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4 个结果
  • 简介:骨钙素(osteocalcin,OC)由成熟成骨细胞合成及分泌,是临床常用的骨形成标志物。其合成后大部分以羧化形式沉积在骨基质中参与骨骼矿化,少量未羧化或羧化不全直接分泌入血。未羧基化OC可作用于胰岛β细胞、脂肪细胞而促进胰岛素、脂联素的分泌,对能量代谢具调节作用,这使OC成为一种新型的能量代谢调节激素。

  • 标签: 骨钙素 能量代谢 胰岛素 脂联素
  • 简介:目的探讨家长参与式管理在代谢综合症出院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将46例代谢综合症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患儿住院期间实施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出院后观察组实施家长参与式管理,对照组患儿定期到医院就诊。干预6个月后,评价两组患儿生活方式、体格指标和血压、生化指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生活方式优于对照组(均P<0.01);腰围、血压、血清总胆固醇(serumtotal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laurateglycerin,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降低情况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HDL-C)增高较对照组明显(均P<0.01)。结论家长参与式管理可改善代谢综合症出院患儿生活方式,降低其体重和血脂水平,从而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 标签: 家长参与式管理 儿童 代谢综合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退休人员高尿酸血症与高血脂、高血糖和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对9721例退休人员健康体检资料中高血尿酸的检出结果分三个年龄段(50—59岁组、60—69岁组、≥70岁组)进行对比分析;高血尿酸组与正常血尿酸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的伴随检出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男性高尿酸血症检出率高于女性,高尿酸血症检出率随年龄增大而呈现增高趋势;高尿酸血症组伴随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血尿酸组。结论高尿酸血症是老年男性人群的高发病,与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应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医学干预。

  • 标签: 退休人员 高尿酸 高血脂 高血糖 高血压 医学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讨高血脂患者乳糜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体检高血脂患者42例作为实验组,自愿健康体检者44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血常规进行检查。结果2组患者血常规指标中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红蛋白(Hb)、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血脂患者乳糜血对血常规的指标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临床检验中我们应避免乳糜血对血常规产生的影响,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乳糜血 高血脂 血常规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血脂指标检测方式对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实施病情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糖尿病的患者50例和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同年龄段健康人资料50例,分别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相应方法对血清总胆固醇、血清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四项血脂指标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比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血清总胆固醇、血清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的血脂水平会出现明显异常,在临床上可以将这一特点作为对糖尿病进行诊断,和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糖尿病 血脂 检测 诊断
  • 简介:血脂代谢异常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受体活性,减少身体脂肪含量,从而降低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水平,明显改善血脂状况[1]。研究表明,运动对血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的影响上。

  • 标签: 血脂 运动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脂与谷丙转氨酶试剂对总胆汁酸检测携带的污染情况。方法选取我院进行体检的68例健康者的血清,进行随机混合成若干等份血清。选取10份混合血清作为对照组,取上述10份血清加入血脂试剂检测作为血脂试剂组,加入谷丙转氨酶试剂为谷丙转氨酶试剂组。分析比较血脂试剂对总胆汁酸的检测影响以及加入谷丙转氨酶试剂后对结果的影响。结果血脂试剂组总胆汁酸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谷丙转氨酶试剂组血清总胆汁酸浓度与血脂试剂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试剂对于总胆汁酸检测可能有携带污染,导致总胆汁酸检测增高,且随着检测次数增加,或加入谷丙转氨酶试剂,增加中间检测项目,其影响逐渐降低。

