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0 个结果
  • 简介:庄子的人生哲学主要是思考人生的理想状态及其实现途径。立足于人生困境,努力从扼杀本性和禁锢心灵的社会桎梏中挣脱解放出来,并最终达到精神领域之自由自在、逍遥无待的超然境界,这是庄子人生哲学的基本内涵。

  • 标签: 人生哲学 庄子 自在 道观 真人 逍遥
  • 简介:灵魂不朽是宗教非常重要的观念,与此观念相关的一个重要观念是关于轮回的学说,在伊斯兰教思想史上,伊朗的思想家毛拉·萨德拉对轮回观念提出了自己的理解,他以"本质性运动"为基础的灵魂学说否定轮回观念,主张灵魂返回说。

  • 标签: 毛拉·萨德拉 灵魂学说 本质性运动 轮回观 返回说
  • 简介:佛祖戒法传至中土之始,可远溯自公元250年前。公元6世纪,道宣大师开创中华律宗,兹后中土律典,粲然大备。公元753年,鉴真和尚远涉重洋,传授戒律,开日本律宗之先河。与此同时,马祖道一兴丛林,百丈怀海立清规;从此佛教戒学,得以延续与发扬,迄至当代,千年法脉,薪火相承。近代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示寂之际,殷殷寄语后学:“保守如来家业,只有一字:曰戒。”于今,言犹在耳。

  • 标签: 传授 菩萨戒 西方 香港 鉴真和尚 马祖道一
  • 简介:空海(774——835),是日本真言宗的创始人,密号“遍照”,谥号“弘法大师”。生于赞岐国多度群屏风浦(今日本香川县善通寺市),俗姓佐伯氏。他从十五岁起跟随舅舅阿部大足学习儒教,青年时代开始信奉佛教,成为一个居士,巡礼于四国、近畿一带的山岳圣地。二十岁(一说二十四岁)时著《三教指归》,并落发出家。日本延历二十三年(804)五

  • 标签: 密宗 信奉佛教 惠果 弘法大师 金刚界 密教
  • 简介:2012年12月2日至4日,天主教中南神哲学院董事会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第七届一次会议,28名董事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谭燕全主教主持,董事长甘俊邱主教致开幕词和闭幕词,国家宗教局院校处赵红宇处长、湖北省民宗委蔡德坤副主任、湖南省宗教局向茂林副局长分别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并对此次会议表达了良好的祝愿,海南省宗教局莫熙副局长等中南六省(区)政府宗教工作部门有关领导莅会祝贺。

  • 标签: 中南神哲学院 董事会 国家宗教 天主教 工作部门 湖南省
  • 简介:有关阳明学与禅学关系的研究,历来学者往往在“是禅”、“非禅”之间,非此即彼。本文则试图跳出此巢穴,从事功与学理两个层面,来分析阳明学与禅学之间的这种错综复杂交融关系,认为阳明良知说既是陆王心学发展的最高峰,也是儒佛交融史上又一巅峰,并通过与禅宗这一中印文化交融的结晶及其深远影响作比较,凸显阳明良知说在此长期交融过程中的历史地位与意义。

  • 标签: 阳明良知学 禅学 儒佛交涉
  • 简介:8月25日至28日,天主教中南神哲学院董事会第七届三次会议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28名董事参加会议。会议由黄炳章主教、崔庆琪神父等主持,董事长甘俊邱主教致开幕词和闭幕词。广东省民宗委副主任曾晓晖、湖北省民宗委副主任熊华启、湖南省民宗委副主任向茂林等中南六省(区)政府宗教工作部门有关领导莅会。

  • 标签: 中南神哲学院 董事会 广州市 天主教 副主任 工作部门
  • 简介:本文从新兴的弱势群体——不完整家庭子女的情感教育问题出发,结合统计数据和真实案例,阐明了他们在情感教育方面的榜样缺失及负面遗传,通过分析三个"契合"(孩子对亲子之爱与人类对上帝之爱的需求和成熟阶段相似,母爱与上帝之爱母性特征的三个层面一一吻合,父爱对孩子的正反引导作用与上帝之爱的父性特征一致),试图探讨宗教文化对爱和情感的正面引导作用,探索对单亲家庭子女弥补双亲之爱和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

  • 标签: 亲子之爱 上帝之爱 单亲家庭子女 情感教育
  • 简介:“我仅以个人名义,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已经75岁高龄了,有这个机会来中国学道,来之不易,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再次见到这些老师,我觉得这也是在座所有学员最大的心愿。”“感谢这次的安排与帮助!我虔诚的修道之心已持续20余年,这么多年来总期盼有机会向中国的道长学习,这次相聚是上天恩赐的机缘,是真正的机缘,希望再次安排学习机会,一定诚心追随。”“10天的学习仅仅是开始,仅仅是第一步,也是一大步,回国后我将更多地传播道教。”

  • 标签: 中国道教学院 进修班 留学生 道者 西方 学习机会
  • 简介: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是天师道在汉末兴起后的再次勃兴时期。它历经了曹魏时期(公元220-265年)对它的制约,而又盛行于大江南北;并且在教团组织形式及教义上均有较大的变革与发展。这是道教发展史上一段十分重要的时期。兹据史籍记载,略述梗概。一、曹魏之制约天师道及天师道之传播曹魏时,太平道随黄巾起义的被镇压而衰微;天师道(即五斗米道)随系师张鲁之归顺曹操与移民北迁,造成组织分散,其势大减。在社会历经黄巾起义之后,魏统治者深知对方士、道徒们的活

