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最理想的治疗手段,也是目前最为成熟的器官移植技术。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也是术后早期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肾移植 术后 肺部感染 护理
  • 简介:Page肾(Pagekidney)最早由IrwinPage等人提出,是指继发于肾实质受压迫而产生高血压(有时伴有肾功能受损)。1988年Yussim和Shmuely[1]报道了1例肾移植术后因淋巴囊肿引发Page肾的病例。Butt和Seawright[2]于2010年曾报道1例肾移植术后的Page肾。

  • 标签: Page 淋巴囊肿 肾实质 少尿 高血压模型 肾功能受损
  • 简介:摘要尽管我国公民逝世后捐献移植已取得巨大进步,供器官短缺的问题仍日趋严重。本文对比我国和发达国家在活体肾移植数量、医学问题和政策问题的差异,期望对我国活体肾移植的科学发展有所裨益。

  • 标签: 肾移植 ABO血型不相容 供者
  • 简介:摘要:肾移植是将健康的肾脏置入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体内。它是跨时代的医疗模式,使尿毒症患者重获新生,为医学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但是由于供体器官不足。引发了大量的伦理学问题。在我国特殊的文化背景之下又产生了更为特殊的问题。本文从活体移植、尸体移植、异种移植、器官捐献、器官分配等多方面分析质疑并给出相应的看法。探究现阶段我国肾移植伦理所存在的困惑及原因。以确立适合我国肾移植伦理发展的新路径。

  • 标签: 肾移植伦理活体供肾异种移植器官捐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越来越受到重视,相比之下,活体亲属供肾移植手术,无论供者或受者,在围手术期不同阶段更容易出现恐惧、焦虑等心理障碍[1]。本院移植中心针对供受者心理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给予相应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心理护理 肾移植术 围手术期 受体 供体 肾移植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扁桃体切除对治疗肾移植术后IgA肾病(IgAN)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3月至2018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科行移植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IgAN的患者201例,其中18例患者进行了扁桃体切除。收集该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及移植肾存活时间及移植肾功能情况。结果18例受者中男13例,女5例,年龄(36.0±10.9)岁。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存活。2例患者分别在扁桃体切除术后10个月和14个月移植肾失功后恢复透析治疗。扁桃体切除术前患者血肌酐94(78,133)μmol/L,扁桃体切除后3个月、1年和2年血肌酐分别为95(74,139)μmol/L,106(87,158)μmol/L和95(81,147)μmol/L(P=0.206)。扁桃体切除术前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为0.31(0.16,1.38)g,扁桃体切除术后3个月、1年和2年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分别为0.34(0.10,1.42)g、0.33(0.11,0.56)g和0.25(0.10,0.50)g(P=0.104)。移植肾失功的2例患者,分别是肾移植术后9年和4年因为血肌酐升高、蛋白尿和血尿行移植肾穿刺活检确诊IgAN,病理提示球性硬化和节段硬化分别为7/24、5/24和1/6、2/6,间质纤维化与肾小管萎缩(IF/TA)均为30%,该2例患者分别是在确诊IgAN后461 d和1 077 d后才行扁桃体切除。结论肾移植术后IgAN行扁桃体切除能帮助维持肾功能稳定,防止蛋白尿加重。病理提示肾小球硬化或IF/TA较明显的患者,扁桃体切除效果不佳。

  • 标签: 扁桃体切除术 肾移植 肾小球肾炎,Ig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贝克认知疗法护理在肾移植患者围期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医院2019年10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肾移植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39)基于贝克认知疗法的护理干预和对照组(n=41)常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评分及睡眠质量。结果:护理后研究组HAMA量表评分、HAMD量表评分及PSQI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贝克认知疗法护理可有效改善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提升睡眠质量。

  • 标签: 贝克认知疗法 护理 肾移植 围术期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护理。方法通过对15例DGF患者的进行心理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处理发现问题。结论在肾移植围手术期注意防止低血容量和低血压,早期进行血液透析、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防止感染发生、加强心理护理足提高移植肾DGF治愈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肾移植术后 肾功能延迟恢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通过人工血管置换治疗肾移植中髂外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应用人工血管置换治疗肾移植中髂外动脉夹层4例,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28~55岁。4例肾移植受者均为中突发髂外动脉夹层,拆除血管缝合线发现动脉内膜剥脱堵塞髂外动脉3例,堵塞移植肾动脉1例,使用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制成的人工血管,行髂外动脉的人工血管置换。4例受者移植肾行二次灌注,改与髂内动脉吻合。结果1例受者术后1周肾功血肌酐恢复正常,2例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1例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合并急性排斥反应,给予血液透析治疗,术后2~3周血肌酐恢复正常。随访时间0.5~5.0年,移植肾功能稳定,侧下肢血供及皮温正常,活动有力自如。结论肾移植中髂外动脉血管夹层发生率不高,但病情进展迅速且凶险,如不及时处理后果严重,通过人工血管置换治疗肾移植中髂外动脉夹层可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肾移植 移植后血管并发症 人工血管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对围肾移植病人实施集束化护理的作用与影响。方法 随机在我院 2016年 1月至 2017年 12月间总共收治的肾移植病人中抽取 60例为研究对象,划分时间为 1年, 2016年内中符合标准的患者有 32例,实行常规护理(对照组), 2017年接受的患者有 28例,实行集束化护理(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围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 28例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的低于 32例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也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对于行肾移植的患者来说,在其围期实施集束化护理可以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是一种效果显著地护理模式。

