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互联网金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应运而生,加之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互联网金融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是有关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还尚未完善,基于此,本文对互联网金融刑法规制的'两面性'进行分析,以期促进其有关刑法规制更加健全。

  • 标签: 互联网金融 刑法 “两面性”
  • 简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是当代国际经济、政治领域的一项重大事件。在现有国际金融治理体系合法性和有效性遭遇困境的背景下,亚投行创新了国际金融治理的价值理念,凸显了广泛的代表性和合法性、构建了有效的开发金融新模式,并有助于推动国际金融治理改革。本文分析了现行国际金融治理体系及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亚投行对国际金融治理的贡献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亚投行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建设和改革的建议。

  • 标签: 亚投行 国际金融治理 多边开发金融机构
  • 简介:2010年8月3日,埃及著名左翼学者萨米尔·阿明给本刊发来两篇文章《南方国家必须掌握独立主动权》和《欧洲的出路——维持欧元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论述了国际金融危机后备受美国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之害的南方国家和欧盟应该采取怎样新的发展道路。由于两篇文章所论述的主题相关,本刊以《萨米尔·阿明论金融危机后的世界发展道路》为题一并发表如下。

  • 标签: 国际金融危机 道路 阿明 世界 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南方国家
  • 简介:高田太久吉为日本中央大学商学部教授,长期致力于世界经济问题研究。日刊《前卫》2009年第5期刊登了他题为《国际金融危机与现代资本主义的困境》的文章。文章深入分析了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反映出的现代资本主义的结构性矛盾和历史局限性,并为克服当前危机提出了很有见地的建议。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国际金融危机 现代资本主义 困境 世界经济问题 2009年 历史局限性
  • 简介:2008年12月28日,由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主办、天益网承办的“金融危机、扩大内需与中国经济”战略论坛在京举行。来自政界、学界、商界、新闻界300多人与会。北京大学校长周其风院士致欢迎词并做了“金融危机对教育的影响”的主题发言。

  • 标签: 金融危机 中国经济 扩大内需 论坛 北京大学 中国战略
  • 简介:彼得·蒙蒂尔(PeterJ.Montiel)是美国威廉姆斯学院经济系教授、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曾历任世界银行政策研究部宏观经济与增长司司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展中国家研究司司长兼高级政策顾问。他的专著《新兴市场的宏观经济》(MacroeconomicsinmergingMarkets)以及与皮埃尔·阿根诺(PierreR.Agenor)合著的《发展宏观经济学》(DevelopmentMacro-economics)多次再版,被视为面向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宏观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代表性著作。

  • 标签: 金融危机 彼得 大危机 宏观经济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麻省理工学院
  • 简介:2009年5月22日,由中央编译局《国外理论动态》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经济编辑室、中央编译局《资本论》研究小组联合举办的“新自由主义与全球金融、经济危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央编译局举行,会议讨论了新自由主义与当前全球金融、经济危机之间的关系,以及新自由主义和当前金融、经济危机的未来演变前景等问题。下面将会议发言的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新自由主义 经济危机 全球金融 研讨会综述 《中国社会科学》
  • 简介:人们普遍认为,全球化通过制度趋同使世界变得“更小”,全世界的经济秩序变得日益相似。本文论述了2008/2009年金融危机引发的制度变革,并通过对比欧洲和亚洲的新兴市场的发展,挑战了这种世界趋同化的一般观念。本文遵从“资本主义多样性”研究方法来分析制度趋同化的程度,该方法区分了资本主义的两种“理想”类型:自由市场经济和协调市场经济。就制度变革而言,自由市场经济和协调市场经济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应对外部冲击。本文提出欧洲的新兴市场经济属于自由市场经济的阵营。至于亚洲的新兴市场,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发展,存在一种向协调市场经济趋同的制度变革,其特点是强大的国家影响力和专制的官僚政治。欧洲和亚洲两种新兴市场经济内部预期中的趋同化使人们确信两者之间存在差异。

