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6 个结果
  • 简介:(108)1134页:“临庆内史,吴分苍梧立为临惯郡,属广州,晋成帝度荆州。”按:临贺郡始置时当属荆州(时无广州),及晋平吴,乃属广州。《晋书·地理志》下广州:“及太康中,吴平,遂以荆州始安、始兴、临贺三郡来属”;本志前广兴公相条亦云:“吴孙皓甘露元年,分桂阳南部都尉,立为始兴郡。晋武帝平吴,以属广州。”又洪亮吉《补三国疆域志》卷十四荆州始兴郡:“今遍检诸地志,临贺郡之立当在置广州之前,不得云立郡时已属广州。《通典》吴广州领郡六,亦不数临贺。《元和郡县志》、《方舆胜览》临贺、始兴二郡皆属荆州。”

  • 标签: 宋书 《方舆胜览》 《通典》 广州 荆州 地理志
  • 简介:一、关于《无量清净平等觉经》的译者有三种说法现藏题为支娄迦谶所译,缺乏可靠性。这一说法始于《历代三宝记》、《大唐内典录》和《开元释教录》等相沿其说。另有白延或帛延译之说。这一说法始于《法经录》、《仁寿录》、《静泰录》等所有经录皆主白延或帛延译之说。再有一种说法是以《无量寿经》为题,附注“一名无量清净平等觉经”,题为竺法护译。这一说法,《道安录》、《出三藏记集》以下所有经录都有记载。这三种说法,哪一种表达了真正的事实?我想就此予以研究讨论。二、支娄迦谶说

  • 标签: 支娄迦谶 竺法护 大唐内典录 开元释教录 出三藏记集 等觉
  • 简介:郑玄在注释群经时,往往称引谶纬,且常有转“纬”为“说”的现象。后人因误读《礼记正义》所引《郑志》,多信从汉末禁绝谶纬之说,并将其归因为党锢之祸。此说实乃孔颖达、贾公彦等人所创,并无实据。郑玄在遭党锢之祸时未曾噤口不言谶纬之名,在党锢之祸后也没有停用“说”这一指称。据此可证所谓转“纬”为“说”与党锢之祸无关。郑玄十分重视以谶纬解经,将其视为经注之一种,加之汉儒行文过程中指称经注十分随意,故常以“说”代称谶纬。

  • 标签: 郑玄 转纬为说 谶纬 党锢之祸
  • 简介:本稿是本刊以前刊出的(南宋初期《参同契》文献实态的考察(上)(下))的续篇。一般认为,丹经《参同契》为东汉魏伯阳所撰,并以现在所知的文献形态传承至今。可是,前出论文考察了南宋初期《参同契》文献的实态,认为从隋唐五代至南宋初期,《参同契》文本实际上一直处在与《龙虎经》《潜通诀》等丹经、丹诀互相混同的不安定状态中,当时,冠以《参同契》之名却与现行本不同的《参同契》文本大量存在,《参同契》也没有获得可为一般人认同的共同解释方向,一般认为最早带有内丹倾向的《参同契》注本——五代彭晓注本,也直到南宋初期才逐渐为人所知。本稿在上述论的基础上,继续考察了南宋中、后期《参同契》文献的实态。笔者从考察中看出,一般所说的起源于《参同契》丹学思想的先天学理论,实际与《参同契》无关,所谓的先天易学实际上是建立在李之才、邵雍所述的先天卦变说基础上的。笔者还认为,在宋代易学史和《参同契》文献演变史中,实际上是朱熹第一个提出了先天学起源于《参同契》丹学思想的论说,朱熹为了把与《参同契》旧本(如《道藏》所收无名氏注本、阴注本和郑焕校正本所见彭注本等)不合的先天学理论导入到《参同契》思想解释中去,删除和更改了《参同契》旧本的经文,作成了所谓的《参同契》定本(《参同契异》本)。从南宋后期的《参同契》文献的基本情况来看,可以说,是《参同契异》的刊行,才结束了持续到南宋初期和中期的《参同契》文献的不安定状态,朱熹《参同契异》,对宋末元初的《参同契》注本、刊本产生很大的影响。到现在为止的道教研究,一直没有充分认识和探讨过朱熹《参同契异》对南宋以来道教内修思想演变史和《参同契》文献演变史所�

