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治疗中予以更昔洛韦与炎琥宁治疗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滴眼液治疗,31例观察组采用更昔洛韦联合炎琥宁治疗。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占比74.19%,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占比90.32%,两组对比观察组更优(P<0.05);观察组复发率占比9.68%,对照组复发率占比25.81%,两组对比观察组更优(P<0.05);两组治疗时间对比观察组更优(P<0.05)。结论在单跑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治疗中,更昔洛韦与炎琥宁不仅能游戏偶爱的改善患者临床疗效,还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与推广价值极佳。

  • 标签: 更昔洛韦 炎琥宁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5ml-60ml/次,用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500ml稀释,每日1次,疗程14~21天。而对照组只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除了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外,并观察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心功能。结果治疗组患儿在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等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有效率96.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好,副作用少,值得推广,无不良反应。

  • 标签: 参麦注射液 病毒性心肌炎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根据随机双盲法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7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3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抗毒益气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患者心肌酶谱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参考值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3%、71.8%,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乏力、气促、心悸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患者心肌酶谱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酶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在对常规药物治疗和采用消旋卡多曲的治疗方案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效果与价值的对比。方法;选取30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选取的时间范围是2016年6月年—2018年6月的2年时间内,我们将300例患儿采用随机抽样的形式进行分组,共两组,150例为一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一组称为对照组,而另一组在对照组的运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配合着消旋卡多曲治疗称为观察组。经过不同的治疗手段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指标。结果经过不同规格的治疗后,有采用消旋卡多曲辅助的观察组的有效率有接近百分百的9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有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消旋卡多曲的方案治疗,对患儿的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和康复都有着比仅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效果显著得多。

  • 标签: 消旋卡多曲辅助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氯胺酮在临床使用条件下对人体细胞遗传的损伤效应。方法:选择30名早期妊娠凝行人工流产术的孕妇,分别在使用氯胺酮前和使用后72h采集外周血,采用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试验,检测使用氯胺酮前与后的SCE发生频率。结果:用药前、后的SCE发生率分别为3.07±0.83/细胞与3.29±0.77/细胞,P=0.163。结论:在临床使用条件下,氯胺酮用于孕妇人工流产术未见明显的细胞遗传毒性

  • 标签: 氯胺酮 姊妹染色单体交换 SCE 临床使用 外周血淋巴细胞 人工流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0例患有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实施随机分组模式;其中男性22例,女性23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2例(治疗组);对照组采用1,6-二磷酸果糖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疗效。结论治疗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功脢(CK-MB)、血清肌钙蛋白(cTnl)的指标数据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取得显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磷酸肌酸钠 治疗 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效果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评价心理护理对患者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患者均从住院部收治,随机分2个小组,患者例数分别50例,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对组间的护理依从性、护理总满意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护理依从性(96.00%)与护理总满意率(94.00%)均比对照组(护理依从性、护理总满意率分别76.00%、74.00%)更高,P<0.05,差异性显著。结论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且患者对该种护理模式极为满意。

  • 标签: 心理护理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护理依从性 影响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不良心理的改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本院在2018年10月份-2019年10月份内感染科进行治疗的68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研究组34例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34例则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经护理后对两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不良心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8例慢性乙型病毒肝炎患者经过护理前,焦虑和抑郁自评评分无差异;在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SDS评分为(40.29±4.11),SAS评分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6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以能量合剂、大剂量维生素C、利巴伟林、黄芪等治疗;治疗组3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6-二磷酸果糖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

  • 标签: 1 6-二磷酸果糖,病毒性心肌炎,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nT-hs、CK、CK-MB评价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药物的心肌毒性。方法检测云南省肿瘤医院114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化疗前、化疗四周期后、化疗八周期后的血清cTnT-hs、CK、CK-MB值的变化,比较研究来判断乳腺癌化疗对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的影响以及三种不同化疗方案对心肌损伤程度的区别,筛选评价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药物心肌毒性监测的最佳指标。结果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血清cTnT-hs、CK、CK-MB均较化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随化疗剂量的累积,CK-MB变化不明显,cTnT-hs、CK有明显变化。但三项指标均未超过正常参考范围。不同化疗方案所致cTnT-hs、CK、CK-MB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TnT-hs、CK、CK-MB可以用来监测化疗后患者的心肌损伤,但是是在正常参考范围内的监测。三种不同的化疗方案对于心肌损伤的程度无明显不同。

  • 标签: 乳腺癌 心肌毒性 cTnT-hs CK CK-MB
  • 简介:葡萄糖酸铬经口给小鼠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LD50为10000mg/kg,为实际无毒物质。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等4种),结果均阴性,表明其无遗传毒性

  • 标签: 葡萄糖酸铬 小鼠 急性毒性 遗传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微团培养和胚胎干细胞试验评价二硝酰胺铵(ADN)潜在的胚胎发育毒性,并评估其是否为致畸物。方法于2018年9月,分离大鼠胚胎并收集肢芽细胞,使用不同浓度(0、312.50、625.00、1 250.00、2 500.00、5 000.00、10 000.00 μg/ml)ADN进行染毒,计算细胞半数增殖抑制浓度和半数分化抑制浓度并评价ADN致畸作用。在胚胎干细胞试验中,检测不同浓度(0、39.06、78.13、156.25、312.50、625.00、1 250.00、2 500.00 μg/ml)ADN对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以及对mESCs和3T3细胞的细胞毒性,并评价其胚胎毒性。以已知的强胚胎毒性药物5-氟尿嘧啶和非胚胎毒性药物青霉素-G为试验材料,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并采用验证性试验模型评价ADN的胚胎毒性。结果微团培养试验中,各个浓度ADN组大鼠胚胎肢芽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分化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ADN对肢芽细胞的半数增殖抑制浓度和半数分化抑制浓度分别为7 480.32和4 526.09 μg/ml,判定ADN为非致畸物。胚胎干细胞试验中,各个浓度ADN组mESCs增殖抑制率高于对照组,156.25、312.50、625.00、1 250.00、2 500.00 μg/ml ADN组3T3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ADN对mESCs的半数增殖抑制浓度和半数分化抑制浓度分别为1 851.73、1 796.39 μg/ml,对3T3细胞的半数增殖抑制浓度为3 334.35 μg/ml,判定ADN为无胚胎毒性。结论经微团培养和胚胎干细胞试验模型评价,ADN无胚胎毒性,属于非致畸物。