  • 标签: 道教史 陆修静 上清经 杨羲 老君音诵诫经 三皇文
  • 简介:汪维藩是金陵协和神学院的老师,也是一个十分勤勉的神学思考者与写作者,开创了构成金陵神学传统之一的开放的福音派神学。他的神学思考与其对中国教会神学反思历史的梳理是分不开的。本文即尝试从汪维藩对中国教会神学思考历史的梳理入手,探索其神学思想的灵感来源及其与中国教会的密切关系。

  • 标签: 汪维藩 中国教会 神学历史 开放的福音派 神学反思生生神学
  • 简介:《杨弼臣阿衡纪念碑》,1917年由“镇江回教同人公立”。据其后人回忆,纪念碑采用地产青石雕琢而成,阴刻,厚重而精致。碑文由近代民族教育先驱童琮撰写,上海著名书画家金吉石书丹,碑文手稿原件一直由杨弼臣阿訇之子杨德培保存。20世纪90年代,杨德培阿訇的后人举意把德培阿訇的部分书法作品连同这幅珍贵手稿捐赠给上海市伊协,作为永久纪念和保存。

  • 标签: 纪念碑 镇江 20世纪90年代 氏族 回族 考释
  • 简介:道教服食是道教信从者通过摄取食物、药物、气、符等来防治疾病、养护身心,以求长生成仙的过程中所应用的一切手段、方法、知识等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服药、服气、辟谷、饮食、服符等方面,是一类富有特色的道教养生类型。近年来,学术界对道教养生学关注较多,因此道教养生中服食问题也相应地有一些学者加以探讨。黄永锋博士认为道教养生学研究课题众多,服食养生应该专门加以系统研究;同时有必要重新界定道教服食,在新的理论平台上进行多视角深入的审视。

  • 标签: 养生学 技术哲学 道教 评介 成果 系统研究
  • 简介:中国古书中讲“道”的地方很多,如《易经》所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运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中庸》),“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

  • 标签: “道” 西方传统文化 《道德经》 《圣经》 三生万物 冲气以为和
  • 简介: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中国天主教的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可喜面貌,特别是中国教会的修院教育,经历了从恢复到发展乃至壮大的时期,初步形成了修院教育和各类人才培训的局面。适逢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建院二十周年之际,愿此简要短文,谨以纪念那些曾经为修院教育呕心沥血的老前辈们!

  • 标签: 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 修院教育 人才培养 管理机制 课程设置
  • 简介:本文立足于相关的一手西方文献材料,对二战后ethnohistory在美国学界的兴起与表现做了翔实细致的历史考察,从国别的角度揭示了西方历史人类学兴起的实然状态,为研究西方历史人类学及其兴起提供了新的路径与窗口。本文的要点和主要结论在于:ethnohistory不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或研究领域,它与民族学学科本身的历史一样久远。经历了半个多世纪(20世纪上半叶)的长期孕育之后,ethnohistory逐渐兴起于美国学界,于20世纪50~70年代成为显学。在该阶段,组建了ethnohistory的专业学会(AmericanSocietyforEthnohistory)、定期召开年会,还出版了其专业期刊ethnohistory,并一直延续至今。不少民族学家投身其中,一些历史学家也陆续加盟,并展开了初步合作。印第安纳大学成为战后ethnohistory凸显于美国学界的第一个研究中心。印第安纳大学自身拥有的良好的跨学科学术传统,尤其是沃格林(ErminieWheeler-Voegelin)等为代表的教职人员的诸多努力以及政府部门的鼓励与合作密不可分。相对二战前而言,既有概念诠释的新拓展,ethnohistory意味着'依靠档案、口述和考古学资源,以及社会人类学的洞察力和概念框架,对一些非欧土著族群进行历史研究,这些研究试图重构土著族群与欧洲发生碰撞前与后的历史';同时,也有经验研究的新尝试。这些新拓展与新尝试,突出表现了以民族学为主但不局限于民族学、兼有民族学与历史学双重含义与互补的特点,强调了由非土著提供的档案证据的重要性,强调了档案、田野等各种证据互参的重要性,以及民族学文化过程理论的重要性。兴起与凸显阶段的ethnohistory,虽然组织机构、学科规范需要进一步完善、一些具体做法也需要不断更新,但还是为20世纪70年代之后ethnohistory的日渐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ethnohistory得以进一步开拓发展空间提供了可能。�

  • 标签: ETHNOHISTORY 美国学界 西方历史人类学
  • 简介:阳春三月,是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的时节。作为全国社科类唯一省部级奖和我省哲学社会科学最高奖(由省人民政府颁发证书和奖金)的“贵州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科大组评审会于2005年3月4日至9日在花溪召开,会议由省社科联组织专家,本着科学民主、客观公正、严格把关、不徇私情的原则进行评审。笔者有幸被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聘为学科大组评委。对作为多民族省份的贵州社科界的科研成果有了进一步的接触和了解。

  • 标签: 哲学社会科学 贵州省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005年 社科联组织 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