南洛河、窑河、高溏湖和焦岗湖4水域的家鸭和淡水螺类,收集家鸭粪便并用改良厚涂片法查找宫川棘口吸虫卵;取静水椎实螺经压片、镜检,分离雷蚴、尾蚴和囊蚴,并将分离获得的囊蚴感染雏鸭;解剖购自渔民的家鸭和人工感染的雏鸭,取肠管分离成虫。结果家鸭粪便中宫川棘口吸虫卵检出率为19.50%(39/200);静水椎实螺中雷蚴、尾蚴检出率为1.63%(13/800),囊蚴检出率为6.63%(53/800);家鸭肠管内成虫的检出率为21.67%(13/60),经囊蚴感染的雏鸭肠管内可分离出成虫。结论淮南地区存在宫川棘口吸虫自然疫源地,其生活史可在静水椎实螺和雏鸭体内完成。

  • 标签: 宫川棘口吸虫 自然疫源地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试管婴儿与自然受孕儿出生的身体状况差异,对其差异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3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自然受孕儿65例为自然受孕组,选取2013年9月—2013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试管婴儿65例为试管婴儿组,对比分析两组不同受孕方式出生婴儿的身体状况。结果试管婴儿组男、女平均体重、平均身长与自然受孕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当新生儿孕周一致时,试管婴儿和自然受孕儿,出生时的体重和低体重也无明显差距。通过对比两组1minApgar评分和5minApgar结果显示试管婴儿组男、女平均1minApager、5minApgar评分与自然受孕组男、女平均1minApgar、5minApgar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管婴儿与自然受孕儿无论在体重、身长、Apager评分还是胎龄,都近乎相似,在以后婴儿生长过程中的智力、情感以及心理发育和自然受孕儿无明显差异。

  • 标签: 试管婴儿 自然受孕儿 出生 身体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提高自然分娩率的影响。方法摘取我院2010年分娩的783例产妇作为对照组,2011年分娩的735例产妇作为观察组,2010年实施常规护理措施,2011年则进行护理改进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统计并对比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对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的自然分娩率为45.47%(356/783),而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为59.32%(436/73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地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对于健康分娩有着显著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自然分娩率 剖宫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在促进自然分娩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2月间于我院产科进行自然分娩的产妇36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42例,研究组产妇在分娩时依据舒适度选取自由体位,对照组在分娩时采取传统仰卧位。比较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产程时间长短、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分娩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2.1%vs.58.4%,χ2=4.183,P=0.000),产妇总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8.89±1.88)hvs.(13.34±2.60)h,t=9.210,P=0.000,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相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0.14%vs.0.06%,χ2=6.143,P=0.000),研究组产妇的产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6.1%vs.24.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42,P=0.000);研究组产妇的分娩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7.56±2.34)vs.(5.28±1.75),t=4.274,P=0.000。结论自由体位分娩可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和产妇分娩舒适度,对减少产程时间和母婴改善分娩结局也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自由体位 自然分娩 母婴并发症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成年自然人群采用临床心电图诊断的情况,旨在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280名成年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人员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对检查结果予以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所有人员中正常心电图比例为74.53%,异常比例为25.47%。室性早搏、心房颤动、ST-T改变、预激综合征、窦性心律不齐、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陈旧性心梗、窦性心动过速、左室肥厚状态男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岁正常人群占76.16%,40-50岁正常人群占76.42%,50-60岁正常人群占66.88%,≥60岁正常人群占46.67%。结论现阶段成年自然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异常心电图发生率,男性异常心电图发病率高于女性,且年龄的增加异常心电图发生率也随之增高。

  • 标签: 成年人群 心电图诊断 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