  • 标签: 胚胎干细胞 二硝酰胺铵 微团培养 发育毒性 大鼠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成人病毒性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B)、PubMed从建库到2017年3月所发表的相关文献。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估纳入研究的质量,使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并用GRADE评级系统进行证据评级。结果最终纳入5个随机对照试验(RCT),共461例患者。3个研究报告了临床痊愈率指标,提示对比利巴韦林组,喜炎平组能提高痊愈率(RR=1.67[1.18,2.37])。2个研究报告了发热、咳嗽、肺部啰音的消失时间,提示对比利巴韦林组,喜炎平组能缩短咳嗽消失时间[MD=-1.95(-2.42,-1.48)]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MD=-1.99(-2.90,-1.08)]。在退热时间上,喜炎平组与利巴韦林组无统计学差异[MD=-1.62(-3.48,0.23)]。4个研究报告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主要为胃肠道刺激症状,对比利巴韦林组,喜炎平组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成人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利巴韦林注射液,能提高痊愈率,改善症状体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但受纳入研究数量及质量限制,证据尚不充分,期待有更多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

  • 标签: 喜炎平注射液 病毒性肺炎 成人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进行治疗的74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性别比较病情等因素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心肌营养药物治疗、保证休息等常规的治疗方式,治疗组在接受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同时采用参麦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1次/d,15d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89%,对照组总有效率70.2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AST和CK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通过参麦注射液治疗,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情况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参麦注射液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采用更昔洛韦联合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36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实验组(18例,采用更昔洛韦联合中药治疗)和对照组(18例,采用更昔洛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时间以及复发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4%显著高于对照组77.8%(χ2=4.403,P<0.05)。实验组复发率11.1%显著低于对照组38.9%(χ2=6.342,P<0.05)。实验组患者平均治愈时间(14.68±8.61)d明显短于对照组(19.73±8.82)d,t=2.832,P<0.05。结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采用更昔洛韦联合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复发率低,治愈快,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更昔洛韦 中药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病毒性发热患儿治疗中,豉翘清热颗粒与奥司他韦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松阳县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病毒性发热患儿10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3例,奥司他韦单纯治疗患儿为对照组,豉翘清热颗粒+奥司他韦联合治疗患儿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结局。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36%、9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09,P=0.001);对照组、观察组开始退热时间分别为(6.25±1.21)h、(4.15±1.20)h(t=8.971,P=0.000),完全退热时间(20.32±2.24)h、(14.12±2.35)h(t=13.903,P0.001);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症候积分对比:发热(1.85±0.36)分比(1.52±0.31)分(t=5.057,P=0.001)、鼻塞(1.88±0.25)分比(1.45±0.31)分(t=7.861,P=0.001)、咳嗽(1.90±0.27)分比(1.60±0.21)分(t=6.385,P=0.001)、咽喉充血(1.86±0.37)分比(1.52±0.31)分(t=5.128,P=0.001);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炎性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项指标为:C反应蛋白(13.45±2.31)mg/L、(10.20±3.25)mg/L(t=5.934,P=0.001)、肿瘤坏死因子α(1.59±0.32)ng/L、(1.30±0.29)ng/L(t=4.889,P=0.001)、干扰素γ(0.16±0.04)μg/L、(0.08±0.02)μg/L(t=13.023,P=0.001)、白细胞介素6(1.87±0.38)ng/L、(1.44±0.37)ng/L(t=5.902,P=0.001);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75%、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7,P=0.022)。结论临床治疗病毒性发热患儿中,豉翘清热颗粒、奥司他韦联合用药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 标签: 发热 豉翘清热颗粒 奥司他韦 症候积分 并发症 发热 炎症因子 咽喉充血 鼻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8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恩替卡韦治疗组(对照组),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组(观察组),每组各44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ALT、AST、ALB、TBIL以及PTA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好,耐药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乙型病毒性肝炎 阿德福韦酯 拉米夫定 临床疗效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评价毒性肺炎热与痰证候患儿使用中医药治疗的疗效 。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于我院进行治疗 的小儿 病毒性肺炎热与痰证候患者 110 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咳痰与发热积分。 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咳痰与发热积分无明显差异 ( 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咳痰与发热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 P< 0.05)。 结论: 中医药治疗对于 病毒性肺炎热与痰证候患儿有着显著的疗效,能够较好地改善咳痰、发热等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病毒性肺炎热 痰证候 患儿 中医药治疗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就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单疱性病毒性角膜炎的效果与价值进行分析。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66例单疱性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33例)及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开展阿昔洛韦滴眼液干预,研究组患者给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就两组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更昔洛韦给药4周后,研究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单疱性病毒性角膜炎,与阿昔洛韦滴眼液相较,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更为突出。

  • 标签: 更昔洛韦 眼用凝胶 单疱性病毒性角膜炎 阿昔洛韦滴眼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