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地方政府立法是指有立法权的地方政府制定规章以及形成地方性法规议案的活动,广义的地方政府立法还包括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活动。公众参与地方政府立法,是指公众通过一定途径和形式,参加地方政府立法相关活动,对地方政府立法提出意见、建议,以此影响地方政府立法的活动。"公众"的范围,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企业法人、事业法人和

  • 标签: 公众参与 立法实践 立法听证 立法项目 法治观念 控制行政权力
  • 简介:地方立法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引领推动、保障促进等多重功用。《天津市促进商业发展若干规定》作为促进型地方立法项目,旨在促进天津商业健康发展,推动解决商业领域存在的若干突出难点问题。本文以该部法规为例,分析阐述了立法主导思想确立对地方性法规基本立法取向的决定性作用,并从立法体例、法规针对性两个方面对地方立法普遍性规律作了思考,从制定标准、长期性、阶段性特征两个方面对促进型地方立法的特殊性作了深入研究。

  • 标签: 天津市促进商业发展若干规定 地方立法 促进型立法
  • 简介:目次一、中国走向法治的三种动力机制二、法治建设的"顶层设计"三、法律发展的"中间变革"(一)中间变革的内涵(二)中间变革的类似者:"实验性立法"、"边缘革命"与"部门改革"四、"两个积极性"与走向法治的大国道路五、结语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顾炎武《亭林文集》

  • 标签: 法治 顶层设计 中间变革 中央-地方关系
  • 简介:针对现阶段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过多且不规范的情况,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必须逐步减少并规范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并根据基本公共服务的受益范围、影响程度,按事权构成要素、实施环节,分解细化各级政府承担的职责,避免由于职责不清造成互相推诿。

  • 标签: 中央与地方 财政事权 责任划分 国务院 改革 基本公共服务
  • 简介:目前我国没有制定统一的《公益征收法》,关于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范围没有明确规定.补偿范围与补偿标准是决定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总额最为重要的因素.各地已有关于集体土地征收的立法,梳理分析这些地方立法文本中关于补偿范围的规定,总结地方立法文本中补偿范围与不予补偿范围的规定.找出地方立法文本规定存在的问题,包括补偿范围立法模式问题、补偿范围过于狭窄问题、土地承包经营权独立补偿问题、房屋独立补偿问题以及迁移费应予补偿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性建议.

  • 标签: 集体土地征收 补偿范围 地方立法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简介:英国地方政府在制度传统上具有组织自发性、历史演化性、直接民主性与职能有限性四大特征。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英国地方政府的传统自治性。19世纪末期,两部地方政府法的颁布建立起组织结构统一、职能统一且以普选为基础的现代地方政府制度。此后为应对地方分权的诉求,新的立法不断补充和完善原有地方政府制度,产生了区域政府架构。从19世纪开始,中央政府建立起对地方政府的法律控制机构,并相应出现了济贫法委员会模式、地方政府委员会模式,以及全面与直接的控制模式三大法律控制模式的更迭。在不断深化的中央政府控制之下,地方政府慢慢失去自治色彩,甚至丢掉地方性特色,成为一个国家行政任务的地方分销者。在地方事务、地方知识以及地方财政的去地方化之后,现代地方政府仅是一个身在地方的中央代理机构。

  • 标签: 地方政府 地方自治 法律控制 去地方化
  • 简介:西汉是我国大一统政权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地方长官地域回避制度出现和逐步完善的时期,这是因为地域回避制度的产生有赖于宗法社会的解体和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出现。西汉景武以后直至东汉,郡守(国相)、县令(长)任职须回避原籍已成为一项极其严格的制限,但这三类地方长官的任职地域回避制度却有着各自不同的产生路径和时代背景。

  • 标签: 西汉 地域回避 郡守 知县
  • 简介:<正>目次:一、引言二、自上而下的社会经济成本(一)社会资源的错误配置(二)人为加重地方负担(三)"政绩工程"与地方资源浪费三、自上而下的政治与法治成本(一)政绩体制与形式主义(二)地方腐败与买官卖官(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四、中央治理能力的局限性(一)信访——没有办法的办法(二)中央信息匮乏(三)只审计不处理(四)中央监管不力

