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正>一、纪念鲁迅诞辰110周年——上海文学界《纪念鲁迅诞辰110周年学术讨论会》闭幕词这次上海文学界和鲁迅研究专家们一道来纪念鲁迅诞辰110周年,并举行热烈的学术讨论,取得丰硕成果,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鲁迅先生不但是现代中国最伟大的作家,在我国文学史上,他对现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壮大,现代中国民族的艰贞奋斗,他给

  • 标签: 鲁迅研究 上海文学 革命家 学术讨论会 文艺界 研讨会
  • 简介:<正>胡河清先生致力于中国古代人文文化的研究,对易、道、儒、佛诸学皆有造诣.他以这样的角度切入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会不会跟现代精神隔着一层?或许有人以为中国古代文化给张扬感性和本能、描述患难人生和尘俗世界的文学艺术留下的余地是较小的.然而,他恰在这小的余地中作出了不小的文章.在他看来,文学、文化、人性,三者是三个同心圆,其圆心和运动方向俱应一致.所以地落笔于一个个文学个案时,总是带着文化建构的眼光,且必归结于对人性尊严和人生真趣的肯定和呼唤.他从史铁生的作品中读出了许多与道学契合的东西,然而他所看重的,则是与道家理想相悖之处,是小说人物出于生命本能的烟火之气,是俗而又俗的欲求.他说史铁生的眼泪“突破了道家纯审美主义人生态度所包含的冷漠性和虚伪性”,从而“使苏东坡的旷达显得浅薄”.他对马原后期孤身深入“高处不胜寒”的道界仙境提出了温和的批评,并预言他照此下去将会导致激情的冻结和艺术的中止.对于阿城和张炜超越道家的阴柔情虚气质,赋予古文化以新的血性新的生命力的努力,则给予了热情的褒扬.汪曾祺、钱钟书、杨绛三位老人都是江南古城的

  • 标签: 文化建构 文学批评 人性尊严 现代精神 感性生命 王国维
  • 简介:"我们保证在五年内不对任何男人动真情,一心一意赚钱,为今后全家人都过上好日子而努力奋斗。"这是一份保证书,是一位母亲逼迫两个亲生女儿写下的,起因是两个年已24岁的女儿交上了男朋友,还想结婚!24岁的女孩子交男朋友和结婚,不都是很正常的吗?这位母亲为什么要横加干涉?她又要女儿们"努力奋斗"什么?

  • 标签: 大萍 姐妹俩 横加干涉 屁股坐 双目失明 吴涛
  • 简介:一青翠的,连绵无尽头的山脉,一搿两爿,分裂成了屏风式的两排,互相对望,相守相伴,情意缠绵。夹在两排山屏当中的,是一条高高低低,弯弯曲曲,蜿蜒千里的深峡谷。千柔百曲的岷江,在这条深谷的底部活泼奔舞。由松潘高原,层层梯次跳跃而下,过都江堰,越川西平原,直到溶入长江。

  • 标签: 九寨沟 岷江 湖水 高原 川西平原 都江堰
  • 简介:<正>(柯同志是我们的前辈,是我的老师,我谈的是我的学习心得。)一柯同志六十年前,踏上文艺道路之时,就是鲁迅思想的信奉者,六十年来,他一直坚持着自己的艺术信念。他反对那些举着鲁迅的旗帜,而实为欺世盗名之徒的行径,他愿默默的工作,身体

  • 标签: 学习心得 信念 讨论会 四十年代 柯灵 文化界
  • 简介:"天泉证道"的对话场景乃是相当抽象的"论道",阳明、王畿、钱德洪师弟子三人是在谈论他们对致良知功夫的"想法"。而《传习录》上卷"侃去花间草"一条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功夫实践的场景,虽然"去草"不无隐喻的性质,但它是一个真实的日常的生活行为,"去草"的讨论对"去草"的实践也是提供指导意义的。此种讨论场景,不仅为"无善无"这一让人难以理解的论题增添一种活泼、亲切的味道,也提供了一个运用"无善无"指导具体功夫实践的鲜活案例。

  • 标签: 四句教 天泉证道 传习录
  • 简介:在当代中国的新诗发展史上,梁南无疑是一位极其重要的诗人,他以自己的创作实绩在诸多"归来"的一代诗人群中标示了作为诗人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精神.他同时又是一位引人注目的诗歌理论家,他以自己丰富的创作实践经验为基础,通过对古今中外名篇名作的深入阅读及对中国诗歌史的全面研究分析,从诗学本体、诗歌文化、思维方式、诗意创造等方面建构了极富个性特色的诗学理论体系.

  • 标签: 诗人 诗论 诗学 中国诗歌史 诗歌理论 新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