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质量管理对降低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对QCC管理前后中心2010年至2011年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进行统计,计算百分比。结果2010年5月、9月、10月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百分比分别为14.08%、14.62%和15.76%,通过QCC管理制定相应制度和操作规程,并按照制度和规程进行管理,观察到2011年5月、9月、10月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百分比分别为6.80%、4.68%和4.04%。结论质量管理对降低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有明显的效果。

  • 标签: 质量管理 百白破疫苗接种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疑似狂犬病咬伤门诊处理措施效果。方法对2006年~2007年2360例疑似狂犬病动物咬伤患者进行暴露后处理,Ⅱ级暴露者进行伤口处理及全程免疫接种,Ⅲ级暴露者进行伤口处理、注射免疫球蛋白及全程免疫接种。经规范处理后每年一次连续6年进行电话随访,记录患者发病及健康状况。结果2360例疑似狂犬病动物咬伤患者经规范处理后随访6年1201例,5年984例,4年175例,均无发生狂犬病。结论疑似狂犬病动物咬伤患者接受规范处理伤口,接种狂犬疫苗全程自动免疫和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者,可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 标签: 狂犬病 暴露后处理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种百白破疫苗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在该中心接种百白破疫苗发生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统计分析发现18-24月龄加强免疫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含局部、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3-6月龄基础免疫组儿童(P<0.05)。结论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根据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标签: 吸附无百白破疫苗 不良反应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部位接种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在安全性,临床适宜性等方面的差异。方法采用对照调查法对不同部位接种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后在局部反应、全身反应发生率及接种人员操作方便性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大腿前外侧接种法在接种局部红肿硬结、出血、淤血情况、区域淋巴结肿大、受种儿童异常哭闹情况方面优上臂三角肌接种法(P<0.05);接种人员认为大腿前外侧接种接种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操作方便,安全性较高,受种儿童家长配合方便(P<0.05)。结论大腿前外侧接种接种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安全性高,操作方便,值得临床运用。

  • 标签: 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 大腿前外侧接种法 接种安全性 临床适宜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婴幼儿疫苗接种后局部反应中使用止痛消炎软膏的疗效。方法对中心2009年至2012年因接种疫苗后出现局部反应的婴幼儿采用止痛消炎软膏局部外敷。结果2009年至2012年本中心免疫接种婴幼儿406742人,其中出现局部反应的143人,使用止痛消炎软膏外敷后,痊愈的138人,显效5人。结论婴幼儿疫苗接种后局部反应中使用止痛消炎软膏疗效较好。

  • 标签: 止痛消炎软膏 疫苗接种 局部反应
  • 简介:目的了解江门市新会区儿童免疫规划现状,为提高接种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PPS法)共抽取新会区30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调查1—2、3—4、7~8岁3个年龄组儿童,每个年龄组抽取5名调查对象,对每个调查对象家长进行询问并查看接种证(卡)。结果1—2岁年龄组儿童卡介苗接种率为100.00%(150/150),脊髓灰质炎疫苗全程服苗率为100.00%(150/150),百白破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9.33%(149/150),麻疹疫苗接种率为97.33%(146/150),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9.33%(149/150),乙脑疫苗接种率为95.33%(143/150),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9.33%(134/150),“六苗”全程接种率为92.67%(139/150);3~4岁年龄组儿童A群流脑疫苗第1针接种率为92.67%(139/150),第2针接种率为96.67%(145/150),甲肝疫苗接种率为86.67%(130/150),麻疹疫苗复种接种率为90.67%(136/150),百白破疫苗加强接种率为90.67%(136/150),乙脑疫苗加强接种率为98.00%(147/150);7~8岁年龄组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服食率为92.00%(138/150),白破联合疫苗接种率为99.33%(149/150),A+C群流脑疫苗第2针接种率为94.00%(141/150)。结论江门市新会区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今后仍需进一步提高乙肝疫苗首剂及时接种率。

  • 标签: 儿童 免疫 接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新会区狂犬病疫苗接种依从性的方法,科学预防狂犬病。方法对不按照医嘱完成疫苗接种的狂犬病暴露者进行问卷调查,数据通过统计学分析,掌握影响接种依从性的因素,提出相应解决措施。结果新会犬伤门诊就诊者的疫苗接种依从率为86.71%,不依从原因主要是接种程序太长遗忘了接种和价格太贵,没空接种、没必要全程接种和副反应大也是影响原因之一。结论通过电话随访、知情同意和使用“2-1-1”程序接种等途径可以提高我区狂犬病疫苗接种者的依从性。