  • 标签: 血脂试剂 谷丙转氨酶试剂 总胆汁酸 携带污染 血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南华县彝族聚居地区60岁以上血脂水平,为彝族老年人血脂异常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①选择南华县彝族聚居地天申堂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为对象;②抽取清晨空腹12小时以上静脉血,采用贝克曼库尔特AV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③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彝族地区老年人高血脂率62.02%,女性高于男性(P>0.05),彝族聚居地区汉族、彝族老年人患病率无明显差别。血脂异常类型以单纯总胆固醇升高为主,占57.61%。结论彝族聚居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血脂明显偏高,超过国内其他地区水平,其主要因素是膳食不合理及不良生活习惯。采用汉、彝双语开展健康教育和生活习惯干预,提高人群对血脂的认识,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是彝族地区预防人群血脂升高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彝族 老年人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就他汀类药物对血脂正常脑梗死二级预防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6月间我院门诊所收治的157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本组患者基于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8例,治疗组7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控制高血压、高血糖、吸烟等危险因素,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10mg/d阿托伐他汀+10-20mg/d辛伐他汀,对照组没有采用他汀类药物。结果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再发情况治疗组18例再发脑梗死(22.8%),对照组再发次数为29次(37.2%)。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失眠、2例呕吐,1例AST升高至正常上限2倍以上,1例ALT升高至正常上限2倍以上。而治疗组患者出现1例肌痛、1例头痛、1例便秘、1例食欲减退、1例恶心,1例AST升高至正常上限2倍以上,1例ALT升高至正常上限2倍以上。结论对于血脂正常脑梗死而言,他汀类药物降脂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能够有效地保护神经组织、抗动脉粥样硬化,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二级预防 他汀类药物 C反应蛋白 血脂正常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水平,探讨两者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以我院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98例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抽血,对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观察组TG、TC、LDL-C及Apo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HDL-C及ApoAl水平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均表现为异常,这两项指标对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2型糖尿病 血脂 血液流变学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高血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00例冠心病伴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d口服,B组给予辛伐他汀40mg/d口服,C组给予辛伐他汀80mg/d口服。3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测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及安全性指标(TG、ALT、Cr、BUN及CK),比较不同剂量辛伐他汀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辛伐他汀80mg/d剂量降低TC、LDL-C的作用显著。结论辛伐他汀常规剂量(80mg)治疗冠心病伴高血脂症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辛伐他汀 高血脂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辛伐他汀在稳定血液透析患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方法对稳定血液透析患者实行一次性服用辛伐他汀约20mg,患者用药后采集血液,运用仿真测试检测辛伐他汀的血药浓度。运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方法分析,得出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然后和文献中正常群体的辛伐他汀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对比。结果利用模型筛选出来的协变量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滤器、BMI以及每周透析时间、透析龄等各种变量都没有相关性。结论在本次研究中,得到的药代动力学模型可以让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辛伐他汀药物调整。

  • 标签: 辛伐他汀 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 血液透析患者
  • 简介: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胃旁路术肥胖患者术前及术后脂质代谢情况。方法从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减重中心接受胃旁路手术的肥胖患者(BMI>28kg/m^2)25例,手术时保留30ml小胃囊,旷置100cm胆胰支及100~200cm食物支。回顾性分析术前及术后1、3、6、9、12个月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低密度脂蛋白(LDL)的随访数据,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25例肥胖患者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随访超过一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TC,TG,LDL均出现显著降低(P<0.05),HDL出现显著升高(P<0.05)。术前仅HDL与BMI相关(P<0.05),术后TG、LDL、HDL改变均与多余体重减少率(PEWL)相关(P<0.05)。结论腹腔镜胃下旁路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在减重同时会给肥胖患者的脂质代谢带来改善,降低血浆TC、TG及LDL,增加HDL水平。

