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估唑来膦酸治疗伴骨转移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PSA动力学改变。材料和方法:应用探索性分析,监测唑来膦酸与安慰剂治疗伴骨转移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PSA变化。应用线性与对数模型分析前3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PSA变化,并对首次骨不良事件、骨病进展以及死亡率进行评估,以PSA=77.3ng/ml作为PSA变化高低的分界点。结果:总共202例患者服用安慰剂,434例患

  • 标签: 前列腺癌患者 PSA 唑来膦酸 骨转移 抵抗性 探索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西他赛+泼尼松(DP)方案治疗>75岁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医院收治的118例年龄≥60岁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位年龄72(65,77)岁;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均≤2分,G8量表评分(14.1±1.5)分,简易智力状态评估量表(Mini-Cog)评分中位值3(1,3)分;118例均出现骨转移。依据年龄将患者分为60~75岁组和>75岁组。其中60~75岁组65例,年龄67(63,71)岁;Gleason评分≤7分24例,>7分41例;61例行内分泌治疗,4例行睾丸切除术;ECOG评分0分37例,1分25例,2分3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90(35.5,258)ng/ml;G8量表评分(14.3±2.1)分;Mini-Cog评分3(2,3)分。>75岁组53例,年龄78(76, 83)岁,Gleason评分≤7分30例,>7分23例;43例行内分泌治疗,10例行睾丸切除术;ECOG评分0分5例,1分38例,2分10例;PSA 115(60,296)ng/ml;G8量表评分(13.6±1.1)分;Mini-Cog评分3(1,3)分。两组年龄、Gleason评分、去势方式、ECOG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水平、G8量表评分、Mini-Cog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予DP方案化疗:多西他赛每周期予65~75mg/m2,第1天;多西他赛用药前12、3、1h予地塞米松7.5mg预处理;泼尼松5mg每天1次,第2~21天。每21天为1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应用DP方案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18例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1.5(6,62)个月。60~75岁组与>75岁组化疗周期数量[(6.1±1.3)个与(6.8±1.7)个]、化疗剂量[(70.3±4.3) mg/m2与(66.3±5.2) mg/m2]、PSA反应率[72.3%(47/65)与66.0%(35/53)]、骨痛缓解率[45.0%(9/20)与54.5%(6/11)]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75岁组与>75岁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6.1(1.4,11.2)个月与5.9(2.0,12.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60~75岁组与>75岁组应用DP方案作为一线治疗后中位总生存时间(OS)[26.5(16.1,31.3)个月与24.8(17.5,28.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3),两组应用DP方案作为二线或三线治疗后中位OS[17.3(13.2,20.5)个月和15.4(12.3,20.0)个月]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331)。60~75岁组和>75岁组3级不良反应分别为3例(4.6%)和5例(9.4%),3级白细胞减少分别为1例次(1.5%)和2例次(3.8%),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各1例次,两组上述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G8量表评分、Mini-Cog评分进行筛选,DP方案化疗对>75岁的mCRPC患者有良好的PSA反应率、骨痛缓解率及OS,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年龄不应成为前列腺癌应用DP方案化疗的绝对禁忌。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多西他赛 年龄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3种青蒿素衍生物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和蒿甲醚对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童虫的体内作用效果。方法以经11轮亚治疗剂量吡喹酮筛选的日本血吸虫为吡喹酮抗性株,以未暴露于吡喹酮的日本血吸虫作为吡喹酮敏感株,收集2虫株尾蚴感染小鼠,以300mg/kg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和蒿甲醚对感染后7-8d童虫分别进行2次灌服用药(总剂量600mg/kg),所有小鼠于感染后45d解剖,收集小鼠体内成虫并计数,计算减虫率和减雌率。结果300mg/kg双氢青蒿素、蒿甲醚和青蒿琥酯2日疗法(总剂量600mg/kg)对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7-8d童虫的减虫率为69.8%-71.0%,减雌率为75.4%-79.8%;对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7-8d童虫的减虫率为64.6%-66.1%,减雌率为69.3%-7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对青蒿素类衍生物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和蒿甲醚依然敏感,青蒿素衍生物与吡喹酮在日本血吸虫中不存在交叉抗药性。

