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心肺复苏质量指数(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quality index,CQI)基于脉搏血氧波形(pulse oximetry plethysmographic waveform, POP ),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中能够实时监测外周循环状态,体现胸外按压质量。已证实CQI对CPR患者预后评估非劣效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end-tidal carbon dioxide,PETCO2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究高级气道建立是否影响CQI在CPR过程中对于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描述性研究。以376例心肺复苏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建立高级气道分为高级气道组和非高级气道组,根据是否恢复自主循环(return of spontaneously circulation,ROSC)分为ROSC组和非ROSC组。记录复苏过程中CQI和PETCO2变化,观察上述参数对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高级气道组中CQI [(63.3±20.7) vs (49.7±23.8)]、PETCO2 [19.8 (11.4, 31.6)mmHg vs 8.8 (3.3, 15.8 )mmHg]在ROSC组和非ROSC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预后评估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60.4和16.3,其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高级气道组CQI[(63.0±21.8)vs (42.2±29.0 )]在ROSC组和非ROSC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预后评估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61.1。高级气道组与非高级气道组间CQI对预后评估的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QI可用于CPR过程评估患者预后,其评估效力非劣效于与PETCO2;高级气道建立与否不影响CQI对CPR患者的预后评估。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高质量胸外按压 脉搏血氧波形 心肺复苏质量指数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预后 自主循环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脑出血患者营养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文将56例重症脑出血患者纳入研究,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8例,分组方法采用计算机表法,在营养给予上,入院前2d对照组进行普通鼻饲饮食,观察组进行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以及患者神经缺损的恢复情况。结果进行各自营养支持以后,进行肠内营养的观察组患者在营养指标以及患者神经缺损的恢复情况方面,均远优于对照组,组间体现为P<0.05的最终检验定论,探析价值突出显著。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显著提高重症脑出血患者的营养指标,改善其营养状态,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重症脑出血 营养状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肠外营养及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中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外科病房2021年-2022年共计62例全胃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31例研究组和31例对照组。研究组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对照组为早期肠外营养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前、术后第7天白蛋白、总蛋白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前、术后第7天白蛋白、总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肠外营养肠内营养全胃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ICU危重患者实施鼻肠管行肠内营养及护理干预对患者营养状态和预后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月~2020年5月接诊的ICU危重患者56例,作为护理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和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和护理干预,对比指标: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营养指标、预后评分和家属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和预后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家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ICU 鼻肠管行肠内营养 护理干预 营养状况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昏迷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从 2019 年 7 月— 2O20 年 4 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昏迷的病人中,选取 80例作为实验对象,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0例患者,两者在其他方面并没有什么不同,但观察组采取肠内营养护理,并在一段时间后测定其有关营养指标的数值,以及 BI指数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在经过 7d的治疗后,检测两组营养指标的数值,判定其预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有关营养方面的指标记录,通过比较可得知,在经过一周的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日常生活能力都有所提高,但从 BI的测定分值上可明显得出,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缺血性脑卒中昏迷患者进行早期临床肠内营养护理,能够在保障其基本生理正常的情况下,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增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昏迷 营养状况 预后影响
