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镁离子诱导的离体培养海马神经元异常放电时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及甜菜碱的干预作用,初步探讨甜菜碱抑制癫痫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培养Wistar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将海马神经元全液换成无镁细胞液处理3h造成放电模型,以浓度为100μmol/L甜菜碱进行干预,以100μmol/L的γ-氨基丁酸、100mg/L的丙戊酸钠作为对照,各组处理完然后恢复正常培养12h、24h、48h、72后取材。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并分析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模型组海马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P<0.01),凋亡发生率增加(P<0.01),甜菜碱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海马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1)。凋亡发生率增加(P<0.01)。结论甜菜碱稳定线粒体膜电位的作用较弱,没有降低细胞凋亡率。结论在离体实验中甜菜碱对放电的海马神经元微弱的保护作用,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并不是影响海马神经元的线粒体膜电位。

  • 标签: 甜菜碱 线粒体膜电位 细胞凋亡 癫痫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000-02
  • 简介:资料患者男性,57岁。以"橡皮条击伤后出现颜面部、咽喉部肿胀感并呼吸不畅1d"于凌晨收入院。患者诉入院1d前颜面部不慎被橡皮条击打,当时创面无皮肤破溃、出血,无头昏、头痛,无昏迷,无腹痛、腹泻,未予特殊处理,后渐出现颜面部、咽喉部肿胀感,并有渐进呼吸不畅。当地医院予抗感染、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等对症处理后,症状减轻。

  • 标签: 咽喉部 族性 橡皮条 急性发作 皮肤破溃 吞咽困难
  • 简介:目的分析发笑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特点,以确定癫痫病灶位置,为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就诊10例发笑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发作的特点、影像学的特征以及手术治疗结果等.结果10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8例完成分期颅内电极埋置.术后8例达到EngleⅠ级缓解,1为Ⅱ级,另外1例术后发作无明显改变.结论非下丘脑病损所致发笑样癫痫发作者若不伴有情感症状出现,病灶多在额叶,并以辅助运动区为常见,伴有情感症状者多定位于颞叶.同时,发笑症状在发作过程的早期或者单独出现者定位很可能位于右侧大脑半球,反之,在晚期出现应考虑在左侧大脑半球的定位.

  • 标签: 发笑性发作 癫痫 定位
  • 简介:摘要对肢体抖动短暂脑缺血发作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从近来的临床调查中可以看出肢体抖动短暂脑缺血发作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短暂脑缺血发作的类型,在临床中特别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如局灶运动癫痫发作。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因此应该更加积极的对该病进行研究及探讨。分析致病原因,找出解决办法,避免患者脑功能发生不可逆的损伤。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肢体抖动性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短暂脑缺血发作治疗后磁共振波谱的表现,研究其相关临床意义,以更积极协助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随机收集于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证实为短暂脑缺血的患者40例的磁共振波谱表现。治疗3天的复查磁共振波谱表现。结果40例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经检查T1WI及均表现正常;T2WI有6例异常,T2WI正常34例,T2WI的异常表现为半卵圆中心斑点样高信号模糊影。DWI检查阴性40例,所有病例与正常人员比较显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稍降低4例,正常36例;胆碱复合物(Cho)异常升高36例,无明显异常4例;出现乳酸(Lac)峰16例。未见明确乳酸(Lac)峰24例。所有病灶肌酸(Cr)峰均无明显升高和降低。治疗3天复查磁共振波谱表现,Cho峰的升高。本组患者中有14例表现出现异常升高,Lac本组出现异常6例。研究表明神经症状是短暂的,但是脑内代谢异常至少持续症状发作3天。结论短暂脑缺血具有反复性,易发展为脑梗死,必要的影像学辅助对于生命安全的维护是极其必要的。1H磁共振波谱能积极有效的对活体组织不同代谢的产物的含量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为诊疗提高依据,值得临床推广,研究表明神经症状是短暂的,但是脑内代谢异常至少持续症状发作3天,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MRS 分析
  • 简介:摘要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是一种十分常见但却让众多医师为之头疼的疾病,TIA这一概念自从上世纪50年代被提出,对其诊治的发展已经历了近70年,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发展,相继出现了B超、CT、MRI等先进技术,且治疗的方法也从单一的治疗走向了多元化、个体化治疗的道路,本文意图结合近年来中西方医学的发展,对TIA的诊治进展作一阐述。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诊治 新进展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094-02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短暂脑缺血发作的护理对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TIA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我院60例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LMWH)治疗,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后TIA发作中止,14d内无复发;4例14d内仍有TIA反复发作,但发作频率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仅2例出现皮下注射部位紫癜,停用后消失,未见其他不良反应,无死亡病例。结论经过相应的治疗及护理,不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还能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及注意事项,解除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了广大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达到了满意的护理效果。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短暂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治疗目的是消除病因、减少和预防复发、保护脑功能。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治疗
  • 作者: 姜梦迪 赵久良 周央中 蒋颖 张烜 曾小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06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100730;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 100730
  • 简介:摘要患者女,31岁。因反复呕吐、腹痛2年,加重伴头晕1个月就诊北京协和医院。患者于2年前诊断系统红斑狼疮(消化道、泌尿道平滑肌受累),药物规律治疗。近1个月出现反复呕吐伴恶心,查脑脊液白细胞总数 0,氯化物113 mmol/L,蛋白0.24 g/L,葡萄糖3.4 mmol/L;头颅及脊髓磁共振成像(MRI)未见异常,腹部影像学、胃肠镜大致正常。住院期间先后新发体位低血压(站立位血压80/50 mmHg, 心率102次/min;卧位血压125/80 mmHg, 心率 97次/min),仰卧位血压夸张波动。结合其近两年性欲减低,体检发现左侧瞳孔强直,皮肤不对称出汗异常,皮肤交感反射试验异常,考虑系统红斑狼疮累及自主神经病变,静脉点滴甲泼尼龙(1 g,3 d)联合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20 g,3 d)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通过分析本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临床医师对系统红斑狼疮继发自主神经系统受累的认识。

