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弹性改变。方法分别对高血压患者55例(平均年龄63.5岁)和正常健康者120例(平均年龄59.8岁)采用线阵高频探头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颈动脉硬度指数β,压力弹性系数Ερ,动脉顺应性AC,膨大系数AI,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等参数,比较高血压病组和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弹性有无差异。结果高血压病组颈总动脉的IMT及Ep、PWVβ和β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结合ET检测能较早发现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管的结构和弹性的异常,评价其血管疾病的早期改变,为临床早期干预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超声 颈动脉 弹性 高血压 跟踪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穿刺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2月于本院采用微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的2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并将同时期采用保守治疗进行干预的2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然后将两患者治疗前后的NDS评分及血清疾病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7d与14d时的NDS评分及血清疾病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对应时间段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微穿刺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较佳,可较快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及其他疾病相关指标。

  • 标签: 微创穿刺引流术 高血压脑出血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软通道微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9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CT引导下,依据血肿的形态、大小及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宜穿刺点、方向,行CT平面导向下的微液化引流术清除血肿。结果98例患者,死亡13例,病死率13.3%,痊愈25例。显著进步38例,进步16例,无变化6例。结论应用软通道微液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最大限度清除血肿,避免或减轻并发症,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引流术 软通道 微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引流穿刺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应用YL-1型微颅内血肿穿刺针对颅内血肿行血肿抽吸和引流。结果本组好转27例,死亡8例,植物状态5例。结论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引流术后,应加强护理,尤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引流液性状的变化,及时发现再出血,为抢救患者争取了时机。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颅内穿刺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微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30例微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术前、术后护理经验。结果7例痊愈出院,20例好转出院,3例死亡,无护理并发症。结论采用微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微创血肿引流术 高血压性脑出血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颅内血肿微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已确诊的HICH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微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内科保守传统治疗,微组采用颅内血肿微清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结果微组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两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微组ADL评分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清除术对HICH疗效显著,能快速清除血肿,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促进患者意识恢复。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经额、颞两个不同方向穿刺软通道微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方法统计我科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以来经额、颞软通道微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98例,其中经额软通道微41例(A组)、经颞软通道微57例(B组)。比较两种方法治疗的术后再出血率。结果术后10天A组再出血率为7.31%(3/41),B组为8.77%(5/57),A组再出血率低于B组,两组间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额颞两个不同方向穿刺软通道微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再出血与穿刺方向无关。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经额颞软通道微创 术后再出血 穿刺方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我院44例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2例)。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清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穿刺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31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微穿刺引流法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经过微外科治疗后,ADLⅠ10例,ADLⅡ7例,ADLⅢ9例,ADLⅣ2例,ADLⅥ死亡3例,1例术前明显脑疝致中枢衰竭;2例合并心功能衰竭。综合分析,治疗有效。结论微穿刺能有效清除高血压脑性出血患者的血肿清除,能够取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 穿刺,血肿清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微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微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25.71±3.63d,并发症发生率5.77%,对照组住院时间为35.04±4.12d,并发症发生率为21.15%,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生活自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微治疗,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微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3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血肿穿刺引流术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术后痊愈10例,肢体不同程度偏瘫19例,植物生存3例,放弃治疗4例,无效死亡2例。结论微血肿穿刺引流术是一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简单易行,创伤小,并且容易被患者家属接受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脑出血 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对动脉硬化检测指标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体检者,体检人数1224例,其中糖尿病患者129例,占10.5%;高血压患者382例,占31.2%;糖尿病和高血压并存患者142例,占11.6%;正常健康体检者571例,占46.6%(对照组),分析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检测指标的受影响情况。结果糖尿病患者129例中,动脉硬化检测提示轻度硬化33例,占26%,中度硬化22例,占17%,重度硬化38例,占29%,血管弹性尚可34例,占26%,良好2例;高血压患者382例中,动脉硬化检测提示轻度硬化74例,占19%,中度硬化92例,占24%,重度硬化134例,占35%,血管弹性尚可78例,占20%,良好1例;糖尿病和高血压并存患者142例中,动脉硬化检测提示轻度硬化27例,占19%,中度硬化33例,占23%,重度硬化53例,占37%,血管弹性尚可21例,占14%,良好1例;正常健康体检者571例中动脉硬化检测提示轻度硬化60例,占10%,中度硬化35例,占6%,重度硬化16例,占3%,血管弹性尚可326例,占57%,良好115例,占20%。结论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和两种病史并存的体检者血管弹性硬化的分别约占72%、78%和79%,而无上述病史的体检者571例中,动脉硬化的体检者约占19%。因此看出糖尿病和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弹性的改变一定的影响。

  • 标签: 糖尿病 高血压 动脉硬化检测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1例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反复血压下降的观察护理。方法在术前护士应向患者介绍病情及手术的过程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使患者对手术情况初步了解并对医护人员树立信心。术后出现血压反复下降予以多巴胺等对症治疗,间断使用地塞米松抗过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与患者沟通,增强患者预后的信心。注意休息配合饮食护理。同时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感染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结果本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结论通过及时科学地观察护理为患者的康复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 标签: 支架置入后 血压下降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软通道微介入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穿刺引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天幕上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组及对照组各20例,微组使用软通道颅内血肿微穿刺针进行穿刺引流,对照组使用药物保守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疗效。结果微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要高,而且微组病死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软通道颅内血肿微穿刺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优于保守治疗,并具有损伤小、见效快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微创穿刺血肿引流
  • 简介:一部电影,名字叫《世界转角遇到爱》——“亲”,请认准品牌,不是柴智屏大婶打造,大S、罗志祥担纲主演的台湾偶像剧《转角遇到爱》啊。虽然前者译名俗气得跟后者难分高低,但两个作品在档次上拉得实在有点儿大。

  • 标签: 《转角遇到爱》 偶像剧 罗志祥 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