  • 作者: 左亚倩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ICU    江苏南京  210003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性护理在ICU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66例ICU肠内营养支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护理措施为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措施为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营养指标情况和腹泻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率也比对照组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重症肠内营养支持患者,提供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其临床护理满意度,并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整体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ICU 肠内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优化护理干预对改善其营养状态、预后的影响。方法:抽选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共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100例,随机划分组别,即对照组、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早期肠内营养+传统护理,研究组接受早期肠内营养+优化护理。评价及对比两组的营养状态、预后。结果:研究组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感染率、多器官衰竭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优化护理干预,可调节营养机制,改善营养不良状态,从而降低病死风险,预后良好。

  • 标签: 重症胰腺炎 早期肠内营养 优化护理 营养状态 预后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急性重症脑出血病人预后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01月-2021.01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脑出血病人8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病人营养指标、NIHS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结果:干预前,两组营养指标、NIHSS评分(p>0.05);干预后,实验组营养指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急性重症脑出血 营养指标 NIHSS评分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综合性护理干预用于ICU重症肠内营养支持病人中,对其营养状况、预后的影响。 方法:抽取本院收治的ICU重症肠内营养支持病人64例为研究对象,病人纳入时间自2022年1月~2022年12月。按护理模式分组为参照组(n=32)、综合组(n=32),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综合组施行综合护理。组间比较其营养状况、情绪、认知及生活质量变化。 结果:护理后,较参照组,综合组病人ALB、Hb、PA、TP等营养状况指标值更高,GAD-7、PHQ-9分值更低,认知度、SF-36分值更高,P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ICU重症肠内营养支持 营养状况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行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术前营养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在我院胸外科行手术切除的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血清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总中性粒细胞计数、预后营养指数(PNI)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评价患者术前的营养状况.根据胸部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正常肺组、肺气肿组和肺纤维化组).对患者进行5年随访,比较不同营养状况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复发生存期(RFS).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术前营养因素.结果:低血清白蛋白、高总中性粒细胞计数和低PNI患者的OS显著降低(分别为P<0.001,P=0.032,P=0.008).同时只有低血清白蛋白患者RFS明显降低(P=0.004).正常肺患者中,低血清白蛋白患者OS显著降低(P=0.003).肺纤维化患者中,低血清蛋白患者RFS显著降低(P=0.035).多变量分析表明,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影响NSCLC手术切除患者OS与RFS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P=0.014与P=0.046).结论: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影响NSCLC患者行切除术后OS和RFS的重要预后因素.血清白蛋白水平对合并肺气肿的NSCLC患者预后无影响。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术前营养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试验,比较不同的营养方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7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治疗方式随机分为三组肠外营养组(PN);肠内营养组(EN);肠外+肠内营养组(PN+EN),每组24例。分别在治疗后第3、7及14天复测三组患者的血液系统指标(如血淀粉酶、清蛋白、白细胞数目等相关指标,并比对三组患者的在院时长、ICU停留时间、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支持治疗后,(PN+EN)组患者的血淀粉酶、白蛋白等指标明显下降;与PN组和EN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接受营养支持对其治疗非常重要,(PN+EN)能够显著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预后,其方法安全可靠、有效。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预后
  • 简介:目的调查脑卒中后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探讨卒中后患者营养不良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残障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为438例在社区医院住院的卒中后患者,记录其人口学特征、营养学评定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mRS评分、Barthel指数、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脑卒中后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达52.7%;卒中后营养不良的患者中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NIHSS〉4分)的占77.1%,重度残障(mRS评分4~5分)的占70.1%,日常生活重度依赖及完全依赖(Barthel指数0~45分)的占69.7%,感染发生率为34.6%。并发症发生率为55.4%;而正常营养状态患者,相应的比例分别为24.2%、21.3%、19.8%、11.6%和18.8%。