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牙龈健康维护措施在青少年正畸治疗中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口腔正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用口腔健康强化管理模式1对青少年正畸患者戴固定矫治器后,进行个体化口腔健康教育,建立口腔卫生档案,记录患者日常口腔卫生情况联合家长有效监督,酌情给予专业洁治,应用化学药物等。对照组初装矫治器时,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教育。两组患者矫治前牙龈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3,6,9,12个月后,实验组牙龈指数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牙龈指数有上升,同一时间点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牙龈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口腔卫生强化管理对青少年正畸患者牙龈健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腔正畸辅助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6年5月—2021年9月收治的70例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将基础牙周治疗应用在对照组中,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口腔正畸联合基础牙周治疗,观察和比较组间治疗效果及牙齿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的(77.14%)(P

  • 标签: 牙周炎 口腔正畸 前牙扇形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实施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共计108例,收治时间范围介于2019年8月到2021年2月之间。按照双色小球法对患者分组,其中54例设为甲组实施口腔正畸治疗,另外54例设为乙组实施常规牙周治疗。观察对两组的治疗情况。结果 比较两组的牙齿松动程度,甲组优于乙组(P<0.05);比较两组的牙周指标改善情况,甲组好于乙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实施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极其理想,可以很好改善患者的牙周状态,纠正患者的牙齿松动问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牙周病 前牙移位 口腔正畸 临床疗效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提到正畸治疗,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在口腔科临床治疗过程当中,口腔的正畸也被人们称作口腔矫正。口腔正畸在临床治疗过程当中是在患者口腔内安装各种口腔矫正的装备,并对患者的脸、面、牙齿,还有面部神经,肌肉进行平衡调整。通过口腔正畸治疗,对患者的上下颌骨以及上下牙齿之间进行一个有效的均衡调整,同时能够对患者牙齿与颌骨之间的神经肌肉存在的不正常的关系进行矫正。不过由于目前我国口腔科临床医学治疗所存在的种种原因,通常采用的都是固定正畸治疗,会导致患者接受正畸治疗过程当中牙齿会粘连正畸器材,如托槽、带环、弓丝等,而这些器材妨碍了正常刷牙及唾液流动的自洁作用,非常容易在矫正器材和牙齿的缝隙间造成食物残渣滞留。人们也都知道,如果牙齿口腔内部存在食物残渣滞留,那么就可能会对牙齿口腔卫生造成一定的威胁,也最终会导致口腔出现牙垢、菌斑引发牙周炎疾病的产生。本文就根据正畸治疗与牙龈炎的相关性,在临床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固定正畸 牙龈炎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口腔正畸患者采取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的应用价值,观察患者预后情况,对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口腔正畸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40,常规矫正治疗)与研究组(n=40,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比恢复优良率、牙齿功能评分、牙周健康指标、牙齿相关指标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恢复优良率较高,P<0.05;研究组牙齿功能评分较高,P<0.05;研究组龈沟探诊深度、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均较低,P<0.05;研究组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下齿槽座角与尖牙间宽度均较大,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在口腔正畸治疗中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可提高矫正效果,改善牙周健康,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利于病情恢复,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口腔正畸 常规矫正 微型种植体支抗 牙周健康 牙齿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正畸和修复治疗联合用于成人错颌畸形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2年5月-2023年5月本科接诊成人错颌畸形病人(n=60)。试验组采取口腔正畸和修复治疗,对照组行口腔正畸治疗。对比口腔功能等指标。结果: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的数据达到了96.67%,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80.0%,相比较下,试验组的疗效更高(P<0.05)。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数据达到了(9.31±0.24)分、(8.96±0.36)分,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8.45±0.52)分、(7.43±0.45)分,相比较下,试验组的口腔功能更好(P<0.05)。结论:成人错颌畸形联用口腔正畸和修复治疗,病人的疗效提升更加明显,口腔功能改善更为迅速。

  • 标签: 口腔正畸 价值 成人错颌畸形 修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成人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60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口腔正畸治疗。评估咀嚼功能恢复程度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咀嚼功能恢复程度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表现出显著改善,统计学分析结果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对成人错颌畸形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咀嚼功能,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对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正畸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2219年2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比较男女患者发病率,同时分析安氏Ⅰ类错颌、安氏Ⅱ类错颌、安氏Ⅲ类错颌的发生情况。结果:数据对比可见女性患者占比明显高于男性患者,数据差异显著(P<0.05);安氏Ⅱ类错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安氏Ⅰ类错颌及安氏Ⅲ类错颌,数据差异显著(P<0.05)。讨论:口腔正畸患者女性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发生率较高,且与错颌之间具有重要关联性,临床需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处理方法。

  • 标签: 正畸 颞下颌关节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估正畸治疗对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的临床影响。我们采用文献综述和临床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正畸治疗与颞下颌关节功能的关系进行了综合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正畸治疗对颞下颌关节功能有积极的临床影响,包括改善关节功能、减轻疼痛和增加运动范围等。然而,治疗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关注和管理。因此,正畸治疗在改善颞下颌关节功能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正畸治疗 颞下颌关节功能 临床影响 并发症 运动范围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已行根管治疗的牙齿和对侧同名活髓牙在正畸治疗后牙根吸收的程度,探讨正畸矫治对根管治疗牙齿牙根吸收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初诊患者共计54颗已行根管治疗的牙齿作为试验组,用对侧同名活髓牙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矫治前后的牙根变化。结果正畸治疗后,两组牙齿牙根均有轻微吸收,试验组中切牙牙根吸收量为(0.71±0.11)mm,对照组中切牙牙根吸收量为(0.97±0.12)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40,P=0.019);试验组双尖牙牙根吸收量为(0.54±0.11)mm,对照组双尖牙牙根吸收量为(0.79±0.11)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00,P=0.040)。结论正畸治疗对已行根管治疗的牙齿牙根吸收影响程度小于对侧同名活髓牙。