  • 标签: 自上而下 地方自治 统治成本
  • 简介:地方司法文件属于指导性法律适用文件,是地方司法机关超越个案裁判的集体司法智慧体现。在中国特有司法现状下,各种地方司法文件对审判起到积极指引和规范效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庞杂而繁多的地方司法文件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通过规范化路径来处理,从机制层面予以完善,即统一解释形式、具体化解释权限;规范制定程序、明确审查机构;完善报备制度、规范文件公开。期待通过系统而有效的规范化处理,使地方司法文件更好地服务于当前司法实践。

  • 标签: 地方司法文件 法律解释 规范化
  • 简介:中央地方间权力运行规则是行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有必要纳入法治轨道。目前,中央地方间权力运行的法律规则缺失,现有规则(行政系统内部规则和潜规则)充斥着随意性、模糊性和秘密性,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在法治视野下,中央地方间权力运行规则应确立平等、权益保障、公开、理性、效率等价值目标。建立中央地方间行政权力的运行规则,应重点建立利益诉求制度、内部审批制度、转移支付制度以及中央对地方的监控制度。

  • 标签: 法治视野 中央地方间权力运行规则 规则建构
  • 简介:为了解决跨地区性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和跨地区性公共事务治理失灵等问题,需要建立地方政府制度化协调模式,即成立区域政府。与地方政府相比,区域政府在其属性、设立、功能、权力来源、经费来源、组织机构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在解决跨区域问题方面有其优越性。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区域政府,要在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区域治理模式基础上,从区域立法机制、区域执法机制和区域司法机制的角度构建区域政府的基本框架。

  • 标签: 区域政府 立法 执法 司法
  • 简介:法院工作报告是一个官方权威的司法信息发布和展示平台,其并不是一个工作总结。其要展示的不是法院内容组织结构如何.而是要表达法院的实际运作程序和方法以及其对社会和公众产生的影响。工作报告不仅需要通过解释与评鉴的方式,从社会角度出发,向社会表达法院秉承的价值观念、原则以及所要实现的目标、目的及计划、职能的发挥程度等社会价值的实现,而且还需要通过相应的逻辑和实证支撑的数据,向社会展示其实现社会价值是真实的。

  • 标签: 法院工作报告 司法表达 法院的社会价值
  • 简介:司法鉴定立法是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各地相继出台了关于司法鉴定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陕西省根据省情也颁布了《陕西省司法鉴定管理条例》,这对建立统一的司法鉴定管理体制,规范司法鉴定活动的监督管理,加强司法鉴定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质量建设,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推进陕西省司法鉴定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司法鉴定 立法 创新 发展
  • 简介:立法模式的选择对于立法具有重要影响。统一法典模式、分散的单行法立法模式和基本法与单行法结合的混合立法模式三者各有利弊。立法模式应依客观情形进行,决不能随心所欲。长期以来,福建涉台地方立法所采取的立法模式顺应了规范和保障该地区涉台事务发展的需要,实践证明其是成功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入深水区后,特别是在确保实现至2020年"健全涉台法律法规"战略目标方面,该模式明显具有局限性。因此,应与时俱进地重新思考更符合新时期闽台交流交往实际需要的涉台地方立法模式。

  • 标签: 福建涉台地方立法 立法模式 比较 问题 启示
  • 简介:对处在法律与道德调整领域交叉点上的文明行为进行专门立法,是法律与道德关系这一传统议题的新实践。鉴于法治与德治属于两套独立的治国方略,在文明行为立法中不能将推进道德建设设定为立法目的,否则会步入道德法律化的误区。设区的市进行文明行为立法在现制之下的合法性存有瑕疵,需要全国人大对此作出解释或者制度安排。文明行为立法应当以属于'义务的道德'和'公共事务'的文明行为为限,既有立法的调整范围过于宽泛。既有文明行为立法规范普遍存在法律后果缺失、行为模式表述不明确及多为准用性规范等不足。

  • 标签: 文明行为 立法 道德 法律
  • 简介:回归十年,举国欢腾。香港人有足够的理由庆祝,因为基本法给了他们前所未有的自治权力,而中央政府的持续慷慨又保证了香港的金融稳定和社会发展。作为法律学人,则专注于提炼有意义的问题,对其进行理论上的转化和解答。通过阅读和思考,我发现“香港基本法模式”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处理并非尽善尽美,甚至遗留了一些非常重要且棘手的宪法问题,这些问题将进一步考验大陆的政治智慧和大陆宪法学者的理论能力。

  • 标签: 中央与地方关系 香港基本法 政治智慧 法律学 自治权力 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