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7 个结果
  • 简介:介绍太阳能光合生物连续制氢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依据能量守恒定律提出光合生物连续制氢系统的能量平衡模型及其分析方法,指出该系统的能量有效利用率小于17.5%,进一步从太阳能辐射的光谱耦合技术、高表面积比的光合生物反应器结构、迅速搅拌技术、均匀分散光照技术、光合细菌和藻类生物混合培养技术和微生物浓度优化等方面探索了提高光合生物连续制氢系统能量利用率和节能减耗途径,为推进光合生物制氢技术应用的工业化进程提供科学参考。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光合细菌 连续制氢 能量平衡 节能降耗
  • 简介:生物光谱技术能够有效反映生物、组织以及细胞等样本中生物化学的综合信息,能够精确检测和评价生物分子成分或构象的微观变化,具有快速、客观、无损、重现性好等优点。本文系统综述了生物光谱技术在环境污染物毒性效应研究方面的进展,其中常用的2种技术是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技术。红外光谱技术目前已被广泛用于单一污染物(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纳米材料等)以及复合污染对细胞、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质、DNA/RNA、多糖以及碳水化合物等方面的影响研究之中;拉曼光谱技术包括常规拉曼技术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二者均可以用于污染物的毒性效应研究之中,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具有信噪比高、检测限低、灵敏度高等特点,并提供丰富的细胞生物化学指纹图谱信息。数据处理是生物光谱技术应用的重要一环,光谱数据分析大致分为光谱数据预处理、提取光谱信息特征、以及信息分类和光谱特征峰解析3个部分。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系统地开展生物光谱技术在污染物毒性效应方面的研究提供支持。

  • 标签: 生物光谱学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毒性效应
  • 简介:内分泌干扰类农药会严重影响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健康,而生物检测技术是内分泌干扰类农药的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本文介绍了内分泌干扰类农药常用的生物检测方法与技术,主要包括活体试验、离体试验与非细胞试验,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列举了各方法在国内外环境激素测评中的应用现状,为我国内分泌干扰类农药生物检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参考。

  • 标签: 内分泌干扰类农药 生物检测 活体试验 离体试验 非细胞试验
  • 简介:介绍研究钻井液化学剂生物降解性的必要性及开发可生物降解钻井液的进展。阐述了常用的评定有机物生物降解性的试验方法。推荐采用BOD/COD比值耒评定我国石油行业钻井液化学剂及油田化学荆的可生物降解性,规范石油行业生物降解研究工作,保证评定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 标签: 钻井液 化学剂 油田化学 石油行业 评定方法 推荐
  • 简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我国在农田土壤污染领域面临较大挑战,其中镉(Cd)为最优先控制元素之一。农田土壤Cd污染风险类型为健康风险,其主要暴露途径为经土壤-植物系统,并经膳食进入人体。在当前的土壤Cd风险评估中,一般不考虑生物有效性问题,这使得风险评价中实际暴露评估的不确定性普遍偏高。所以,近年来欧洲国家有许多研究者提出将生物有效性因素放在土壤污染物风险评价框架内。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农田系统,并从土壤、植物、污染物及环境因素等4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农田土壤Cd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其次,分别综述了近年来土壤Cd生物有效性预测模型和土壤Cd膳食暴露评估模型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我国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农田土壤Cd暴露评估发展态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初步预测,以期为农田土壤Cd健康风险评估及安全基准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CD 生物有效性 暴露评估 研究进展
  • 简介:选择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作为受试生物,以泥鳅死亡率、血液红细胞数量、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作为测试指标,考察了沉积物中"加标"金属镉(Cd)的毒性状况,探讨了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毒性影响。结果表明:高有机质的粘土粉砂性沉积物能够有效吸附重金属镉;镉加标暴露组泥鳅的死亡率以及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各测试指标随着沉积物中镉"加标"浓度的增加而上升。经过计算,水体-沉积物体系中的镉对泥鳅24、48、72和96hLC50分别为2.8037、2.4997、2.2705和1.7538mg.g-1干重。而泥鳅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对沉积物中的镉的毒性反应灵敏,可以作为监测环境污染的指标。

  • 标签: 沉积物 泥鳅 死亡率 红细胞 微核
  • 简介:生物促进剂(VB591和BiNutrix-ww)可不断释放营养素,以保证微生物的健康生长,有助于加快微生物矿物化过程,促进有机污染物分解,达到水体净化的目的.在采集的油田废水中分别投加这两种微生物促进剂,与参照对比水样按相同条件进行了曝气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促进剂能使废水中COD和石油类的去除率大大提高,处理时间也大大缩短.