  • 标签: 日本血吸虫 吡喹酮 青蒿素 双氢青蒿素 青蒿琥酯 蒿甲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以拥有不同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幽门螺杆菌(H.pylori)临床菌株为研究对象,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探索H.pylori对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LVX)耐药相关新基因。方法纳入2016年9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消化及肝脏科因上消化道相关症状就诊且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的1 749例患者,在行胃黏膜活体组织检查后进行胃黏膜组织H.pylori分离培养,成功保存H.pylori菌株90株。依据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分别筛选克拉霉素单耐药(克拉霉素组)10株,LVX单耐药(LVX组)10株,克拉霉素和LVX双重耐药(双重耐药组)10株,克拉霉素、LVX、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环素、甲硝唑全敏感(全敏感组)10株,总计40株H.pylori菌株。通过全基因组测序,与综合抗性基因数据库(CARD)进行比对,分析单核苷酸变异(SNV)和插入缺失突变情况,筛选H.pylori对克拉霉素和LVX耐药相关基因并分析耐药相关新基因在4组间的表达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最小显著差数法和卡方检验。结果克拉霉素组、LVX组、双重耐药组、全敏感组SNV位点数[(74 952.00±8 755.21)、(77 128.10±3 191.35)、(78 639.90±601.23)、(77 474.60±2 421.05)个]和插入缺失突变数[(2 582.20±265.45)、(2 653.60±108.37)、(2 667.10±43.82)、(2 641.10±80.25)个]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ARD进行比对,共检出223个耐药相关基因,其中克拉霉素组克拉霉素单耐药相关基因19个,LVX组LVX单耐药相关基因24个,双重耐药组中有克拉霉素单耐药相关基因16个,LVX单耐药相关基因14个,双重耐药相关基因12个;全敏感组中有克拉霉素单耐药相关基因11个,LVX单耐药相关基因17个,双重耐药相关基因13个。克拉霉素单耐药相关基因中,红霉素酯酶基因(ere)B在克拉霉素组、LVX组、双重耐药组、全敏感组的检出率(0/10、0/10、3/10、0/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P=0.049);红霉素核糖体甲基化酶基因(erm)家族在克拉霉素组和双重耐药组中的检出率高于LVX组和全敏感组[45.0%(9/20)比10.0%(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P=0.013),游离甲硫氨酸-(R)-亚砜还原酶基因(msrC)在克拉霉素组、LVX组、双重耐药组、全敏感组检出率(10/10、7/10、6/10、4/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7,P=0.030)。LVX单耐药相关基因中,喹诺酮抗性五肽重复蛋白基因(qnr)家族在LVX组和双重耐药组的检出率高于克拉霉素组和全敏感组[60.0%(12/20)比25.0%(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P=0.025);qnrB4在克拉霉素组、LVX组、双重耐药组、全敏感组检出率(1/10、3/10、7/10、1/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7,P=0.010)。4组中克拉霉素单耐药相关外排转运的基因个数少于LVX单耐药和双重耐药相关基因个数(11个比29个,11个比2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7、5.80,P=0.001、0.016)。LVX相关外排转运基因在克拉霉素、LVX组、双重耐药组、全敏感组检出个数(28、40、24、27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6,P=0.016)。结论erm家族和msrC可能是介导H.pylori对克拉霉素耐药的重要基因,qnr家族与介导H.pylori对LVX耐药相关。外排转运基因可能在药物外排过程中有协同作用,其更倾向介导H.pylori对LVX耐药。

  • 标签: 螺杆菌,幽门 克拉霉素 左氧氟沙星 msrC qnr家族 外排转运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lpha-2A肾上腺素能受体(ADRA2A)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蛋白印迹法和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经长期恩杂鲁胺(ENZ)药物处理的耐药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ENZ和本身抵抗ENZ的人前列腺癌细胞22Rv1的ADRA2A表达量变化;瞬时转染ADRA2A后测定上述耐药细胞存活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ELISA)验测定来源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的20例正常人(N)、20例前列腺增生(BPH)、30例原发性前列腺癌(LPCa)及10例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患者的外周血中ADRA2A含量变化;GEPIA数据库中针对PCa患者数据分析ADRA2A对生存能力的影响。多样本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在mRNA水平,耐药ENZ的LNCaP-ENZ细胞ADRA2A表达量(14.44±0.629)高于正常前列腺癌LNCaP细胞(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70,P<0.05);在蛋白水平,LNCaP-ENZ细胞ADRA2A表达量(4.243±0.217)高于正常前列腺癌LNCaP细胞(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70,P<0.05);LNCaP-ENZ细胞中敲低ADRA2A,si-ADRA2A组细胞存活率[(60.650±2.451)%]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及si-neg组[(100.300±0.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3.800,P<0.05);ELISA结果显示LPCa组(3.084±0.196)和CRPC组表达量(4.364±0.306)均显著高于BPH组(2.203±0.202)和N组(2.192±0.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640,P<0.05),CRPC组比较LPCa组,ADRA2A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PIA分析发现在PCa中,ADRA2A高表达使患者生存率降低,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RA2A在CRPC患者中表达量最高,有助于CRPC患者诊断和监测。

