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临床相当常见的心血管综合征,是医学上的难题,也是心血管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过去十余年中,药物治疗[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等]已被证实可降低病死率。尽管使用最佳的药物治疗.仍不能改变相当一部分患者病情进行性加重及预后不良的现实。心脏移植是治疗晚期心衰的有效方法,但由于供体有限及术后抗排异反应的高额医疗费用,使其很难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治疗 心室重构
  • 简介:回顾性总结分析安置不同类型永久心脏起搏器36例。认为护士做好术前护理、术时配合医生密切观察心率、心律和血压变化,防止意外发生和术后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保证对安置起搏器患者康复有其重要意义。

  • 标签: 永久心脏起搏器 术前后 病人 安装 安置起搏器 术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后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患者经中DCG检查,结果显示有6例起搏功能异常,感知功能异常8例,3例误感知,1例为一过性或间歇性起搏周期改变,显著优于常规检查。结论动态心电图发现起搏功能异常的机率较多,其有助于及时发现严重心率失常。

  • 标签: 心脏起搏术 动态心电图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随着起搏器功能的增加、植入技术的改进,植入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pacemaker,PM)在我国的植入数量逐年增长,这对目前国内常见的起搏器术后诊室随访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年来提出了远程随访管理模式,使PM植入术后随访变得更加方便有效,也成为近年来的关注热点。传统的诊室随访,患者术后根据主治医生的建议定期前往医院随访检查,但该随访模式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而远程随访虽然比诊室随访方便安全,但仍存在短板,起搏器术后患者的随访模式仍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综述了诊室随访及远程随访目前的模式与利弊,提出了对未来起搏器随访模式的展望。

  • 标签: 心脏起搏器,人工 诊室随访 远程随访 随访模式探讨 起搏器随访展望
  • 简介:摘要经皮胸壁心脏起搏(简称ENCP)是向心脏发送单扭的电气激励脉冲,实行无创的经表皮的起搏;是将大面积高阻抗电极分别放置在胸壁上(心尖和心底两个部位),以较宽脉冲间期和较强电流的脉冲经胸壁刺激心脏,使心肌收缩,心室起搏。ENCP也是作为心脏骤停实施复苏时的首选方法之一,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心梗患者 心脏骤停 经皮胸壁起博 抢救成功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抗室性心动过速、自动除颤以及治疗心力衰竭方面,以其安装简单、创伤小,痛苦轻,疗效确切的特点,在各级医院越来越多地得到开展,抢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而熟练的手术配合是取得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要素,因此患者进行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手术必须加强护理。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植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人工心脏起搏(artificialcardiacpausing)是一种作为治疗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心动过缓的最为有效的方法,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它能发放电子脉冲信号刺激心脏,使之激动-收缩,并模拟心脏电活动和传导的功能达到治疗目的。

  • 标签: 人工心脏起搏 介入 心内
  • 简介:摘要希浦系统起搏是目前最具潜力的生理性起搏方式,初步的临床应用展示了良好的前景,现阶段可作为心脏再同步治疗无反应患者的有效替代手段,实现更佳的心脏再同步,逆转重构。本文就希浦系统起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希氏束起搏 心脏再同步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
  • 简介:1852年,Stannius在脊椎动物胚胎管状心不同区域作结扎实验中证实(在静脉窦与心房之间作第一结扎,在心房与心室之间作第二结扎),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自动节律性,且各部分自律性高低不同,以静脉窦的自律性最高。正常心脏每次搏动都是从静脉窦发出,依次传到心房和心室,引起整个心脏的兴奋和收缩。静脉窦是心脏起搏点。当静脉窦的兴奋传导阻断时,静脉窦以外的其它自律细胞的自律性就会显现出来。这一经典实验阐明了心脏不同部位的自律性和心脏内兴奋传导顺序。目前,医学院校生理学实验中的蟾蜍心脏起搏点分析实验便是模仿以上斯化结扎法在蟾蜍心脏的相应部位进行结扎后,用以阻断心脏内兴奋的传导,来分析蟾蜍心脏起搏点的部位和心脏

