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现存的馆藏壁画和部分原址壁画中,为了加固、保护壁画颜料层,在20世纪70—90年代,曾经大量使用加固剂和封护剂对壁画颜料层进行保护修复。受当时修复材料和施工工艺的局限,经过仅40余年的变化,一些早期的保护修复有机材料老化,导致许多壁画出现了新问题,主要表现为眩光、变色、龟裂、起翘等病害,严重影响壁画的长期保存和展陈。文章列举了国内外早期修复材料因老化失效而损害壁画的几桩案例,讨论了现代有机材料的老化对壁画保存的不利影响,并对修复材料的“失效”概念进行了界定和阐述。可以认为,修复材料老化导致壁画外观的变化及保护材料未失效但造成壁画性质改变引发潜在病害的两种情况中任意一种,均可视为修复材料“失效”,为了长久保护壁画必须予以清除。最后探讨了清除失效修复材料时使用凝胶清洗和微乳液清洗等方法的有效和前瞻

  • 标签: 失效 保护材料 清洗
  • 简介:2013年博物馆日主题英文的表述是“Museums(memory+creativity)=SocialChange”,中国博物馆协会的翻译是“博物馆(记忆+创造力)=社会变革”,香港博物馆界则译为“博物馆(回忆+创意)=社会变迁”。但碓堇是馆

  • 标签: 博物馆协会 复杂性 社会变革 社会变迁 创造力
  • 简介:空气中的S0-2气体对丝织品文物有一定的危害作用。课题分别试验了各种丝织品试样在50μmol/mol的SO2气体下不同时间的影响变化。通过色差分析,红外分析,氨基酸分析及XRD分析对丝织品进行表征,得到了40℃下50天的干热老化丝织品试样在50μmol/mol的S0-2气体下,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其色差变化最大。经S02气体处理的丝织品试样的氨基酸成分发生改变,结晶度也变大,老化程度加大。本研究结果可为保存和保护丝织品文物提供依据。

  • 标签: 丝织品 SO2气体 老化
  • 简介:摘要:血料灰浆是中国古代建筑灰浆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体现出浓郁的中国传统工艺特色,反映了当时建筑技术的科技水平。本研究从血料灰浆的科技史入手,综述了传统血料灰浆的应用历史和制备方法,包括在油饰彩画地仗层、油漆地仗层、漆器和桥梁建筑等方面;结合各种现代科技文献评述了古代建筑灰浆中动物血蛋白的检测方法,包括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和免疫法;阐述了灰浆中动物血的功能,如加气作用、减水作用、防水作用、平整和抗龟裂作用等,探讨了血料灰浆的作用机理。此外,还简述了血料、蛋清、糯米、红糖、桐油等有机添加剂的复配问题。本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希望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加深对血料灰浆科学和局限性的认识,并通过对血料灰浆的研究和传统工艺的科学化改进,更好地为当今古建筑修缮保护服务。

  • 标签: 血料灰浆 传统 古建筑 修缮 科学性 检测
  • 简介:摘要:工业遗产研究是世界遗产研究领域的重要专题,尤其是工业遗产的更新与再利用的文化研究。我国有着十分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如何对工业遗产进行鉴定、保护与利用,是我国文化遗产研究领域内亟待攻坚的课题。文本以珠海白蕉糖厂工业遗址为例,简述这一工业遗址的历史背号,辨别其遗产的价值,最后提出对其保护改造设计的建议。

  • 标签: 工业遗产 白蕉糖厂 后工业景观公园 生态化
  • 简介:西汉时期平板范竖式浇注铸钱工艺中有不同的钱币型腔设置和内浇道的形状,本研究通过计算机的流动模拟和凝固模拟技术,研究了钱币型腔和内浇道对充型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钱币型腔的不同设置埘允型时间影响不大。2)钱币型腔的不同设置对充型过程产生影响,内郭正置的型腔产生气孔等铸造缺陷的可能增大。3)内浇道的形状对钱币型腔的液流充型时间和液流在型腔中的流动过程有明显的影响,对凝周特征虽略有影响,但远小于钱币本身几何特征对凝固特征的影响。西汉中期起至晚期已基本采用内郭斜置的型腔设置,表明古代工匠在西汉中期始已明了钱币型腔的设置对充型过程将产生影响,已能通过选择更好的钱币型腔的设置来提高钱币的铸造质量。铸钱时,对缩短充型时间的要求高于对充型状态的要求,西汉中期以后多采用缩短充型时间的内浇道形状以提高平板范竖式浇铸工艺的充满率,从而提高成品率。

  • 标签: 西汉 铸钱工艺 竖式浇铸 内浇道 计算机模拟
  • 简介:清抄本《京兆翁氏族谱》收录有7件与晚唐河西历史密切相关的重要文献。这些文献可与敦煌文献、传世文献及其他谱牒文献相互印证,充分证明其内容是真实可信的。本文以《京兆翁氏族谱》为底本,并结合《翁氏宗谱》等相关资料,对族谱所收的晚唐河西文献进行校注,希望能为学界提供最为可靠的文本。

  • 标签: 《京兆翁氏族谱》 晚唐 河西 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