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3D和2D腹腔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3D腹腔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优势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52例胃癌患者行腹腔胃癌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的临床资料。其中3D腹腔手术共22例.2D腹腔手术共30例。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病理分期。结果3D腹腔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2D腹腔手术组[(202.7±21.9)minvs.(258.0±56.3)min,P〈0.001]。3D腹腔手术组清除淋巴结数量多于2D腹腔手术组[(23.6±3.8)枚vs.(20.1±4.2)枚,P=0.02]。两组术中出血量相比无明显差异[(146.8±35.6)mlvs.(148.8±82.4)ml,P=0.9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病理分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3D腹腔行胃癌根治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和增加淋巴结清扫数量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 标签: 胃癌 3D腹腔镜 2D腹腔镜 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腹腔探查技术在急腹症患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所在医院2013年2月-2016年7月80例急腹症患者,对其临床就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腹腔探查情况及治疗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行腹腔腹腔探查,得到明确诊断,诊断准确率达到100%;本组80例患者中,76例腹腔手术成功,其余4例中转开腹手术,腹腔手术操作成功率为95.0%。结论腹腔探查技术能够及时明确急腹症患者病因,在腹腔引导下开展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腹腔探查 急腹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手术联合肛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恶性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直肠恶性梗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采用腹腔手术联合肛肠梗阻导管对其进行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减压导管引流量、梗阻近端肠管最大横径、腹腔内压力及腹围等指标均得到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经肛肠梗阻导管 直肠恶性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胸乳入路腹腔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接收的胸乳入路腹腔甲状腺切除术患者33例,对其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并发症做好相关的预防与处理工作。结果本组33例患者中,有1例因术中大出血而中转开放手术治疗;3例吞咽疼痛,2例头晕呕吐,1例胸前皮肤红肿伴瘀斑,1例一过性声音嘶哑;1例切口过度增生瘢痕,33例患者于术中、术后均未见死亡发生。结论胸乳入路腹腔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并发症防治中,术者要熟知甲状腺解剖结构与具体的操作技术,暴露喉返神经并给予其适当的麻醉与精心护理,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胸乳入路 腹腔镜 并发症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低位直肠癌采用不同手术操作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60例低位直肠癌住院患者,随机分组后,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腹腔操作,对比两组并发症、恢复情况及手术情况差异性。结果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4%,观察组为12%;恢复方面,观察组患者可在更早时间内恢复肠道蠕动、肛门排气,留置导管时间更短,可更早下床活动,住院时间更短;手术情况方面,腹腔操作下手术切口更小、术中出血量更少,且手术可更快完成。结论腹腔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具有并发症低、手术安全性高、患者术后恢复快的优势。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 并发症 恢复情况 手术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联合胆道治疗胆结石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入我院接受胆结石疾病临床治疗的100例患者选为本次实验研究的主要观察对象,并结合临床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针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方式取出结石,针对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联合胆道进行临床治疗。综合对比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从而得出本次实验研究的最终结论。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18%,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性率为87.28%;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突出问题、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临床满意度等多项综合评价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观察,观察组患者胆结石复发率为5.93%,对照组患者胆结石复发率为16.20%。结论对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联合胆道治疗方法,患者身体承受痛苦较少,术中、术后阶段综合评价指标较高,该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降低手术的不良反应,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构建出和谐医患关系,进一步推动现代化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腹腔联合胆道治疗技术,可以在临床治疗领域得以全面推广。

  • 标签: 胆结石 腹腔镜 胆道镜 治疗技术 临床效果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腹腔联合胆道胆囊切除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需进行手术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联合胆道胆囊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残石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联合胆道胆囊切除术可显著提高患者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 胆道镜 胆囊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在对胆结石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腹腔联合胆道治疗对临床治疗有什么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为胆结石并选择在本院接受长期治疗的胆结石患者120名,然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60名患者。在试验期间,对两组胆结石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对对照组的胆结石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切开胆囊取出胆结石的治疗方案,对实验组的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联合胆道取出胆结石的治疗方案。在实验进行期间,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每个胆结石患者在手术后的恢复情况和住院时间,在实验组和对照组每个胆结石患者出院后,定期对两组患者进行复查,检查是否有手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对检测的结果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1。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实验进行期间,实验组的胆结石患者的住院时间要短于对照组的胆结石患者的住院时间,在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时发现,P-value等于0.0265,小于0.05,说明二者有显著性差异,统计有意义。同时,实验组胆结石患者的手术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胆结石患者的手术有效率为83.33%,在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有效率进行显著性分析时,分析结果显示显示,P-value值为0.00942,小于0.01,因此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意义。另外,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胆结石患者出院后进行复诊时,发现实验组的胆结石患者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为5%,对照组的胆结石患者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为12%,在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进行显著性分析时,分析结果显示显示,P-value值为0.00986,小于0.01,因此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经过采用腹腔联合胆道取出胆结石的治疗方案的实验组住院时间要短于使用传统的开腹切开胆囊取出胆结石进行治疗的对照组,而且,在手术完成后中,实验组胆结石患者的手术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说明,在对于胆结石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使用腹腔联合胆道取出胆结石可以提高手术的效果,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