  • 标签: 蟾蜍心脏 静脉窦 自律性恢复 起搏点 实验方法 心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洋地黄类药物可加强心肌收缩,减慢心率,增加心搏出量,适合于各种充血性心力衰竭,尤其对伴有快速室率心房颤动的心力衰竭效果特别显著。但用药不当可引起洋地黄毒性反应而出现严重的缓慢型心律失常,此时,应及时安装临时起搏器。我科于2003年9月8日收治了1例洋地黄中毒并安装临时

  • 标签: 临时起搏器 洋地黄中毒 安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时起搏器在乌头碱中毒所致电风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总结16例乌头碱中毒所致电风暴的急救中,笔者使用临时起搏器并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结合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文献,探讨临时起搏应用的机制,时机,疗效。结果16例乌头碱中毒所致电风暴的急救中,使用临时起搏器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作者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临床医生应该予以充分重视1.在乌头碱中毒导致的电风暴的急救中,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差。2.传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存在潜在危险。对乌头碱的负性频率作用应该有充足的认识。3.对于QT综合征合并尖端扭转性室速者,提高心率,缩短QT间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临床方法。结论临时起搏器在乌头碱中毒所致电风暴急救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并且选用起搏治疗应果断,及时。

  • 标签: 临时起搏器 乌头碱中毒 电风暴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接受介入手术进行治疗期间应用临时起搏器的临床效果加以讨论。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60例作为本次课题观察对象,根据所选病人的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其中一组病人接受PCI进行治疗,一共30例纳入成为对照组,剩余一组病人在此治疗基础之上应用临时起搏器,一共30例纳入成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病人产生心血管相关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明显;研究组病人再灌注治疗之后低血压的出现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明显。结论 临床中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接受介入手术治疗期间应用临时起搏器,能够减少手术之后出现心血管事件风险,但是临时起搏器会导致病人低血压,需要受到临床的高度关注,从而确保介入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临时起搏器 介入治疗 应用价值
  • 简介:当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术后出现的慢性心律失常时,应用心脏起搏器能通过电脉冲刺激心脏,起到激发心肌兴奋性的作用,同时维持适宜心率,促进有效心排量以帮助患儿渡过危险期.为提高患儿应用心脏起搏器的安全性,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患儿 先天性心脏病 术后应用 护理 慢性心律失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介绍了一种可使起搏频率按人体体幼量变化调节的起搏器模型。它使用压电晶体将人体体动转换为电压,用此信号控制起搏频率的变化。经平板车运动试验和二阶梯运动试验证明,该起搏模型能较可靠地实现体动量─—起搏频率调节功能。

  • 标签: 频率自适应起搏器 体动传感器 运动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恶性肿瘤伴严重心动过缓患者临时心脏起搏保护下手术的安全性和心率(律)护理管理。方法17例患者术前置入临时心脏起搏器,麻醉后经腹腔镜或经腹行肿瘤根治术。结果术前心室率48.8±12.5bpm,术中维持心室率60-80bpm,见起搏节律者15例。其中2例术中出现频发室性早搏、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胺碘酮治疗缓解。患者单极电刀切割止血,9例中5例出现起搏功能抑制,患者双极电刀或超声聚焦刀切割止血,11例中仅1例发生(55.6%vs9.1%,X2检验,p<0.01),起搏功能抑制时将调为VOO模式,恢复正常起搏。心率(律)护理管理在于术前再测定起搏阈值和感知,轻柔调整不良者电极与心肌接触。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使用双极电刀、超声聚焦刀切割止血以VOO起搏模式能避免电磁感应干扰起搏效果。患者无心绞痛或心力衰竭发作。结论老年结直肠恶性肿瘤伴严重心动过缓患者置入临时心脏起搏器有效给予心率支持,保护麻醉手术期安全。减弱电磁感应能避免对起搏效应的干扰。

  • 标签: 结直肠恶性肿瘤 心动过缓 起搏器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02-2006年我科共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156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92例,女64例,年龄43~70(56.5±4)岁。所有患者均有明确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的适应证。

  • 标签: 心脏起搏 人工/护理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心脏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