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肝病合并真菌感叹的相关因素及其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42例肝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对其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分析42例患者真菌感染情况与护理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抗生素使用时间、侵入性操作等是导致肝病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在对患者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100%(42/42)。结论对肝病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该得到医师的广泛重视。

  • 标签: 肝病 真菌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是对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相关因素及临床特征进行探析。方法本文随机选取128例我院收治的鼻窦炎患者,将其分成两组,分别为64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鼻塞、流涕、涕血、脓性引流物、下鼻甲肿大等临床特征发生率,记录并比较病变部位及钙化斑发生率。结果根据真菌性鼻炎的发病相关因素做好相关预防,并且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的临床特征明显且CT诊断特异性强,可作为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的重要诊断依据,值得临床的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 标签: 真菌性 鼻窦炎 因素 临床特征
  • 简介: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蜡状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大肠杆菌、鼠伤沙门氏菌及肠炎沙门氏菌为测试菌种,对从西洋参(PanaxquinquefoliumL.)的茎和叶中分离得到的36株内生真菌进行抑菌活性试验,并测定活性菌株的代谢产物和不同极性物质对测试病菌的抑菌活性。试验筛选出2株具有明显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它们的代谢产物和不同极性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状芽胞杆菌的抑菌效果最佳,其中胞外多糖和正丁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较好。

  • 标签: 西洋参 内生真菌 抑菌活性 胞外多糖 正丁醇提取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顺铂联合香菇多糖进行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引流术对4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顺铂联合香菇多糖胸腔灌注,治疗4周后按WHO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42例患者中CR11例,PR15例,SD10例,PD6例,总有效率(CR+PR)为61.9%,总控制率(CR+PR+SD)为85.7%,且毒副反应可耐受。结论顺铂联合香菇多糖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安全有效。

  • 标签: 顺铂 香菇多糖 胸腔灌注 恶性胸腔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方法中,腹腔热灌注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组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为EOX方案联合香菇多糖腹腔热灌注,对照组为EOX方案联合香菇多糖腹腔灌注。结果两组的近期疗效有明显的差异(P<0.05),而毒副反应却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腹腔热灌注香菇多糖联合全身化疗可提高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有效率,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品种及生长年限对泰山四叶参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以葡萄糖为对照品,测定波长490nm。结果:泰参2号1~4年生多糖含量分别为1028%、1424%、1277%、1127%;泰参3号1~4年生多糖含量分别为1095%、1285%、1413%、1306%。结论:泰山四叶参不同品种多糖含量有差异,泰山2号及3号两品种多糖含量皆高于对照泰参1号。生长年限对泰山四叶参品种多糖含量的影响表现为:生长期1~2年或1~3年随生长年限延长多糖含量逐年增加,2~3年生多糖含量达到高峰,3年以后则表现下降趋势。

  • 标签: 泰山四叶参 品种 生长年限 多糖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使用生物多糖冲洗胶液预防肠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阿勒泰市人民医院剖宫产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使用的治疗组和未使用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生肠粘连的情况。结果治疗组肠粘连的发生率(2%)明显低于对照组(24%),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物多糖冲洗胶液用于预防剖宫产术后肠粘连,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生物多糖冲洗胶液 肠粘连
  • 简介:目的探讨外耳道感染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随机选取我院131例外耳道疾病的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表现、病原做进一步对比,从而提出外耳道湿疹及真菌感染的鉴别诊断要点,因培养需要时间较长,选取的病例均较重,遂按疼痛为主首先采用抗生素治疗,以痒为主要症状的首先采用抗真菌的氟康唑分散片,待1周后患者取冲洗物培养结果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31例中耳试子培养感染阳性127例,细菌感染61例(单一菌种57例,2种细菌复合感染4例),真菌感染56例(单一菌种53例,2种真菌复合感染3例),细菌+真菌混合感染10例。初诊有效率85.5%,1周后根据培养结果、药敏结果和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治愈率为100%。其中最长的治疗时间达6周,该例患者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和西弗射盾子囊霉的混合感染,头孢地尼抗生素3周,氟康唑分散片治疗2周。结论外耳道感染可以按照症状体征初步鉴别细菌与真菌感染。遂按疼痛为主首先采用抗生素治疗,以痒为主要症状的首先采用抗真菌的氟康唑分散片。

  • 标签: 外耳道湿疹 真菌感染 鉴别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1例60岁女性因别嘌醇过敏致全身皮疹并口腔溃疡入院,后进行性加重,出现真菌感染的诊治。经相关积极治疗后,患者痊愈。探讨过敏与感染的相关性。

  • 标签: 别嘌醇过敏反应 口腔真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老年真菌性鼻窦炎的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4月60例老年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均实施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60例老年真菌性鼻窦炎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后病理显示均属于真菌感染,治疗后总有效率98.3%。经随访未出现复发病例。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治疗老年真菌性鼻窦炎具有良好效果,患者因手术受损程度低,能够彻底消除真菌团块及发生病变的粘膜,具有较高安全性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真菌性鼻窦炎 内窥镜 老年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08-0055-01
  • 简介:皮炎芽生菌(Blastomycesdermatitidis)、荚膜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capsulatum)、粗球孢子菌(Coccidioidesimmitis)和巴西副球孢子菌(Paracoccidioidesimmitis)、马尔尼菲青霉菌(Penecilliummarneffei)、申克孢子丝菌(Sporothrixschenckii)均属于双相型真菌,在温度的诱导下其菌丝相、酵母相可相互转化,致病相为酵母相,主要通过吸入途径或皮肤黏膜的破损而感染人类[1],在免疫受损和免疫正常者均可引起真菌病。其形态转换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该机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被认为与致病性密切相关。

  • 标签: 双相真菌 形态转换 致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