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5 个结果
  • 简介:扎马鲁丁是13世纪杰出的阿拉伯科学家,应蒙古大汗之请,从波斯东来中国,为大汗制造了一批大型阿拉伯式天文仪器;创立了中国第一座阿拉伯式司天台;他所编制的历书,也是中国政府第一次正式颁行的阿拉伯式历书,首开此后400年里中国政府在使用汉式历法的同时,亦编制和使用阿拉伯式历法的先河。扎马鲁丁还长期参与了大元秘书监的建设工作,且担任了由各族学者参加编撰的《元大一统志》的主编工作。扎马鲁丁同时又是一位卓越的船舰学家、地理学家、测绘学家,他首次将世界最先进的经纬座标系传入中国,用于地球仪和地图的绘制,并亲自为元政府编绘了包括当时广袤的西域在内的帝国全图。杰出的波斯援华科学家扎马鲁丁为东西方科技文化的交流,为回回民族文化的创立,做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

  • 标签: 元代 波斯 科学家 扎马鲁丁 阿拉伯式天文仪器 司天台
  • 简介:<正>上海崇源艺术品拍卖公司"2004秋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中国书画精品第二场"的"古代书画"专场中,留有元四家之一倪瓒收藏印章的一组元代人物团扇,以2420万元的高价成交,超过一个月前在北京翰海秋拍中以2090万元成交的傅抱石作品《茅山雄姿》,成为目前为止今年内地秋拍中中国书画拍卖最高价。据崇源公司介绍说,这册"元人团扇"由吴湖帆考证为吴贯道真迹,册内6幅人物画所绘的是

  • 标签: 陈洪绶 艺术品拍卖会 茅山雄姿 高价成交 书画拍卖 书画精品
  • 简介:宋季元初,南方和北方诗人对宋诗积弊进行了深刻反思。元中叶以前,南方与北方诗人在创作上不约而同地宣告与宋诗决裂。延以后、“排宋崇唐”风气大盛。元人崇唐排宋的原因是受诗评家影响、不满宋诗积弊和元人自身学齐不足有元一代的“排宋崇唐”风气引发后世宗唐、宗宋的门户之争。

  • 标签: 元代 诗歌评论 唐朝 宋朝
  • 简介:《汉宫秋》作为历史故事的演义性杂剧,自有其艺术虚构的必要性,而其最大虚构即在于塑造了害国、害君、害民、害昭君的民族败类毛延寿这个人物形象。实际上,汉代原本无毛延寿其人,但又历来不乏类似毛延寿式的民族败类。于是,马致远采用了民间传说中毛延寿画图舞弊的故事情节,以揉合于《汉宫秋》杂剧的艺术创作之中,并将其画工身份改变为“中大夫”;还虚构其向匈奴王献“美女图”而叛国投敌的情节,以充实其作为奸吏、叛徒这类反派角色的艺术形象。这种创作手法正合乎茅盾先生《关于历史和历史剧》一文中所析的“假人假事”这一类:即“两者都是想象出来的”,而其前提条件是“不损害作品的历史真实性。换言之,假人假事固然应当是那个特定时代的历史条件下所可能产生的人和事”。

  • 标签: 汉宫秋 马致远 中大夫 茅盾先生 昭君 叛国投敌
  • 简介:由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全元文》编委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全元诗》课题组共同主办,由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承办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元代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1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举行。长期从事元代文献与文化研究的知名专家,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邓绍基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高华先生、日本北海学园大学人文学部教授大谷通顺先生、日本东北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教授花登正宏先生、韩国汉阳大学中国学科教授郑锡元先生等参加了本次会议。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69篇。会议于19日组织部分代表赴鸡呜山古驿站等处进行学术考察。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传统文化 古文献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元代 北京师范大学
  • 简介:国家图书馆藏公文纸本《魏书》纸背元代文献,是目前继黑水城元代文献之后数量最多、内容最为丰富的元代一手文献资料。该文献中编号为GT[W:16·39]、GT[W:16·40]的两件文书实为一件,其性质为杭州路向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汇报该路东北录事司孤老健康状况等的呈状。文书反映出元代杭州路孤老的收养时间在50岁左右,实施查勘孤老健康状况者为坊正。文书又证实了元朝后期杭州路复置四隅录事司情况的存在。

