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诗经·魏风·伐檀》次章曰:“坎坎伐辐兮,寞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毛传》:“直,直波也。”朱熹《诗集传》:“直,波文之直也。”近代说诗诸家,或避而不注。或承《毛传》、《诗集传》而注,如蒋立甫《诗经

  • 标签: 诗集传 毛传 诗经 朱熹 河水 魏风
  • 简介:居巢本名巢,是商周南方小方国,旧说以为即商汤放桀之南巢。春秋末为楚邑,后易名居巢。秦汉为居巢县,东晋改置蕲县,隋改襄安县,唐更名巢县。其迁变之迹,典籍所载,班班可考。近世学者对居巢地望屡创新说,均证据不足,既与旧籍可信的记载相悖,又与史实不符,实难成立。

  • 标签: 居巢 巢县 辨疑
  • 简介:"昆弋腔"本是昆腔、弋阳腔(弋腔)的合称。如清代以来北京的昆腔、弋腔常常合称"昆弋",兼唱两腔的戏班称为"昆弋班"。近数十来又有研究者认为"昆弋腔"是吹腔的别名(或其前身),这种认识的形成与清乾隆年间刊行的剧集《缀白裘》很有关系。《缀白裘》主要收录昆腔戏,同时也收录了一些昆腔以外的杂腔

  • 标签: 昆弋腔 缀白裘 弋阳 辨疑 枞阳腔 摘锦奇音
  • 简介:<正>洪迈《夷坚志》支戊卷五《任道元》条:"淳熙十三年上元之夕,北城居民相率建黄籙大醮于张君者庵内,请任为高功。"黄丕烈校:"者"字误,吕本作"张道者庵"。这一例中的"者"确实有些眼生,故黄氏误而吕本径改。这是由于这种用法的"者"在先秦两汉以及后来的八家派古文中确属罕见。但是,即在秦汉典籍中,这种用法的"者"字也不是绝无仅有的。吕叔湘先生说:"在历史上,‘者’很早就有兼并‘之’字的趋势。"举例有《战国策》的"闻弦者音烈而高飞"、《汉书艺文志》的"农家者流"等。同时指出,唐宋口语中出现的"底"字,实际上兼有"之"、"者"二字的作用,只是文人为避俗就雅,笔下仍往往作"者"。举有寒山诗"麦地占他家,竹园皆我者"等例(《汉语语法论文集》新版

  • 标签: 十三年 疑误 汉书艺文志 先秦两汉 汉语语法 用法
  • 简介:稷常见于先秦典籍,汉魏人都以为稷和粟为一物,以后有人以为是黍或高粱,彼此说法不一而争论不休。现根据战国时秦的《日书》,知道当时五谷都有不同的忌日,而稷和禾忌日相同,禾即粟,从此证明战国人的观念,稷就是禾,可见稷、粟乃一物而两名。

  • 标签: 先秦典籍 辨疑 战国时期 日书 汉魏 魏晋人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1-28
  • 简介:《楚辞·远游》下段文字中提到韩众,屈原《远游》所言韩众应是另一人,有《远游》的韩众在

  • 标签: 韩众考疑
  • 简介:《汉书》标点误袁庆述因工作关系,最近细细地读了《汉书)九十四卷(匈奴传)至一百卷(叙传),发现很有一些地方的标点值得推敲,故随手作记,写成数十条。不敢说自己的看法一定正确,所以只敢称之为误。我所用《汉书》的版本是中华书局1963版,条目虽大致分...

  • 标签: 《汉书》 标点 匈奴 戊己校尉 动宾结构 西南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车子在103国道上飞奔。路旁是一眼看不到尽头的草场和成群的牛羊,再远处是清澈的蓝天和偶尔飘过的几朵白云。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原来在书中才能读到的景色就在眼前。看着生机盎然的草地,八月的似火骄阳此刻仿佛也不那么令人难以忍受了。

  • 标签: 《古玉疑踪》 儿童文学 午晔 故事
  • 简介:对于权威的语文教材,语文教师应立足文本实际,通过深入阅读了解作者原意,进而认真对待教材对原文的删节问题,在此基础上,方能带领学生进入文本,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沈从文 《云南的歌会》 教学思考
  • 简介:<正>第四部分节俭自持蒋经国起居极端平民化一、迷途七星山在老先生去世以后,由于一些机缘巧合,我又被奉派到蒋经国的身边为他服务,就这样,我继续作为蒋家的家臣内侍。

  • 标签: 蒋经国 蒋介石 官邸 回忆录 阿宝 平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