结论卒中后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营养不良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残障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相关性(P〈0.0001),营养不良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残障程度严重,日常生活能力低下,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率高,关注卒中后患者营养不良对改善卒中预后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脑卒中 营养不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中不同营养支持在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5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行肠外营养支持。利用仪器,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指标,并观察其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营养支持 胃肠道肿瘤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营养护理路径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98例终末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营养护理路径干预,均持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的营养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SF)、血红蛋白(H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8%,低于对照组的16.33%(P<0.05)。结论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在其接受血液透析治疗阶段,可在对其提供常规基础护理的同时,针对性为其提供营养护理,效果确切,不仅可改善患者营养情况,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营养护理 终末期肾病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预见护理联合营养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肺癌化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预见性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联合营养干预。对比两组营养状况、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1)观察组营养良好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联合营养干预可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的预后,减少不良反应,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采纳。

  • 标签: 预见护理 营养干预 肺癌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ICU护理中营养支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取样法,将符合条件的ICU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早营养支持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通过评估护理满意度、营养指标和生活质量等指标来评估营养支持的效果。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高,营养指标(血糖和血脂)得到更好的控制,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结论:因此,营养支持在ICU护理中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影响。综上所述,营养支持应被纳入ICU护理的重要策略之一,以提高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

  • 标签: ICU护理 营养支持 患者预后的影响
  • 简介:摘要: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对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造成严重影响。针对胃癌患者术前开展营养支持的时机,其对患者的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营养支持能够帮助患者提高手术耐受性,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康复时间,增强患者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 标签: 胃癌患者 术前营养支持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肾脏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肾内科住院期间自愿行动态血压监测的117例CKD非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ASI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低AASI组(≤0.414,n=38)、中AASI组(0.414~0.517,n=40)和高AASI组(≥0.517,n=39),比较3组间临床基线资料的差异。对入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20年8月。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AASI对肾脏不良预后的影响。结果117例患者中位年龄为61(49,65)岁,男性80例(68.4%),高血压91例(77.8%)。经过27个月的中位随访时间,34例CKD患者出现复合终点事件[肾脏替代治疗(透析或肾移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下降40%及死亡],其中10例透析,19例eGFR下降40%,5例死亡。不同AASI组年龄、血红蛋白、体重指数、eGFR、24 h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清晨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动脉压、24 h平均脉压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患者AASI水平越高,累积生存率越低(Log-rank检验χ2=13.111,P=0.00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AASI是发生肾脏终点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校正年龄、性别、平均动脉压、eGFR、24 h尿蛋白量、糖尿病及体重指数后,无论是在分类变量分析模型中还是在连续变量分析模型中,高AASI均为CKD患者肾脏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2.88,95%CI 1.00~8.26,P=0.050;HR=1.50,95%CI 1.02~2.21,P=0.039)。