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总结我院近年来开展的156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配合过程。结果156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配合失误。结论手术护士必须做到术前了解病情,并熟悉手术程序和步骤,充分准备器械,熟悉掌握特殊器械的使用,术中主动迅速准确的传递器械,与术者密切配合,并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手术配合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高血压对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65例行CABG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有、无高血压被分组进行术前和术后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与不合并高血压患者相比,术前有高血压者行CABG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P<0.05),术后30min动脉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PaO2/FiO2)比值明显低下(P<0.01),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24h内胸腔引流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维持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的正常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术前 手术预后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老年冠心病患者 临床资料分析 机械通气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术期心理干预对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老年CABG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5)和干预组(n=55),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围术期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于住院后第2天、手术前1天,术后第3天、第7天分别对患者进行调查与评分。结果对照组与干预组焦虑抑郁评分及干预组干预前后评分比较,均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老年CABG患者围术期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围术期心理干预能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从而减少患者合并症,减少其住院天数,减轻其经济负担,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老年患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焦虑 抑郁 心理干预
  • 简介:1998-2000年在我院接受冠脉搭桥手术的患者50例,向患者说明手术治疗的意义,术前患者心理因素对患者手术成败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 变化病情 心理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结微创冠状动脉外科的术式选择、手术风险、术后并发症和相应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19年3月期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完成的小切口单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05例,其中男381例(75.4%),女124例(24.6%),年龄(61.39±9.79)岁。采用左前外侧肋间切口(MIDCAB)479例,机器人辅助MIDCAB(RA-MIDCAB)21例,胸骨下段小切口(DIMS-CABG)5例。记录并分析患者基本情况、手术数据、术后并发症和处理,以及术后随访结果。因MIDCAB病例占大多数,本研究主要分析MIDCAB组479例患者数据资料。结果术后死亡1例,死因为心功能衰竭。因出血二次开胸6例,围手术期心肌梗死4例,卒中2例。7例因乳内损伤或胸膜粘连术中转正中开胸;另7例乳内动脉损伤,术中获取右乳内动脉或大隐静脉,续接左乳内动脉,完成血运重建。术后复查冠状动脉CT或造影81例,其中旁路移植血管闭塞8例(9.88%)。完成电话随访405例,患者均生存,生活质量良好,无心脑血管事件。结论微创单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术前详细评估、术中谨慎操作、充分的应急预案和合理的应对措施可进一步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微创 小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桡动脉序贯吻合法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109例接受桡动脉或大隐静脉序贯吻合CABG术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6例,女23例;年龄39~79岁,平均(61.1±8.0)岁。根据移植血管材料分为桡动脉组(47例)和大隐静脉组(62例) ,比较分析两组术前基线资料、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症、超声心动图结果、移植血管指标、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手术方式(停跳或不停跳、乳内使用、远端吻合口数目和分布)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术后脑血管事件、术后感染和二次开胸发生率均高于大隐静脉组;大隐静脉组在术后心肌梗死、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和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发生率方面高于桡动脉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BG术中应用桡动脉作为旁路移植血管且采用序贯吻合法,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患者术后恢复顺利。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桡动脉 序贯吻合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成功开展国内首例单肺移植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受者成功度过围手术期,术后6个月随访心肺功能稳定,移植肺与冠状动脉状况良好。

  • 标签: 肺移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预后
  • 简介:摘要自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对5例急性腘动脉闭合性损伤患者,根据患肢临床表现和下肢CTA检查,确诊为腘动脉急性闭塞性损伤,无下肢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患肢肿胀明显。探查发现腘动脉外膜挫伤严重,血管腔内血栓形成,损伤导致完全闭塞长度为6.5~12.8(8.4±0.2)cm。移植健侧大隐静脉(长8.5~13.8 cm)重建闭塞腘动脉,术后常规抗凝、解痉、预防感染、消肿对症处理。根据患肢切开减压创面愈合情况指导早期正规患肢功能康复锻炼,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访时间至少半年,观察患肢恢复情况及膝关节活动度等。本组5例闭塞性腘动脉损伤血管顺利重建血供,从手术开始到腘动脉血供重建恢复正常通血,时间为2.5~3.2(2.7±0.3)h,肢端循环良好,无肌肉坏死及缺血性肌挛缩等并发症,经过早期功能康复锻炼,术后肌力恢复至Ⅳ~Ⅴ级,肢体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腘动脉 闭塞性损伤 大隐静脉 旁路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99例同期行CABG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资料。术前心功能(NYHA)Ⅱ级25例,Ⅲ级65例,IV级9例。二尖瓣病变66例,主动脉瓣病变21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12例。冠状动脉病变单支42例,2支27例,多支30例,左主干病变8例。术前心肌梗死13例,房颤43例,左房血栓19N。共移植桥血管195支,其中LIMA61支,SV134支,平均每例患者(1.97±1.0)支;MVR43例,MVP23例,AVR21例,AVR+MVRl2例,TVP23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19例,室壁瘤切除术3例,升主动脉成形术3例,脓肿清除术2例。结果3例术后30d内死亡(2例因低心排、多器官功能衰竭,l例恶性心律失常死亡),97例痊愈出院。随访6~120个月,平均(27.3±15.3)个月,失访16例,随访期间死亡13例(6例心血管病因,7例非心血管病因)。术后患者心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心绞痛发作明显减少;心功能(NYHA)I级56例,II级10例,III级2例。结论CABG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可以完成心肌再血管化并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 标签: 冠心病 心脏瓣膜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瓣膜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冠心病动脉旁路移植术在治疗急性重症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重症冠心病患者70例,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5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病情均有所改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手术的并发症非常少,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重症冠心病的手术中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且临床价值非常高。