  • 标签: 前列腺癌 肾上腺素能受体 外周血
  • 简介:摘要内分泌治疗是进展期前列腺癌(PCa)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然而,大部分患者在1~3年内分泌治疗后将逐渐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CRPC目前仍是不可治愈的,而且预后不良。因此,研究PCa内分泌治疗后进展为CRPC的危险因素,可为PCa的治疗及促进康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综合国内外现有研究报道,对PCa内分泌治疗后进展为CRPC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 标签: 前列腺癌 免疫疗法 去势抵抗性
  • 简介:全世界已知1500余种鼠类(包括其他啮齿类)与人类疾病有关,可传播人类疾病约160种。我国的啮齿类动物有180余种,查明可传播78种人类疾病。因鼠传疾病引起死亡的人数超过了历次战争死亡人数之和,鼠类还损粮毁物等给人类造成物质和经济损失,更是不能用简单的数字来衡量的。

  • 标签: 环境治理 家栖鼠 啮齿类动物 人类疾病 死亡人数 鼠传疾病
  • 简介:探讨医院治理商业贿赂问题。总结分析医院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具体做法和效果。提出治理商业贿赂有利于促进医疗工作的改善和医院发展,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于市民健康。

  • 标签: 治理商贿 改善服务 构建和谐
  • 简介:摘要介绍了一种塑胶废气治理工艺,采用活性炭吸附处理方法,吸附效率达到90%以上,取得了较高的环境和经济效益,为塑胶废气的研究治理提供了借鉴之处。

  • 标签: 塑胶 废气 治理工程
  • 简介:很多人往往对迫在眉睫的威胁十分上心,对雾霾、水污染等周期性较长的问题反倒不以为意。当传统文化遇上“现代病”,如果职能部门不能尽快推出有针对性的治理举措,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种渎职。

  • 标签: 治理 传统文化 职能部门 周期性 水污染
  • 简介:小流域综合治理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文章从小流域综合治理原则、治理措施、治理作用及政策建议四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科学合理的实现小流域综合治理

  • 标签: 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原则 治理措施 政策建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重症肺炎是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安全。重症肺炎常见于婴幼儿,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重症肺炎病情严重,合理的措施.本文通过文献阅读,结合临床实践,对重症肺炎的措施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参考意义。

