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在创伤性颈椎隐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怀疑颈椎损伤而X线平片未发现异常的56例患者行螺旋CT扫描,并对其进行后处理,对影像学结果进行细致分析。结果对56例患者行螺旋CT扫描、重建后,45例显示有隐形损伤,其中椎体旋转脱位2例,单纯横韧带损伤2例,环齿关节脱位4例,C1侧块骨折9例,C1椎弓骨折6例,C2椎弓骨折5例,C2椎体骨折6例,齿状突基底部骨折11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创伤性颈椎隐形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上颈椎损伤 隐形骨折 CT 图像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中毒型细菌性痢疾(bacillarydysentery,toxictype)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危重型。临床特点为突起高热、反复惊厥、迅速发生呼吸衰竭、休克和昏迷。多见于2~7岁健壮儿童,好发于夏秋季。目的讨论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患儿护理心得。方法配合治疗对患儿进行护理。结论严密观察病人的神志、面色、脉搏、血压、手足温度、尿量、呼吸等,详细记录、专人护理。

  • 标签: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肝胆胰疾患临床治疗中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要点。方法对进行ERCP术的147例病人手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ERCP术是消化内镜手术的一部分,属于介入和微创手术,是一项较安全、直观、可靠的检查手段,对肝、胆、胰疾病有较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有力的护理配合是获得满意治疗结果的重要条件。ERCP术的147例病人,成功检查和治疗患者145例,成功率98.6%,检查过程中无肠道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ERCP是诊断和治疗胰胆管疾病的有效方法,护士充分细致的术前准备,良好的心理护理,器械的正确、熟练使用,准确迅速的术中操作及密切的配合、完善的术后护理,是ERCP治疗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 标签: ERCP 胆胰疾病 护理配合
  • 简介:本文通过一位被征召人宫为慈禧太后治病的浙江名医薛宝田对其进宫前后所见所闻的记述.对光绪庚辰年那拉氏患病之事做一考证.并试图探讨那拉氏之疾病与政局的关系。在还原历史事件本来面目的同时,从一个侧面透视了当时的中国社会。

  • 标签: 薛宝田 那拉氏 疾病 政局
  • 简介:摘要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在高校中结合多年实际工作经验,从心理疾患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等方面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疾患进行总结,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目的在于更好地关爱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

  • 标签: 当代大学生 心理疾患 防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疟疾是全球较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全球每年有3亿~5亿人感染疟疾,150万~270万人因此而死亡。疟疾仍然是目前非洲流行最严重、发病率最高的虫媒性传染病。因而除了药物治疗,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和不容忽视的。目的通过心理护理能有效的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方法心理护理对维和军人的特点和护理方法。结论心理护理在患者康复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果情绪稳定,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对于战胜疾病,顺利康复充满信心。

  • 标签: 疟疾 军事人员 发热 心理护理 医院
  • 简介:中医整脊是国内学者根据传统医学有关脊椎理论,运用中医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整体关念传统思想模式,结合现代医学理论,研究了脊椎解剖学和运动力学创造性提出脊椎四维弯曲体圆运动规律。圆筒枢纽学说和脊柱轮廓应力平行四边形平衡理论。“提出理筋、调曲、炼功”三大治疗原则,八种整脊手法,解决了颈曲紊乱、侧弯所致椎体不稳的力学问题。对颈、腰椎椎曲紊乱、侧弯、反弓、骨刺、因椎体生理改变引起的肩关节突然发病,

  • 标签: 中医整脊 关节疾患 整脊治疗 突发性 中医阴阳五行 现代医学理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接受ERCP治疗的肝胆胰疾病患者护理配合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0月在我院接受ERCP治疗的50例肝胆胰疾病患者,并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全面护理)和对照组(基础护理)。比较和分析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做好接受ERCP治疗的肝胆胰疾病患者护理非常必要,其能够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且为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供有利条件。

  • 标签: ERCP 肝胆胰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Oral Potentially Malignant Disorders, OPMD)是指一组发生在口腔黏膜的临床表现多样的病变,具有恶变潜能,可进展为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OPMD的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对于降低OSCC的发病率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就OPMD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预后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诊疗新观点,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 口腔鳞状细胞癌 活检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治疗效果。方法124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68例,女56例,年龄38—60岁,平均47.2岁,脊髓型颈椎病3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67例,颈椎间盘突出症19例;C3/4节段15例,C4/5节段29例,C5/6节段42例,C6/7节段38例,单节段97例,双节段25例,三节段2例;均在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查无绝对手术禁忌症后在全麻加气管插管下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7个月。大部分患者颈椎病症状消失,颈椎曲度恢复,手术节段椎间盘具有一定的屈伸活动度,无假体下沉、移位及异位骨化情况。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是治疗颈椎病的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它保留了颈椎椎间关节的运动,维持了颈椎的生物力学特性,避免了颈椎融合术所导致的颈椎的总活动度减少,临近节段退变加快的缺点。