  • 标签: 重症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右侧游离壁旁路伴心房多插入点是一种罕见的旁路类型,本研究旨在探讨右侧游离壁旁路伴心房多插入点的电生理特点。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行射频消融术的右侧游离壁心房多插入点旁路患者8例(多插入点旁路组),同时连续纳入行射频消融术的典型右侧游离壁旁路患者24例(对照组)。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收集最早激动点的个数、位置及放电次数等数据,描述旁路的电生理特点及消融过程,术后对患者进行12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14例多插入点旁路组患者均为既往常规消融后复发,右心房内径显著大于对照组[(40.4±5.3) mm对(34.8±6.2) mm,P=0.03]。激动标测结果显示,多插入点旁路组8例患者平均同时合并3(2,4)[M(P25,P75)]个相互独立的心房最早激动部位。所有的心房最早激动部位均远离三尖瓣环。对单个"最早"激动部位消融并不改变心动过速的周长,平均需要2.5(2,3)次反复标测,在3.0(2.5,4.5)个消融位点通过21(14,33)次放电之后,旁路前传和逆传功能成功阻断,平均总消融时间(787.0±445.4) s。随访期间多插入点旁路组患者均未复发心动过速,术后1年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40.4±5.3) mm对(38.4±6.9) mm,P=0.02]。结论右侧游离壁旁路的心房侧可具有多个插入部位,通过对右心房进行完整地结构重建可准确识别各插入点位置并指导消融。

  • 标签: 心脏电生理学 右侧旁路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经腹腔镜胃旁路手术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9月期间98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患者,按照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实施腹腔镜胃旁路手术。术后6个月检测患者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空腹C肽等指标。结果 与手术前BMI、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空腹C肽相比,术后6个月四个指标分别降低了43.70%、38.80%、22.04%和50.27%(P<0.01)。与术前抑胃肽(GIP)比较,术后6个月或餐后1小时血浆GIP明显降低(P<0.01)。结论 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良好。

  • 标签: 胃旁路手术 肥胖型2型糖尿病 体重指数
  • 简介:目的肥胖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Roux-en—Y胃旁路(RYGB)术近年来被证实可用于治疗重度肥胖及2型糖尿病。有研究亦指出Roux—en—Y胃旁路术可对患者的骨代谢造成影响,造成骨密度下降。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Roux-en-Y胃旁路术后1年患者骨代谢的变化,明确Roux-en—Y胃旁路术对中国人群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肥胖患者Roux—en—Y胃旁路术后及对照人群3~12个月时对体重、腹围及身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等肥胖指标的影响及对血钙、血磷及25-羟基VitD含量等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RYGB胃旁路术对骨密度的影响。结果患者体重、腹围及身体重指数在术后6~12个月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血钙、磷以及25-羟基VitD含量无明显差异;RYGB组的甲状旁腺素(PTH)在术后第12个月显著升高(P〈0.05),RYGB组的骨密度T值在术后6—12个月显著下降(P〈0.05)。结论Roux.en—Y胃旁路术对于肥胖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同时也能导致骨代谢的紊乱,具有潜在的致骨质疏松风险。

  • 标签: 胃旁路术 肥胖 骨代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开展Ⅰ期心肺康复护理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是6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Ⅰ期心肺康复护理。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数据对比,观察组明显改善了LVED、VQ2max,P<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开展Ⅰ期心肺康复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Ⅰ期心肺康复护理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外科实施的208例全动脉化CABG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88例,女性20例,年龄(54.7±10.7)岁(范围:32~79岁)。个体化选择动脉血管移植物并制定手术策略,其中使用左胸廓内动脉207例,右胸廓内动脉38例(双侧胸廓内动脉37例),桡动脉187例(188支),每例患者移植血管(2.6±0.7)支(范围:2~4支)。非体外循环CABG占98.1%(204/208)。将患者分为双侧组(37例,使用双侧胸廓内动脉加或不加桡动脉)和单侧组(171例,仅使用一侧胸廓内动脉和桡动脉)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并估算远期全因病死率、主要严重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和再次血运重建率。Cox回归分析远期死亡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总体术后30 d病死率为1.4%(3/208),MACCE发生率为1.9%(4/208),出血二次开胸发生率为0.5%(1/208),深部胸部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4%(3/208),围手术期无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双侧组与单侧组患者术前基线数据无差异,总体术后30 d病死率,MACCE、出血、深部胸骨切口感染发生率均无差异(P值均>0.05)。术后随访(5.4±2.8)年(范围:0.2~10.9年),1、5和10年全因病死率分别为2.3%、3.4%和6.9%,MACCE发生率分别为3.9%、11.2%和28.5%,再次血运重建率分别为0.4%、3.7%和11.9%。年龄>65岁是远期死亡的独立预后因素(HR=1.125,95% CI:1.050~1.205,P<0.01)。结论选择合适的患者、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全动脉化CABG是安全、可行的,可降低远期病死率和再次血运重建风险。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分流术 动脉 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