  • 标签: 根管治疗 牙根吸收 长焦距平行投照技术 根尖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析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 纳入 本院接收的牙周病患者共 110 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 通过治疗模式的不同将其 划分为研究组以及常规组, 每组样本容量均为 55 例。 常规组实行牙周基础治疗,研究组实行牙周基础治疗正畸治疗。比较两组牙周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咀嚼功能。 结果: 研究组 牙周病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咀嚼功能评分相较于常规组而言, 均获得了显著的优化效果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P < 0.05 )。 结论: 针对 牙周病患者实行牙周基础治疗正畸治疗,可将其治疗效果以及咀嚼功能优化至最佳状态,值得被临床应用以及推广。

  • 标签: 牙周基础治疗 牙周病 正畸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周病正畸与普通正畸患者错类型的对比。方法本次研究的96例正畸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在2016月5月-2017年9月收治,其中患有牙周病的患者有48例,其余48例为牙周健康者,将两类正畸患者分为牙周病组和牙周健康组,比较两组患者错类型。结果牙周健康组患者错类型主要为安氏Ⅰ类,牙周病组患者错类型为安氏Ⅱ类,两组患者错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健康组患者主要错畸形为安氏Ⅰ类,牙周病组患者主要错畸形为安氏Ⅱ类。

  • 标签: 牙周病正畸 普通正畸 错类型 安氏分类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佩戴固定保持器是否影响正畸治疗后患者牙周组织的健康。方法本项研究随机选择20例正畸治疗后患者,在固定保持器放置前1周进行临床牙周指标———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BI)、探诊深度(PD)的检查以及龈下细菌的检测(刚果红染色细菌涂片),以所测得的数值作为基线水平;在固定保持器放置后1月、2月、3月分别进行临床牙周指标检查和龈下细菌的检测。结果固定保持器的放置可引起临床牙周指标显著增高(与治疗前比较,P<0.001)。龈下菌群发生变化,球菌减少(P<0.005)、螺旋体增多(P<0.001)、梭形菌增多(P<0.01)。结论固定保持器的放置会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因此对佩戴固定保持器的患者进行规范的口腔卫生宣传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固定保持器 牙周指标 龈下菌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口腔正畸慢性牙龈炎患儿行康复新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68例口腔正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康复组和常规组,各84例。常规组行基础治疗,康复组行康复新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以及I级肿胀率和疼痛率。结果康复组的治疗有效率81例(96.43%)显著高于常规组66例(78.57%),康复组的I级疼痛率疼痛率74例(88.10%)和肿胀率71例(84.52%)均高于常规组35例(41.67%)、32例(38.10%),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口腔正畸慢性牙龈炎患儿行康复新液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牙龈的疼痛和肿胀程度,同时,还能够获取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康复新液治疗 口腔正畸患儿 慢性牙龈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修复中使用正畸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38例需进行口腔修复的牙列间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可摘局部义齿治疗,观察组给予正畸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100.00%优于对照组的85.51%,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4%,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平均疗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口腔修复中使用正畸治疗,操作简便,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更为优秀的改善患者美观效果,维持修复稳定性,临床疗效优异,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口腔修复 正畸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口腔正畸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016年6月~2018年2月200例口腔正畸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实行正畸治疗的同时仅辅以口腔卫生方面的指导;观察组采取全程护理并从认知、心理、行为等方面采取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正畸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两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按时复诊、矫治装置的保持和口腔卫生等依从性方面以及在满意度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正畸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变患者在正畸治疗中的行为方式,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治疗过程和效果的满意度。

  • 标签: 正畸治疗 综合干预 依从性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正畸治疗牙周炎的成年人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21例因牙周炎导致错牙合畸形的患者采取牙周联合治疗正畸复位,并对患牙牙周,牙槽骨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21例患者的错牙合畸形得到矫正,达到正常牙合。结论对牙周病伴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牙周,正畸综合治疗,不仅矫治了错牙合畸形而且改善了牙周健康状况,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牙周炎 错牙合畸形 正畸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口腔正畸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3月口腔正畸患者81例,按照患者所选口腔正畸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1),观察组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进行口腔正畸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口弓外口腔正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口腔正畸治疗后的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倾角差和凸距差、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口弓外口腔正畸 微型种植体支抗口腔正畸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口腔正畸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应用口腔正畸治疗的61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观察治疗前后的牙周袋探诊深度、出血指数、前牙覆盖、覆牙合情况、牙槽骨高度的变化等指标。结果经口腔正畸治疗后的牙周袋探诊深度、出血指数、前牙覆盖、覆牙合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无明显变化。结论口腔正畸治疗能矫正牙周病所致的前牙移位,并且能够有效的改善牙周健康,恢复牙齿咀嚼功能,疗效确切,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前牙移位 牙周病 口腔正畸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