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如果记者当时只是单纯地将读者投诉的一种肝炎药“健肝灵”为何变贵了的事件加以报道,而没有对比其他药品,从中挖掘事情本质,就不会产生这样一篇好通讯

  • 标签: 读者投诉 中国新闻奖 通讯 药品 追踪 报价
  • 简介:刊登在《解放军报》2003年10月17日五版上的通讯《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一稿,在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一等奖。这篇千字的通讯,为什么能受到评委们的如此青睐,荣获通讯类稿件的最高奖呢?笔者认为,除了它的主题鲜明重大外,从新闻采访写作的角度上来分析,它是一篇具有“同期声”的现场好新闻。“同期声”原来是广播、电视新闻学的一个特定术语,它指伴随新闻事件发生而同时出现的各种声音.包括新闻现场被采访对象说话的声音。

  • 标签: 第十四届 同期声 杨利伟 一等奖 中国新闻奖 现场新闻
  • 简介:重大典型宣传,往往习惯了“兵团作战”、全媒体介入,虽然眼球效应有了,却少了心灵感应,受众印象不深,传播效果不佳。2013年5月以来,《江西日报》持续一年多时间深入报道龚全珍同志先进事迹,得到广泛好评,取得丰硕成果,成为江西重大典型宣传的成功范例,并入选中宣部组织编写的《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书。而2013年7月12日推出的《老伴——听龚全珍讲甘祖昌的故事》,是追求独特性的结晶,是用报告文学形式讲述甘祖昌夫妇故事的唯一作品,是最早揭示甘祖昌精神是龚全珍精神重要源头的力作。《老伴》一文以其独立的思考、独特的视角、独辟的路径,被评为第24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 标签: 中国新闻奖 通讯作品 甘祖昌 一等奖 故事 典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