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自1984建馆后,古老的祠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二十年来,祠内古建筑得到妥善保护和修缮,馆藏文物日益丰富,研究工作硕果累累,园林绿化独具特色,参观景点日益增多,三国文化旅游纪念品不断创新,服务质量屡获褒扬和嘉奖.尤其是近几年,武侯祠博物馆更是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做大做强三国文化,文博工作得到迅速、全面的发展,面积也从50多亩增加到210亩.

  • 标签: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历史文化 文物征集工作 社会效益
  • 简介: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创办于1985。原名威海市北洋海军提督署文物管理所,1992更为现名。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已经成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爱国主义教育、海、防教育、海洋观教育的重要基地;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关于北洋海军与甲午战争文物史料保护最好、收藏最多、学术研讨开展最活跃的地方。

  • 标签: 甲午战争 博物馆 中国 爱国精神 保护 爱国主义教育
  • 简介:简阳市简城镇北门桥北有一座碑亭.经考证,确认为唐代德宗皇帝为褒奖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服南诏,摧吐蕃"之功而赐予之碑,即韦南康功碑.此碑亭为罕见的融唐、清两历史、书法、镌刻及建筑艺术于一体的珍贵文物.

  • 标签: 韦皋 韦南康纪功碑 碑刻
  • 简介:本文在前贤研究基础上谈了对夏商三都年代与性质的的一些看法,认为:大司空一期的上限年代旱于武丁,殷墟可能是盘庚所迁的殷;洹北商城的性质还有待资料的积累;二里头遗址是夏都斟郫。还谈了对早期夏文化探寻的一点看法。

  • 标签: 都城
  • 简介:1997,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山东省潍坊市前埠下遗址进行过一次考古发掘工作,清理出大汶口文化时期的房基、灰坑、墓葬等各类文化遗迹;出土大量陶、石、骨、角等文化遗物。本文主要利用这次发掘所获资料对该遗址大汶口文化的面貌特征。年代与分期、经济形态、埋葬习俗等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就当地周围的大汶口文化遗存、邻近地区的胶东半岛以及鲁中南地区的大汶口文化进行了对比研究。

  • 标签: 大汶口文化 山东 前埠下遗址 出土器物 墓葬制度
  • 简介:自安山城位于吉林省通化市北郊,对该山城的年代和性质的认识学者们意见不同,笔者通过对已有的自安山城考古资料的简单梳理,根据山城防御设施的建筑特点、出土遗物的特征与邻近城址的建筑特征及相关城址、遗址出土遗物的对比分析,基本可以认定自安山城石质城垣的建造和使用时间均为高句丽时期。

  • 标签: 吉林省通化 自安山城 年代
  • 简介:<正>一九七二至一九七五年间,郑州市博物馆对大河村遗址进行了七次发掘,其《简报》和《报告》均已发表。从其内容来看,文化内涵丰富,出土遗迹也很重要。像这样大面积地揭露一处多文化层相叠压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在郑州地区尚属首次。对于它的出土遗迹、遗物的分析和研究,有利于搞清楚郑州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和当时居民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状况。本文愿就其中几座房基所涉及的问题,谈谈一管之见。发掘者根据大河村遗址地层叠压情况,将其文化内涵暂分六期:即第一、二期属仰韶文化中期;第三期属仰韶文化晚期;第四期属过渡期;第五期属龙山文化早期;第六期属龙山文化晚期。上述各期文化在遗址范围_内的分布,以第三、四期文化较为普遍,所出土

  • 标签: 大河村 房基 姜寨遗址 仰韶文化 相对年代 龙山文化
  • 简介:采用常规的热释光细粒混合矿物法、热释光前剂量饱和指数法以及单片再生剂量光释光法三种测年方法,对中国上海、浙江萧山地区出土的7件西周、春秋、战国以及汉代的原始瓷样品进行了年代测定,并对测得的每个样品的3个年代结果与已知年代进行比对.用热释光细粒混合矿物法测定得到了较为理想的年代结果,与样品的已知年代结果相比吻合得较好.用热释光前剂量饱和指数法测定得到了该方法的上限饱和年代,即距今1800左右.用再生剂量光释光法测定得到了这些样品的年代,只是实际年代的50%-80%左右,结果不太理想.因此,采用热释光细粒混合矿物法测定这类样品的年代,只要解决了制样问题,还是目前较好的测年方法.

  • 标签: 光释光测年 热释光测年 前剂量技术 原始瓷
  • 简介:(五)、内志撰写时间小识今按墓志和内志,明德夫人死后第二,即“乾德五二月二十五日,安厝于成都府成都县文学乡成均里之南原”;王宗侃则是“其(乾德五)十一月六日……葬于国门之东亢灵池县强宗乡花严里龙辏原”,也就是现今发掘的这座魏王夫妻合葬墓所在地——成都市东近郊龙泉驿区十陵镇青龙村五组。“安厝”与“葬”固不相同。盖明德夫人之棂柩,

  • 标签: 五代 前蜀 魏王墓 考古学
  • 简介:19979月下旬,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镇青龙村五组,因当地砖厂取土,发现一座大型砖室墓。本区文物工作者闻讯.即刻前往察勘。探知这是五时期前蜀开国元勋、魏王王宗侃及妻明德夫人张氏合葬墓。入葬时间是公元923,农历十一月六日。该墓因已严重毁坏,报经市、区主管部门同意作为残墓,由成都市考古队指导龙泉驿区文物工作者按章进行清理。现场清理工作,于当年10月2日至11月10日完成。兹予择要介绍于后。