  • 标签: 全球化 制度经济学 资本主义多样性 新兴市场
  • 简介:日本经济究竟该如何摆脱金融危机后的低迷,恢复经济均衡,走上稳定的增长道路,这是当前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课题。当今时代,市场经济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循环性低迷,而是处于历史性的结构变革中,这就要求日本社会必须在市场经济的基础条件下完成转变。

  • 标签: 经济低迷 金融危机 日本经济 经济恢复 历史性课题 市场经济
  • 简介:七、资本形成的社会化养老基金和退休基金的增长可以看成是资本形成社会化的过程。该过程同时引起了专业资产管理的发展,但资产管理建立在该公司短期市场价值所体现的竞争力之上,错误地将重点放在技术趋势投资而非基本面投资。风险社会化的努力引起指数化,指数化在市场上升时期可用于获得系统收益,但也会因不顾个体实力而导致整个债务工具系统及其发行人的分类降级。这将导致不必要的严重的系统性破坏,如同在1997年的亚洲和2007年后的美国一样。由于风险社会化与资本形成社会化,

  • 标签: 美国政府 金融机构 救市 原因 危机 资本形成
  • 简介:第二部分: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与大多主流经济学家的观点相反,海曼·明斯基认为金融危机对于资本主义经济来说是内生的(即本质固有的),而并非是由于“外部”对其体系的冲击而产生的。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经过一个长周期,金融压力往往就会出现。这些压力也许会通过中央银行的成功干预被暂时“缓解”,通过成功实施货币政策也会防止流动性危机的蔓延。然而,有时在一定的条件下,例如1929--1933年,传统的货币政策也可能无效。在不断出现的危机以及应对危机的措施的基础上积累起来的压力,从长期来看在某一点上也许就不容易得到遏制。结果就会发生像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那样的事件。

  • 标签: 全球金融危机 马克思 资本主义经济 主流经济学家 货币政策 流动性危机
  • 简介:经济民主的社会主义是20世纪末产生的左翼社会主义理论.它倡导经济领域的民主化,主张在经济民主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模式.它的提出是对当代社会经济体制批判性反思的结果,是国外左翼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寻求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理论探索.虽然仍然是一种改良和空想的理论,但它提出的一些基本理念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完善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 标签: 经济民主 社会主义 理论模式
  • 简介:金融化是指全球金融利益主导着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金融部门和实体部门。新自由主义、全球化、金融化是三个彼此不同又相互联系的过程,共同推动了当代全球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弹性劳动机制的角度分析,这些变化带来的风险最终仍将由劳动者承担。政府一方面放松金融管制,另一方面却通过弹性劳动机制加强对劳动力的管制。弹性劳动机制使越来越多的剩余价值流入金融部门,如果没有弹性劳动机制,全球金融及其运行网络就无法维持。全球金融资本主义试图借助全球化和金融化发展壮大,而在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和金融化过程中,必然衍生全球危机。因此,当务之急是寻求一种有利于劳动者的劳动制度,以对抗金融化和新自由主义全球化。

  • 标签: 金融化 全球金融 劳动力市场 新自由主义 新帝国主义
  • 简介:2008年11月21—23日由巴西共产党主办的第十次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在巴西圣保罗举行。来自美国、印度、俄罗斯、南非、瑞典、保加利亚、白俄罗斯、西班牙、葡萄牙、阿根廷等55个国家的65个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越南、古巴、朝鲜、老挝五个执政的共产党也派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的主题包括“国际形势中的新现象;日益加深的民族、社会、环境和帝国主义间的矛盾;为和平、民主、主权、社会进步和社会主义而奋斗以及共产党和工人党的统一行动”。会议期间,代表们围绕着当前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社会斗争、

  • 标签: 世界资本主义 国际会议 经济危机 世界金融 共产党 工人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