结论高AASI是CKD患者肾脏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肾功能不全,慢性 动脉硬化 血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期间肌肉指数变化值预测胃癌根治术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3家医学中心收治的362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163例、青海大学附属医院141例、圣玛丽亚医院58例)行新辅助化疗联合胃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70例,女92例;中位年龄为61岁,年龄范围为26~79岁。362例病人中,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04例病人设为建模组;圣玛丽亚医院收治的58例病人设为验证组。观察指标:(1)建模组病人行新辅助化疗期间身体成分、肿瘤标志物及应激状态指标变化情况。(2)随访及生存情况。(3)影响建模组病人预后因素分析。(4)预后预测模型的构建与比较。(5)预后预测模型评价。采用门诊、电话、信件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4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时间,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建模组病人行新辅助化疗期间身体成分、肿瘤标志物及应激状态指标变化情况。建模组304例病人行新辅助化疗前皮下脂肪指数、内脏脂肪指数、肌肉指数、癌胚抗原(CEA)、CA19-9、体质量指数(BMI)、预后营养指数(PNI)、修正全身炎症评分(mSIS)分别为31.2 cm2/m2(0.6~96.0 cm2/m2),25.1 cm2/m2(0.1~86.3 cm2/m2),47.1 cm2/m2(27.6~76.6 cm2/m2),43.2 μg/L(0.2~1 000.0 μg/L),108.7 U/mL(0.6~1 000.0 U/mL),21.9 kg/m2(15.6~29.7 kg/m2),46.8(28.6~69.0),(1.0±0.8)分;行胃癌根治术前上述指标分别为32.5 cm2/m2(5.1~112.0 cm2/m2),25.4 cm2/m2(0.2~89.0 cm2/m2),47.0 cm2/m2(16.8~67.0 cm2/m2),17.0 μg/L(0.2~1 000.0 μg/L),43.9 U/mL(0.6~1 000.0 U/mL),21.6 kg/m2(31.1~29.0 kg/m2),47.7(30.0~84.0),(1.0±0.8)分;行新辅助化疗期间上述指标变化值分别为1.4 cm2/m2(-31.0~35.1 cm2/m2),0.2 cm2/m2(-23.5~32.6 cm2/m2),-0.1 cm2/m2(-18.2~15.9 cm2/m2),-26.2 μg/L(-933.5~89.9 μg/L),-64.9 U/mL(-992.1~178.6 U/mL),-0.3 kg/m2(-9.7~7.1 kg/m2),0.9(-27.1~38.2),(0.0±0.8)分。(2)随访及生存情况。建模组304例病人中,284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3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随访期间,130例病人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9例病人因非肿瘤原因死亡,病人5年总体生存率为54.6%。验证组58例病人中,5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9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9个月;随访期间,21例病人死亡,病人5年总体生存率为63.8%。(3)影响建模组病人预后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病理学类型、术后病理学分期是影响建模组304例胃癌病人行胃癌根治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风险比=1.685,2.619,95%可信区间(CI)为1.139~2.493,1.941~3.533,P<0.05]和5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的相关因素(风险比=1.468,2.577,95%CI为1.000~2.154,1.919~3.46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病理学类型、术后病理学分期是建模组304例病人行胃癌根治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1.508,2.287,95%CI为1.013~2.245,1.691~3.093,P<0.05);术后病理学分期是建模组304例病人行胃癌根治术后5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2.317,95%CI为1.719~3.123,P<0.05)。(4)预后预测模型的构建与比较。304例建模组胃癌病人皮下脂肪指数变化值、内脏脂肪指数变化值、CEA变化值、CA19-9变化值、BMI变化值、PNI变化值、mSIS变化值预后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49(95%CI为0.504~0.593)、0.501(95%CI为0.456~0.546)、0.566(95%CI为0.521~0.610)、0.519(95%CI为0.474~0.563)、0.588(95%CI为0.545~0.632)、0.553(95%CI为0.509~0.597)、0.539(95%CI为0.495~0.584),与肌肉指数变化值预后预测模型AUC[0.661(95%CI为0.623~0.7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960,5.326,3.353,4.786,2.455,3.448,3.987,P<0.05)。肌肉指数变化值预后预测模型最佳截点值为0.7 cm2/m2,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建模组肌肉指数变化值<0.7 cm2/m2胃癌病人与肌肉指数变化值≥0.7 cm2/m2胃癌病人总体生存率和疾病无进展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27.510,21.830,P<0.05)。选取肌肉指数变化值、术后病理学类型、术后病理学分期为预后指标,在建模组病人中构建肌肉指数变化值+术后病理学类型+术后病理学分期列线图预后预测模型,其在建模组和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762(95%CI为0.708~0.815)和0.788(95%CI为0.661~0.885),术后病理学分期预后预测模型在建模组和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706(95%CI为0.648~0.765)和0.727(95%CI为0.594~0.835),列线图预后预测模型与术后病理学分期预后预测模型建模组和验证组AU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522,1.830,P<0.05)。(5)预后预测模型评价。肌肉指数变化值+术后病理学类型+术后病理学分期列线图预后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列线图风险评分0~6分为低风险,评分>6分且≤10分为中低风险,评分>10分且≤13分为中高风险,评分>13分为高危风险。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建模组及验证组低风险、中低风险、中高风险、高风险病人总体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75.276,14.989,P<0.05)。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中,肌肉指数变化值+术后病理学类型+术后病理学分期列线图预后预测模型预测性能优于术后病理学分期预后预测模型。结论新辅助化疗期间病人肌肉指数变化值可作为胃癌根治术后病人预后预测指标,肌肉指数变化值+术后病理学类型+术后病理学分期列线图风险评分可评估病人行胃癌根治术后生存预后

  • 标签: 胃肿瘤 新辅助化疗 身体成分 预后 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