  • 标签: 重症肺炎 婴儿 综合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8月至2021年5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区域性淋巴结清扫22例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22例均曾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并进入mCRPC阶段。患者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时平均年龄65.5(54~79)岁。从根治术至患者进展至mCRPC的中位时间为32 (4~96)个月,从诊断mCRPC至行区域性淋巴结清扫的中位时间为4 (1~43)个月。区域性淋巴结清扫前中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为4.44(2.00~22.15) ng/ml。影像学检查均发现局限于盆腔或者腹膜后的转移性淋巴结,并均排除其他部位的转移;单纯盆腔淋巴结转移16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3例,盆腔及腹膜后均有淋巴结转移3例。区域性淋巴结清扫前18例应用药物去势联合第一代抗雄药物治疗,4例采用药物去势联合阿比特龙治疗。根据转移淋巴结位置决定清扫范围,闭孔区淋巴结及髂外、髂内血管周围淋巴结转移者清扫范围包括髂外静脉和髂内静脉周围的纤维脂肪组织、闭孔区淋巴脂肪组织;髂总、盆底淋巴结转移者,在原有清扫范围的基础上增加髂总血管周围所有淋巴脂肪组织,至主动脉分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者,切除位于肾动脉和主动脉分叉之间所有淋巴脂肪组织。分析术后病理特征、手术并发症、术后PSA缓解率、PSA进展时间。结果本组22例中,6例行单侧盆腔淋巴结清扫,10例行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3例同时行盆腔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3例行单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病理结果示19例(86.3%)淋巴结阳性,平均每例清扫9.8(3~29)枚淋巴结,平均4.1(0~12)枚阳性。22例均在淋巴结清扫后继续沿用之前的内分泌治疗方案。术后并发症:7例淋巴漏;5例术后发热,其中1例通过体液培养证实存在盆腔细菌感染;1例因转移淋巴结侵犯血管导致术中大出血,术中予及时止血;1例肠梗阻;1例体表伤口感染。6例淋巴漏在术后1个月内自愈,1例淋巴漏在术后3个月时自愈。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4(6~48)个月。17例(77.3%)术后达到PSA缓解,其中9例后续发生PSA进展,中位PSA进展时间为12(2~36)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根治术时PSA值(P=0.029)、行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时淋巴结转移部位(P=0.005)与术后PSA进展时间相关。结论对于单纯淋巴结转移且转移灶可通过手术切除的mCRPC患者,采用区域性淋巴结清扫可以延缓后线药物治疗的开始时间,并发症相对可控。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转移性 去势抵抗 区域性淋巴结清扫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西他赛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剂量选择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多西他赛实际应用剂量分为低、中及高剂量组;比较不同组的基线临床资料、疾病控制效果、随访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影响mCRPC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因素。结果低剂量组的年龄显著高于中、高剂量组(P<0.05);不同剂量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反应率、疼痛完全缓解率(CR)及PSA闪烁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剂量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剂量组的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能状态(ECOG)评分、内分泌初始治疗有效时间、Hb基线水平、化疗周期及疼痛基线评分是mCRPC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mCRPC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实际采用多西他赛的剂量往往低于常规剂量,低剂量应用可获得与中、高剂量相近的临床疗效;同时患者的总生存时间与ECOG评分、内分泌初始治疗有效时间、Hb基线水平、化疗周期及疼痛基线评分密切相关,而与多西他赛剂量无关。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多西他赛 化疗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患者中雄激素受体剪切变异体7(AR-V7)的表达与阿比特龙治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对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年龄≥18岁,存在1≥处全身转移,拟使用阿比特龙治疗的新发CRPC患者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AR-V7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AR-V7阳性组和AR-V7阴性组,对两组患者PSA下降时间、PSA无进展生存(PFS)、临床状态PFS、影像学PFS以及总生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入组77例患者,其中AR-V7阴性组49例,AR-V7阳性组28例。AR-V7阴性组PSA下降时间[(72.04±66.92)d与(190.11±102.44)d,P=0.000]、PSA无应答率[6.12%(3/49)与21.4%(6/28),P=0.040]明显小于AR-V7阳性组,而PSA PFS[(489.17±269.39)d与(130.56±120)d, P=0.010]、临床状态PFS[(551.91±322.05)d与(261.44±200.85)d, P=0.018]、影像学PFS[(523.7±223.28)d与(247.56±202.80)d,P=0.003]明显长于AR-V7阳性组。AR-V7阳性组和AR-V7阴性组的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分别为(1 246.89±375.65)d和(1 001.42±248.94)d(P=0.159),总生存率分别为89.8%(44/49)和89.3%(25/28)(P=0.17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RPC患者中,AR-V7表达与阿比特龙治疗敏感性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阳性表达患者阿比特龙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差。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雄激素受体剪接变异体7(AR-V7) 阿比特龙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康艾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及泼尼松治疗骨转移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骨转移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64例进行观察研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多西他赛及泼尼松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联合康艾注射液进行治疗。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止痛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骨转移病灶消退7例,14例患者转移灶显著缩小或变浅,总有效率为65.63%;对照组骨转移病灶消退2例,7例患者转移灶显著缩小或变浅,2例患者病灶同时伴有肝转移,肿瘤直径显著缩小,总有效率为34.38%。研究组病灶变化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骨髓抑制、胃肠反应、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周围神经麻痹、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及泼尼松治疗骨转移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康艾注射液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免疫力,有效减轻患者骨痛及骨相关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周期。

  • 标签: 康艾注射液 多西他赛 泼尼松 骨转移 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正>目的:评估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中氟喹诺酮抵抗性大肠埃希菌的流行及意义并以此辨别高危人群。材料和方法:收集3个医疗机构从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期间136例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男性患者的直肠拭子检测结

  • 标签: 前列腺穿刺活检 大肠埃希菌 氟喹诺酮 超声引导下 抵抗性 经直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