  • 标签: 《参同契》 朱熹 经文 南宋初期 演变史 文献形态
  • 简介:《文子》古今本成书年代张杰郑建萍《文子》是黄老之学的重要代表著作之一,但是学术界对它的真伪颇有争议,特别是河北定县40号汉墓有关《文子》的文献出土以后,它更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热点。本文仅讨论《文子》中的一个问题,即其成书年代。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学术界...

  • 标签: 《文子》 《老子》 《淮南子》 成书年代 古今本 《韩非子》
  • 简介:东皋心越(1639—1695),日本曹洞宗高僧,水户寿昌山祗园寺开山,被日本篆刻界称为“篆刻一道的开山祖”,在琴艺、绘画等等方面在日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心越自谓“本贯婺郡浦阳蒋氏子”。因此,有人认为他的俗名即“蒋兴俦”,原杭州大学的吕洪年教授据此断定心越即浦江县官岩蒋氏中的“兴”字辈子孙。但这个论断是错误的。因为第一,官岩蒋氏中的“兴”字辈子孙最早出

  • 标签: 东皋心越 日本 家世 佛教信仰
  • 简介:广西师公戏以"三元真君"为祖师神,本文通过追寻"三元真君"如何从道教神祗进入少数民族宗教,并随民族迁移进入广西十万大山,被师公奉为教主,最终成为地方戏戏神的发展线索,探讨道教对中国古代戏曲影响的问题,希望能为中国宗教与戏剧的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 标签: 师公戏 “三元真君” 道教 戏曲 梅山教 山子瑶
  • 简介:很多人都同意:《论语》是在汉代成为经的。但是,最近有论者把《论语》成为经的时间定于宋代甚至元代。这种新鲜的看法事实上反映了他们贬低孔子地位的“非圣”心态。汉代七经之说早已确切无疑地显示《论语》是经。《汉书》的有关记载和汉代教育中《论语》的特殊地位等,也为《论语》在那时属经提供了证据。

  • 标签: 《论语》 孔子
  • 简介:《华严金师子章》是华严学的重要著作,是中国唐代高僧法藏大师所著,对中国华严宗的开创和华严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是解读华严学"法界缘起"思想的重要著作,对华严学的形成和奠定至关重要,概括了整部《华严经》的中心思想,提出了华严学的宗旨和指导思想,是研究华严学思想的重要文献著作。本文就《华严金师子章》的形成背景、版本与注释、基本大意和社会价值等方向略作辩,提出一点个人的认识和理解,对研究华严学和修学华严宗提供一点基础文献!

  • 标签: 《金师子章》 法藏 华严学 法界缘起
  • 简介:结合四库提要所勾勒的“变卦解易”这一易学史上的重要线索,本文述了《易小传》与《易变体义》、《易纂言》与《易象义》、《易象正》与《易原就正》的关系及其思想特色,澄清了其间的一些误传与误会。同时指出变卦解易这一思想流派早在四库之前的丁易东那里就已有所总结;指出以动爻变卦解《易》的思想发轫于《左传》中的古老筮例,明确于南宋沈该的《易小传》和都絮的《易变体义》,经宋元之际吴澄的《易纂言》和丁易东的《易象义》,到明代黄道周的《易象正》达到其高峰,清代包仪的《易原就正》受到黄道周《易象正》的影响很大.