  • 标签: 肾移植 集束化护理 围术期 并发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在环孢素应用在临床肾移植后,使肾移植的近期效果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进一步推进了肾移植的发展。但是,肾移植的长期存活却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效果。在目前临床医学中,如何提升肾移植术后长期存活率已经成为了一项重点探讨的课题。本课题笔者重点分析了肾移植术后长期存活的相关因素,希望以此为肾移植术后实现长期存活提供一些具有价值性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肾移植术 长期存活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背景谵妄(delirium)是一种急性认知功能改变的临床症状,表现为随时间波动的意识改变、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症状。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delirium,POD)是指患者在外科手术后出现谵妄症状,多发生在术后24~72h。术后谵妄在ICU中常常被漏诊,在ICU中被确诊的谵妄甚至低于35%,绝大多数ICU患者在发生谵妄后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相应的处理或治疗1。病例概要患者女性,37岁,因“无诱因高热后发现血肌酐升高6月余”于2018年6月21日收入肾移植科。诊断慢性肾脏病5期。2018年6月25日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毕转入ICU加强监护。转入ICU后予气管插管处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持续镇静镇痛状态下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尿量可。6月26日停用呼吸机并拔除气管插管予鼻导管吸氧,停用镇静并予镇痛减量,解除肢体约束。6月27日夜间2200患者突发谵妄,出现自行下床拔管伤人行为,经医生护士劝阻安抚,予情绪稳定治疗,家属入室探视后可安静配合治疗。6月28日转出ICU。7月6日顺利出院。结论通过对ICU内一例肾移植病人术后48小时内发生术后谵妄的应急处置护理实践以及文献回顾,结合重症监护室内谵妄护理经验,总结ICU内肾移植术后谵妄的护理体会,同时针对肾移植术后谵妄发生的种种高危因素采取相对应的防治措施及护理对策,通过有效的处置方法及针对性的人文心理关怀措施,降低ICU内肾移植术后谵妄问题的发生并减轻其危害,以期提升监护室内安全医疗安全护理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我国肾移植、基因检测的现状,探讨基因测序在肾移植中的应用及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提供有效的诊断和精准治疗。

  • 标签: 肾移植 基因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肾移植术后患者肠梗阻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本院肾移植手术后3个月中出现肠梗阻并发症的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更改药物、手术检查以及针对性护理对患者肠梗阻现象进行治疗。对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以及肠鸣音正常时间进行观察记录。结果6例肾移植术后肠梗阻患者经临床治疗及针对性护理后均得到有效的恢复。6例患者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3.9±2.4)天,肠鸣音正常时间为(5.7±3.1)天。结论肾移植术后出现肠梗阻患者通过优质护理可以提高肠梗阻缓解速率。因此,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肾移植术后肠梗阻患者很有必要。

  • 标签: 肾移植 肠梗阻 护理措施
  • 简介:尿瘘是肾移植术后较为常见的外科并发症,但许多移植医生对此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引起不良后果.我院自1995年2月至2001年1月共施行肾移植236余例,术后1~7日发生尿瘘19例,发生率8.05%,现总结分析如下.

  • 标签: 肾移植术 尿瘘 临床分析 并发症 诊断 治疗
  • 简介:1992~1996年我院行异体肾移植763例,术后发生恶性肿瘤7例,其中尿路肿瘤5例(膀胱肿瘤4例),本文就其病因学、临床治疗等进行探讨。认为肾移植术后大量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尤其是环孢素A(CsA)的应用,使“免疫监护系统”受到破坏,导致肿瘤的发生,提出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将CsA的用量减少至原量的1/4,彻底清除病灶的治疗原则。

  • 标签: 肾移植术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提升质量是目前我国肾移植的主要发展目标。推广组织配型新技术,包括采用高分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分型方法,保证供受者HLA分型结果的完整性和唯一性,以及把改良的细胞学方法和纯化单抗原技术相结合,提高HLA抗体检测精准度等,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供受者间的错配负荷和受者免疫风险,指导器官的科学分配和受者个体化免疫抑制治疗,有助于达到受者长期存活的目标。这正是精准医学的核心要义在肾移植领域的体现。

  • 标签: 肾移植 组织配型 器官分配 个体化免疫抑制治疗
  • 简介:肾移植术后以“爬行肌酐”为主要表现的慢性排斥反应通常发生在肾移植3个月后,肾功能呈缓慢减退,血肌酐进行性升高,发病机制尚不很清楚。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既有诸如急性排斥反应、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免疫移植剂的毒性作用等免疫因素,又有手术、供体年龄、高血压、高血脂、巨细胞病毒感染等非免疫因素的参与,对各种影响因素及危险因素的分析和免疫抑制剂的合理使用可以避免或减少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慢性排斥反应 爬行肌酐 慢性移植物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