  • 标签: 胆结石患者 开腹切开胆囊取出胆结石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出胆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腹腔技术在小儿隐睾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时间内入院治疗的84例小儿隐睾患儿分为相同的两组。传统的手术组主要使用常规开放手术,腹腔技术组采用的是腹腔技术治疗的方式。对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比较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腹腔技术组隐睾一期手术的成功率要高于传统手术组,手术使用的时间、出血量、首次主动活动时间及住院的时间都低于传统的手术组,患者出现疼痛、缺口出血及感染引起的并发症的发生率都低于传统的手术组(P<0.05)。结论小儿隐睾治疗中使用腹腔技术,使用的效果比较明显,同时安全性也比较高。

  • 标签: 腹腔镜技术 小儿隐睾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借鉴妇科腹腔手术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探讨妇科腹腔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其护理进展。方法通过临床资料观察法,对比分析不同的患者特征在护理不同阶段的表现情况。结果妇科腹腔手术与普通开腹手术方式不同,其护理也有不同之处。根据患者手术情况不同,护理手段也因人而异,尤其做好在手术前、手术中与手术后的护理工作,心理沟通也尤其重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和要求,可以发挥最好的护理效果。

  • 标签: 妇科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腹腔的手术方式、手术适应症及其并发症。方法总结妇科腹腔手术50例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并发症等。结果50例手术全过程在腹腔下完成,3例因手术困难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71.30±31.51)min,最长195min,最短30min。术中14例病人出血极少(数滴不足1ml),1~50ml者19例,51~200ml者13例,201~250m1者3例。术中平均出血量20mL,术后住院时间3~5d。发生手术并发症1例(2.0%)。结论腹腔技术的进步拓宽了手术指征,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只要合理把握手术适应症,腹腔技术可替代妇科大部分腹式手术。

  • 标签: 妇科腹腔镜 手术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全子宫切除手术中护理的配合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017年进行腹腔全子宫切除的手术的患者5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另选择该手术的50例患者不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都少于对照组的患者,且护理组的患者有更低的感染率。结论对进行腹腔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能够缩短手术的时间,减少手术后的感染,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效果明显,值得广泛应用与临床手术当中。

  • 标签: 腹腔镜 全子宫切除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腹腔诊治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腹腔探查术及腹腔引流管手术的方式,对探查到异位妊娠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前确诊30例患者为异位妊娠,术后确诊29例患者为异位妊娠,仅有1例诊断失误,诊断准确率为96.67%,对比以往我院采取常规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手术效果,使用腹腔进行手术治疗的方法,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降低。结论腹腔诊治异位妊娠具有非常高的准确率,患者治疗过程中出血量小,术后恢复较快,因此该方法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异位妊娠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6例,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开腹手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的相关指标与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方面均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治疗方式,安全性高且创伤小,能够达到显著的疗效,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 子宫肌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腹腔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118例子宫肌瘤患者纳入课题研究中,随机分组后分别安排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和腹腔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和随访情况。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处于劣势,P<0.05;在术后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患者占明显优势,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和子宫异常率无突出差异,P>0.05。结论腹腔治疗子宫肌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可以让患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 标签: 腹腔镜 子宫肌瘤 临床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 ] 目的: 研究、观察子宫肌瘤腹腔术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在急腹症中的诊断和治疗作用。方法对52例急腹症患者实施腹腔手术。对腹腔手术实施率、诊断明确率、中转手术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就术后止痛剂应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天数与传统急腹症开腹手术作比较。结果腹腔完成手术52例,其中急性阑尾炎27例,急性胆囊炎15例,消化道穿孔7例,肠梗阻2例,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1例。术中诊断正确率100%,随机抽取前1年相同例数急腹症患者,且开腹手术有并发症、术后止痛、住院天数作比较,两组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腹腔技术应用于急腹症的诊断和治疗是安全、可行的,比开腹手术更具优越性,具有诊断正确率高、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腹腔镜 急腹症 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妇科急腹症腹腔诊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 6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使用的领域与频率也在不断地拓展。结论:腹腔妇科急腹症手术患者出血量小,恢复快,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妇科急腹症 异位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