  • 标签: 《魏书》 纸背文献 元代 孤老 收养
  • 简介:范红军先生《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见《历史教学}2010年7月上半月刊)一文中认为,元代行省区划遵循犬牙交错的原则,是元代及以后中央集权得以加强、地方割据不再出现的根本之策。笔者持不同意见,在此提出拙见,求教于方家,并与范红军先生商榷。

  • 标签: 元代 行省 中央集权
  • 简介:湖北省竹山县出土的一枚义兵官印,时代为元代,是当时安陆府义兵万户府的官印。印面阳刻八思巴文"安陆等处义兵万户所之印"11字。铜印的出土对于研究这一时期竹山及周边区域的军府建立、地方武装发展、军事斗争以及文化发展情况提供了依据。

  • 标签: 竹山县博物馆 义兵官印 元代
  • 简介:元代爱情婚恋题材的杂剧作品中,因大胆肯定情欲,而有诸种违背封建之理的现象发生,这与那个历史时期都市经济的繁荣发展,理学束缚力的减弱,多元文化的冲击有关,也与“门第鄙微、职位不振”的作家的特殊心理与视角密不可分。

  • 标签: 元代爱情婚恋剧 “非礼”现象 原因
  • 简介:(一)〔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弹破庄周梦,两翅架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谁道风流种,■杀寻芳的蜜蜂。轻轻飞动,把卖花人搧过桥东.(二)〔双调〕拨不断大鱼胜神鳌,卷风涛,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万里夕阳锦背高,翻身犹恨东洋小。太公怎钓?

  • 标签: 知识分子 审美情趣 小令 卖花人 艺术形象 自然形态
  • 简介:受特定生活环境以及剧作家审美视角的限制,元代以妓女生活为主要反映对象的戏曲作品,表现出切近现实,渐离理想和切近理想,渐离现实的两种美学特质。前者以《小孙屠》、《酷寒亭》等剧为代表;后者以《救风尘》、《青衫泪》、《扬州梦》等剧为代表。这两类剧作不仅没有本质的区别,相反,它们还在审美视角的择取上,表现出绝对交融和相对渐离的统一性。

  • 标签: 元代戏曲 审美视角 妓女形象 交融 渐离
  • 简介:《祁林院圣旨碑》对于研究祁林院史以及元代五台山佛教史很有意义。祁林院由北齐高敏所建,后为大寿宁寺(王子焚身寺)之下院。其间祁林院历经战争创伤,曾与大寿宁寺脱离关系,大德时在成宗和皇太后的干预下重新成为大寿宁寺下院。大寿宁寺住持为华严僧,即正顺,故寿宁寺所属宗派当为华严宗。元代五台山佛教的管理机构为五台山总摄所,祁林院因居真定路而由真定路僧录司管辖。皇帝、帝师颁布圣旨、法旨保护寺产,更多地是出于管理的考虑;而皇太后、皇后颁布相关懿旨,更多地是出于对佛教的信奉。

  • 标签: 元代 祁林院圣旨碑 寿宁寺 华严僧 五台山总摄所
  • 简介:元杂剧中的医者形象共有十三位,其中近三分之二的是受到剧作家批判的庸医、恶医。他们如同三棱镜,真实地折射出元代社会汉医学受到一定束缚的发展状况。特殊的民族政策、儒家文化独尊地位和统治力量的削弱、少数民族医学的长足发展以及汉医学内部产生的分歧都是造成汉医学在元代发展受阻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元杂剧 医者形象 批判态度 汉医学 发展受阻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