  • 标签: 狂犬病疫苗 依从性 &ldquo 2-1-1&rdquo 接种程序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二道区2011~2013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掌握疫苗接种安全性和服务质量。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二道区2011~2013年共报告AEFI个案339例(其中一般反应332例,异常反应7例),AEFI报告发生率为128.53/10万。AEFI多发生1岁以内儿童,发生时间多在48h内,临床诊断分布以发热、局部红肿、局部硬结为多见。结论AEFI网络直报系统运行正常,各项考核指标均完成较好。采用统一的AEFI分类与临床诊断病例定义,通过逐级审核,报告的数据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疫苗接种安全性及服务质量较好。

  • 标签: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监测数据 统计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张家港市开展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补种工作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全市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提供参考。方法按照统一方案对我市2011年入托入学儿童进行预防接种证查验。结果全市托幼机构、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率、登记率均达100%,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持证率为99.44%,一类疫苗补种率为97.59%,疫苗漏种从由高到低依次为乙脑疫苗、流脑A+C疫苗、脊灰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甲肝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流脑A群疫苗。结论建议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促进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和免疫规划工作在全市范围内更好的开展。

  • 标签: 入托入学儿童 预防接种证 查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情况以及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使用后群众的满意度,从而推进我区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的进一步建设,更好的为群众服务。方法结合日常预防接种门诊督导和按照《淄川区预防接种门诊考核验收标准》进行考核。结果2012年底,淄川区建成6家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各单位提高认识,加大投入,门诊面积120~350㎡,各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按照《淄川区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增加硬件设施,增强内涵建设,接种人员工作效率提高,群众满意度、认可度提高,预防接种门诊的人性化建设、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结论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既充分体现了信息化带来的便捷,使门诊的软、硬件水平进一步完善,又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接种儿童及家长提供了安全、有序的预防接种服务环境。

  • 标签: 预防接种门诊 数字化建设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在省级示范化预防接种门诊中开展多方位健康教育,对辖区内接受预防接种儿童的家长进行健康干预,以提高儿童的免疫接种率,扩大免疫接种覆盖面。方法采用开设咨询门诊、张贴宣传材料、建立宣传橱窗、播放音像资料、设立网站专区等方式,提高相应人群的疾病预防意识和能力。结果家长掌握正确的育儿知识,增强预防为主意识,辖区儿童基础疫苗接种率由原来的86.5%提高到96.7%,免疫规划工作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结论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了家长的免疫预防知识水平,增强了家长按程序、按时带孩子接种疫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了预防接种率,降低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控制了疫苗相关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促进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 标签: 预防接种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民乐县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和疫苗补种情况,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统一方案和疫苗免疫程序对民乐县2011-2012年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进行查验,对无证、漏种儿童进行补证补种工作。结果全县2011-2012年托幼机构、学校预防接种证单位查验率均为100%;2011-2012年秋季新入学入托儿童12098人,实际调查11744人,调查率97.07%,持证率96.99%,补证354人,补证率100%,查出漏种疫苗771剂次,补种771剂次,补种率100%。结论将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纳入学校常规工作进行管理,建立长效机制、责任到人、落实到位的规章制度,使此项工作扎实开展,对发现的漏种儿童进行补种,确保所有儿童享受全程的免疫服务,进一步提高新增疫苗免疫接种率,消除免疫空白,使接种证查验工作真正起到保护儿童健康,防止传染病在校发生。

  • 标签: 接种证 查验
  • 简介:摘要目的客观的评价昌江县2010年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情况。方法按卫生部《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规定方法进行差值(D)和比值(R)评价。结果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及时率为86.84%,完整率达100%,正确率为91.67%。D值评价中基础常规免疫接种率8苗中判定为“可信”的只1个,其余7个判定为“可疑”;加强常规免疫接种率6苗中判定为“可疑”的有5个,“不可信”的有1个。R值评价(3MCV/PV)和(3BCG/DPT)都是可疑的。结论加强培训,提高各接种单位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加强他们的责任心,使常规的免疫接种率报表能够及时、正确、完整的报告;加强各预防接种门诊的辖区管理制度,坚持属地管理原则,有效的解决跨区接种现象,更加规范化地进行管理。

  • 标签: 常规免疫 接种率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瘫儿童与非脑瘫儿童在接种乙肝疫苗、脊灰疫苗、麻疹疫苗及甲肝减毒活疫苗后所产生的异常反应发生率有无区别,脑瘫儿童是否可以接种这四种疫苗。方法将1694例脑瘫儿童与1510例非脑瘫儿童在接种上述四种疫苗后所产生的异常反应例数进行比较。结果脑瘫组与非脑瘫组在接种相同疫苗情况下所产生的异常反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瘫儿童在接种这四种疫苗后所产生的异常反应决不比非脑瘫儿童发生率高,脑瘫儿童可以和非脑瘫儿童一样接种这四种疫苗。

  • 标签: 脑瘫儿童 接种疫苗 异常反应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