  • 标签: 人工颈椎间盘 颈椎病 脊髓型 神经根型 颈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置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路枕骨髁钢板螺钉内固定相较于常见前路枕颈融合内固定装置治疗颈椎不稳的性能差异。方法选取1名28岁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的枕颈部CT数据建立有限元模型,包括正常模型、单纯人工椎体(异形钛笼+斜坡螺钉)内固定模型、斜坡钢板螺钉内固定模型、前路枕骨髁钢板螺钉内固定模型,在枕骨上表面施加50 N载荷和1.5 N·m扭矩,使模型产生屈伸、侧弯及旋转运动。比较各模型在屈、伸、侧弯、旋转工况下的活动度、内固定应力峰值及颅骨应力峰值的分布。结果在屈、伸、侧弯、旋转工况下,正常模型活动度分别为18.65°、15.35°、9.82°、34.68°;单纯人工椎体内固定模型分别为3.20°、3.63°、2.94°、3.92°;斜坡钢板螺钉内固定模型分别为0.40°、0.50°、0.35°、0.89°;前路枕骨髁钢板螺钉内固定模型分别为0.27°、0.33°、0.13°、0.30°。在屈、伸、侧弯、旋转工况下,相较于单纯人工椎体内固定模型,斜坡钢板螺钉内固定模型活动度分别减少87.5%、86.2%、88.1%、77.3%,前路枕骨髁钢板螺钉内固定模型分别减少91.5%、90.1%、95.6%、92.3%。在屈伸、侧弯、旋转工况下,单纯人工椎体内固定的应力峰值分别为52.3 MPa、51.9 MPa、52.6 MPa;斜坡钢板螺钉内固定分别为100.1 MPa、158.1 MPa、170.6 MPa;前路枕骨髁钢板螺钉内固定分别为114.2 MPa、62.9 MPa、132.9 MPa。在屈伸、侧弯、旋转工况下,单纯人工椎体内固定时的颅骨应力峰值分别为52.9 MPa、50.9 MPa、62.3 MPa;斜坡钢板螺钉内固定时分别为19.7 MPa、55.9 MPa、38.3 MPa;前路枕骨髁钢板螺钉内固定时分别为37.8 MPa、15.0 MPa、16.3 MPa,舌下神经管附近骨质应力远小于颅骨应力峰值,接近于0 MPa。结论在异形钛笼前方加用前路枕骨髁钢板螺钉内固定能提升枕颈融合的稳定性,未见明显应力集中,并且对颅骨及舌下神经管影响较小,是颈椎不稳的一种安全可靠的前路内固定方式。

  • 标签: 颈椎 内固定器 有限元分析 脊柱融合术
  •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效果,探讨寰枢椎不稳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对15例寰枢椎不稳的患者进行了固定术,同时行自体髂骨融合。分别应用Verlex7例,Axis3例,和cenfifix5例,齿状突陈旧性骨折5例,新鲜Ⅱc犁齿状突骨折6例,先天性游离齿状突4例。寰椎侧块螺钉进钉点选择在寰椎后结节中点旁开18mm~20mm,与后弓下缘以上2mm的交点,钉道方向在冠状面垂直,矢状面上螺钉头端向头侧倾斜约5°。枢椎进钉点为枢椎下关节突根部中点,钉道与矢状面灾角约15°,横断面夹角约30°。螺钉直径3.5mm,寰椎侧块螺钉长度28mm~32mm,枢椎椎弓根螺钉长度为22mm~26mm。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脊髓损伤和椎动脉损伤。随访10~25个月,半均14个月。术前JOA评分5.1~10.9分,平均7.6分。术后JOA评分13.2~16.8分,平均14.8分,改善率87.5%。植骨块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后路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稳定性良好,具有二维固定的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侧块螺钉 枢椎椎弓根螺钉 上颈椎不稳 固定治疗 后路 椎弓根螺钉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患者,采取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 1年间收治的 40例确诊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2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颈前路减压手术治疗,而实验组则采取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颈椎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术后 1个月及 6个月在 JOA评分两组均是较术前时刻提高,而实验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评分( P< 0.05);实验组术后 6、 12个月两组患者颈椎功能改善率分别为 55.00%、 95.00%,对照组分别为 20.00%、 65.00%,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对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患者,采取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有效促进患者颈椎功能的恢复。

  • 标签: 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 颈椎管狭窄 颈椎损伤 颈椎功能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