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麻醉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急性脑损伤46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麻醉方式选择经口气管插管;实验组收治的麻醉方式选择经鼻气管插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两组相比,实验组气管插管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及气道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气道的留置时间较短(P<0.05),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损伤患者采用经鼻气管插管麻醉,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经鼻气管插管麻醉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治疗措施及疗效,总结临床实践经验。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6例,按年龄划分为观察组53例(老年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照组53例(为我院同期收治的青年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别给予对应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经对应治疗后,观察组5级发生率、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接受对应治疗后,致残率以及死亡率大大下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研究借鉴。

  • 标签: 老年 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 对应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亚低温技术对患有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疾病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常规颅脑损伤治疗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常规颅脑损伤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颅脑损伤疾病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亚低温技术对患有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亚低温 急性重型颅脑损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救治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死亡率、抢救死亡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有效率83.67%高于对照组51.02%,P<0.05。结论在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急诊护理其护理效果良好,使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大大缩短。

  • 标签: 急性重症颅脑损伤 急诊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亚低温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接收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者84例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列表法分为两组,即42例患者的对比组(选择实施常规疗法治疗),及42例患者的研究组(在对比组的基础上,选择实施亚低疗法治疗)。观察分析两组间的GOS评分和治疗疗效情况。结果研究组的GOS评分良好率为52.38%,高于对比组的30.95%;而治疗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比组的78.57%(P<0.05)。结论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者开展亚低温疗法治疗,有助于患者病情缓解,预后改善。

  • 标签: 亚低温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脑损伤中运用CT与MRI检验的实际效用价值。方法:研究中共选取61例急性脑损伤患者进行对比实验,在入院后对行CT与MRI检查,通过影像学数据对比不同部位损伤检出率。结果:经过研究表明,两种检查方法对在颅骨骨折、硬膜外与硬膜下血肿的检出率相对较为一致。(P>0.05)。CT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I。(P<0.05)。而对于脑深部挫伤以及脑叶挫裂上MRI的检出结果相对较优,与CT的数据相比有较大的差异表现。(P<0.05)。同时经过计算MRI的总检出率也显著高于CT。结论:对于急性脑损伤患者的诊治,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外,MRI均有较强的诊断敏感性,实际检出率相对较高,可为后期救治工作提供精确数据信息。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CT MRI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护理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72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6例,急诊护理)与对照组(36例,常规护理),比较2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前,2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应激性溃疡、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中枢性高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行急诊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可应用。

  • 标签: 急性重症颅脑损伤 急诊护理 并发症发生率 APACHE II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救治的149例急性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出观察时的注意事项及护理措施。结果救治成功恢复良好116例,中度致残16例,重度致残7例,死亡10例。结论近年来随着交通工具及高空作业的不断增加,急性脑损伤的发生率也随着上升,在收治此类患者后,我们通过加强对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等的临床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及给予手术治疗处理,同时做好呼吸道护理、饮食护理、皮肤及併发症护理及各种管道的护理后,提高了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现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住的149例急性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外伤性 颅脑损伤 临床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损伤硬膜下血肿的最佳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急性脑损伤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3月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良好21例,中残8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4例。结论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应根据病情轻重及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指征者争取在患者昏迷前或者瞳孔散大前进行手术。

  • 标签: 颅脑损伤 硬膜下血肿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损伤采用CT与X线诊断的效果。方法: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我院接收的88例急性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与CT检查,以病理检查为判定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的诊断结果与病灶检出率,并分析比较其成像质量。结果:88例患者中,复合性外伤37例,单一性外伤51例,病灶数105处;CT病灶检出率较X线高(P<0.05);CT在硬膜下血肿及脑挫伤合并血肿中的检出率均较X线高(P<0.05);CT检查的Ⅰ级成像质量较X线检查高,而Ⅲ级成像质量较X线检查低(P<0.05)。结论: 对于急性脑损伤患者,CT检查的应用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以有效地确定颅脑损伤的性质和部位,确定脑部的血肿状态,并协助制定治疗计划。

  • 标签: CT检查 颅脑损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和MRI对急性脑损伤的诊断鉴别研究价值。方法:选择青岛妇幼医院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损伤患者76例,分别进行CT和MRI诊断,分析CT和MRI的影像学征象。结果:①MRI对急性脑损伤的检出率为85.5%,CT对急性脑损伤的检出率为50.0%,P<0.05。②MRI检出硬膜下血肿征象11例,CT检出硬膜下血肿征象7例,P<0.05。结论:在急性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中,CT作为诊断首选,MRI作为辅助手段,必要时两种检查方法相结合。

