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检索CNKI、Embase、PubMed、Cochranelibrary、LILACS、Scopus数据库,分析多篇国内外文献后,发现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患病后其对成年亲属的依赖性增加,其护理人员的负担增加,且在整个病程中非正式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术后功能独立性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呼吁社会各界给予非正式护理人员更多的专业或社会支持。

  • 标签: 股骨骨折 护理人员 功能独立性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20年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8例为对象,按护理方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患者24例,比较每组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法,可提升患者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 独立生活能力 负性情绪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入麻醉对闭环系统控制的经静脉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17例择期上腹部开腹手术患者接受CONCERT-CL闭环系统控制的丙泊酚经静脉麻醉。术中平稳阶段,DragerZeus麻醉机自动完成预设的呼气末七氟醚浓度。观察七氟烷在达0.0、0.4、0.7和1.0个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alveolarconcentration,MAC)后平衡5min时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index,BIS)值以及丙泊酚的血浆和效应室浓度,同时记录血压和心率。结果丙泊酚血浆和效应室浓度随七氟烷浓度升高而明显下降(P均<0.01)。闭环系统控制设计的丙泊酚最低靶浓度为1.0μg/ml。当七氟烷达1.0个MAC时,有12例患者(70.6%)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降至1.0μg/ml,超出了闭环系统自动控制的范围,故予排除。而当七氟烷达0.4或0.7个MAC时,BIS值能够维持在40~60的预定范围内,仅有1例患者的BIS值<40(38.86)。结论在用闭环系统控制麻醉时,采用经静脉和吸入联合麻醉可在闭环系统的设计范围内通过调控经静脉用麻醉药的给药浓度而使BIS值维持在40~60的适宜范围内。

  • 标签: 闭环麻醉 丙泊酚 七氟烷 脑电双频谱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入麻醉对闭环系统控制的经静脉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17例择期上腹部开腹手术患者接受CONCERT-CL闭环系统控制的丙泊酚经静脉麻醉。术中平稳阶段,DragerZeus麻醉机自动完成预设的呼气末七氟醚浓度。观察七氟烷在达0.0、0.4、0.7和1.0个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alveolarconcentration,MAC)后平衡5min时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index,BIS)值以及丙泊酚的血浆和效应室浓度,同时记录血压和心率。结果丙泊酚血浆和效应室浓度随七氟烷浓度升高而明显下降(P均<0.01)。闭环系统控制设计的丙泊酚最低靶浓度为1.0μg/ml。当七氟烷达1.0个MAC时,有12例患者(70.6%)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降至1.0μg/ml,超出了闭环系统自动控制的范围,故予排除。而当七氟烷达0.4或0.7个MAC时,BIS值能够维持在40~60的预定范围内,仅有1例患者的BIS值<40(38.86)。结论在用闭环系统控制麻醉时,采用经静脉和吸入联合麻醉可在闭环系统的设计范围内通过调控经静脉用麻醉药的给药浓度而使BIS值维持在40~60的适宜范围内。

  • 标签: 闭环麻醉 丙泊酚 七氟烷 脑电双频谱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具有的疾病控制效果。方法选取86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为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接受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应用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的为观察组。对比并评价两组的疾病控制效果。结果经统计,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通过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展开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可对其哮喘症状进行有效控制,提高其满意度。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 疾病控制效果
  • 简介:目的卫生专业技术队伍的人才培养是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人才培养规划缺乏相关数据支撑,同时很多专业技术人员对未来可以获得的成长路径不清楚,以致缺乏对自身专业发展与成才的长期规划。为了给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比较全面的专业成长与成才信息路径,了解北京市疾控系统人才现状,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依托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动态数据采集云平台,建立了专业技术人员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全面系统提供成才途径,实时收集专业技术人员信息,为单位的人才培养规划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为专业技术人员确立自身定位、规划未来成长与成才方向提供一定引导。

  • 标签: 信息采集 人才发展 疾控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在牙周病患者牙菌斑控制中的效果以及对口腔保健行为的影响。方法:50例牙周病患者,根据随机化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25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牙菌斑控制效果和口腔保健行为。结果:数据结果显示:研究组的牙菌斑控制效果优于对比组,患者的口腔保健行为评分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牙周病患者中进行系统口腔护理干预,能够良好的改善患者的口腔保健行为,提升临床对牙菌斑的控制效果,临床中的整体护理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荐运用。

  • 标签: 系统口腔护理干预 牙周病 牙菌斑控制 口腔保健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牙周病患者采用系统口腔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4月到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110例牙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对其平均分组,其中55例患者为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其余55例为研究组实施系统口腔护理干预,观察对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刷牙时间、刷牙次数以及牙线使用次数,研究组均优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牙菌斑指数、牙龈指数以及牙周袋探诊深度,研究组均好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牙周病患者采用系统口腔护理干预有着极为理想的效果,能够促使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从而有效改善其口腔状态。

  • 标签: 牙周病 系统口腔护理干预 牙周健康 口腔保健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泉州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冷却塔水中的嗜肺军团菌污染状况。方法于2008年至2010年每年的6月至8月在泉州市随机抽取三星级以上酒店、超市、医院的空调冷却水,进行军团菌培养、检测和评价方法参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卫生部,2006年)。结果抽检93份样品,阳性30份,阳性率32.26%。超市阳性率最高为81.82%,医院阳性率36.36%,酒店阳性率21.67%。结论我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嗜肺军团菌检测阳性率较高,提示我市超市、医院、酒店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军团菌污染危险不可忽视,应加大卫生监督管理力度,使广大群众在公共场所活动有安全感。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检测指标应列入国家强制标准。

  • 标签: 集中空调 冷却水 嗜肺军团菌 污染
  • 简介:军团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尤其在水中.因其能引起严重的非典型性肺炎而倍受关注[1].我国自1982年在南京首次证实军团菌病例以来,国内已有20多个省市在病人或外环境中分离到此菌[2],唯浙江地区未见报道.