  • 标签: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自主神经系统 低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对癫痫首次发作后自然复发危险进行探讨。方法对2012年6月到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42例首次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均随访6个月到2年随访,记录有无复发及复发情况,同时探讨潜在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中2年内复发的31例,累计复发率达到71.7%,首次发病后自然复发危险较大。结论癫痫首次发作的某些临床特征是主要复发危险因素,有利于临床判断复发危险及对治疗给予指导。

  • 标签: 癫痫 首次发作 复发危险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46例不同系统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收集整理对46例颈内动脉系、椎-基底动脉系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观察其临床表现、治疗效果、预后随访及多方面分析。结果颈内动脉系TIA较椎-基底动脉系TIA患脑梗死几率更大。有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与无危险因素比较,发生脑梗死几率升高。结论积极控制危险因素、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对于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危险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治疗特点以及影响,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神经内科从2011年4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28例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阐述分析。结果28例患者经过我院的正确有效治疗,26例患者病情得到了控制,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康复出院,2例患者病情较重,伴有并发症出现,病情好转较慢,需要进一步住院治疗。结论提高和加强我院对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 患者 神经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短暂脑缺血发作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 2017年 1月~ 2018年 2月收治 100例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 50人,对照组给予控制血压、降脂、降糖、抗凝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 低分子肝素钙,疗程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银杏达莫 低分子肝素钙 治疗
  • 简介:摘要躁狂发作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高兴愉快到欣喜若狂,有的则有易激惹的表现。主要表现为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梅毒发展的各个阶段,均可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侵袭神经系统引起神经系统症状1。越来越多以神经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梅毒患者至神经科就诊。现将1例关于麻痹痴呆所致躁狂发作的住院患者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麻痹性痴呆 躁狂发作 梅毒消毒 隔离
  • 简介:发作睡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属于中医“多寐”“嗜睡”范畴。本文检索2008年至今的中国知网相关资料,总结中药、针灸的治疗思路与方法。中医治疗本病有一定疗效,但研究方法有待提高。

  • 标签: 发作性睡病 中药 针灸
  • 简介: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被公认为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近期频繁发作的TIA是脑梗死的特级警报。据统计,未经治疗的TIA患者,约1/3发展成脑梗死,4%~8%完全卒中患者发生于TIA之后。现将我院自2003-2007年收治的TIA患者80例联合治疗转归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我院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57例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对其进行精心护理,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7例患者痊愈36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无效0例。结论经过有效的治疗及精心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并可促进患者的康复,达到了满意的护理效果。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