  • 标签: 微生物促进剂 采油污水 污水处理 有机污染物 分解 水体净化
  • 简介:水污染问题是环境保护领域中重要的问题之一,如何高效的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环保界普遍重视的问题.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生物工程在废水净化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当前废水净化中生物工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生物工程 废水净化 生物降解
  • 简介:生物吸附法处理水体中的重金属进行了分析,得出微生物对重金属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吸附机理比较复杂,与离子交换有密切关系;常用吸附等温线评价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由于研究的历史比较短,生物吸附的工艺应用、机理分析、生物粒化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使其应用于工业生产。

  • 标签: 生物吸附法 水体 微生物 重金属 离子交换
  • 简介:为明确生物炭对植物的毒性效应,以石英砂+生物炭水浸提液培养方法研究不同剂量生物炭对小麦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剂量(0.0、10.0、20.0、40.0、80.0、160.0g·kg^-1)生物炭水浸提液处理下,虽然小麦发芽率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变化(P〉0.05),但根、芽生长表现出低剂量促进高剂量抑制,且在160.0g·kg^-1时抑制率最大,分别为18.11%和22.22%。在幼苗的生长期(11d),高剂量生物炭对幼苗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160.0g·kg^-1处理下抑制率显著增加至55.59%(P〈0.05)。此外,当生物炭剂量较低时,小麦幼苗根、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增加;随生物炭剂量的增加,3种抗氧化酶活力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升高,幼苗生长出现生理损伤,表现出明显植物毒性效应。

  • 标签: 生物炭 小麦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生理损伤
  • 简介:介绍了生物技术及其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状况,根据我国油气田环境污染治理现状,提出了生物技术在我国油气田环境污染治理中重点研究的方向和步骤以及应用前景。

  • 标签: 环境污染治理 油气田 生物技术 应用状况 步骤 方向
  • 简介:量热式酶生物传感器应用于环境现场快速检测及实际试样具有优势。介绍了量热式酶生物传感器的量热检测和热放大原理以及组成、测试装置等关键技术,其中热放大的应用可从根本上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水平;综述了量热式酶生物传感器应用于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检测涉及的酶源、富集处理等环节;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分析并展望了量热式酶生物传感器在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等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量热式生物传感器 酶抑制 重金属 农药残留
  • 简介:利用自主研发的固定化生物修复制剂开展溢油污染岸滩生物修复现场试验,以期解决传统干粉/液态生物修复制剂在溢油污染岸滩难于现场应用的实际问题。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为期123d的修复过程中,投加的两种固定化生物修复制剂对油砂石油烃降解效果显著,去除率分别为73%和69%,且潮间带修复效果最佳;从微生物活性的角度看,投加固定化生物修复制剂的油砂中石油烃降解菌总数迅速增加,修复中后期仍可维持在107个/L;据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可知,投加固定化生物修复制剂的油砂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代谢特征发生显著改变,均一性提高。

  • 标签: 溢油 海洋 岸滩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 石油烃降解菌
  • 简介:摘要:厌氧生物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废水处理。这项技术有复杂的作用原理,应用期间会有部分影响因素对处理成效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对厌氧生物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原理和影响因素进行细致分析,同时对这项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成效的适用范围进行全面论述,希望工业企业能够高度重视废水的环境危害性,科学利用厌氧生物技术进行达标处理,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 标签: 工业废水处理 厌氧生物技术 技术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微生物环保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措施以提高其应用效果。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强调了加大研究力度和引入新兴生物技术的重要性。规范管理和监督措施方面,建议建立管理体系和培训相关人员。合理利用资源和循环利用方面,强调了本地资源和废弃物的利用。最后,通过积极推广和合作交流,促进技术的传播和认知度提升。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改善土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 标签: 重金属 耕地 微生物 环保修复
  • 简介:通过在生物滴滤塔中接种脱硫杆菌,以H2S和NH3为研究对象,选用合适的循环液喷淋量、循环液pH值以及进气中目标污染物的质量浓度,考察NH3的存在对系统净化H2S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循环液喷淋量为120~160mL/h,pH值为6~7.5,停留时间为34s,进气中NH3的质量浓度小于80mg/m3,H2S的质量浓度在800~1500mg/m3时,进气中H2S和NH3的去除效率为99%和70%以上。说明该系统对H2S具有较好的处理能力,同时低质量浓度NH3的存在不影响生物滴滤塔对H2S的净化效果。在该生物净化装置中,H2S通过生物降解作用主要转化为SO42-,NH3则主要以(NH4)2SO4的形式被去除。低质量浓度NH3存在时,系统无需对pH值进行调节。