  • 标签: 浙江地区 中央空调冷却水 分离 军团菌
  • 简介:目的了解某省强制隔离戒毒所在司法系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前后与卫生部门在所内艾滋病防治工作上的合作情况,并比较二者的优劣,为探索强制隔离戒毒所艾滋病防治服务部门新型合作模式提供建议。方法利用典型抽样方法,考虑地理位置等因素,确定东部某省的两所强制隔离戒毒所作为样本,自行设计"强制隔离戒毒所机构调查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利用目的抽样,即根据研究目的,选择能够提供最大信息量或最有价值信息的个体作为深入访谈对象。采用自行拟定的访谈提纲,对知情人员进行一对一深入访谈及小组座谈,共访谈了15名管理人员。结果该省目前正在试行以司法系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桥梁的新型强制隔离戒毒所艾滋病防治部门合作模式。相较于传统模式,司法系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成立对场所内艾滋病防治工作部门合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场所安全、戒毒人员身体健康、沟通协调、工作效率等方面。结论以司法系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桥梁的合作模式是该省对强制隔离戒毒所艾滋病防治服务部门合作新的尝试与探索,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 标签: 强制隔离戒毒 艾滋病防治 合作 影响
  • 简介:目的评价不同传染病监测系统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发现与控制效果,为进一步完善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比较症状监测系统和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发现的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首发病例发病时间和被监测系统发现的时间差等指标来评价疫情发现的及时性;通过比较两系统发现的爆发疫情持续时间和爆发疫情的罹患率来评价疫情控制的有效性。结果共发生7起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症状监测系统发现3起,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发现4起。症状监测系统发现的疫情定性为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的时间平均为首发病例发病后109.00h,直报系统为201.50h,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监测系统发现的疫情结束时间平均为首发病例发病后323.67h,直报系统为603.75h,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监测系统发现的爆发疫情罹患率为11.8%,直报系统为17.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症状监测系统在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发现的及时性和疫情控制效果方面明显优于传染病直报系统,但症状监测系统并不能发现所有的爆发疫情,应充分发挥症状监测系统和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各自优点,及时发现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 症状监测系统 网络直报系统 预防与控制
  • 简介:摘要针对当前县市级医院的HIS系统现状已经不能满足医院的要求和发展,结合医院建设HIS的经验,研究以客户关怀系统为核心的HIS系统的开发升级,在医院的信息管理中引入客户关系管理(CRM)的概念,时刻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以满足当前医院的发展需求。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普及,我国医院各项医疗措施及信息服务系统的不断完善,客户关怀系统已成为了医院信息系统的核心。

  • 标签: 客户关怀系统 CCS hIS 医院信息系统 设计研究 客户关系管理 CBM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系统化护理干预及饮食控制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影响。方法以早期糖尿病肾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进行研究,共计60例,由两组组成,即参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系统化护理干预及饮食控制),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血糖指标水平均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早期糖尿病肾病微血管病变 系统化护理干预 饮食控制
  • 简介: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管)等部。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3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

  • 标签: 消化系统 十二指肠 消化腺 消化管 上消化道 下消化道
  • 简介:摘要血型是人体的一种遗传性状。狭义来说是指红细胞抗原的差异,广义来说包括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血液各成分的抗原不同。全血每一成分中都可能作为一种免疫抗原,使受血者产生相应的抗体,引起输血同种免疫反应,为减少输血发热反应和溶血反应,必须进行血型血清学的检查。该技术除用于输血外,还用于器官移植,尤其是肾脏和骨髓移植。另外还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预防,亲子鉴定,个体识别以及双生子卵性诊断等。

  • 标签: ABO血型 测定 分类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临床检验凝血系统。方法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纤维蛋白原(FIB)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凝血酶时间(TT)测定、凝血因子II、V、Ⅶ、X因子活性测定和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活性测定。结论对凝血系统进行检验有助于观察患者口服抗凝药后的状况,同时也对部分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检验 凝血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R系统与静脉尿路造影的X线检查影像特点,X线片的成像质量与直接影响X线诊断质量诸多因素,以提高其静脉尿路造影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一组病历的数字化摄影和传统法摄影所做的静脉尿路造影的对照分析。结果CR系统做为一种新型的以X线为成像能源的数字式成像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泌尿系统影像的显示水平。结论通过对对传统法和CR系统数字摄影进行静脉尿路造影片质量和效果的分析、评估,表明CR系统较传统的X线摄影方式有很多优越性。

  • 标签: CR系统 传统法 静脉尿路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损害的诊疗体会。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阿司匹林片100Mg/d。小剂量阿司匹林用于无禁忌证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可预防并发血栓栓塞,安全有效。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的治疗多采用32P及骨髓抑制剂,包括马利兰、马法兰、氮芥尿嘧啶、羟基脲(HU)对苯丁酰氮芥、硫涕巴(thiotepa)及我国合成的靛玉红及甲异靛等。1985年开始应用anagrelide,1990年以后开始应用干扰素-α。

  • 标签: 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损害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