  • 标签: CT MRI 急性颅脑损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MR和 CT在急性颅脑外伤诊断中的作用和准确性。方法:选择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于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间收治的60例急性脑损伤病人,其中男性患者为31名,女性患者为29名,60名女性患者中,年龄最大的为80岁,最小的为20岁;平均年龄是40.55±4.11岁。采用 MRI和 CT两种影像学检查,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比较 MRI和 CT两种影像学诊断的准确度。结果: MR的检出率比 CT稿,其中 CT检查的检出率为85.00%, MRI检查的检出率为9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比 CT在颞叶、额叶、顶叶、枕叶检查的检出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R和 CT都能较好地诊断急性颅脑外伤,头部 CT与 MRI均可用于临床,但 MRI对于多发病变,尤其是颞叶、额、顶、枕等部位的病变, MRI具有较大优势。

  • 标签: CT MRI 急性颅脑损伤 应用价值研究
  • 简介:摘要了解脑损伤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病因,发生规律,诊断及加强对肾功能的保护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6例急性重症脑损伤并发急性肾功衰竭(ARF)病人。本组死亡11例,占43.3%,其中缺血性卒中2例,出血性卒中9例,存活的15例在脑损伤症状控制,甘露醇停用或减量后肾功能逐渐恢复。结论是急性脑损伤并发ARF是中枢神经系统病损后的严重并发症,应密切关注其尿量变化,定时检测血、尿Cr,BUN指标,以求尽早发现,防止ARF,提高急性脑损伤的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急性重症脑损伤 肾功衰竭 中枢神经系统 血检 尿Cr BUN 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与CT检查急性脑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损伤患者共计113例,所有患者均予以核磁共振检查和CT检查,对比分析不同检查方式下敏感率、漏诊率及不同病灶检出情况。结果核磁共振检查敏感率为87.61%、漏诊率为28.32%,核磁共振检查优于CT检查,经对比具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113例急性脑损伤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后确诊为131处损伤处,核磁共振检查出108处,CT检查出81处,统计学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其中,两组患者在颅骨骨折、硬膜外血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对比中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核磁共振检查下脑叶挫伤和脑深部挫伤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检查,组间对比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损伤患者在临床诊断中使用核磁共振检查的准确度更高,对脑叶挫伤和脑深部挫伤的检查更准确,应在临床中予以广泛推广并应用。

  • 标签: 核磁共振与CT检查 急性颅脑损伤的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脑损伤急性脑疝的最佳临床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急性脑疝患者78例,根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组患者均39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均采用内外联合减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瞳孔对光反射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患者大脑后动脉梗死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颅脑损伤急性脑疝采用内外联合减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瞳孔对光反射情况,降低患者大脑后动脉梗死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颅脑损伤 急性脑疝 内外联合减压术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急性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保守治疗19例,再次手术6例。结果25例急性脑损伤术后患者,按GOS评分:预后良好9例,中残3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1例。结论密切随访CT或MRI,早诊断,积极正确及结合中医治疗,有助于改善并发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

  • 标签: 颅脑损伤 脑梗塞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脑血流调节依赖于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生理学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以保障脑代谢供需的匹配,保护大脑免受缺血或充血损伤。其调节机制包括心输出量调节、脑血管自动调节、脑血管二氧化碳反应性、神经调节以及神经血管耦联。急性脑损伤患者脑损伤机制复杂多样,涉及脑动脉压、脑血流、脑代谢的紊乱。这些参数的紊乱,导致了其脑血流调节功能损伤,而紊乱的脑血流调节功能加重了脑损伤。监测脑血流调节功能是急性脑损伤患者救治的重要环节。脑血流调节功能可实现床旁连续动态监测。在临床工作中,优化脑代谢及脑电活动,优化心输出量、保证脑血流充足性,通过脑血流自动调节寻找合适的脑灌注压,优化二氧化碳分压提供最优血管储备等治疗是急性脑损伤脑保护不容忽视的核心原则。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脑血管自动调节 二氧化碳反应性 神经调节 神经血管耦联
  • 简介:摘要本文阐述了抢救重型颅脑损伤各项重要措施,对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治愈率,减少致残率及死亡率有重大意义。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综合措施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