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丁玲对雪峰的爱情,随着1933年《不算情书》的公开发表,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丁玲对雪峰的思念怀念之情,在《悼雪峰》和《我与雪峰的交往》两篇文章中,袒露得详详细细,明明白白。

  • 标签: 丁玲 冯雪峰 公开
  • 简介:身为编辑,都希望编到名家名作,但也必须坚信,名家名作也是从堆积如山的稿件中,伺机而出的,这是做好编辑工作起码的信念。因为这个信念,我再次在一大堆自然来稿中,发现了橡皮和橡皮的小说。

  • 标签: 短篇小说 橡皮 王秀云 生活 编辑工作 名作
  • 简介:迟子建不是一个被炒作得大红大紫的作家,也不是一个可以随意对之划型归类的作家。她从八十年代中期一路走来,为读者世界带来了一百多篇中短篇小说,还有几部长篇小说和散文随笔,却还有很多文学读者不知她是何许人也。她是勤奋的,耐得住寂寞的,尊重艺术规律、珍视创作个性的作家。当年,恩格斯因英国女作家玛·哈克奈斯敢于

  • 标签: 迟子建 中短篇小说 生存困境 人物形象 人性精神
  • 简介:在近三十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后期创造社的批评活动一直被视为极左路线在文艺上的体现.在这一基本的预设之下,其有关"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主张,也仅被简单地理解为在"福本主义"影响下为争夺文坛领导权在词句上的标新立异.本文通过对卢卡契"异化"("事物化")概念在20年代中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历史面貌的发掘,重新讨论了作为一种批判性的超越意识的"无产阶级阶级意识"区别于"无产阶级情绪""无产阶级意识"的历史内涵,并通过李初梨在与郭沫若的论争中的具体运用,重新勘测了革命文学论争的分野.

  • 标签: “异化” “革命文学” “物化” 分野 概念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 简介:<正>题叙一九七一年春,香山正白旗村39号老宅西屋发现了山墙夹层内的题壁诗文,由于老宅所处方位、诗文内容等多方面原因,它引起了《红楼梦》爱好者的广泛注意。当然,某些专家

  • 标签: 曹雪芹 题壁诗 正白旗 红楼梦 东周列国志 吴世昌
  • 简介:读阿成的中篇小说新作《跟踪》,就像读到一位陌生作者的崭新作品似的。以前在阿成的笔记体小说中常常看到的用散淡的笔墨描叙散淡的故事的散文化的叙事看不到了,代之是一种富于神秘色彩、跌宕起伏的侦探故事。小说的叙述者'我'是个刚刚'下岗'的人,办了一家'专业从事婚姻过错调查、寻找债务人、追查债款、电话详单、手机汽车定位、欺诈追踪,各类案件调查取证'的'私人调查事务所'。这家事务所,只接了一单生意,那就是接受'一个完

  • 标签: 中篇小说 跟踪调查 私人侦探 解剖 生活 神秘色彩
  • 简介:一1978年,负责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的华人作家聂华苓及其先生、诗人保罗·安格尔(PaulEngle)访问中国大陆,与“劫后余生”的作家冰心、夏衍、曹禺、艾青、萧乾与丁玲等人见面。次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80年与1984年,聂华苓又先后两次访问大陆,并且邀请了数位中国作家赴美交流。当日后回忆这段经历时,聂华苓感慨:“那时的作家如同出土文物。”

  • 标签: 中国大陆 学术交谊 现代主义 李欧梵 施蛰存 晚年
  • 简介:贾老今年92岁。在人类的生命史上,这自然算得上生命的一个奇迹。故有人称,贾老是中国的"活化石"。当年,贾老去周口店时,才22岁。然而,岁月不饶人,一眨眼,70年便过去了。当年的小贾,很快变成了老贾,再后来,又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贾老。

  • 标签: 周口店 北京人 新生代研究室 地质调查所 头盖骨 古人类学家
  • 简介: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光怪陆离的文坛上,并不缺少各式各样引人注目的写作旗帜或者口号。我们已经发现,一个作家告诉我们他要采取怎样的写作立场,要营造怎样的叙事伦理,其实并不重要,因为不仅仅存在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名目繁多的创作姿态、创作理念本来应该是通过文本实践来体现的,或者是为了将创作实践推向深入服务的。