  • 标签: 肥胖症 脂质代谢 减重外科 胃旁路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1163名健康体检者为对象,检测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以及血尿酸水平。结果高尿酸血症组代谢综合征各组分检出率明显高于血尿酸正常组;随代谢异常的集聚程度加重,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增加。结论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间关系密切,应成为代谢综合征的组分;及早防治高尿酸血症及其相关的代谢综合征十分必要。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代谢综合征
  • 简介:氧稳态的平衡和稳定是机体新陈代谢和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在某些生理或病理条件下,机体内的氧稳态失衡,引起细胞或组织的整体或局部的缺氧。肿瘤都是以细胞的过度增殖为特点,导致瘤细胞处于低氧或缺氧的环境,氯化钴(CoCl)作为化学性低氧模拟剂,主要用于细胞内缺氧造模,其机制是2Co2+与Fe2+竞争性结合血红蛋白,抑制正常的含氧血红蛋白的形成,导致体内的脱氧血红蛋白的含量增加,从而阻断了氧信号传导系统中氧感受器与氧结合,使细胞的含氧量下降,引起细胞在不缺氧的条件下"感觉"缺氧,同时诱导促进或抑制细胞凋亡作用的低氧诱导因子-1(HIF-1)的表达。因此,了解CoCl2对肿瘤细胞凋亡的促进或抑制作用的机制,并根据肿瘤细胞类型的不同,合理运用低氧环境协同CoCl2细胞毒性作用和增强肿瘤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从而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 标签: 氯化钴 低氧 肿瘤细胞 生长代谢
  • 简介:飞行人员由低海拔地区到高原驻训,高原低氧环境引起高原反应及高原病同样影响飞行耐力和战斗力形成。组织细胞在生命活动中需要不断获取能量,而这种能量来源于体内营养物质(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糖代谢、脂代谢、血液流变学改变从一个方面反映机体代谢状态和血液微循环改变。笔者通过综述不同海拔高度区域低氧暴露及低氧训练对糖代谢、脂代谢、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飞行卫勤保障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飞行耐力 糖代谢 脂代谢 血液流变学
  • 简介:目的:评价HPPH在体外对大鼠及人肝微粒CYP450酶的6种亚型酶活性的影响,预测使用HPPH可能出现的药物相互作用.方法:将注射用HPPH与CYP450酶的6种亚型的特异性探针底物非那西汀(CYP1A2)、甲苯磺丁脲(CYP2C9)、S-美芬妥因(CYP2C19)、右美沙芬(CYP2D6)、氯唑沙宗(CYP2E1)、咪达唑仑(CYP3A4)和睾酮(CYP3A4)与大鼠及人肝微粒进行孵育反应,采用HPLC-MS/MS法测定对应的7种代谢产物(对乙酰氨基酚、羟基甲苯磺丁脲、4-羟基美芬妥因、O-去甲基右美沙芬、6-羟基氯唑沙宗、1'-羟基咪达唑仑、6β-羟基睾酮)的浓度.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HPPH浓度为1.00~50.00μmol·L-1时,未发现其对大鼠的CYP1A2、CYP2C9、CYP2D6、CYP2E1、CYP3A4产生抑制作用.在本实验条件下,HPPH浓度为0.50~10.00μmol·L-1时,未发现其对人CYP1A2产生抑制作用;但对人CYP2C9、CYP2C19、CYP2D6、CYP2E1均存在抑制作用;对人CYP3A4,对底物咪达唑仑存在抑制作用,对底物睾酮未发现抑制作用.结论:HPPH对CYP450酶的抑制作用存在种属差异,在人体内HPPH与CYP450酶作用有待体内实验进一步证明.

  • 标签: HPPH LC-MS MS 药物相互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雄性大鼠后肢体一侧制动建立骨质疏松模型,探讨胶原蛋白在大鼠失用性骨质疏松中的骨代谢变化。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平行、自身对照研究,选取4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5,未进行处理)和实验组(N=20,一侧后肢体固定),20只雄性SD大鼠右侧肢体固定建立失用性骨质疏松模型,右后肢制动固定作为实验组,未固定的对侧肢体为对照组。2周后麻醉下建模动物处死后截取相同长度后肢股骨标本,进行标本处理。采用微量羟脯氨酸测定法及酶联免疫法检测总胶原及Ⅰ型、Ⅱ型胶原含量。结果实验组总胶原、Ⅰ型、Ⅱ型胶原含量及Ⅰ型/Ⅱ型胶原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一侧后肢体制动可以导致大鼠固定侧股骨总胶原、Ⅰ型及Ⅱ型胶原蛋白的数量和结构发生变化,Ⅰ型/Ⅱ型胶原比值的下降,构成了失用性骨质疏松的生物化学基础,导致骨钙、骨磷减少形成局部性骨质疏松。

  • 标签: 失用性骨质疏松 大鼠 Ⅰ型胶原 Ⅱ型胶原
  • 简介:目的:探讨三七皂苷对运动性贫血大鼠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平分为对照组、运动组和运动灌药组。对运动组和运动灌药组大鼠进行为期十周的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并从第五周开始对运动灌药组大鼠进行三七皂苷药物干预,对其他各组灌饲等体积生理盐水。实验后测定大鼠血清中MDA含量以及SOD、CAT活力。结果:运动组血清MDA含量和CAT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灌药组血清MDA含量显著低于运动组(P〈0.05),运动灌药组血清CAT活力显著高于运动组(P〈0.05),运动灌药组血清MDA含量和CAT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运动组、运动灌药组的血清SOD活力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三七皂苷能有效改善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降低体内脂质过氧化水平,增强机体防御氧自由基损伤的能力。

  • 标签: 三七皂苷 运动性贫血 MDA SOD 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