  • 标签: 砖室墓 考古 文物工作 五代时期 明德 成都市
  • 简介:20044月,山东莘县董杜庄镇梁丕营村在搞农田基本建设时,发现了2座五时期的墓葬。两墓东西排列,基室已被破坏,仪存韩悦以、韩传以两盒墓志铭。基志铭的出土,极具史料价值和研究意义。

  • 标签: 莘县 五代 韩氏兄弟 墓志 考释
  • 简介:故宫博物院藏赵孟頫《致季宗元札》是其早年书法真迹,研究者对其书写年代说法不一,以至元三十一年(1294)说影响较大。信札内容反映的官职任满待迁及日常政务繁冗、督责严苛等现象,对比元朝官员任期和职权来分析,符合赵孟頫至元二十七年(1290)任职兵部郎中时的实际情况。信札中提到赵孟頫获见大量唐宋绘画名作,也应是在大都任上才有此机会。故此,《致季宗元札》书写年代应为至元二十七年。

  • 标签: 赵孟頫 致季宗元札 圆座署事 大都
  • 简介:殷墟乙十一基址是殷墟建筑基址中遗迹现象与层位关系最为复杂的一处,原始发掘报告对此即有陈述未清和淆乱之处,后人的看法也不尽一致。本文根据乙十一基址的层位关系及各方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认为其上限自殷墟文化二期,下限至殷晚期。

  • 标签: 殷墟 建筑基址 遗迹 发掘报告 年代 殷代
  • 简介:本文以所有韵文为考察对象,通过对用韵的整理,归纳其用韵特征,并将其用韵特征与魏晋南北朝的文人诗歌用韵进行比较,根据比照结论,得出其成书年代.最后结合文献年代考证,探讨彼此的一致性.

  • 标签: 真经 用韵特征 成书年代 WRITING Study 魏晋南北朝
  • 简介:广富林文化遗物早在2060就已经发现,1961广富林遗址第一次试掘中就出土一件广富林文化陶鼎。以往,广富林文化遗物常被划入良渚文化或马桥文化中,直到1999该遗址再次发掘后,才对这类考古学文化面貌有了清晰地认识。

  • 标签: 广富林遗址 文化遗物 60年代 良渚文化 文化面貌 桥文化
  • 简介:吉林省博物院藏张大千《写天池笔意荷花图》,图上有张大千、溥心衍、于非闇分别题写的三段题记,作者未署款,于非闇的题记中署明“癸未六月写三余于玉山砚斋”,有人据此认为此图创作于1943:但从绘画风格、书法风格和大千先生当年的行程来看,此图应是三十初作品。

  • 标签: 张大千 艺术风格 断代
  • 简介:<正>19843月间,在孝感市郊张黎家湾发现一座宋代砖室墓。据《江汉考古》1985第4期所刊孝感市文化馆的《孝感市郊发现宋墓》称:该“墓中出土物不多,只有铜器和纱织品残片。其中铜镜一面,铜钱50余枚。铜镜、纱织品残片均见于头部,铜钱见于头和脚的两侧。……铜钱:计十三种,有宋元通宝、至道元宝、咸平元宝、景德元宝、祥符元宝、天禧通宝、天圣元宝、景祐元宝,至和元宝、治平元宝、熙宁元宝、元丰通宝、皇宋通宝等”;由此,简报推断该“墓的年代,根据墓中出土的“皇宋通宝”,为南宋理宗宝祐元年(即1153)所铸,故此墓的年代

  • 标签: 孝感市 宋理宗 铜钱 土物 北宋 江汉
  • 简介:响堂山北朝时期的石窟共有12座,它们是:北响堂第9窟(北洞)、第8窟(宋洞?)、第4窟(中洞)、第2窟(南洞)、第1窟(双佛洞),南响堂第1至第7窟。关于这些洞窟的具体开凿时间,学术界争议较大,其问题的关键集……

  • 标签: 石窟 开凿时间 东魏 北齐 文献资料 年代
  • 简介:《访古游图册》是清代金石考古家黄易重要的山水作品之一,具有较高历史、艺术价值。依据黄易题跋中屡屡提及的“辛卯”纪年,一般认为此册作于“乾隆辛卯腊月”即177112月。但其艺术风格与黄易同时期即早期山水作品差异很大,却几乎与得碑访碑图等晚期作品无异。笔者在徐邦达、刘九庵等故宫前辈鉴定意见基础之上,分析考证认为“辛卯”系“乙卯”之误改,是黄易为防范官场政敌作祟保全自身而刻意为之。因此,《访古游图册》应为写绘于乾隆六十年至嘉庆元年(1795—1796)间的黄易晚年之作,从而在时间上弥补了黄氏《得碑十二图册》(1793—1794)与《嵩洛访碑图册》(1796)、《岱麓访碑图册》(1797)之间缺失的关键一环,使四者连缀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对于黄易晚年金石访碑研究意义重大。

  • 标签: 黄易 访古纪游图册 辛卯 乙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