  • 标签: 写作立场 长篇小说 尤凤伟 能力 创作实践 叙事伦理
  • 简介:2009年2月2日,北京元纯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现·中国》栏目工作人员与四川省杜甫学会专家学者在杜甫草堂吟诗阁举行座谈会,就即将开拍的高清纪录片《发现·中国-成都杜甫草堂》的拍摄内容、形式等进行了热烈讨论。杜甫草堂博物馆书记张晓俊同志、副馆长王飞同志参加了会议。

  • 标签: 杜甫草堂 纪录片 博物馆 成都 中国 专家学者
  • 简介:将乏善可陈的日子用各种荒诞的方式引爆,变成可乐的最佳搭档——爆米花,晚间再放入口中尽情地消费,不用动脑的大笑期间,我们消费着娱乐,娱乐则消耗着我们的生命。尼采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预言家,他曾预言未来的二百年的社会,人们将娱乐至死。确实,现今不管是电视剧还是综艺节目往往都是'作死'的节奏,而古早味的诗人则万般无奈地携眷'不合时宜'地抒情,退居时代的幕后。追溯人类的诗歌历史,几乎每个时代都有一个响当当的大诗人。直到上世纪

  • 标签: 一片天韩国 会发现 发现一片天
  • 简介:巴金文学院自5月中旬开始面向社会征集巴老资料以来,成都市民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目前该院的一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迄今该院已征集到有关巴老的手稿、照片等近百件。在这些征集来的资料中,有一本1953年的再版的巴老的《海底梦》。该书中的“前记”是巴老特别为1953年的再版写下的。巴老在文中回顾了自己前期的创作道路,这在后来的资料中并不多见。据该负责人介绍,这篇“前记”并没有收入到《巴金全集》中,使这本《海底梦》尤显珍贵。

  • 标签: 巴金文学院 书信 中国 现代文学 文学研究 文献资料
  • 简介:曹立波先生<〈梧门诗话〉收录的题曹寅诗评注>一文介绍了认为'现知的研究资料未见提及'的研究曹寅的重要资料:所收张大受给曹寅的三首题诗,并认为题诗作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至乾隆二十四年(1759)间.其实,张大受的题诗原有六首,非但所收的三首此前学界早有著录,而且,另外的三首也非'现知的研究资料未见提及';题诗的作期当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至雍正元年(1723)间.

  • 标签: 《梧门诗话》 曹立波 先生 作期 考辨 发现
  • 简介:二00四年三月二十六日,我和李欧梵先生夫妇到哥伦比亚大学参加王德威先生主持的“翻译与东亚文学”学术讨论会。当晚,王德威在纽约有名的华人餐馆宴请夏志清夫妇、李欧梵夫妇、廖炳慧、施淑青等诸位先生,我有机会敬陪末座。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夏先生。

  • 标签: 夏志清 先生 访谈录 批评 发现 作品
  • 简介:2017年5月21日,由《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辽宁省重点研究基地“文艺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民族文化传统与当代文学发展高峰论坛”在沈阳举行,来自全国各大高校、作家协会的数十位批评家、作家齐聚沈城,交流思想,观点碰撞。

  • 标签: 《当代作家评论》 民族文化传统 高峰论坛 文学发展 文学资源 沈阳师范大学
  • 简介:梁遇春致石民信和四十一封,是我从湖南人民出版社的一堆废纸中拣来的。一九七九年二月,我错划右派问题“改正”以后,由洞庭湖边一所乡间中学调湖南人民出版社,和副社长柳思共一个办公室。在我们办公室的角落里,堆放着一堆废纸,其中有废报纸,有文革前的书稿审定意见表,有大字报底稿,有文革时的旧文件。

  • 标签: 梁遇春 陀思妥耶夫斯基 文学翻译 文学评论 散文创作 文化大革命
  • 简介:新华社上海2005年6月9日电两次赴朝采访,是巴金先生生命旅程中重要一站。当年,巴金因何赴朝?新近在沪出版的《生命的开花——巴金研究集刊卷一》,其中首次发表的“丁玲致巴金信”,解开了这一历史之谜。

  • 标签: 巴金研究 丁玲 采访 新华社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