  • 标签: 环境学 生物滴滤塔 硫化氢 氨气
  • 简介: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由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的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无毒、生物降解性能好等特性,在一些特殊工业领域和环境保护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并有可能成为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的替代品或升级为换代产品.目前,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与石油有关的工业.文章用实验方法介绍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生产方法及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 标签: 石油工业 生物表面活性剂 微生物 生物降解
  • 简介:作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多氯联苯(PCBs)一旦进入土壤将长期存留并对土栖生物产生潜在危害。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外源PCBs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筛选出指示PCBs污染的敏感指标并获取可靠的生态毒理数据十分重要。研究以江西红壤和天津潮土为供试土壤,在室内25℃连续培养28d的条件下进行了生态毒理实验,选择了微生物量碳、呼吸强度、代谢熵、硝化作用、脱氢酶活性、脲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为微生物指标。结果显示:1)在28d培养时间内,多氯联苯(PCBs)的毒性作用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且在红壤中的毒性作用强于在潮土中,表明PCBs对土壤微生物的毒性作用存在时间效应并受土壤性质的影响。2)各微生物指标的敏感性不同,微生物量碳、脲酶活性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PCBs污染反应不够敏感,而土壤呼吸强度、代谢熵、硝化作用和脱氢酶活性对PCBs污染反应敏感。3)14d时,红壤中PCBs对脱氢酶活性、呼吸强度和代谢熵的EC10值分别为120、3.18和1.09mg·kg-1,而在潮土中分别为6.31、4.73和〉50mg·kg-1;28d时,红壤中PCBs对硝化作用、脱氢酶活性、呼吸强度和代谢熵的EC10值分别为2.32、O.77、0-51和O.71mg·kg-1,而在潮土中分别为5.91、1.65、3.00和〉50mg·kg-1。综合考虑经济和实际需要等因素,建议将呼吸强度、硝化作用和脱氢酶活性作为PCBs污染土壤生态毒理评价中的首选敏感指标,并建议培养时间设置为28d。

  • 标签: 多氯联苯(PCBs) 红壤 潮土 土壤微生物 生态毒理
  • 简介:通过研究胞外生物高分子絮凝剂(BFSVI-SD)的成分与结构,探讨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首先采用双缩脲反应、茚三酮反应、蒽酮比色法、Molisch反应、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胞外生物高分子絮凝剂BFSVI—SD的成分与结构。发现絮凝剂BFSVI—SD的主要成分为多糖,结构中含有大量羟基和羧基。高分子链以聚集态形式存在,星现较疏松的纤维状结构。同时,分析了微生物絮凝剂对淀粉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及毒性试验结果,提出了絮凝机理。由于该絮凝剂是一种极性大分了,与水中有机物颗粒之间存在范德华力,和质点之间以离子键、氢键形式结合,通过吸附架桥作用形成絮凝体。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水处理 胞外生物高分子絮凝剂 絮凝机理 多糖
  • 简介:位于深圳与香港之间的深圳湾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海湾,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海湾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更好地理解深圳湾有机氯农药(OCPs)的污染现状及其生物累积规律,于2004年2月采集了该海域23个鱼类、虾类、蟹类生物样品,分析了其体内滴滴涕(DDT)、六六六(HCH)和氯丹(CHL)各组分的含量,并对其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深圳湾海域鱼类DDTs、HCHs和CHLs含量范围分别为1.84。286.83、0.08-1.85、0.45—118.81ng·g^-1。(鲜重),肉食性鱼类OCPs含量通常较高;与其它海区相比,深圳湾海域水生生物体中DDTs的含量相对较高,部分鱼类样品中DDTs含量超过我国海洋生物质量国家标准(GB18421-2001)的二级标准,HCHs和CHLs则相对较低;生物体中DDTs、HCHs、CHLs的含量与其脂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鱼类中DDTs、HCHs和CHLs的危害指数(HR)分析显示,目前食用深圳湾鱼类对人体正常健康(非癌症)基本无影响,但却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

  • 标签: 有机氯农药 滴滴涕 六六六 氯丹 生物累积 健康风险