  • 标签: 《左传》筮例 动爻 变卦 之卦 易学史
  • 简介:明清易代之际,诸多文人失节仕清,陈之遴便是其中之一。陈之遴有《浮云集》十二卷刊印行世,从陈之遴一生的作为以及他的诗作,可以看出他的晚年心态。陈之遴对自己仕清并没有懊悔之意,他后悔的是自己在官场斗争中没能早点清醒。

  • 标签: 晚年心态 考述 《浮云集》 明清易代 失节 诗作
  • 简介:(112)1135页:“乐化左令,宋末立。”按:依本志例,“乐化左令”当作“乐化左县令”。(113)1136页:“襄阳公相,魏武帝平荆州,分南郡编以北及南阳之山都立,属荆州。鱼豢云,魏文帝立。”

  • 标签: 宋书 魏武帝 魏文帝 荆州
  • 简介:《周易·剥卦》爻辞中的“剥床”同《楚辞·天问》中的“击床”,讲述的是商人先祖王亥被杀的场景,爻辞中的“足”、“辨”、“肤”俱指王亥身体的部位,“蔑”为“斫断足胫”之义。《剥》卦爻辞对这一事件的记录运用和遵循了爻位与爻辞内容相关联的易学体例,同时也体现了上古史实作为《周易》卦爻辞来源之一的特征,对探究卦爻辞本义具有启发意义,同时也可以补充顾颉刚先生的《周易》研究。

  • 标签: 剥床 王亥 《天问》
  • 简介:谁影响谁聚散依依,青年中的人“人群”组合常常如此。

  • 标签: 城市青年 人群 当代
  • 简介:禅宗是当时燕京流行的众多佛学流派之一,虽然传播不及教宗兴盛,主要流行于辽代初期和末期,但影响不可忽视,这主要是因为辽代末期有临济和曹洞两个派别的双双传入。这两个宗派传入后很快立稳脚跟,最终在派系和传承上成为金元北京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禅宗发展之源,在北京佛教史和禅宗传播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 标签: 辽代 燕京 禅宗 僧人
  • 简介:定州40号汉墓出土的竹简本《论语》是目前发现的《论语》最古抄本。在将其与《说文解字》中《论语》引文、《论语》郑注本、东汉熹平石经本《论语》对勘的基本上,我们认为:此本不仅与许慎所见鲁壁古文存在明显差异,而且与郑玄用作校本的《古文论语》也显在.然不同,应该属于今文《鲁论》系统;从与熹平平石经比勘的结果看,它和汉代有重大影响的《张侯论》也存在某种程度的差异,可能出自不同的师传家法,此本原本残缺,后来曾据别本补抄。

  • 标签: 汉简本论语 鲁论语 郑注本 熹平石经 张侯论
  • 简介:<正>在齐国历史上,司马穰苴是一个近乎传奇式的人物,他的身份、时代、官职、活动,曾引起过许多争论;在齐国的文化典籍中,《司马法》又是一部问题颇多的著作,它的作者、真伪、内容、流传,也曾经众说纷纭,难于被人确信。因此,有必要对司马穰苴其人和《司马法》其书,进行一番实,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并进而论述其思想、主张,给予恰如其分

  • 标签: 左传 史记 考论 齐国 齐景公 战国策
  • 简介:南林寺慧静是南朝宋代的名僧、中国首位被赐号“智者”的梁代国师慧约之恩师,为南朝宋代建康、浙东佛教的发展作了杰出的贡献。一直以来,南林寺慧静少为人所关注,学界迄今无专文对其生平事迹进行研究。本文结合史料,对南林寺慧静的生卒年和行止情况加以辨,并得出初步的结论。

  • 标签: 慧静 南林寺 生平考辨 南朝佛教
  • 简介:20年前,旅日高僧东皋心越在他的家乡,在他的祖国,还很少为人所知。随着心越在日本的事迹在中国传播,人们也对他在中国的情况,包括他的家世,开始进行研究,一些新的材料被挖掘出来。本文就是关于他的家世的研究成果。

  • 标签: 旅日高僧 东皋心越家世
  • 简介:丁四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2月第1版,全书274页,计17.7万字,为“出土文献与早期中国思想新知论丛”之一种。作者认为,“国内的易学研究,……实始于出土易学,始于所谓数字卦问题”,大量易学材料的发现,丰富了易学知识,提出了新的易学问题。本书分三编,共九章,由作者发表过的九篇论文略加编辑、润色而成。第一编分两章。

  • 标签: 易学研究 早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简介 考论 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